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0位院士签约青岛国际院士港 明年底院士满园|青岛|半岛网
  文/图 半岛记者 徐杰

  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如今越来越成为受院士们欢迎的创业热土。截止到目前,这片占地88亩的土地如今共接待了40名海内外院士亲临园区参观考察,并已有袁隆平、王玉田等10名院士签约入驻园区。近日,记者来到青岛国际院士港采访了解到,为了能入驻园区,很多院士都是“院士托院士”来打听院士港的政策、配套等,想要带着可产业化的项目入驻园区。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达到满园状态,将有总计30名院士签约入驻。

  

青岛国际院士港的院士墙。



  布局五大功能区,引进世界级水平院士

  青岛国际院士港位于李沧区金水路171号,毗邻2014年青岛世园会原址,比邻滨海大道、中国海洋大学。占地面积约88亩,建筑面积19.6万平方米,共建有26栋多层办公楼,面积约7.2万平方米;3栋高层办公楼,面积约6.4万平方米,是青岛市内唯一一个多层、低密度、高舒适性花园办公园区。根据未来发展要求,青岛国际院士港进行了整体布局和功能区域划分,包括院士创新创业区,博士创业孵化区、创业加速区,人才公寓以及商务配套区。

  青岛国际院士港管委会办公室主任都文杰介绍,院士港共有五大功能区,包括网络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及新材料、高端设计等产业领域,重点引进各国世界级水平的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以及海内外博士团队。院士港采取“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专注创业”的运作模式,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以制度创新促进科技创新,以人才高地建设推进创新高地建设,以环境优势增强竞争优势,为李沧区追赶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产业支撑。

  

院士港。



  已有10位院士入驻,年底将达到13名

  记者采访了解到,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式运作以来,截至目前,共接待40名海内外院士亲临园区参观考察,王玉田院士、周寿桓院士、袁隆平院士等10名院士已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其中有2名是国外院士,8名是国内院士,我们计划到年底能签约13位院士。”都文杰称,对于符合入驻院士港条件的院士,他们建立了院士库,目前国内院士的资料库已经建好,国外院士的资料库正在建设中。按照院士资料库的范围甄选院士签约合作,预计到明年年底将达到满园状态,即能签约入驻30名院士,其中包括25名全职院士和5名柔性院士。

  

青岛国际院士港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据介绍,通过院士创新创业活动,青岛国际院士港将培养出一批科技创新和创业人才,转化出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培育出千亿级产业链。同时,实现“引进一个院士,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产业优化”的连锁效应,将李沧区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院士聚集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成为全国知名的研发之区、创新之区、设计之区和智慧之区。

  “院士托院士”打听,争相签约入驻院士港

  来院士港参观考察的院士对这里的条件和环境是满意的,但研发资金才是最大的问题。为了解除院士团队的顾虑和难题,李沧区组建了风险投资基金,确立了宽容失败的理念,让院士团队可以潜心研发,不被资金困住手脚。院士们如果想获得风险资金的投资,首先要求带来的研发项目是国际一流水平,全职院士须在项目企业中为第一大股东且占股30%以上,院士每年累计在院士港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项目的产业化也必须落户在李沧区。

  记者了解到,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入驻的院士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居多,谈到这个特点时,都文杰介绍,中国工程院的各个学部产业化的项目居多,而且各个学部相互推荐,让青岛国际院士港成为院士们争相打听的“香馍馍”,很多都是“院士托院士”来打听院士港的政策、配套等,想要签约入驻。据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签约入驻园区的院士及院士项目,目前,青岛国际院士港正在开发建设一款APP应用,建好后将可以一站式解决院士项目日常运营遇到的各种问题。

  

院士港。



  2亿亩盐碱地有种水稻潜力

  在这些已经签约青岛国际院士港的院士中,袁隆平院士可能是最受关注的一位院士。今年10月份,袁隆平院士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签约落户。作为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后,将担任中心主任和首席科学家,主要从事耐盐碱高产水稻、超级杂交稻和高光效应用三个方向科技成果的转化。

  记者了解到,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位于李沧区青岛国际院士港16号楼,计划在胶州湾北部沿海处设立30亩海水稻科研育种基地和相关实验室设施设备,项目启动资金1亿元,远期项目投资规划将超过20亿元。项目将申报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届时青岛将成为全球新一代水稻种业的研发中心、总部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研发中心计划于2016年底挂牌,2017年投入实施运营,4月份将开始进行海水稻试种,计划三年内实现亩产200千克。

  袁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国栋介绍,研发中心建成以后,将选育出在我国2000万亩沿海盐碱地推广的海水稻品种,每年按1000万亩推广增产200万吨粮食。与此同时,我国内陆尚有十五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我国咸水湖泊储水总量超过淡水湖,海水稻研发成功以后,在我国内陆和咸水湖周边进行产业化推广潜力巨大,如果可以推广两亿亩,亩产200-300千克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千克,多养活约2亿人。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发展我国耕地具有重大意义。另外,还可以开展面向全球的海水稻品种输出,仅东南亚具有3亿亩的盐碱地,粮食增产潜力巨大。

  [编辑: 刘晓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维斗院士团队与袁隆平院士团队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青岛国际院士港举行
一只小雀鸟是如何托起一座大山的
袁隆平青岛研发海水稻:稻米不咸,盐碱地变良田可养活2亿人
袁隆平访谈文字实录
袁隆平青岛研发海水稻:盐碱地变良田可养活2亿人
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