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病后烦热久不愈、气阴两虚,试试这个被埋没的经方
userphoto

2022.12.30 北京

关注

文/喜乐小语

喜乐的心乃是良药

本文是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竹叶石膏汤是古代针对热病后期的调理方,有清热养阴的功效。

适用于发热性疾病及羸瘦之人的长期低热、久咳、食欲不振、多汗等。

《伤寒论》有言:“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什么时候用竹叶石膏汤?

1、形体瘦弱、精神萎靡。

2、气逆欲吐,呃逆、干咳干呕。

3、低热、口渴、多汗。

4、脉数弱,舌红苔少。

竹叶石膏汤乃《伤寒论》收官之方,现代用于治疗急性热病恢复期、无名低热、癌肿发热、暑病发热、口腔溃疡、骨蒸痨热、肺炎喘咳、急慢性咽炎、糖尿病、失眠不寐等病证多获良效

《伤寒论》中竹叶石膏汤原文叙证简略,多数医家认为,本条所论乃热病之后,余热未尽,气阴两伤之证。

亦有医家提出竹叶石膏汤证的病机除气阴两虚、余热未尽外尚有痰饮停聚。

热病过程中因阳热久羁势必耗气伤阴。

同时伤寒热病治法多用汗、吐、下法等无论汗解或是下解皆可损伤人体的气阴。

故而气阴两伤是热病后常见病理状态。

气阴不足不能充养周身故见虚羸少气

虚羸言其形反映精血、津液缺乏;少气言其气反映气虚。合起来就是气阴两虚。

气逆欲吐者即胃气上逆不欲食。然因何而导致胃气上逆呢?

胃之气津两虚阴虚而内热上逆固然可致胃气不降然则气虚不化水液代谢失常聚而成饮化痰胃失和降而泛泛欲吐亦在常理之中。

竹叶石膏汤可以看作白虎汤去知母,加竹叶、麦冬、人参、半夏而成,所以具有益气生津、扶羸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

使用本方时,虽有余热未清,但其热象已弱,无高热、神昏之证,清热不可过猛。

所以去掉知母,加上竹叶以清心除烦,配石膏两清肺胃之热以治标。

虽少气当补,但胃失和降,故减人参,并加生津养液的且无滋腻大碍的麦冬,补益气阴以治本。

再加半夏开胃降逆而治呕吐,甘草和中扶正,又用粳米益胃生津,两补气阴而扶虚羸。

本证治法若只清热而不益气生津,则气液难复;

若只益气生津而不清热,又虑邪热复炽,余热复燃,亦可燎原;

叶天士谓之“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不可不防。

惟有既清热生津,又益气和胃,施以清补并行,方为两全之法。

参考用量:石膏(50g)、竹叶(6g)、人参(6g)、麦冬(20g)、半夏(9g)、粳米(10g)、甘草(6g)

本条方后注云:“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粳米熬汤与药同服之法,既可和中护胃又可抑制石膏寒凉之性使大寒之剂不至于攻伐脾胃而达到养胃生津之效。

实验研究亦证实白虎汤中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是以粳米作为增稠剂增加药汁黏度有助于石膏微细颗粒悬浮提高石膏在药液中的含量从而增加石膏清热之功

竹叶石膏汤的方证特征明显,以虚羸短气、气逆欲吐为临床表现特征。

其主证除此之外,尚有发热、心烦、便秘溲赤、潮热盗汗、舌红少苔或苔白腻、苔薄黄腻等。

临床应视“虚”“热”“湿”之盛衰而变化,方中药、量,随证加减用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千方百剂】清热剂之竹叶石膏汤
竹叶石膏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新冠转阴后,经方解决少气乏力纳差
论竹叶石膏汤方证
淡竹叶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清热补虚名方—竹叶石膏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