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百年邓稼先
“一不为己,二不为名”,他为核事业奋斗了一辈子,62岁陨落。他带领的团队搞出了原子弹、氢弹,让中国人“腰板儿硬起来”,他却说自己“只不过是做了一小部分应该的工作”。

邓稼先用手比划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大小(资料图片)

2024年6月25日,是他诞辰百年的日子,安徽省安庆市及怀宁县为此举办了系列纪念活动。在他的丰功伟绩背后,更值得称道的是他“松风水月”的人格魅力与“砥砺廉隅”的高贵品格。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其六世祖邓石如为清代书法、篆刻大家,“胸有方心,身无媚骨”是他的处世原则;其父邓以蛰是现代著名美学家、美术史家、艺术理论家,与同时代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并称为“南宗北邓”。

邓以蛰一生淡泊名利,曾居住的北京四合院中,悬挂着“松风水月”四个大字,以此横幅提醒自己与家人,为人当如松风那样清朗、似水月那般明洁。

由于亲身经历晚清腐败、军阀混战、列强欺凌的时代,邓以蛰一生最大的期望就是“中华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强盛”。他鼓励当时尚未成年的邓稼先:“稼儿,为了祖国的强盛,你要立志学科学,将来报效国家。”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与学习,邓稼先对物质生活从不追求。在1953年与许鹿希结为夫妻时,也没有大操大办,仅是两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一起,吃了顿便饭。

婚后的日子,二人的生活平静而幸福。1954年,女儿邓志典呱呱坠地;1956年,儿子邓志平出生。从此,这个小家更添了几分温馨。

 1958年,邓稼先一家人合影(资料图片)

邓稼先的家位于北京市的九院宿舍,这座普普通通的院落却有着神秘的一面。因为九院就是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心脏”。曾担任九院院长的邓稼先与同事们在这里为祖国的国防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走进邓稼先家,室内设施简朴。房子虽有三室一厅,但那是很早以前建造的老旧公寓,每个房间都特别狭小,客厅里只能容得下一张餐桌,没有地毯,没有吊顶壁饰;卧室里也没有什么高档家具,摆放的只有一张硬板床,一张放有两部电话的桌子,仅此而已。

1985年,邓稼先被查出患有癌症;1986年7月,因癌细胞扩散而引发大出血逝世,年仅62岁。

国人为他深感惋惜,但细细想来,他身上令人扼腕叹息之处还远不止此:一个人要想在一个清浊混杂的社会里干干净净地走完自己一生,本就不易,若还能全身心地奉献于自己的事业,且能取得伟大的成果,则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邓稼先却做到了,他干干净净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将整个身心奉献于事业,不慕名利,终成就丰功伟绩。也因此,他得到了人们由衷的钦佩和敬仰——“两弹元勋”。

与许鹿希结婚33年来,他们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仅仅只有6年,最后一年还是在邓稼先的病中度过的。邓稼先去世后,为了纪念心爱的丈夫,家里的陈设从来没有改变过,他用过的东西都标上年代、使用日期,他坐过的沙发上的毛巾都没有换过……

许鹿希照顾在家休养的邓稼先(资料图片)

“就好像他还活在我的身边”“那对布沙发,现在看起来是太过时了,可那时邓稼先每次从戈壁荒原上的核试验基地回京休假,最舒服的就是在家里这张沙发上躺一会儿。”许鹿希曾这样对采访她的新华社记者说。

这是一种怎样的爱,可以不问去路,不问归期,就义无反顾地相信?这又是一种怎样的爱,可以不怕背叛,不怕辜负,就一腔热血地托付?

懂得、信任、坚守,这便是最好的婚姻——可以这样说,是许鹿希的大气,成就了邓稼先的胸怀。

“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临终前,邓稼先嘱咐身边人的最后一句话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在他的身上,有着“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的执着,有着“谓我不愧君,青鸟明丹心”的赤诚,有着“驰驱一世豪杰,相与济时艰”的担当,他有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纯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按照邓稼先他们的设计,顺利地在沙漠腹地炸响;1967年6月17日,中国又顺利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氢弹的研制,我国仅仅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是个什么概念?下面一组数字最有说服力:从原子弹制成到氢弹爆炸,美国间隔七年零四个月,苏联间隔是四年,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而中国呢,两年零八个月!

邓稼先因成功研制原子弹和氢弹获得特等奖之后,很多人开始问邓稼先:“搞'两弹’得了多少奖金?”憨厚的邓稼先总是笑而不答。

1986年,老朋友杨振宁前往北京的医院看望邓稼先,同样问起了这个问题。

“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一共有20元,我得了最高级别的奖励!”在癌症折磨下不成人形的邓稼先躺在病床上,颤抖着对杨振宁伸出两根手指,脸上带着无比自豪的笑容。

邓稼先夫妇与杨振宁合影留念(资料图片)

面对这灿烂的笑容,杨振宁强忍泪水为邓稼先掖好被角,转过头心酸不已,同时对好友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谁能想到,当年被美国人惊叹为神童的邓稼先,会为20元的奖励而自豪!

当年原子弹爆炸成功,国家给的奖金是1万元,加上单位拿出的10多万元,最终按10元、5元、3元三个档次,分别奖给了当时从事研制的科研人员。邓稼先拿的是最高档次——10元。

这点奖金,现在看来,的确是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重要的是,获奖者的着眼点不在这里,而是“志存高远”。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境界,为此作出了鲜明的注脚:只有大爱、大勇、大智慧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力量,才能成就这样堪称民族脊梁的英雄豪杰!

时至今日,那份“心无小我,至诚报国”的赤子之心,那份“功成无我,无悔付出”的无私奉献,那份“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如同盏盏明烛,即便时光轮转,依然在焕发着熠熠光彩,不灭地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更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曾经有一位战友这样问邓稼先:“稼先,你说再过几十年,人们还记得我们这些人的名字吗?”邓稼先微微一笑地说道:“记得或者不记得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国家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

他想的,是为了深爱的祖国和人民,自己该做的事做到了没有?他是这样说的,更为此践行一生。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颤动着嘴唇,断断续续说出几个字:“我……为了……这件事……死了,值得!”

“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依旧活着。”邓稼先先生虽早已离开了我们,但他的身影长存,流芳千古。



作为父亲,邓稼先非常疼爱孩子。

下班回来,他的第一件事便是逗两个孩子玩耍。当女儿刚叫第一声“爸”时,他兴奋得抱着不满周岁的女儿,要她再叫一声、再叫一声,之后他的要求不断升级,“好爸爸”“非常好爸爸”“十分好爸爸”……

儿子邓志平六七岁时,常常在天黑时出去捉蛐蛐,邓稼先不断向儿子传授经验。调皮的儿子时常弄得一身脏回去,妻子免不了念叨几句,邓稼先总是为儿子开脱:“孩子嘛,不要管得太死,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

邓志平(右四)在邓稼先生平陈列馆与游客合影留念
  
虽然视孩子如掌上明珠,但在一些大事上他却选择了“不作为”。女儿邓志典还不到15岁时,就到了内蒙古建设兵团,被分配在一家做箱子的工厂当工人,一干就是四年。

一次核试验完成之后,邓稼先放弃了回北京休息的机会,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步行20多里路去看望女儿。他给志典带去几听肉罐头,那是他在戈壁滩上节省下来的营养品,看着女儿狼吞虎咽的吃相,他心里泛起了一丝苦涩。

以邓稼先的“国宝”身份,可以有很多办法把女儿接回来,但他没有这样做,女儿是研究所中最后一个按政策回到北京的。回城后,邓志典在一家皮件厂当了一名普通的制作工人。

但在另外一些大事上,邓稼先却倾尽全力帮助儿女。恢复高考后,女儿决定参加考试,但她从没学过物理,请来的老师认为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办法补课。这时,邓稼先因工作原因,凑巧有3个月时间在北京,于是他亲自上阵。没有课本,他骑着自行车去旧书摊上淘来旧教材,每天晚上给女儿讲物理课,常常讲到凌晨三四点钟。父女俩一块“拼”了3个月,完成了中学五年的物理课。

其实,这对于搞尖端科学的邓稼先来说,并不容易。后来,邓稼先回忆说:“教中学比教大学难。”1978年,姐弟俩同时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除了在学业上尽可能帮助和引导孩子,邓稼先更注意培育孩子的品德。邓志典去美国读研究生前的一天,邓稼先突然问她:“你看过《走向深渊》这部电影么?”

这是一部取材于真实事件的影片,讲述女大学生阿卜莱在欧洲求学期间,因贪图享受被情报机关所利用,并将她在火箭基地工作的男友拖下水的故事。这个时候,父亲提起这部电影,女儿立刻明白了:“爸,我不会的!”

邓志平大学毕业后在一所高校任职,他继承了父亲邓稼先的作风,为人非常低调。他在回忆中说:“在父亲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辈知识分子的坚持与执着”“我在父亲那里学到了一种平凡而安静的生活态度”……

邓稼先生平陈列馆外景

逝者已矣,幽思长存。邓稼先留给后人的,除了戈壁滩上忙碌而疲惫的身影,还有他以身许国的高贵精神以及克己奉公的清廉本色。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对自己的选择,终生无悔。假如生命终结之后能够再生,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松风水月,砥砺廉隅——邓稼先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中国脊梁”。

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坚定“愿得此身长报国”的信念,汲取“九万里风鹏正举”的力量,历练“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然,无论面对什么艰难险阻、坎坷泥泞,像以邓稼先为代表的无数仁人志士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依然一笑作春温”!



撰稿:钱续坤
编辑:陈昌清 韩小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埋藏28年的秘密
邓稼先逝世时年仅62岁,临终前问妻子:30年后,还有人记得我吗?
追忆邓稼先去世前一年:辐射患癌全身出血,疼痛难忍死在夫人怀中
他是国家最高机密:为中国血流而尽,身份被隐藏了62年!
等待:致敬两弹元勋邓稼先
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假如生命可以再来,我仍选择中国(世纪人物2020年11月第11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