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摘 ▏吉林机器局铸币史(三)

吉林宝吉钱局铸币

吉林自铸铜钱,应从光绪初年说起,由于推行实边政策,吉林地方人口日增,商事日繁,市面银钱短缺状况越来越严重。光绪十年(1884 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吉林将军希元,“以济现钱之缺”为由奏请清廷在机器局铸造厂平银币后,仍感不能缓解圜法之穷,于是在光绪十三年(1887 年)四月初十日,又奏请设炉铸钱,奉到朱批“准其试行铸造”。经过一番准备,于光绪十四年(1888 年)六月十六日在吉林设宝吉钱局,开始铸造制钱。因当时吉林地方不出产铜、铅,所需原料需从外地购入,所以成本较高,“每铸制钱一吊,须赔费三百数十文”。尽管如此,当地绅商也“情愿于七厘货捐外,另抽四厘货捐,以资贴补”。同

年利用吉林城迎恩门内的一处废置不用之官铁匠炉,以商捐官办的形式创办吉林宝吉钱局(简称宝吉局)。宝吉局共设炉四座,名为元炉、亨炉、利炉、贞炉。四炉年鼓铸8 至9 万吊,每炉日产90 吊。

关于制钱的重量,清政府在光绪十三年(1887 年)正月曾有明确规定:“嗣后,每钱一文,均以重一钱为率,京局及各省一律照办,不得稍有参差。”对此,吉林将军希元向清廷陈述了吉林的特殊情况:“据称地方边陲,购运铜斤,资本较巨,工费亦昂,铸钱分两若重,不但赔本益多。而且,易起私销之弊,自应因地制宜。拟照康熙年间最小制钱,每文八分重章程试行铸造,使私毁者无利可图,不禁自止。” 这一要求得到了清廷的批准。所以,宝吉钱局所铸造的制钱每文仅重八分。正面文字顺读“光绪通宝”,背面穿左右分列满文“宝吉”二字。当时吉林的制钱以五十文为陌,十陌为吊,称为中钱。

宝吉局光绪通宝(翻砂),直径:23毫米

吉林设宝吉局鼓铸制钱后,现钱缺乏情况有所缓解,但仍是“缓不济急”,加之减重甚多,因而流通不畅。光绪十五年(1889 年),长顺任吉林将军,又增设炉座及工料,并派人赴上海购运机器,因此宝吉钱局进一步扩充,产量大增,使吉林多年的钱荒有所好转。

光绪十六年(1890 年)三月,吉林城发生大火,由牛马行桥南城隍庙左右延及将军署,这一带官衙、民房全部被烧毁。市景因而萧条,宝吉局裁撤二炉;光绪十九年(1893 年)又裁撤一炉仅剩一炉,“年仅铸钱一二万吊”。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宝吉局兼铸铜元,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十一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在《吉省宝吉局归并银元局搭铸铜元折》中称:“……开办后,每年仅铸钱一二十万吊,市面不敷周转,且铸钱一千即赔钱三四千文,以四厘捐弥补外累,仍复不赀,屡经设法整顿,因人工太贵,苦无善策。春间据署吉林度支司陈玉麟,详请将该局裁并银元局,搭铸铜元,以节糜费,而便商民……”

随后,宝吉局裁撤归并银元局,至此,吉林铜元进入了机器生产阶段。

(本文选自张培林《铜元探究与收藏》一书)

相关链接:

◆书摘 ▏吉林机器局铸币史(二)

◆书摘 ▏吉林机器局铸币史(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央视鉴宝栏目:清朝都用过哪些钱币 以及光绪元宝铜元史
古钱币知识杂烩
晚清福建船政铸币史
光绪元宝
【古代金属材料制品】古钱币及其制作材料的发展
铜元小名品,吉林制钱二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