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港文化遗产之156 义渡桥歌圩
作者/馆主:迎风初开/E言男劲

      义渡桥歌圩:贵港“歌海”的代表

       义渡桥,位于三里镇,始建于1975年11月,1976年12月竣工通车,桥长146米,桥宽7.5米,为双曲拱结构桥梁,由国家投资12.6万元。义渡桥所在的位置原是只是一个渡口,古时在两岸修建有义渡码头,义渡桥横架于郁江一级支流鲤鱼江之上,义渡桥的建成开通使得覃塘圩通往五里圩的道路从此变成坦途,更使得国道209线贵港段结束过渡历史,使得贵横两地陆路通畅无阻。

        三里镇义渡桥是当时贵港境内最长、最雄壮的跨江公路桥梁(西江大桥1981年建成通车,桥长780米;武思江大桥1982年建成通车,桥长140米),义渡桥的建成是时任县委书记、五里籍(时属三里镇)杨志庆先生所奔走呼告的成果,也是其造福乡梓的一件盛事。

        三里镇地处鲤鱼江流域中游,西靠镇龙山系,在清代属于水南里的范围,位于五山诸里(北部壮区)与怀西四里(中部汉区)之间的过渡地带,是汉壮交错地区,同时位于贵港通往横县的要冲地位,周边毗邻圩市有覃塘圩、西山圩、五里圩、黄练圩,以及横县镇龙圩。

        贵港民间歌谣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因多在丘陵山区乡村盛行,俗称“山歌”,包括有壮族山歌、白话山歌、客家山歌。据有关资料记载,贵港山歌多为七言,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地方色彩浓郁,多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民歌类别众多,从内容来分,有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传说歌、儿歌等项。其中最受男女青年喜爱的莫过于情歌类,又分初识、诘问、赞慕、初恋、相思、热恋、结婚、送郎、思别、苦情、逃婚等整个谈情说爱的过程。

         在民间娱乐方式枯燥的年代,唱支山歌是乡野村屯较为常见的一道风景。据民国贵县志记载,当时县城民众的娱乐,不外就是打醮庙会期间,组织各类戏团演出,粤剧、师剧等,并以舞狮子助兴。而在广大圩市,每逢传统节令,唱山歌、对山歌则是许多农村居民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尤其是贵西壮族地区,每当重大节令,如农历三月三,壮人聚居的村落都会自发性地形成歌圩。

        国民党新桂系主政广西期间,大力推行汉族同化政策,为了让少数民族“移风易俗”,对民间盛行的歌圩、男女对唱山歌视为有伤风化的“陋习”,并明令禁止省内少数民族唱山歌、赶歌圩等活动,并将其列入“不文明行为”。受官方的强禁影响,广西各地民间歌圩沉寂下来并走向衰落。改革开放后,随着禁锢人们思想枷锁的破碎,民族民间文化迎来复兴。

       据93年版《贵港市志》记载:“1987年端午节,在壮族聚居的古樟乡(今樟木乡)举行壮族山歌比赛及文艺调演。参加赛歌的有古樟、东龙、蒙公、中里、奇石等乡歌手,共30名。观众多达数万。相邻的武宣、宾阳也有群众来参观。此次山歌比赛,李守榜、韦炳面等30多人被县民委和文化局命名为贵县少数民族民间歌手。1988年“三月三”歌节,举行壮族山歌比赛,参赛的歌手来自古樟、东龙、蒙公、中里、奇石、黄练、三里、大岭、山北、振南等乡镇。这些壮族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受壮族人民的喜爱。”

       三里镇义渡桥形成的歌圩,正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自发性形成,并随着规模与影响的不断扩大,“义渡桥歌圩”成为了以三里镇为中心,带动幅射周边乡镇数万壮汉群众的民间群众文化盛事,每到三里镇圩日,不少民歌爱好者自发聚集在义渡桥旁,大唱山歌,抒感心情。在上世纪末,三里镇义渡桥一带曾一度“变味”,演化成农村地区流动“卖淫嫖娼”活动的首选场地,后随着有关部门的大力整治打击,才肃清这种不良风气。

        其实,说句人话,自二千多年前的《诗经》年代始,乡间男女即兴唱和,对上眼的则“野合”之风俗可谓古即有之,可以说,今天的“歌圩”是远古诗经时代历史遗痕的一种遗俗,只是后来到了汉兴儒家,大行所谓的“灭人欲,存天理”罢了。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歌圩的引导,致力朝当代社会正能量方向发展。2014年正月初一,三里镇政府举办首届三里镇民歌比赛,比赛地点即设在义渡桥边,吸引了数千群众观看,使得赶歌圩、对山歌这种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官方有力扶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三月三
文化遗产视域下的壮族绣球
厉害了!广西这条河入围全国“最美家乡河”!你去过吗?
壮族音乐
云表人的爱,云表人的歌
壮族民间音乐的传声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