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文学•总编推荐】何 武/四川/我的诗与远方
西南文学·散文


——微刊总第1595期——

欢迎点击以下链接,关注相关资讯

【西南文学·快讯】阿 月(四川)/《西南文学》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作家简介

  何 武,机关干部,《西南文学》杂志骨干作家。

  

 我 的 诗 与 远 方  





  有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美丽风景和美好生活的追求。美好生活,既包括丰衣足食的基本要求,也包括诗与远方的精神追求。“诗”喻为“文化”,“远方”喻为旅游。“诗”与“远方”都追求美,都是人生的美学散步。而我的诗与远方则在西安,在那座香气深沉绵长、历久弥新的古城。

自带幽香西安城

 
很多时候,国家太大,景点太小,城市刚刚能装进我们的记忆里。人们到西安,游览兵马俑、大雁塔、小雁塔等世界遗产小憩之时,往往来一块辣子锅盔馍,再定制几件耀州瓷……爆棚的人气,总是糅杂着西安自带的香气。
西安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传统文明与现代科技古今交融的“穿越之城”。西安的人文色彩,西安自带的幽香,我与许多游客一样,是从贾平凹的作品开始了解到的。
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贾平凹是西安城市文化标志性品牌作家吗?要知道,一个作家要成为某个城市的标志性品牌作家,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复旦大学陈思和教授认为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必须长期居住在一个城市里,并且留下许多实在的事迹可以供人瞻仰;其二,他的创作风格必须与这座城市的文化风格、美学风格相吻合,并且仅止于这座城市的风格;其三,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检验而在公众中获得信任。
  

作者何武与贾平凹先生

    
贾平凹之于西安,贾平凹作品之于西京,世人皆知。他曾说:“自一九七二年进入西安城市以来,我赞美和诅咒过它,期望和失望过它,但我可能今生将不得离开西安,成为西安的一部分,如城墙上的一块砖,街道上的一块路牌。我生不在此,死却必定在此,当百年之后躯体焚烧于火葬场,我的灵魂随同黑烟爬出了高高的烟囱,我也会变成一朵云游荡在这座城的上空的。”
当今科技对人的侵占以疯狂的方式在进行,而另一边是人文世界的不断沦落。城市人文是一座城市所呈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人和一个地方一旦签订了心灵契约,就得相守。贾平凹坦言:“数年前南方的几个城市来人,以优越异常的生活待遇招募我去,我谢绝了,我不去,我爱陕西,我爱西安这座城。”
一座城一个人,西安这座城住着贾平凹这个人,贾平凹这个人住在西安这座城。有人说一个名人就代表了一方水土,贾平凹成了西安的名片。《废都》《秦腔》等作品的出现,让我对贾平凹有了进一步了解,有了想去西安的渴望与期盼。可是,我深知无缘会晤,西安之行只有心香一瓣,封存于记忆了。

馥郁香气上书房

 
上书房,贾平凹老师的书房。这个传奇而神秘的地方,《西南文学》杂志总编曾令琪先生茶叙时提及过。上书房似乎又很寻常,取名之意就是,贾平凹老师闲了没事提醒自己上书房写写字、看看书的地方。
令琪先生系贾老师关门弟子,拥有一大堆头衔: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主席,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副主席,孔子学院·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代表作:学术著作《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贾平凹散文解读》,长篇小说《天路》,散文集《热闹的孤独》。但曾琪总编与文坛某些人大不一样,他并非浪得虚名之人;他只所以能成为贾平凹先生的关门弟子,自有其为人、为文个性独特之处。
因为各种巧合的机缘,我与令琪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了解我的夙愿之后,他安慰我道,有缘总会相见;如果下次去见贾老师,机缘合适,就带上我去沾沾文气。一句话像一枚石子投进心湖,激起了一阵阵涟漪。去一座城,只为见一个人。可后来要么因为疫情,要么因为贾老师的繁忙,几次预订的行程都不得不取消,此事也就淡忘了,不知不觉之中,时间过去了整整的两年!
  

 贾平凹先生指导曾令琪、周晓霞创作《贾平凹散文解读》一书 
       
  
今年盛夏的一天,令琪总编突然告知,要赴西安见贾老师。这个消息,如一股穿山风吹到身上,很是凉爽。
令琪总编先过去打前站、安排食宿,我头天晚上赶到西安。此行还有《西南文学》杂志副总编周晓霞和李顺治二位老师。
第二天下午5时许,令琪总编与贾老师联系、确定之后,率我们前往拜见。
跨进上书房的刹那间,一股香气顿时充溢我的心房。那股香气,实在是迷人,迷人到奢侈。
只见西北大学文学院的几名学生,正围着贾平凹先生签名。贾老师欠欠身,笑着示意我们先坐一会儿。
房内各种形式的佛像、菩萨,大大小小的盆盆罐罐和其他出土古物,在书房四周挤挤挨挨,散发着权威、深邃和神圣的味道,震慑了我。
闻着淡幽的檀香,心里趋于平静了。这些物件上似乎留着古人的余温,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灿烂记忆,代表着人类早期的文明,见证着古老的社会制度,记录着国家的形成、朝代的更迭和礼义的教化。这分明就是西安古都独特的香气。
记得当代大学者梁漱溟先生说过一句话:人活在世上就是要处理三大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己内心的关系。贾老师作品,展示着这三个向度的问题,而这三个关系恰好是儒释道的核心。作品将人道主义作为最高准则,艺术地引导人们走出人性与人生的困惑。实现了帮助读者超越自我与认识自我。现在,有这样的环境,就不难理解贾老师这句话了,写作的时候可以体会到神的存在、与神相通……
正在我遐思悠悠时,贾老师送走了客人,随着令琪总编的一一介绍,贾老师端上了热茶。茶水未进嘴,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已袭了过来。喝下一口,颇有晚唐诗人卢仝《七碗茶歌》中所说的那种喉吻润、破孤寂、搜枯肠之感。这种感觉,今天居然在上书房遇到了。上书房里品着茶,聊着书里书外的事情,是一种静而美的享受。
贾老师端坐在佛像中间,身上散发出禅意与清香,慈眉善目,敦厚祥和。点燃一支烟,深吸一口,充满两肺的烟草气息如同春天的芬芳。
上书房里一时香雾缭绕。顺着升腾的烟雾,贾老师端坐正面墙上“耸瞻震旦”横匾耀眼夺目。这四字是巴金百岁生日时,贾老师写过并专门送去上海的。“耸”就是耸肩,“瞻”就是看,“震旦”是中国的古称,旦是太阳也是天。这四字横匾,不由想起了贾老师的一句话,云层之上都是阳光。上书房里弥漫着儒、释、道三家集大成者的香气和味道。让人猛地感悟到“太阳底下无新事”的常识,进入静下心踏踏实实做事的境界。“耸瞻震旦”,透露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折射出文学修养是书法的“内功”,独具一般书法作品缺失的“人文气”。
贾老师忙着为我们带去的书签名了,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他给女儿何泼题写书名,将“泼”字似乎写成了“博”,写得龙飞凤舞,不易确认。同行的顺治老师说这是大家风范,我还是坦陈了疑虑。贾老师歉意地一笑,重新进行了签名。循着翰墨香味,我们随贾老师来到了二楼书房。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搁置了文房四宝的写字桌案,桌后的背柜面上贴着数张尺码不一的字幅,重重叠叠,面上一张“穆如清风”的横幅郝然入目。墨迹圆润而厚重,想必是贾老师的精心之作吧。贾老师开始为令琪总编和顺治老师题字,他和善的脸“古怪”起来了:创作过程不能录视频,写好后欢迎拍照。
他神情自若,用笔似骨而柔,似柔而韧,显得雄浑流畅。不一会儿,“唐园赋”、“毗河之上”等字样跃然纸上,不拘一格的率性力透纸背。
拜见贾老师,在愉快的合影中作结,留下了欢声笑语,心灵深处带走了上书房的馥郁香气。

隽永书香贾平凹

 
西安之行,因张家界疫情经验教训,未能去打卡体验,心里略有遗憾。但我还是深深地感受到,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往往也是游客喜欢到访并给予好评的目的地。而承载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的贾老师,则永远都是最美的风景。
没有传统的文化必然失根,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必然陷入茫然,不能正确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现代人的迷失用物质和科技解决不了,就回到传统文化中求解。旅游发展也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自己内心相互作用的互杂系统。
    

何武、曾令琪与贾平凹先生合影

  
 
读书是一次旅行,漫步的是自己的心灵。贾老师文学作品,具有民族性,也是具有世界性,书香隽永。他努力传承长安传统文化,艺术展示民间鬼巫文化,深刻反思现代西安城市文化,独立观照西安人的文化人格。贾老师没有把文化当成是文化人的把玩,反对唱堂会和小圈子里的相互捧场,与时代紧紧联系在一起,真诚地为人民歌唱。如果动不动就像辛弃疾那样跑到临江的亭子上,“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那是文学的自我放逐,那是闲人雅士的宠物。文以载道,书以载城。贾平凹艺术研究院,开展的“贾平凹邀您共读书”全民公益活动,在西安等城市举办了108期。读书活动告诉我们:读书不仅要有思考,更要有行动,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自身的人性,推动民族精神、国民性的改造,真正实现人的现代化。西安因阅读而美好,因阅读而强大,西安人正将阅读走向一种生活方式。
游客需要对文化赋能,是提升文化实力的表现,将文化精髓与各种活动融合,文明得以悠久延续。许多游客到达西安,完成城市地标观光后,会参与彰显城市文化内涵的深度游,特别是博物馆、演艺等公众文化活动。人们一直在呼吁:博物馆除了陈列、展览和教育之外,能不能不要那么高冷啊,要让游客和市民多些接触。基于此,贾平凹文化艺术馆应运而生。贾老师被誉为文坛“鬼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支柱性”人物,从事文学创作近50年,出版各类著作版本多达600余种(仅长篇小说就达18部),被翻译成二十几个语种传到世界各地。不仅获得了包括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蒲松龄小说奖在内的国内顶级文学奖,还获得了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美国飞马文学奖等国际奖项。其艺术创作自然而然地孕育岀了他的个人艺术馆。贾老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文化艺术馆不能满足于人们的需求,促成了临潼的贾平凹艺术新馆诞生。人动起来了,文化就活起来了。贾老师作品研讨会、新书首发式及众多文化交流活动屡屡开展,搭建起了人、文化、艺术三方的交流平台。贾平凹文化艺术馆不仅是城市中的一个“心灵栖息地”,更体现的是以文化滋养城市、以城市承载艺术的人文情愫。
  

李顺治与贾平凹先生合影

  
  
旅游是异地的生活方式,是以人“诗意栖居”大地的另类生活方式。万丈红尘最温暖,寻常生活客自来。游客们不再浅尝辄止于自然景区和文化遗产地,而是追求西安的生活体验。来自海内外的“贾迷”们捧着贾老师作品,循着主人公足迹从不同角度来体验西安。既有城市中的精英,又有城市中的农民工;既玩味文物古迹,也漫步市井小巷;既品啖五星级饭店的鲍鱼鱼翅,又咬一口“苍蝇馆子”香喷喷的肉夹馍……很多游客对西安不是来了才感受,而是来之前就已经有城市印象浮现。他们不观赏外表整齐划一的高楼大厦,也不需要千篇一律的灯红酒绿;他们不必去辨识面目模糊的人群,也不必去辨听混杂相融后南北不辩的口音,他们在重温着贾老师作品主人公的故事,让城市记住那个故事……
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人都是最美丽的风景”。人在生活中的参与和创造,赋予了万物美的意义。有人利用贾老师的姓名抢注商标,有人长年记录与他的往来短信,作为资料收存;有人长年抢拍,对外出售照片。他的作品建构着西安的建筑空间、文化空间、城市生态,活灵活现展现着对城市感知、体验和记忆的人,这些人是道道美丽的风景。给读者带来震撼之时,人们共同感受到贾老师这道最美丽的风景。贾老师以他的同班同学刘高兴(本名刘书征)作为小说《高兴》的主人公,讲述这个一心想当西安市民的农民,过着不得不拉着板车走巷串户的现实生活。刘高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笑呵呵地说:“我和贾平凹的关系,就是鲁迅和他笔下的闰土。只是闰土的晚年没有事业,也没有成就。”小说《高兴》让刘高兴走红后,他创作出版了《我与平凹》纪实小说,成了文化商人。非疫情期间,每天能接待慕名而来购书签名的游客100余人,过上了比较富裕的老年生活。贾老师为了以文会友、以文交友,在上书房附近开办了“酱豆书屋”。《酱豆》是他2020年的新作,“酱豆”,反过来,便是“豆酱”。将大豆猛煮、发酵、晾晒而成的美味食品,喻示着他饱经煎熬和苦尽甘来的文学人生。“酱豆书屋”是中国首家以收藏展示贾老师著作为主的专营书店,也是全国第一家仅售一个作家作品的书店。经常有人找上门要他签名,不愁没有贾老师作品了,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极大方便。众多游客惊呼,“酱豆书屋”是贾老师著作的小型博物馆,一定要来这里打卡,兴许还能见到贾老师呢!
2000年前张骞“凿空”西域之后,人类在这孤独的星球上越走越远。当代西安这座城出了贾平凹这个人,西安“诗与远方”的形象蜚声中外。从本质上说,旅游是一种文化体验、文化认知与文化分享的重要形式,而文化又要通过旅游这一载体加以传承和创新。“诗与远方”诗为根本,心中有“诗”就有“远方”。
忽地,我的脑海浮现出上书房这段画面:贾老师端坐在佛像中间,身体散发出禅意和清香,慈眉善目,敦厚祥和。我心中不禁一颤:贾老师分明就是一尊文化“活佛”啊!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承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曾训骐三月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郭宪伟、何永康
名誉总编:张人士、梁 爽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周晓霞、张永康、李顺治、华 尔
总编助理:
  杨爱民
执行主编:
  胥树东
编 委:
  吴贤碧、齐眉儿、吴雪莉、梁冬梅
  张联芹、李朝艳、王晓蓉、贾秀全
  况永夫、曾宪敏、李 博、褚福海
  董庆月、陈慧琼、周小平、吴 玲
  张诗彬、杨岁燕、周爱萍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四川资中县郁树船香教育集团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王成伟 | 赴西安拜访贾平凹先生(选自《长城文艺》)
“造贾”记
探访贾平凹的书房
贾平凹书中的原型,私下里跟他的关系竟然这么好?
李宗奇/ 贾平凹对艺术和朋友的情感饱满到底
贾平凹到底有多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