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元点智慧再认识——试论太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元点智慧再认识
——试论太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刘明武
摘要:树再高也不会告别根本,江河再长也不会告别源头,这是自然之理。流与源、树与根的联系,在文化研究中有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认同易图中蕴涵有二进制,从这一事例上看,源头的中华文化对于今天来说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作为后世子孙,正确的态度不是如何宣扬祖先的辉煌,更重要的是如何认识文化元点处所蕴涵的智慧,在祖先的辉煌的基础上继续创造辉煌。
 
一、需要继续追问的两个问题
二进制与计算机有着源流关系,计算机在当今世界上作用是众所周知的。由二进制演化出了数字化,数字化在当今世界上的作用同样也是众所周知的。
二进制的提出,是德国数学家、哲学家莱布尼茨的贡献。莱布尼茨在1679年完成了《论二进制》的初稿。问题奇怪的是,当莱布尼茨看到朋友从中国寄来的先天易图(即先天八卦)之后,发现了“易图与二进制数表的一致性”。(《朱伯kuen主编《易学基础教程》374页》)
先天八卦与莱布尼茨之间前后相差几千年,为什么中华先贤在几千年前的发明创造能与近代西方数学家、哲学家的相互沟通,换句话说,为什么近代西方数学家、哲学家能够从中华文化的源头发现具有现代意义的东西?此处,需要继续追问这样两个问题:
其一,源头的文化对于今天还具有现实意义吗?
其二,八卦之前有太极,八卦之后有六十四卦,这些源头的抽象符号对于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二、太极的出现与创建过程
《文心雕龙·原道》云:“人文之元,肇自太极。幽赞神明,《易》象为先。”
中华文化起源于八卦、太极,这是历史的共识。如果以八卦、太极中华文化之元,那么,讨论文化元点之处所蕴藏的智慧即太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理应从太极的出现与创建这里开始。
太极之说,源于《周易·系辞传》(以下引用《易传》省略周易二字)。《系辞上》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个论断将太极界定为形而上的生生之源。生生之源在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的过程中产生出了八卦。太极生八卦,理论上应该是太极在先而八卦在后,但是,笔者仔细阅读《系辞传》之后发现,实际上应该是八卦出现在先而太极出现在后。之所以这样说,依据如下:
1.一个“始”字有时间在先之意义。《系辞传》上下两篇中均记载了中华先贤探索自然的研究。
《系辞上》曰:“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系辞下》曰:“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从上述两个论断可以看出,八卦之前所存在的有两种因素:一个是自然存在的“天文”、“地理”、“诸身”、“诸物”以及“鸟兽之文”;另外一个就是力图认识现实世界的包牺氏。包牺氏作八卦时,形而上的东西并不存在。八卦产生的基础是“天文”、“地理”、“诸身”、“诸物”以及“鸟兽之文”所组成的形象世界,八卦所表达的也正是这个现实的、真实的、已有的形象世界。“始作八卦”之“始”,有时间在先的意义。一个“始”字,说明了人文的最先创造应是八卦。
2.形象世界来源的追溯。八卦诞生之后并不是问题的终结,新的思考亦即追问产生在八卦诞生之后。如果说八卦所表达的是“已有”的形象世界,那么,这个形象世界必须有一个来源之处。源于万能的上帝吗?不是!中华先贤认为,造物主不是具有人格意义的神灵,而是自然存在的同类异性的阴阳两种元素。阴阳两种元素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其结构是内一分为二,外合二为一;本身具有原动力与恒动力,相互作用而又永不分离。中华先贤把这个矛盾统一体命名为太极。太极位于形而上,是一个虚无世界。这个虚无世界里充满着生生之活力,正是这里不断地分裂而变、不断地生生,最终演化出了这现实的、真实的形象世界。无中生有、分裂而变,这是中华先贤研究出来的、反映在太极里面的宇宙发生论。
“仰观天文,俯察地理”是人的行为;“始作八卦”亦是人的行为;推理假设出太极仍然是人的行为,《周易》崇尚的是人的智慧、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信人而不信神,是中华先贤的基本特色,也是源头文化即中华元文化的基本特色。太极产生于探索自然的“三部曲”里:第一步是中华先贤对大自然的研究即“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第二步是作出了八卦;最后一步是在八卦的基础上向前追问,最终假设出了一个形而上的、自然存在的、由一阴一阳所组成的太极。太极之说,最早出现在《系辞传》。
理论上太极为生生之源,实际上八卦出现在先,这个认识的确立除了《系辞传》中的依据之外,还有一个依据就是《周礼》里有“三种《易》皆以八卦为经”的说法。“经卦”之“经”,基础也。
三、太极的理论意义
太极的出现,意味着中华民族完成了一项巨大的理论工程。这项理论工程的重大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华先贤找到了形而上的生生之源。这个生生之源与《圣经》中的上帝一样是造物主,但两者之间是有差别的。其差别起码体现在五个方面:
其一,《圣经》中上帝有形有象,多次出现在人的面前——多次出现在亚当与夏娃面前,多次出现在诺亚面前,也多次出现在摩西面前;太极无形无体,自始至终没有在人们视野中出现过。
其二,《圣经》中上帝有语言,经常与人进行对话,而太极没有语言,从古至今没有与任何人发生过直接对话。
其三,上帝是一个万能的神灵,太极则是一个自然存在。
其四,上帝之一,为绝对之一;绝对之一,是不可分的。太极之一,为可分之一;外一而内二,二为一阴一阳。
其五,上帝造万物之后,除了在人的身上留有自己的模样之外,并不存在于万物之中;太极生万物,并不告别万物,万物之中都保留着太极的基本格式——一阴一阳。
2.中华先贤找到了一个分裂而变的生产方式。太极的“生生”方式与上帝造万物的生产方式完全是两种方式。上帝造万物,其生产方式为“命令式”:“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光”。这种生产方式可以归结为一个准公式:“神说要有A,于是就有了A; 神说要有B,于是就有了B。”太极的“生生”方式则犹如细胞与原子裂变那样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文字表达为“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抽象出来为循序渐进的准公式“有AB然后有CD”。
3. 中华先贤找到了一条自然演化途径。太极的出现,中华先贤解释了从先天到后天的演化。这个演化途径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太极为起点,阴阳两分为第二阶段,太阴、太阳、少阴、少阳为第三阶段,八卦即八种自然现象、八种动能为终结阶段。整个过程为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其中没有任何神秘作用。
4.中华先贤利用太极解释了物理与物质之间的源流关系。有一物必有一物诞生之理,有万物必有万物诞生之理,有天地必有天地诞生之理。天地万物演化之理为广义物理。一物之性质、属性、结构、构造属于狭义物理。广义物理为宇宙演化的学问,狭义物理与现代物理学相近似。太极本身,兼容了广义与狭义两种物理学。
同时打开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经典——文化经典也好,宗教经典也好,你会从开篇之处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点:全世界各民族的祖先,都在力图弄懂这样两个问题——天地万物从何而来?一男一女从何诞生?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世界上很多民族都用形象之神解答了宇宙发生论,例如犹太人为解释宇宙发生论而创造了一个万能的上帝,例如阿拉伯人为解释宇宙发生论而创造了一个万能的真主。释迦牟尼用“因”与“缘”两个内外部条件解释了万法即万物的产生。前苏格拉底的哲学家把水、气、火、土这些个别的、具体的事物当作了万物的本源。惟有中华先贤用一个形而上的太极解释了天地万物的产生,用自然存在的两种元素解释了宇宙发生论,崇尚自然而没有塑造出具有人格意义的神灵,这就是太极理论意义的根本所在。
四、太极的现实意义
古老的太极有现实意义吗?答案是肯定的。笔者认为,在太极本身以及创建的过程里中华先贤所表现出的智慧与能力,起码在四个方面可以永远启迪后人:
1.追根溯源。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源在哪里,根在哪里”的问题。面对一物可以追根溯源,面对万物可以追根溯源,面对天地同样可以追根溯源。太极的创建,表现出了中华先贤追根溯源的智慧与能力。如果说万物之源在天地,那么,天地之源在何处?中华先贤通过“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然后是作出“象其物宜”的“象”——八卦,最终推理与假设出一个形而上的太极。太极的出现,解答了天地之源问题,也圆满完成了中华民族的宇宙进化图:太极——天地——四时——万物——男女。物有本末之分,事有先后之分。天地为万物之本,太极为天地之本。有生于无,一切有形的演化均从无形之太极这里分裂而变。以太极为源头,一是演化出了天地,二是演化出了人文。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关于天地之源的认识与命名,是一件极其复杂、极其艰难的工作,所以除了“太极”这一名称之外,在儒道两家的典籍里还有“道”“一”“大一”“太一”等多个名称在意义上与“太极”相等同。
物巨物细,都应该问一问“来源之处”,都需要“打破沙锅纹(问)到底”的精神。如果后世子孙继承了这种追根溯源的智慧与勇气,见物向前而求其因,见物向后而求其果,并且把所求出的因与果用形象与抽象两种方式一一记录下来,那么,近代科学应该会单单钟情于西方吗?
2.见物思理。见鸟说鸟,见兽说兽,见花说花,见草说草,见有形之物说有形之物,这是实事求是。见有形之物说无形之太极,这是实事求虚即见物思理。在中华先贤这里一直坚持着“两分法”:一个方面见物说物,一个方面见物思理。
见物思理,思出了一个自身产生动力而且运动不已、生生不息的太极。
见物思理,思出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的生产方式。
见物思理,分出了“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各从其类”的物质属性。
见物思理,得出了“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的归类理论。
见物思理,思出了“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的生命圆周率。
物与诞生演化之理对应:此物从何处而来,如何发展,又终结于何处?此物的生产方式如何,此物的生长方式又如何?万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万物之间如何联系又如何制约?
物与自身、个别特殊、一般之理对应:此物与彼物的区别在何处?此物自身的结构、构造与彼物的结构、构造区别?
诞生演化之理为广义物理,自身、个别、特殊之理为狭义物理。见物思理,两种物理均不能偏颇。
见物思理,是中华先贤的所开启的独特思路。如果后世子孙继承了这种智慧,见一物应思一物之理,见万物思万物之理,见人外之物思普遍与特殊之理,在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及”的万物建立起“相及”的必然联系,那么,先进的科学与优秀的文化是不是应该和谐地出现在世界的东方?!
3.异中求同。阴阳两元,同类而异性。两元异性,彼此之间有明显的区别,相互作用又永不分离。正是由于两元异性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天地。正是由于天地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万物。天地万物形成之后,仍然保持着两元异性的基本特征。两元异性,异中求同,既是自然之理,又是人文之理。运用这一“公理”,既可以解释万物生生之理,也可以解释男女生生之理,同时还可以解释自然与人之间、人际之间的和谐关系。异中求同与极端相对,与整齐划一相对,与“乾纲独断”相对,与“一言堂”相对,中华先贤运用异中求同、和而不同的哲理解释了宇宙的演化,也创建了令儒家、墨家所歌颂的天下为公的“选贤与能”制度。如果后世子孙继承了异中求同这种智慧与精神,允许不同声音的存在,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允许新认识的产生、新器具的出现、新理论的萌芽,中华大地会产生出专制而落后的制度吗?
4.形上形下两个世界的融合。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是一个完整世界吗?否!在中华先贤的研究视野中,眼前的这个物质世界并不是一个完整世界,这个世界因为有形有象被界定为形而下,形而下对应于形而上,形上、形下两个世界相互对应才是一个完整、完美的世界。形上为物理,形下为物质。认清了物理与物质的完美统一,才算是真正认识了大自然。虚无之太极,大可以对应天地,小可以对应基本粒子。形下之物与形上之理,两分而统一。太极的出现,开辟了一条广阔的思路——见形下之物,思形上之理。如果后世子孙继承了这种智慧与精神,见形下于前,思形上于后,思后而求证,从理论、结构、成分上把物质世界认清楚、弄明白,那么,中华大地上应该会产生出有别于西方科学的新科学——不危害自然的科学。
谈太极不能忘记八卦。无论从太极生八卦这个理论角度上看,还是才从八卦基础上推理太极这个实际角度上看,太极、八卦都应该放在一起讨论。笔者认为,在八卦创建过程中,中华先贤所表现出的智慧与能力,可以永远启迪后人。
其一,读无字书,做千古文章的创造能力。中华先贤在创建八卦与推理太极之时没有任何文献与参考资料。笔者阅读《文心雕龙》时特别注意到了两个字,即“人文之元”的“元”字与“庖牺画其始”的“始”字。一个“元”字与一个“始”字说明了这样的一个事实:伏羲氏作八卦、推理太极时,中华大地没有任何可以做参考的文字资料。伏羲氏所凭借、所参考的,只有生气勃勃、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伏羲氏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用自己的手去记录感受,最终创造出了永远可以读,但永远也读不透的八卦。大自然是一本无字之大书,八卦是一篇千古不朽的文章。读无字书,写千古不朽的文章,这一典范的意义,今天不会过时,明天恐怕也不会过时。八卦在今天仍然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仍然吸引着众多的研究者——老年人与青年人,中国人与外国人,普通人与一流的科学家、哲学家。八卦显示出了万古长青的生命力与吸引力。在“如此作者,如此文章”的榜样下,作为中华先贤的后人是否应该考虑一下这样几个问题:今后应该以什么态度读书?读什么样的书?写什么样的文章呢?既重视现成文字的道理更重视文字之外的自然哲理是不是一种应取的正确态度?
其二,将形象世界抽象化的能力。天上的日月星辰,地上的山川河流,统统都有形有象;无外的宏观大世界,无内的微观小世界,统统都有形有象;用照相的方法,用绘画的方法,根本无法对此形象世界进行完全、完整地表达,用文字与语言同样也无法进行完全、完整地表达。用八卦这几组抽象符号既可以完整地表达宏观大世界,也可以具象地表达微观小世界,用《系辞上》中的话说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小小的八卦,可以容纳无限的内容。阴爻阳爻与八卦,无论是时间上看,还是从无限的象征性上来看,都表现出高度的抽象能力,祖先的这种抽象能力后世子孙可以轻易忘记吗?
其三,将复杂世界简易化的能力。复杂与简易,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现实生活中,人们认识与处理简单的问题时往往会得手应心,但遇到复杂问题时往往会出现力不从心的局面。而在八卦的作者这里,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个极其简易的公式里。天下的人,从数量、种属、族别上看,相当复杂,如果用简易的公式看,人世间只有两种人——一男一女。地球上的鲜花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如果用简易的公式看,千奇百怪的鲜花实际上只有两种——一雌一雄。用简易的公式看动物,千奇百怪的动物实际上只有两种——一牝一牡。活泼的化学离子世界,归结起来只有两种——一阴一阳。广袤的宇宙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同时也千变万化,如果把握其真,则可以简化为无形之力与有形之质——力为乾,质为坤;乾与坤,一阴一阳也。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解释天地万物的起源与分类时,仅仅使用了两个极其简单的符号,如此化复杂为简易的能力,在早期的世界民族之林之中,惟有作八卦的中华先贤。化复杂为简易的能力,在今天与今后,有没有继承与发扬之必要呢?
其四,将广大世界微型化的能力。《系辞上》曰:“广大配天地。”天广而地大,但广大之天地可以微型化。天地、山泽、雷风、水火这八大自然景象可以缩小在八卦里,而八卦既可以放在一只手掌之内,也可以轻松地安排在食指、中指、无名指这三个指头上。将广大世界微型化的过程,显示出了广阔的胸怀与非凡的智慧。这种广阔的胸怀与非凡的智慧在今天难道没有可取之处吗?
其五,将时间与空间一体化的能力。后天八卦的作者,在后天八卦中赋予了时空意义。在后天八卦中,物质世界的生息运动和谐于时间与空间。万物生息一有时间之序,二有空间之序。在时间上起于春,经夏、秋而终于冬;在空间上始于东,经南、西而终于北。物质世界有大小之分。无论是无边无际的大世界,还是难以分割的小世界,其运动都是时空之内的运动。把万物运动即物质运动放在一定的时空之中来认识,如此认识论,在今天与今后恐怕永远都不会失去积极意义。
其六,将自然哲理转化为人文哲理的能力。八卦是人的创造物,所以属于人文。八卦之源源于自然,所以八卦之理属于自然之理。八卦本身是自然之文与人文的结合体。八卦的三爻把人的位置放在天地之间,这就决定了崇尚自然、人为天地之心的中华文化框架。之后,易传中出现的“天如何、地如何,人如何”的做人准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与“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流传千古的格言就是出于三爻所奠定的文化框架。从自然天地中一汲取如何做人的哲理,二汲取如何做事的智慧,这是中华先贤为子孙树立起的光辉榜样。时至今日,清华大学仍然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做为校训,证明中华先贤所建立起的光辉榜样时至今日仍然光彩照人。
其七,将自然哲理转化为发明创造哲理的能力。八卦之中有两条道理,一条是崇尚自然理性做人的道理,二条是崇尚自然智慧做事的道理。《系辞上》中出现了“尚象制器”——发明创造的系统哲理,“尚象制器”基础在于“尚象”,结果在于“制器”。象有两个出处,一出于自然,二出于卦象。卦外有自然形象,卦中有抽象之象。看的见的形象之象与抽象之象的本身就可以启迪人们去发明创造,象中还有看不见的丰富哲理同样可以启迪人们去发明创造,例如阴阳合和,相反相成,循序渐进,错综复杂……这些哲理均可以启迪与指导人们在各个领域内的发明创造。
其八,将单独事物综合化的能力。天地人三者,如果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就会轻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者完全是独立的个体,属于“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但在三爻所建立起的系统论里,天地人三者是一个紧密联系的、须臾不可分离的整体。在这个系统里,伤害了人外之天地,最终必然伤及人本身。再例如,高山上的树林鸟兽、江河中的鱼虾蛇虫,这些都是人外之物;如果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与人之间同样没有任何亲缘上的联系。但在三爻所建立起的系统论里,万物与人之间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在这个系统里,伤害了人外之物,最终必然伤及人本身。三爻是一个系统,八卦亦是一个系统。八卦之中,有独立之卦,也有独立之理,但独立之卦、独立之理必须和谐于整个系统。系统之中,运动有连续性,有互动性,有承上性,有启下性,所以动一发而全身皆动。中华先贤的系统论告诉后人,看任何问题既应该认识问题的本身,同时也应该问题之外相关的因素。工业革命以来,每一个工厂的建立,具体、孤立地看,都是有利的,但所有工厂的烟囱加在一起,对于地球、大气层来说,对于全人类来说,却是有害的。独立之卦、独立之理必须和谐于系统之中,破坏了系统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受害的是系统之中的每一个成员。天人合一的系统论对于今天来说,有没有意义呢?
其九,这也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八卦中所具有的超越时间空间的能力与超越学科的能力。八卦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里都可以与研究者进行对话——可以和几千年前的古人对话,也可以和现代人进行对话,当然还可以和几千年后的后人对话;既可以与中国人对话,也可以与外国人对话。八卦可以与任何学科的专家进行对话,文学家、哲学家、数学家、化学家、物理学家、建筑学家、天文学家、军事家……任何学科的研究者,任何水平上的研究者,只要你以洁净精微的心情去研究八卦,就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如《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一》所言:“易道广大,无所不全。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西方数学家能在卦象里发现二进制,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应该在这里发现什么呢?
最后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据《周礼·春官》记载,八卦有三个。这一事实告诉后人,源头的文化并非由一人创造的。同样的八卦,有三种形式,即研究同一问题,可以有三种认识。这一事实告诉后人,中华文化在源头处就是包容自由的文化。三个八卦,史传三个作者是伏羲氏、神农氏与黄帝。伏羲氏、神农氏与黄帝三位圣人在时间有先有后,这一事实告诉后人,中华先贤所开创的文化是允许后人在前人基础前进的文化,是允许后人超越前人的文化。
八卦本身及其诞生过程是一个丰富的大宝藏,这里面有效法自然进行创造的原则与方法。效法自然的原则是坚定的、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灵活多变的。一切创造都是和谐自然而非危害自然的创造,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天下人而非为了一人一家,这些是否都具有现实意义与永恒的价值呢?!
五、关于继承传统与开创未来的几点认识
笔者曾多次谈及过这样一个观点:树有根,水有源。树再高也不会告别根本,水再长也不会告别源头。告别根本,不可能有参天大树,告别源头,不可能有滚滚江河。文化如同树、如同水一样,也有一个根与源的问题。文化能不能断根,文化应不应该告别源头呢?
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介绍,《圣经·旧约》始于公元前6世纪。《圣经》是古老的,现代西方却是先进的,奇怪的是现代西方并没有放弃古老的《圣经》,尤其是创造出很多科学奇迹的犹太人。笔者认为,《周易》与《圣经》的共同之处是教人求善,但《圣经》比《周易》少了一条道理——尚象制器。《圣经》只研究如何做人,不研究智慧做事;《周易》既研究“如何做人”,又研究“智慧做事”。《圣经》为宗教经典,《周易》为文化经典,犹太人与西方人没有放弃古老的《圣经》,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也不应该放弃自己的《周易》。只有继承优秀传统才能开创未来,这是起码的常识。
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几点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后人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以时间为坐标区分先进与落后。古老等于落后,现代等于先进,这是一个常见的标准,也是一个十分谬误的标准。由八卦的三爻所演化出了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讲究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讲究的崇尚自然、和谐自然。天人两分、征服自然、战天斗地却是现代产生的哲理,面对被污染的地球与天空进行比较,两种哲理谁先进谁落后呢?
2.见事不见理,见物不见理。研究古老的臼杵,看见的只是一个具体的、陈旧的形式,而没有从哲理上看到这是两个系统——稳定系统与动力系统的巧妙结合,动力系统是可以改变的。每一次新动力的出现,就应该形成新一代的臼杵。研究“钻木取火”,看到的只是两块木头、两块石头的摩擦,而没有从哲理上看到运用智慧中华先贤与偷火者普罗米修斯之间的重大区别。依靠人的智慧,而不等待神或救世主的恩赐,这一道理对于今天来说,是落后还是先进呢?研究包牺氏,几千年来一直重复着一个类似的错误——眼睛只是盯在八卦之内与网罟之中,而忘记了包牺氏所开辟的一条光明大道——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光明大道。一要动脑、二要动手的道理,今天有没有继承与发展的不要呢?
无论是经典记载,还是民间传说,中华先贤身上所表现出主要特征就是善于发明创造——你来补天,我来取火;你造网罟,我造耒耜;你造车,我造船。所有的发明创造有这样几个特点:史无前例而不做简单的重复;全部为人的贡献,决不依赖神灵的恩赐;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发明创造,每一代人有比祖先更新的发明创造,后一代应该超过前一代。祖先处没有顶峰论,先贤处没有不可逾越的权威,如此榜样在今天难道没有启示意义吗?
3.技与道、术与道的分离。中华先贤所创造出的辉煌之路是以道论术、以道论技的道路。技从道中来,术亦从道中来。《黄帝内经》以道论医病;天文学家以道制历;军事家以道论兵法;建筑学家以道论都市建设;疱丁以道论解牛;佝偻以道论粘蜩;魏伯阳以道论阴阳两种化学元素的化合……道中为何有技、有术?一个字叫道,两个字叫道太极。道与太极这里是生生之源。言自然,这里有生生不息的功能;言发明创造,这里有无穷无尽的想象力。道中有丰富的想象力,技与术中有严格的规定性。道与技、道与术的结合产生出了的各个领域内的科技成果。中华先贤的发明创造,一具有原创性,二具有先进性。用现在的眼光看,道属于哲学,技、术属于科学。哲学与科学的结合,是想象能力与求证能力的结合,中华先贤创造辉煌的奥秘应该就在这里。当代世界一流科学家的特征与中华先贤有相似之处。爱因斯坦是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莱布尼茨是数学家,同时也是哲学家,他们既有提出问题的想象能力,又有解决问题的求证能力,所以他们的成果一具有原创性,二具有先进性。笔者认为,中华民族的落后,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技与道、术与道的分离。历史上的落后,原因在于道与器、道与术的分离以及道的变质;现实中落后,原因在于强调器、强调术而忘记了道。
4.传统与现实的割裂。对待传统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损之益之,即继承其优秀,淘汰其糟粕。另一种是割裂传统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而拒绝传统。六十四卦中有《损》、《益》两卦,由《损》、《益》两卦演化出损益之哲理。老子、孔子以损益论治国。《黄帝内经》以损益论医病。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篇》)孔夫子尊重传统之礼,但传统之礼也是可以损益的。
法家拒绝传统,提出了“法后王”。陈伯达拒绝传统,提出了“厚今薄古”。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者一见到赞扬祖先,就会发出这样的责难:“难道让人们回到古代吗?难道重新让人接绳记事吗?”研究祖先、赞美祖先,并不是要把人带回到古代,目的是为了完美现在。继承传统,更是为了开创美好的未来。后人看待祖先,不能机械地、死板地、教条地记住“这件事”与“那件事”的具体形式,正确的态度是应该从“这件事”与“那件事”中看出事外之理——用智慧进行发明创造,用发明创造来发展生产、来改善生活,用发明创造来保卫天下太平。
长江与源头,大树与根本,都是不能割裂的东西。同理,昨天与今天、传统与现在能够割裂吗?
六、结束语
上帝所揭示的道理留在了《圣经》里,《圣经》是由文字组成的,文字的局限性是众所周知的。太极揭示的道理留在了《易经》里,《易经》是由卦象与文字两种符号组成的, 《易经》比《圣经》多出了一种抽象符号——卦象,抽象符号的演化过程揭示出了一种生生不息、分裂而变、与时偕行、日日求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可以超越时空而没有任何局限性。莱布尼茨用科学的眼光研究易图,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作为伏羲氏的子孙应该思考的是,如何把祖先所创造的观念变为概念,然后把概念转化为公式,最终变化出和谐自然而非征服自然的具体理论与具有领先意义的器具。元点之智慧具有永恒性,西方人没有忘记上帝,中国人能够忘记太极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图
读《易经》必须先读《系辞》,《系辞》第一章就有三个重点
陈雄斌:太极之理涵盖万物。无穷无尽,但其本质是“一”
中华传统《易经》文化传播交流网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生生之谓易
医易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