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坤鹏论:“一”由万物而生,万物由“一”而生

生命的意志就是分化自身,将自己不断延展出去,这是深藏于生命之中的终极力量,也是存在的终极使命。

——坤鹏论

一、感官知觉也是变动无常的

赫拉克利特说,“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

比如:“蜂蜜是甜的也是苦的。”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对此的解释是,健康的人说蜂蜜是甜的,有黄疸病的人则说它是苦的,这是常识。

但是,如果蜂蜜是绝对甜的,那么它就不会因为他物而改变其性质,所以在黄疸病人那里也应该是甜的。

塞克斯都·恩披里克认为,赫拉克利特正是从常识出发,道出了“同一事物是对立的”。

而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也曾举过类似例子——“在我健康的时候,喝下去的酒觉得很甜,当我生病的时候就变得很酸。”

正如赫拉克利特告诉我们的,万事万物“亦无物永为同一之物”,因为万事万物永远在流变着,虽然它们都是统一体,但却是永恒流变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不同的对立状态的统一,都是暂时的统一。

因此,任何事物都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一切我们认为实在的事物,无不处于常变的状态,任何东西都不会固定在某一个的状态中,就连死亡都不是。

而蜂蜜在不同人那里味道完全对立的现实,说明包括我们的感官世界也会因世界的变动、自身的变化而发生着改变。

所以,知觉也是变动而无常态的。

柏拉图由此引申出,赫拉克利特的“万物皆流变”对于感官世界是重要和正确的,但是对于理型世界——知识的本质,却非如此——知识所得到的是变化的本质内容,而不是感官感知的实在的东西。

如果赫拉克利特真的只是止步于此,止步于前面所介绍的思想,他的知名度也就不会2000多年一直响彻于西方哲学史中,更不会让骄傲如斯的黑格尔、尼采那般折服、崇拜。

二、 万物即是“一”,对立之物即是“一”

对立统一对于人类认识来说,绝对是一个伟大的洞见,但是,赫拉克利特并没有就此止步。

他继续探索统一中的那个“一”。

他认识到,河流虽然每时每刻在变化,每时每刻我们面前的水都是新的水。

但是,河还一直是那条河,而没有变成别的东西,我们踏进的还是“同一条”河流。

这是一种令人迷惑的事实——河流既变得不同于以往,又保持着原样。

也就是说,在整个流变的过程中,依然具有某些始终相同的东西。

就像你我时时刻刻在长大,成年时和小时候并不一样,但是你我还是同一个人。

赫拉克利特指出,在许多形式和那单一的持存元素之间,在多与一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最基本的统一性。

持存这个词在西方哲学中经常出现,属于哲学用语,在这里坤鹏论大致讲一下。

它源于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自然哲学家阿那克西米尼的提问:“什么东西是持存的?”

它的意思是不变不动,永恒存在。

说通俗点就是持续存在。

米利都学派就是在寻求构成万物的那个“持存”。

后来,德国著名哲学家斯宾诺莎又创造了“自我持存”这个概念,成为其伦理哲学的根基,被他认为是人类道德的第一基础——“自我持存的努力是德性的首要基础”,并包含了整个西方文明的真正原则。

“自我持存”的意思是,每个客体都在于追求自我保存,保持他自己的存在,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

“每个人都爱他自己,都寻求自己的利益——寻求对自己真正有利益的东西,并且人人都力求一切足以引导人达到较大圆满性的东西。并且,一般来讲,每个人都尽最大努力保持他自己的存在。”斯宾诺莎如是说。

而尼采的权力意志(生命意志)与斯宾诺莎的观点非常相似。

坤鹏论挺认可“自我持存”的观念,当初学习伦理哲学,试图想明白道德的原理时,最终只有它能够让人诚心信服。

或许,赫拉克利特面对河流曾深刻地体会到时间以及永恒变化的奥秘。

但是,他的思想的伟大之处并没有就此停留,而是继续向前——在不间断的河流背后发现了一种最基本的统一性,即一种涵盖万事万物,所有物质的统一原则或规律——多样性中有统一性,统一性中有多样性。

黑格尔对此的评价是,赫拉克利特用较为确定的方式去把握对立,这个方式就是:

“实在的东西和思想的东西的统一,是客观的东西与主观的东西的统一;主观的东西只能是过渡到客观的东西的变化过程,否则它就没有真理性;客观的东西乃是过渡到主观的东西的变化过程。真实的东西是这种变化的过程。”

上面这段话还是非常的黑格尔,需要细嚼慢咽很多次,坤鹏论认为,它的中心思想就是,只有将主观的思想和话语提炼成符合所有客观事物的变化过程,才具有真理性。

而赫拉克利特做到了,他极好地用哲学概念和语言道出了对立东西变为自身合一的过程。

比如:亚里士多德说:赫拉克利特提出,“只有'一’是常驻的,一切别的都从这里面改变出来”,变异出来,形成出来。“除此'一’外,一切别的都流转着,无物是巩固的”,无物是持久的。

这个“一”,就是最基本、永远不变的统一性,而不是每时每刻皆不同的、具体的、小的统一体。

这个“一”,就是时刻都在成长而变得不同,却又总是的那个“人”,比如:它不是指坤鹏论,而是坤鹏论所是的人;

这个“一”,就是“对立物存在于同一东西中”的“同一东西”;

这个“一”,就是“变存在而也不存在”所说的不存在变的那个东西;

这个“一”,就是在对立的相互联系中,主宰这些对立的那个最大的统一体,正如黑格尔所说,它可以理解为无限。

可以说,赫拉克利特已经进入到了变的里面,运动之中,看到了存在这个层次。

所以,着眼于现实的对立与分裂,赫拉克利特说:“看不见的和谐比易见的和谐更强大。”或者“相互分离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最美妙的和谐产生于差异。”

最后,他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了这一思想:  万物即是“一”,对立之物即是“一”。

他继续指出,“一”就是世界——“这个秩序井然的世界、作为万人共有的同一物的这个世界,既非神所创造,也非人所创造。作为永恒的活火,它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永远存在。”

 这个观点明显受到了色诺芬尼所说的“世界=一者”这一观念的影响,这是泛神论的,这一者即是神,但却不能拟人化。

泛神论就是将神和整个宇宙或自然视为同一,从而强调自然界的至高无上的哲学理论,即太一论。

它认为神就是万物的本体——万物一体,“自然法则”是神的化身,神就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另外的超自然的主宰或精神力量。

因此,赫拉克利特说,“那'一’,那唯一的智慧,既愿意又不愿意接受宙斯这一称号。”

坤鹏论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赫拉克利特“一”的思想并不是说:在感觉的多样的假象世界背后,存在一个本质的、同一性的世界。

相反,他要说的是,除了“一”这个世界,人们所想象的其他世界都是假象。

而其思想的特别之处还在于亚里士多德对他的总结:“和谐与不和谐结合起来;从一切(对立物)产生'一’,而从'一’产生一切”。

这句话又被翻译为:“'一’由万物而生,万物由'一’而生”。

显然,赫拉克利特认同色诺芬尼关于“一”的思想——神是“一”,同时是全体,就是“一”而多(One and All),“一”是万物之源。

不同的是,他还说,世界是对立统一的,所以,“一”又源于一切。

这句话一定会让我们想起了中国先哲老子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及阴阳相互影响,他用道阐述了与赫拉克利特基本相同的关于宇宙万物永恒和循环变化的本质。

赫拉克利特还曾说过:“部分是与全体不同的东西,而它也是与全体同一的东西;本体是全体和部分。”

“一”就是全体,全体把自己变成部分,部分的意义是变成全体。

所以,在他看来,“一”不是抽象的东西,而是自我分化的活动,正如柏拉图在其《会饮篇》所总结的:“'一’与自身离异,复与自身合一。”这就是生命的过程,“正如弓与琴的和谐一样。”

不过,柏拉图在总结之后又对赫拉克利特进行了批驳,“即和谐产生不和谐,或和谐从对立的东西中产生:因为和谐并不是从高音和低音(只要它们是不同的)产生,而是由于音乐的艺术把它们统一起来。”

其实,只要明白了赫拉克利特的“一”,我们就该知道其实他们说的并不矛盾。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和谐就是“一”,它是绝对的变,但它绝对不会变成他物,它永远是“一”。

不管音乐的艺术如何高超,如何产生美妙变化,最后都要归于和谐这个“一”。

而音乐的艺术是在和谐这个“一”统御之下的,相对来说还是具体的,非本质的,属于达到和谐的一种手段。

另外,我们还要明白,不管是和谐,还是善良,亦或者美好,这些都是人类为认识事物而总结出来的性质,并且,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是只有一个性质的,甚至说,任何一样东西都包含了所有性质,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赫拉克利特会推导出“一”来了。

到这里,坤鹏论不禁又想起了笛卡尔的那个惊世一问:人类是不完美的存在,理论上讲,不完美的存在应该不会拥有“完美”这个观念(自己意识到的事或物),然而人类却拥有它,到底是给人类的呢?

笛卡尔说,这个完美的观念只可能是完美的神赐予人类的。

你可能说,这是迷信,是不科学,但是,你能驳倒他吗?

直到今天,还没有人真正成功过。

三、随想随笔

昨天,坤鹏论看到不少朋友在《万物是对立统一 战争是万物之王》下面评论老子与赫拉克利特的比较,言外之意透露着,赫拉克利特不算啥。

这再次让我感慨在《古希腊哲学缘何在雅典达到鼎盛?(上)》中所提到的,大约在公元前550年左右,地球上的不同地方,在几乎是相互隔绝的、根本没有可能相通的文明区域中,人类精神文明同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几乎是突然间这些区域诞生了一大批思想家,他们成了世界哲学(包括科学)的奠基人,他们阐述的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后代人基本做的就是在对他们思想的不断解释以及实践,在哲学上、在科学上以及由此延展的诸多更细的学科上,皆是如此。

而且,他们的思想很多是相似的,或者说是同一的,只不过用不同的语言表达了出来,或是由不同人说了出来,或是更侧重于了哪类思想而已。

具体到老子,据对他出生时期的推算,属于有记载的、全世界的最早的思想者,有说他生于公元前571年,也有说是公元前601年,而赫拉克利特则生于公元前540年,晚老子几十年,他与诞辰于约公元前551年的孔子,基本算是同代。

非要比出个谁先谁后,思想这种东西不同于体育比赛,挺难,更何况2500多年前分属不同大陆、基本不可能产生交集的古人的思想。

民族自豪,坤鹏论认同,但是争以前如何如何,有意义,但绝对比不上只争朝夕。

而且,实话说,我们是来学习哲学的,更确切地说是来学习哲学内容、哲学思想的,它们是没有国界的,没有民族的,是全人类的财富。

因此,不管是面对谁的哲学,我们都该持平正之心,既不妄自菲薄,自惭形秽,也别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正如钱钟书所言:“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

另外,也请大家放心,在学习完西方哲学后,坤鹏论还会大家一起好好学习咱们中国的哲学。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坤鹏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希腊哲学之爱非斯的赫拉克利特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 踏浪而来的日志 - 网易博客
坤鹏论:读《理想国》领悟西方哲学的源泉(九十一)
施杜里希:古希腊早期的自然哲学家
残篇中的大智慧
在哲学意义上如何理解'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