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降压饮药治疗高血压——吴颢昕治疗高血压病的思路


第 1650 期

作者 / 徐达 吴颢昕 南京中医药大学

编辑 / 许红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点的全身性、慢性血管疾病,该病早期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失眠等表现,后期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吴颢昕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近30载,曾师从著名伤寒学家陈亦人教授及全国名老中医孟景春教授多年,现为全国名老中医孟景春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其学验俱丰,对高血压病的诊治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将其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1病因病机

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此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吴颢昕根据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禀赋不足、脏器亏损、气血阴阳失调是其发病的内因,外因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等有关,尤其是精神因素,如忧思恼怒、工作紧张等对病情有显著影响。吴颢昕认为本病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病理过程,主要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病理传变的规律大致为始则阴虚阳亢,继则气阴两虚,终致阴阳两虚,痰浊瘀血是本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正虚为疾病发生的原因,标实为病情进展的重要病理因素,使疾病迁延难愈,最终导致心、脑、肾等脏器诸多并发症。

1.1辨病位

1.1.1高血压与心的关系:《仁斋直指方》载:“瘀滞不行,皆能眩晕”,认为“无瘀不为眩”。高血压是持续性的动脉血压升高,而血脉的功能在中医与心有关。《内经》云:“心主血脉”,即认为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在于心脏,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动力,故高血压与心密切相关。血脉之气血调和才能使血压平稳,而血脉调和有赖于心之气血阴阳的协调。若心气、心阳不足可致气虚血瘀或阳虚寒凝,脉道不利、阻力增高而致血压升高,心阴、心血不足可致血流缓慢不畅而成瘀,心血瘀滞是血脉不调和的后果。(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为小动脉痉挛、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最终会导致心、脑、肾等大动脉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现代医学对高血压病的病理认识高度支持中医发病部位在脉的理论观点。此外,《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心主血,血舍神,心主神明,影响神志。如果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异常,即可出现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从而出现紧张焦虑、心烦失眠等,而失眠紧张焦虑又可导致血压升高。由此可见,高血压病与“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均有密切关系。

1.1.2高血压与肝脾肾的关系:《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密切相关。肝为刚脏主情志,体阴而用阳,若情志内伤、恼怒过度、肝阳上亢发为眩晕;或因长期忧郁恼怒、气郁化火、耗伤肝阴、阴不敛阳、肝阳上扰清窍发为眩晕。肾为先天之本,若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养,以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虚风内动发为眩晕。痰饮亦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病理因素,而痰饮的生成与脾密切相关。脾主运化水湿,又为生痰之源,若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受损,水液不运,聚湿生痰,痰湿中阻,浊阴不降,导致血压升高,是为“无痰不作眩”。

1.2辨病程



1.3辨病机

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证候复杂,涉及多脏腑。吴颢昕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认为痰瘀互结是高血压发展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高血压的病理表现为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从中医论治实为痰浊、瘀血导致脉道瘀滞不利。气阴两虚证为高血压病整个病变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个阶段,最易形成痰浊瘀血,尤其是瘀血贯穿本病的整个过程。气虚则血运无力,血流不畅久而成瘀;阴虚内热,煎熬津液,津亏血少则血液黏稠不畅而成瘀;(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此外,高血压病具有起病缓慢、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久病入络必有瘀血。现代高血压病理认识中的小动脉痉挛、动脉硬化、血液流变性改变等,都与中医的瘀血有关;其中痰浊来源主要为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气虚弱,运化失司,痰浊内生,阻于脉道,使脉道狭窄。高血压患者多伴有高脂血症,痰浊类似于脂肪类物质,平素喜食肥甘厚味,而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引起血管壁变厚、管腔狭窄,导致血压升高。

2临床治疗特点



3临床经验方



4典型病案

李某,男,40岁,2015年7月10日初诊:主诉头晕反复发作1年余,加重1周。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至医院就诊测血压150/96mmHg,诊断“高血压病”,规律服用络活喜治疗,但头晕仍间断发作,自测血压不稳,近期因工作过度劳累头晕加重遂来就诊。症见头晕明显,神疲乏力,偶有胸闷心慌,颈项强直不适感,心烦夜寐差,夜间盗汗,纳可,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舌根稍黄,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数,血压148/94mmHg。西医诊断高血压病,中医诊断眩晕,辨证属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治则益气养阴、化痰逐瘀。处方:生黄芪50g,知母10g,葛根、生牡蛎(先煎)、豨莶草、夜交藤各30g,钩藤(后下)、天麻、杜仲、黄芩、川芎、地龙、泽泻、白术、炒山栀子各10g,怀牛膝、桑寄生、益母草各15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另水蛭200g研粉装0号胶囊,早晚各服3粒(约3g)。(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二诊:头晕较前明显减轻,心烦乏力、颈部不适均有好转,血压130/84mmHg,睡眠仍欠佳,舌脉同前,加重安神之品,上方加酸枣仁20g,7剂水煎服。三诊:诸症好转,血压130/80mmHg,余无不适,原方续服14剂。此后患者复诊3次,调整用药共3月余,血压控制良好,病情平稳,停服中药,水蛭胶囊长期服用。本案患者素有高血压病史,服用降压西药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就诊时患者头晕明显,神疲乏力,心烦夜寐差,夜间盗汗,舌质暗红,舌苔白腻舌根稍黄,舌下静脉怒张,脉弦细数,气阴两虚征象明显且兼有痰浊瘀血,故治疗以益气养阴、化痰逐瘀为主,用验方降压饮加炒山栀子清心除烦。二诊时诸症好转,睡眠欠佳,故加酸枣仁增强养心安神功效。三诊以后诸症改善均较明显,血压控制良好,药已对症效不更方,守方继服以资巩固。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血压病眩晕痰瘀互结证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病因认识,其治疗方法是什么?
【转载】老中医传授从肝入手治疗高血压的6条经验!+中医辨治高血压+高血压病中医病机若干问题探讨+周仲瑛:高血压日久勿废温阳+高血压病膏+陈文伯高血压秘方+陈文伯的治高血压糖尿病的三个小方子
用药心得
高血压病临床分型辨治
曾庆明教授从厥阴论治高血压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