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贵港文化遗产之194 奇石银针
作者/馆主:迎风初开/E言男劲

       奇石银针:龙山茶之仅存硕果


       北山是贵港北部莲花山脉和龙山山脉的统称,是桂中名山大瑶山的南端余脉。北山东西延绵数十里,是贵之龙脉山。北山之名作为贵港北部山脉之泛称,历来被地方志书所沿用,但因北山山系范围广阔,狭义上也将北山诸脉分为两支:东为龙山(又名大平天山),西为龙头山(又名小平天山),龙头山与龙山这两支山脉相交的位置即是北山的主峰、海拨1157米的大平天山顶。北山东边的龙山山脉,区划上属于北山三里(上里即今龙山圩、中里即今中里圩、下里为今奇石圩),西边的龙头山(也称莲花山脉),则与郭西里(今覃塘、根竹)、山南里(今蒙公)、山东里(今东龙)接壤。

           光绪《贵县志》在描述北山时有提“唐贵州牧教植茶树,土人赖之。”唐代州官教北山当地土人种植茶树的记载,正是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州官兼“劝农”的一个体现,古代州官因地制宜,山区则栽茶,平原则水稻。“兼劝农事”是指唐宋时期以来岭南各地州郡的正堂同时兼劝农使,主管农业,毕竟古今都奉“民以食为天”为大事。南山寺北极洞崖壁就留有南宋贵州知州、劝农使陈谠“庆元丙辰仲春乙丑,劝农已事,嗓茗于北洞”的摩崖石刻。

        北山皆属土山,山势高耸入云,光热条件良好,唐代州官因地制宜传授栽植茶树,“土人赖之”,这里的“土人”即是指今壮人,唐代称俚人。据此推算,北山地区种茶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之久。北山可谓是贵港茶的肇始地,北山茶实乃贵港茶叶的最早品牌。

        之前贵港文化遗产连载有提及贵港茶叶之分布与山川对应,南部以六万大山余脉及边缘丘陵的木梓阿婆茶为代表,西端镇龙山的黄练绿茶(亦称黄练毛尖),北山西脉——龙头山却没有土种茶品能够传承至今,今天产自龙头山脉松柏山的覃塘毛尖为当代外来引进改良的绿茶品种,今年春获得国家农业部国家地理认证标志产品,覃塘毛尖成为贵港茶叶的著名品牌。

        北山地区种茶的渊源,使得北山成为贵港本土种植茶叶最早的地区,迄唐起,直到清代中叶,北山茶是贵港茶叶的代名词。清雍正《广西通志》记载:“龙山茶出贵县”。但随着时代变迁,到了晚清时期,龙山地区种茶传统出现了新变化,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版的《贵县志》中的“土产”之龙山茶:“按今龙山已不产茶,惟怀西、怀北各里来人种者名阿婆茶,味淡而气香,不多产。”

        晚清时期,龙山“已不产茶”,只剩下南岸的怀西里(今木梓、思怀等地)、怀北里(今瓦塘、木格等地)的来人(指外迁入贵的客家人)种植茶树,培栽出“阿婆茶”,因多产于六万大山支脉六花山,故又名“六花茶”,这条记载侧面记录了清代客人迁贵的历史与地理,佐证中华客家迁徒路线与特点:无山不客,无客不山。

        到了民国时期,龙山茶生产开始复兴。民国贵县志在植物类目中的茶之属中,仅列了两种本土地方茶叶,一是龙山茶,北山里产,有山茶、园离茶之别。二是阿婆茶,一名六花茶,植之于六花山,故名,怀西、怀北里产,土壤宜砂土,清明后谷雨前采嫩叶焙制者尤佳。

        随着当代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兴起,具有悠久历史的贵港本地土著原始茶种——龙山茶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珍视,为重振这个最正宗的本土贵港茶之往昔声誉,世居北山的壮族群众组织建立茶叶合作社,在中里乡生产出了龙山茶的当代版——奇石银针茶,“奇石银针”绿茶可谓是最原汁原味的北山土茶,也是北山壮胞传承本土乡土文脉的结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广西人文:贵港俗语中的“龙山好妹仔”由来,原来是这样的,她好在哪里?
贵港文化遗产之九十四 龙山妹仔
白毫银针,每天认识一款茶系列(11)
每天认识一款茶,第二十六期,白毫银针
山河无恙,喝一杯走过晴雨相间的安心好茶
以貌取茶,买高山名,低价买高山茶,图解三种常见买白茶误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