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陕西省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附条文说明] DBJ61/T75

5.3 构造设计

5.3.1 基层墙体可以是各种砌体或混凝土墙。建筑外墙防水性能应符合现行《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的规定。

5.3.2 A型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保护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图5.3.2-1,材料构成应符合表5.3.2-1的规定。B型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保护层、防护找平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图5.3.2-2,材料构成应符合表5.3.2-2的规定。


图5.3.2-1 A型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


图5.3.2-2 B型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

表5.3.2-1 A型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表5.3.2-2 B型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5.3.3 非透明幕墙基层墙体的外侧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层次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保护层和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图5.3.3,材料构成应符合表5.3.3的规定。

表5.3.3 非透明幕墙基层墙体的外侧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

系统构造层次
粘结层
保温层
板面保护层
饰面层
胶粘剂
岩棉板
界面隔离改性剂
非透明幕墙


图5.3.3 非透明幕墙基层墙体的外侧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基本构造示意图

5.3.4 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岩棉板防火隔离带构造层次应包括粘结层、保温层、板面保护层、抹面层和饰面层,其基本构造见图5.3.4,材料构成应符合表5.3.4的规定。

表5.3.4 有机保温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岩棉板防火隔离带系统基本构造

系统构造层次
粘结层
保温层
板面保护层
抹面层
饰面层
胶粘剂
岩棉板
界面隔离改性剂
抹面胶浆
(内含普通型耐碱玻纤网布)
饰面砂浆或涂料


图5.3.4 有机保温材料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防火隔离带基本构造示意图

5.3.5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岩棉板表面应涂覆界面隔离改性剂进行面层保护处理;
     2 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应采用粘锚结合工艺,与基层墙体应采用满粘法或条粘法,粘贴面积不应小于岩棉板面积的60%;
     3 保温层外侧应采用锚固件与基层墙体固定;
     4 在A型外保温系统中,抹面层厚度应为5mm—7mm。在B型外保温系统中,岩棉板防护找平层的厚度应为5mm—8mm;抹面层厚度应为3mm—5mm;
     5 耐锈蚀金属托架宜设置在结构层处,且间隔不超过10m;
     6 系统底部第一排岩棉板下侧板端的托架与散水的间距应不小于300mm,并采用涂覆不燃材料的难燃有机保温板进行保温处理;
     7 选用B型外保温系统时,后热镀锌电焊网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搭接处应绑扎牢固。

5.3.6 对岩棉板实施翻包处理时,耐碱玻纤网布在岩棉板粘结层中的长度不应小于100mm。翻包部位为:
     1 系统与门窗外侧洞口的接口处;
     2 勒脚、阳台、雨篷、女儿墙顶部等系统终端处;
     3 伸缩缝、墙体变形缝等需要终止系统的部位。

5.3.7 锚固件设置除应符合5.2.4的规定外,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 锚固件的布点设置,平行纤维岩棉板见图5.3.7-1,垂直纤维岩棉板见图5.3.7-2;


图5.3.7-1 平行纤维岩棉板锚固件固定位置(1200mm×600mm)示意图


图5.3.7-2 垂直纤维岩棉板锚固件固定位置(1200mm×150mm)示意图

    2 对于宽度为600mm、水平方向裁切长度大于200mm的岩棉板,应加设1个锚固件;
     3 对于1200mm×600mm的岩棉板,固定在外墙阳角、门窗洞口四周和檐口时均应按图5.3.7-1进行加密设置,在距墙角100mm—150mm内的位置已有锚固件的中间均应加设1个锚固件;
     4 锚固件进入基层混凝土墙体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30mm;当基层为砌体墙时,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50mm;空心砌块基层墙体应选用通过摩擦和机械锁定承载的锚固件。

5.3.8 在A型外保温系统中,外墙阳角部位宜在抹面层内设置塑料护角增强。在B型外保温系统中,宜在防护找平层内侧设置带网布的塑料护角增强。护角条的网布应与两侧防护层中的后热镀锌电焊网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00mm,如图5.3.8-1和图5.3.8-2。门窗洞口阳角部位可采用不带网布的塑料护角条。


图5.3.8-1 外墙阳角部位的增强(A型)


图5.3.8-2 外墙阳角部位的增强(B型)

5.3.9 门窗洞口四角处岩棉板应采用整块岩棉板切割成型,不应拼接,平行纤维岩棉板接缝应离开角部至少200mm,如图5.3.9-1、图5.3.9-2。门窗外侧洞口四角均应按45°方向加贴300mm×400mm的小块普通型耐碱玻璃纤维网格布实施加强,如图5.3.9-3、图5.3.9-4。


图5.3.9-1 门窗洞口排板示意图1


图5.3.9-2 门窗洞口排板示意图2


图5.3.9-3 门窗洞口四角网布加强示意图


图5.3.9-4 门窗洞口四角网布加强示意图

5.3.10 门窗框外侧洞口周边墙面应按系统的构造要求实施包覆,如图5.3.10。其保温层的厚度可按照门窗构造与安装情况确定,一般应不小于20mm,且符合下列做法:
     1 该部位的岩棉板与基层墙体的粘结应为满粘;
     2 该部位保温材料可选用无机保温砂浆或不燃材料覆盖的有机保温材料替代岩棉板;
     3 系统与门窗框边缘接口部位应涂抹防水砂浆,并在缝口填嵌建筑密封膏。


图5.3.10-1 窗框外侧洞口周边构造做法示意图一窗上口(A型)


图5.3.10-2 窗框外侧洞口周边构造做法示意图一窗上口(B型)


图5.3.10-3 窗框外侧洞口周边构造做法示意图—窗下口(A型)


图5.3.10-4 窗框外侧洞口周边构造做法示意图—窗下口(B型)

5.3.11 对设计有凸窗的建筑,应采用本系统对凸窗非透明的顶板、侧板和底板实施外保温,保温层厚度应大于等于外墙外保温层厚度,如图5.3.11。凸窗底板需要安装与墙面相同数量的锚固件,进入底板深度约25mm。


图5.3.11-1 凸窗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1-2 凸窗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2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系统不宜设置墙面水平分隔缝。

5.3.13 墙身变形缝部位应在相邻外墙之间粘贴相应厚度的岩棉板,盖缝板采用0.7mm—1.0mm厚镀锌钢板或不锈钢板,并固定在缝口两侧的墙体上,其构造做法如图5.3.13。


图5.3.13-1 变形缝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3-2 变形缝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4 岩棉板外墙外保温勒脚部位的保温层材料,有地下室时,对接触室外空气或有保温要求的不接触室外空气的地下室外墙,保温材料应向下延伸,其防护层与外侧散水坡之间应有沉降缝,缝内填充聚乙烯圆棒,缝口填嵌建筑密封膏(如图5.3.14)。具体做法(包括地下室外墙的保温及防水)应按单体工程设计。


图5.3.14-1 勒脚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4-2 勒脚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5 女儿墙保温应按照图5.3.15实施。女儿墙应设置混凝土压顶或金属板盖板,且应对女儿墙实施双侧保温。女儿墙内侧屋面完成面至岩棉板下侧板端300mm—600mm范围内,应采用涂覆不燃材料的有机保温板进行保温施工。


图5.3.15-1 女儿墙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5-2 女儿墙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6 对各种穿墙管道和构件应预埋,宜采用预埋套管,且均应按照图5.3.16在保温板与穿墙构件之间用预压密封带进行柔性密封连接。


图5.3.16-1 穿墙管道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6-2 穿墙管道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7 空调机隔板构造做法如图5.3.17。


图5.3.17-1 空调机隔板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7-2 空调机隔板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5.3.18 挑檐构造做法如图5.3.18。


图5.3.18-1 挑檐保温构造示意图(A型)


图5.3.18-2 挑檐保温构造示意图(B型)


图5.3.19 楼板板底保温构造示意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岩棉板外墙保温专项施工工艺
岩棉外墙保温的施工工艺标椎做法
外墙外保温施工(复合岩棉防火保温板、石材/玻璃/铝板幕墙饰面)
外墙保温的构造与规则
外墙干挂石材岩棉保温板内嵌施工工艺
31怎样计算板洞加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