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中华文学•评论】曾令琪/四川/畅文心以雕龙 怀情志而竟天——顾建德《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简评
大中华文学·文学评论展台


——微刊总第1749期——

  【作家简介

  曾令琪,贾平凹先生关门弟子。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孔子学院·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大中华文学》杂志总编。

  有散文翻译为英文、德文、在国外出版发行,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今古传奇》《中华文学》《金山》《四川文学》《春风文艺》》中国青年报》等500余家报刊,发表、出版500万字作品。代表作:学术著作《周恩来诗歌赏析》《末代状元骆成骧评传》,散文集《热闹的孤独》,长篇小说《天路》。


畅文心以雕龙 怀情志而竟天

——顾建德《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简评




  
      

  接到密友顾建德先生《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翻阅还散发着浓浓墨香的新书,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建德以一己之力,怀必行之志,收眼见之功,充分表现出文化的自觉与自信,也充分展示出文化自觉与自信的丰硕成果。此书的出版,非惟资中文坛之喜事,亦内江文坛之大事也。建德以他多年努力勤耕的实绩,在资中和内江文坛的坐标上,标出了自己应有的位置。

评论家顾建德先生

  关于建德此书的特点,我谈一谈阅读此书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三个问题:

一、独特的视阈,奠定坐标

  一本书以怎样的视角切入,这与作者的视阈有着最为直接的关系。

  资中历史悠久,自先秦建县以来23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同时,资中还作过将近1000年的州府,明、清以来,书院的发达更是助推了文化的昌盛。由清入民以迄于今,现当代作家、艺术家更是群星闪烁。后来,因为老资州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迁移等多种原因,资中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兄弟县市区,但在文化、艺术方面,资中仍然继续保持着“先锋”状态,可圈可点者甚多。

  那么,如何来切入、定位本书的写作呢?

  《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收入书法篆刻家一人(姜公醉),音乐家一人(周铁城),画家一人(孙文光),跨界艺术家一人(杨祖垲),艺术家合占全书20%的名额,其他80%为作家、诗人等文学创作者。这个比例与资中文学、艺术界的实际是大体相符的。当然,因为资料搜集、成稿时间的关系,更因为全书体例、出版要求的原因,还有一批足以进入此书的作家、艺术家未能收入,这可谓一个小小的遗憾,期待建德将来“续集”有作,进一步地挖掘、整理。此其一。

《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书影

  而尤为可喜的是,此书的创作,大多来自第一手资料,其中的很多基本资料,为作家、艺术家亲自挑选、提供,极个别的由作家、艺术家的家人提供。这样,既保证了资料来源的准确而不虚妄,还具有传真、传实、传信的史学的意义。这个问题,我曾经与建德和其他文友进行过探讨。我的观点是:这本书的价值,现在还不能完全体现;过五年、十年,甚至三十年、五十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资料之珍贵、人物之丰富、架构之完备的特点,将会愈来愈散发出历久弥新的辉光。此其二。

  其三,将《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放在大内江的范围,更能看出其符号学的意义。

  记得前些年孙自筠先生有两部专著:《内江作家十二论》(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12月)、《20世纪内江文学通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12月),对原老内江八县市的作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和论述。时间推移了二十年、三十年,现在回过头去看,孙先生的真知灼见,如同一串珍珠,至今还在历史的尘埃中熠熠发光。

  建德此书,虽然所论似乎仅限于资中籍的作家、艺术家,但因为当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很多作家定居外地,此书所写20人,其中12人就定居他乡,占比高达60%。这些客居外地的资中人,影响所及,非止国内,还达于海外。鲁迅先生在1934419日致青年木刻家陈烟桥的一封信中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见《鲁迅全集》第12卷)鲁迅所谈,扩大到所有的文学、艺术,也无不妥。

勒口作者简介

  联系到孙自筠先生从前那两本书,我们更加感到建德此书的意义和价值。因为“很资中”,所以也就“很内江”;因为地域特征很明显,所以其为地方存史、为艺术家立传的意义也就显得更加突出。

  日本僧人遍照金刚(774—835)在《文镜秘府论·论文意》中说:“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辩则律清。”对于建德此书而言,正因为其“意高”,所以其“格”才高。那些花花草草、嘻哈打笑的“吹牛”式的、“小我”式、快餐式的“闲篇”,怎可与之同日而语呢!

  正是因为视阈独特,其价值才尤显。所以,我认为,《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这本书,真正奠定了建德在内江文坛的坐标。

二、超人的胆识,淬炼宏论

  世间的山山水水漂亮与否,其实很好评论,因为你去与不去,你喜不喜欢,山水总在那里,不增不减;世间人事的对对错错,也很好评论,因为不管你是真是假,是实是虚,只需要“金口”一张,就可以肯定或否定,不管别人反应如何。但惟独“知人论世”不太好玩。因为,“知人”不易,“论世”尤难。古人论史,有史才、史学、史识之说。对于一个评论家而言,“识”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建德的《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是如何做的呢?我的感觉有三:

  一是叙述人物的生平,以溯成才之因。

  此书创作之时,资中籍的几位前辈作家、艺术家如林如稷、郑拾风、王体诚、周铁城已经作古。特别是林如稷先生,他所创办的“沉钟社”,曾被鲁迅先生赞为“确是中国的最坚韧、最诚实,挣扎得最久的团体”(《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导言》)。建德将林如稷放在新文化运动的大背景之中,叙其成长;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之下,叙其成才。通过叙述林如稷的生平、交友、办刊,既叙且议,既评且论,将其文学理念与主张、办刊与创作的实绩、中晚年人生的坎坷,写得真切感人。

  学术大家梁启超先生曾经说:“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清代学术概论》)。建德的行文,叙中有评,评中有叙,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将一个出身名门、青年时期“狂飙突进”、晚年遭受磨难而半身偏瘫的学人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结论的得出也便水到渠成——学人风骨,大师风范。

《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目录一

  二是分析人物的个性,以寻作品之味。

  对于郑拾风先生这样“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的文人,建德则主要从性格入手,分析其性格对人格的影响、对文格的影响、对文风的影响。1946623日“下关惨案”发生后,郑拾风义愤填膺,奋笔疾书,写下长篇檄文,予以申讨。但临近开机印刷,因军警武装包围报馆、强行撤稿,于是郑拾风使笔如枪,挥毫写下“今日无话可说”六字。要知道,在当时,这是要冒着杀头、抄家甚至灭族的风险的。

  文中详写郑拾风当时的义愤、勇敢与机智。后面的述评,基本上都在以他的个性为原点,写他的为人、为文和创作,并由此提炼出郑拾风先生最为可贵之处——文化人精神。

  三是解读人物的作品,以证特色之由。

  《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这本书,并非纯粹的文学评论,并非纯粹的学院派式的高深专著,而是介于文学评论与人物述评之间的一部作品,兼有评论、述评的特点,表现出通俗性、大众化的一面。但这并不影响其在作文本分析的时候,披沙拣金、细致入微的探讨、分析。写“辛亥老人”王体诚先生那一篇,作者着重对王体诚的楹联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与解读。对王先生题江油李白纪念馆“归来阁”联:“绿草迓王孙,喜莅故园,远涉风涛成过去;青莲留客子,新开画阁,放怀诗酒赋归来。”作者结合归来阁的环境,点评楹联,描绘塑像,抒发感受,行文颇有太白潇洒之风。该篇中这样的解读与分析尚多。篇末,作者得出预言式的结论:王体诚先生“脍炙人口的作品”,必将“影响更多诗词楹联家的创作”。

  对黄代培将军创作成就的述评,对傅天琳大姐诗歌艺术特色的分析,对康式昭先生文风形成的探究……莫不如此。正是因为作者以宏观的视野去仰望文学史,又以微观的态度去解剖文学作品,随物赋形,灵活自由,不拘泥于纯粹研究的筋筋绊绊,才让笔下的每一个人物“活”起来,让每一篇评论“立”起来。20个作家、艺术家,25篇评论,人物与事件同写,“工笔”与“写意”共存,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建德以超人的胆识,选取、爬梳,淬炼论点,并以鲜明的、富有个性的行文,增强了全书的可读性。

三、恒久的坚持,九转丹成

  对国家和有关方面而言,《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这样的创作,可能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于个人而言,却是一项相当庞大的工程。更为主要的是,这本书创作时间之长,涉及人物之众,阅读资料之多,论点提炼之难,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可以说,这本书的创作,完全是一个文化人自觉践行文化自信、持之以恒地坚守文心的结果。

《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目录二

  我和建德至今结识32年、相交30年。特别是最近十多年,互相砥砺,惺惺相惜,交往密切,相知甚深。建德的写作,并非像个别人认为的那么容易。虽不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至少是霜染两鬓、烟头成堆。但正因为不易,才尤见超迈常人的胆识与气魄,尤见“板凳要坐十年冷”的文创精神。忽然想起盛唐时代的吴兢在《贞观政要·慎终》中的几句话:“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天下之事,哪一件事情不难?就建德个人而言,如果没有延续传统文脉的文化自觉,没有恒久坚守文心的文化修养,没有建树资中创作的文化视阈,那么,也就决然不会有《资中籍现当代二十位文艺名家研究》这样的力作。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文学创作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辛的过程;文学创作除了热情,更需要坚持。文学这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起跑的速度,而是耐力、韧劲和坚持到底的勇气、一以贯之的恒心。

  也许,人生最美的遇见,就是在恰当的季节,遇到翩翩走来的你。正如杜工部所言:“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正是”二字,透露出令人无限遐想的信息: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水天一色,突然邂逅。这样的情景,岂不美哉!今天,我们姑且将杜甫笔下的“君”看作是“文学创作”吧。是文学的缘分,让我们聚集在一起。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明,一种享受。”作为密友,在祝贺、祝福建德的同时,希望他畅文心以雕龙,怀情志而竟天,以文怡情,以文歌志,笔耕不辍,勇猛精进,在文学之路上走得更远,攀得更高!也祝愿在座各位,漫赏朝霞,笑指落晖,共携一缕春光,迤逦行于文学追梦的路上。我相信,只要文心在怀,便可温润如初。如此,我们便能将自己,活成一道与众不同的风景……

  2022年5月6日,星期五,于西都长乐居

主 管:四川省文联

主 办: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

协 办:

  中外散文诗学会四川分会

  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

  四川省女散文作家创作中心

  四川书生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首席顾问:贾平凹、赵义山

顾 问:

  张晓风、黄代培、林 彬、何 武
  黄有全、张用生、何永康
总 编:
  曾令琪(联系电话、也是微信号:18228014307)
副总编:
  周晓霞、胥树东李顺治
总编助理:
  杨爱民、褚福海
理事单位:
  广东彩格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
  成都市贵和高科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理  事  长:
  胥树东、唐祥华、蒋大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现当代作家怎样排名?
《文心雕龙》赏析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
揭秘内江网络写手 写300万字小说年入60多万(图)
我不出书 娄炳成
第十一届“文心雕龙杯”全国校园文学艺术大赛启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