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怎么理解?

要理解老子这句话,重点在于理解“不仁”和“刍狗”。这里的“不仁”,指的是“没有偏私”之意,而“刍狗”仅仅是一种用草做成的狗,象征躯壳一般的存在,此处老子是在以“躯壳”强调天地之“无偏私”。

这句话出自《老子》,原文如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直接翻译的话,大概意思就是,天和地是不“仁”的,将世间万物看成没有灵魂的“刍狗”;同理,圣人也是“不仁”的,将百姓亦看成“刍狗”。

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首先来体会一下“不仁”的概念,再来领会“刍狗”的概念。

1、天地之“不仁”与圣人之“不仁”:天地和圣人不会“偏私”

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中,大家看到了两个“不仁”,而这两个“不仁”就加大了这句话的理解难度。但是只要能够把握道家老子之行文风格,就能大抵把握老子的意思。

道家老子之行文风格颇有些“正言若反”的味道,就是想要表达一个正面观点,他会反着来讲。我们反推这句话,如果天地和圣人都有“仁”,那么与之相对的,就有“不仁”。“仁”与“不仁”的区分出现,只要这个区分存在,就有“偏私”存在。而天地没有“格外照顾谁”,即不会对谁表现出“仁”,以此才显得天地“无偏私”。

因此,在老子思想里面,“天地”和“圣人”是没有“偏私”的存在,所以,老子才说“天地不仁”、“圣人不仁”。

2、以“万物”、“百姓”为刍狗,此处刍狗旨在烘托“天地”、“圣人”之“无偏私”特点

“刍狗”按照解释来看,就是用草编成的狗,是春秋时期用来祭祀的用品。而草扎成的狗有一个特点,它一堆枯草扎成“狗的形状”,属没有“灵魂”的存在,也就是所谓的“躯壳”。也就是说,老子认为,在“天地”眼里,万物在紧要程度上是一样的,因为“躯壳”无差别,所以万物无差别。而在圣人眼里也是这般,因为“躯壳”无差别,所以所有百姓都无差别。

为什么强调“躯壳”?相信大家应该听过这句话,“好看的容颜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也就是说,人与人,万物与万物之区别,大抵就在于“灵魂”。因为没有“偏私”,所以大家都是一样的,所以万物在“天地”眼里是“刍狗”,百姓在“圣人”眼里,也是刍狗。

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在形容天地的一个特性,即“没有偏私”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并非在说天地“不仁不义”,而是老子站在一个超越“仁义”的视角去看“天地”之自然特性,即“天地”是没有偏私的。

虽然后面又列举了“圣人之不仁”,但是“天地之不仁”实则也有两层意思,一来,我们可以认为此处老子是将“天地”看成自然之天,是没有意志的天;二来,老子此举是在借“不偏私”之“天地不仁”来表明“圣人”是“没有偏私”的存在。


本文由颜小二述哲文原创,如果喜欢,请点赞关注。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 |05章| 天地之间像个风箱,是万众误解
你知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吗?
天地不仁,何解?
【叶曼】《道德经》讲记——第五章
(13)[转载]《老子》破译第5章
我读老子之五:天地不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