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南作家•名家评介】顾建德 /霞天赛唱黄昏颂,候补咏坛作老兵 ——王体诚先生楹联诗歌创作评介

西南作家·名家评介

【西南作家·快讯】阿 月 /西南作家工作室联盟隆重上线

霞天赛唱黄昏颂,候补咏坛作老兵

——王体诚先生楹联诗歌创作评介


顾建德(四川资中)

20151229上午,我应邀参加了资中县板栗垭乡的农民诗书画社的年终总结活动。活动前,在王作东先生的书房里,我如获至宝的找到了一本蒋玉树主编的《王体诚诗词楹联选》。这对一个业余从事古典诗歌创作和研究的人来说,真是喜出望外。

无独有偶,参加完板栗垭乡的农民诗书画社的年终总结活动后,我在王作东先生70岁生日的宴会上,居然和王体诚老先生的儿子王跃鱼老师坐在了一桌。在低酌浅饮中,王跃鱼老师聊起父亲,不由侃侃而谈,让我对王体诚老先生的认识逐渐深刻起来。

是夜,静坐书斋,展阅传统版式印装的《王体诚诗词楹联选》,那260多幅或题咏山川名胜,或歌颂风物岁时,或抒发情怀心意的楹联,那330多首清新雅洁的律诗、绝句等诗歌,让我爱不释手,一种带有传统诗香、诗魂、诗韵的气息在陋室和我心中氤氲着,让我心中升起一种冲动,一定要为这位命运多舛而风骨飘逸、耄耋杖藜仍才思泉涌、吟诗联对至成就斐然的前辈及其诗歌楹联写一篇评介,以让更多的人知道他、研究他、学习他。

才情聪慧命多舛

第一次知道王体诚先生,是几年前和一位文化部门的同学陪退休回乡的老师游览县城旁的重龙山时,看见重龙山君子泉旁的韵泉楼有一幅前国务院副总理张爱萍手书的楹联:“灵岩石窟罗千佛,琴韵泉声泻一楼”。 雄沉劲健的字体和绘实写意、灵动高远的内容,给重龙山滴水弹琴的景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同学告诉我们,这幅楹联由资中板栗垭乡下一位老者王体诚先生构思而成,而且重龙山的石门、重龙山八角楼、重龙山外城墙、重龙山永庆寺山门外佛像两旁、重龙山碑亭等很多地方都有他的楹联。送走老师之后,我在百度上搜索了一下王体诚先生,发现这位已故的王老先生,不仅是板栗垭乡的农民诗书画社的顾问,上个世纪资中一个吃商品粮的农民,更是一个一生命运多舛、却在改革开放后饮誉全国的“隐士”,在诗歌尤其楹联方面造诣极高、作品甚多、影响甚广。

王体诚先生坎坷的一生,是1949年后相当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缩影。在他的身上,我们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传统文人的个性特质和风骨。

王体诚先生出生于1911年的资中县石庙乡(现新桥镇)。早年肄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师从林山腴、朱青长、蒙文通、陶亮生等名家宿儒,成绩优异,在文史研究方面造诣尤深。

当年,资中金带籍川军将领刘哲雄看中了王体诚先生的才华,便将堂妹相许,并多次为他谋荐薪金丰厚的职务,但这位穷书生不愿攀贵封官,不愿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虚与委蛇,宁肯回乡下老家小学任教。难得的是那位刘家小姐也甘愿同他过志同道合、安贫乐贱的生活。上世纪四十年代,王体诚先生当过一段时间资中石庙小学校长,后在资中税务所工作,再后来又到其妻堂兄刘哲雄在县城与他人共同创办的救济院任生产股股长。解放时,刘哲雄及其七叔刘公台(抭日名将)在王体诚先生的开导下,拒绝参加国民党省主席王陵基组织的负隅顽抗,组织成立了资中县维持治安委员会,为和平解放资中做了大量工作,并且积极参加征粮剿匪工作,于是二刘均成了当时声名显赫的统战人物。而王体诚先生作为一名文弱书生,却只能颠沛流离、四处谋生。为了养家糊口,他辗转到了石庙乡清平碗厂当会计。没过两年,碗厂合并到县城的丛华瓷碗厂(后来的资中碗厂),他依然从事会计这项工作。不久,他那贤惠的妻子在困苦中与世长辞。

过去传统的知识分子很多总是自命清高,刻意远离政治,殊不知,政治有时像鬼魅一样使人难以摆脱。1962年,厂里精简人员,由于王体诚先生是“地主”成分,被“下放”到板栗桠乡,成了当地一位接受生产队领导但“吃商品粮”的特殊居民,以及捡狗粪挣工分的特殊农民。就这样,他带着后来做小学民办教师的儿子王跃鱼在板栗垭乡下开始了一种被管制的生活,每天提着一个箢篼满山遍野捡狗粪,脑子里却神鹜八极,寻思着李白杜甫、之乎也者、子曰诗云。他半百年纪之后的很多诗词楹联,那些雅丽清新的妙语佳句,大部分都是在那秽气冲天的狗粪堆中酝酿出来的。

凤栖龙山初展才

粉碎“四人帮”后,王体诚先生再也不用去捡狗粪,而是每天芒鞋箬笠徒步十多里到县城赶场,到重龙山或后西街坐半天茶馆。在茶馆里,他往往斜靠竹椅上,时而摇头晃脑,时而双目微闭;时而念念有词,时而写写画画。午后吃碗素面,黄昏又慢慢悠悠地打道回府,一年四季天天都这样风雨无阻地踱来走去,像捡拾狗粪那样,怡然自得的构思着自己钟爱的诗句。

1975年春节前夕,资中县原文管所所长杨祖凯正在构思为重龙山山门写副春联,忽然见到经常上山饮茶的一位清瘦老人也在茶桌上写着什么,他便站在背后观看,不由大吃一惊,只见老先生写道:“沧桑雨霁乐余生,健步寻春独晓行。玉宇新开红日满,珠江远逐彩云横。龙团雀舌含香味,燕语莺声吐艳情。佳节芳辰休浪度,青山长是笑盈盈。”杨祖垲大为赞叹,并从此与之成为忘年之交。之后,每逢节庆之日,杨祖垲所长都请王体诚先生题撰重龙山的诗词楹联,游山之人见后无不赞叹。

上世纪八十年代,资中籍上海著名作家郑拾风先生,为撰写传记文学《喻培伦》,回到了阔别四十多年的老家住了一阵,看到 “灵岩石窟罗千佛,琴韵泉声泻一楼”, 郑拾风认为“对仗工整,气势磅礴”。后来,郑拾风通过友人读到王体诚先生的诗抄,觉得很多诗意境高雅、俊逸洒脱,并因之爱不释手。他觉得这样的诗人别说在资中,就是跻身国内诗坛也毫无愧色。王体诚先生经引荐和郑拾风见面后,两人一见如故。当晚,郑拾风怀着钦佩的心情写了一首七绝,请人转送给王体诚:“一石轻挥伏噪蛙,乡居默默隐才华。芒鞋箬笠诗人老,春日迟迟板栗桠”。第二天,王体诚先生也很高兴的把自己的诗作寄给了郑拾风,从此他们就以文字为缘,结下了莫逆之交。不久,郑拾风向县委书记李利顺汇报了王体诚的情况,希望县里进一步落实知识分子政策。

后来,王体诚先生被推选为县政协委员,并担任新成立的重龙诗书画院的副院长。郑拾风知道后,极为高兴的在1987113日的《人民政协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春日迟迟板栗桠》的文章,介绍王体诚先生的生平和艺术才华。文中说:“……在交谈过程中,我打量着他,总觉得他绮丽豪放的诗章,同他朴实拘谨的外貌连不到一起。其实,世上有华而不实的人,也当然有实而不华的人。为什么他如柔情纤维,却编织出如此斑斓的图画,使人深受感动,陷入深思……”

自从郑拾风先生发文全面介绍了王体诚先生的艺术才华和高卓的人格品质后,王体诚先生更加名声大振,约稿函如雪片一般纷至沓来,他也有求必应,老梅绽新枝,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楹联作品,在国内二十多家刊物发表,并先后获奖三十多次,仅一等奖就得了十次。此后,王体诚的名气越来越大,全国许多报刊纷纷向其约稿。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楹联学会理事、内江市诗词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等头衔也随之而来。

楹联佳构满华夏

身居乡野的王体诚先生功底厚实,文笔溢华,已过古稀之年后创作的几百首(幅)作品构成了《王体诚诗词楹联选》的主要内容。在其诗词楹联中,让我最为赞叹的是他的楹联。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文化现象,孕育在“骈语”和“律句”之中,形成在“骈文”和“律诗”之后,独立在“骈文”和“律诗”之外;又与书法艺术相表里,发达在“骈文”和“律诗”之上。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牌,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最具有中国特色,不能翻译,也不能改写,更不能移植。为了光大“文革”后大有断裂之虞的楹联文化和文学品牌,王体诚先生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创作了大量讴歌新时代的楹联作品,在很多风景名胜之地,都有他的楹联作品与当地山光水色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比如成都望江公园有:“门前种几树枇杷,艳传诗贵涛笺,井博芳名,绝代长怀翠袖,眉黛扫春风,坊过碧鸡埋玉渺;桥上折千枝杨柳,忍看花飞晴雪,楼空崇丽,离情尽红绡,心旌摇晓月,帆飞青雀接天流”,新都桂湖公园有:“西舫荡湖心,歌响莲娃,酒熟茶温招雅士;雕窗临水西,香飘桂子,风清月朗候诗人”,“琼楼辉映状元祠,光厦宏开,风月满湖,柳堤花径春秋雨;玉版光腾名士笔,升庵再现,烟波呈妙境,桂垤荷塘内外香”.....台州戚继光纪念馆有:“纪效赞新书,思往日,楼船飞渡,节钺专征,扼挑渚凯奏犀军,百战靖虾夷,丕振朱明夸上国;铭勋崇少保,羡今朝,祠庙腾辉,河山绣锦,谒椒江迹寻鸳阵,千秋怀虎将,激扬丹悃卫中华”,广元皇泽寺有“三省四通地;千秋一女皇” ,等等。这些楹联兼备了诗词、曲赋等各种文体的要素,以其和谐的韵律、匀称的对仗、精到的平仄,将中国楹联的佳趣妙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读起来跌宕起伏,节奏鲜明,极富音乐之美、对称之美、格律之美。

走进王体诚先生那异彩纷呈的联林世界,你可发现,他博览群书,视野开阔,文能逮意,意可称物,是当今时代难得的乡土饱学之士、写作高手。其楹联内容涉及时政、民俗、风物、思乡、生产、居家等;其风物楹联不仅写自己熟悉的资中重龙山寿音阁、江天阁、重龙阁、玉佛楼、韵泉楼、来鹤亭、凉亭、永庆寺大门、大雄宝殿、千手观音、百龙门;还写内江的西林寺、喻培伦展览馆;成都的武侯祠、望江楼;都江堰的二王庙、李冰纪念馆、新都的王铭章墓、杨升庵纪念馆、郫县的望丛祠、江油的李白纪念馆;绵阳的六一堂、李杜祠; 广元的剑门关、宜宾的五粮液酒厂;峨眉的金顶、洗象池、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等等。这些四川著名的山水、楼台和庙宇,在他的笔下汪洋恣肆,淡浓俱丽,可歌可叹,可吟可恋。

“归来阁”是李白纪念馆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取“匡山读书处,白首好归来”之意。其匾额、内联、外联、内柱联皆由田纪云、娄师白等名声显赫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题咏书写,而大门则由王体诚撰联、张泽题书:“绿草迓王孙,喜莅故园,远涉风涛成过云;青莲留客子,新开画阁,放怀诗酒赋归来。”王体诚的对联,与门内3米多高的李白铜像交相辉映,诗仙欹然而坐,昂首远视,手握书卷,腰悬长剑,豪放飘逸。铜像和对联都让游客感受到一种飘逸苍远、潇洒不羁的气质和情怀。

更令人佩服的是,王体诚先生还为异域他乡的许多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题写了大量楹联佳构。如写北京万里长城、海淀渔乐园、 陕西乾陵、西安桥山黄陵、华清池大门、马嵬坡杨妃、宝鸡天台山陵园、沛县歌风台、山东乳山口、南昌滕王阁、徐州戏马台、合肥项王祠、采石矶太白楼等,都以高超的大手笔把当地山川风物、名胜古迹、地方特色、名人风貌尽收腕底,给人一种结构严谨、境界宏阔、文辞精萃、气势磅礴之感。

如写合肥包公祠,“颜如铁冷,心系黎元,允称宋室良臣,开封劝桑麻,燕乐四郊无赤地;笑比河清,民歌父母,誉是阎罗包老,崇馨俎豆,龙图万古号青天。”用词用典紧扣人物生平及功业,真是一幅少见的妙联。

王体诚先生“藏万象于胸臆,出机杼于腕底”,不仅写了许多饮誉全国的山水、楼台、庙宇等风物楹联,其作品与高官、名人、大师的作品被一同镌刻而恒流久远、芳播八方,还写了许多春联、寿联、喜联、挽联以及关于治学、自勉、宅第 、行业、戏台、会馆的抒情楹联和实用楹联。王体诚先生为自家、邻居和朋友撰写的春联尤多。“好借湖山将笔助,何妨吾辈以诗鸣”,“喜听骚人歌芝惠,欣看墨客舞龙蛇”、“自有图书生计足,长留风月举家清”等,抒发了一个山野文人悠然自足的生活情怀。1975年起,王老每年春节之前,都要为重龙山书写诗词楹联。《王体诚诗词楹联选》就收入了 他的重龙山春联30多幅。其中,“春色满龙山,翠流云树催绿化;甘霖苏蜀郡,红艳江天望紫阳。”这是1979年春节的作品。浙江大学中文系一位教授来重龙山游玩,仔细赏读这副春联后抄刊于《旅游天地》杂志上,并评论说:“从这副对联看来,四川人民非常热爱巴山蜀水……”读到那篇文章后,山东省青岛楹联学家朱汝略联系上王体诚,后成为至交。

改革开放后,社会的昌明,文化的复兴,知识分子命运的改善,也让王老迎来了吟诗制联的又一个春天。他有了更多机会参加各种诗词楹联学会活动,此时的他,愈老愈精神,文思如泉涌。他先后撰写了《水南区书协成立联》、《贺内江市西林书画社联》、《贺四川省、成都市楹联学会同时成立联》、《重庆市楹联学会成立贺联》以及省外的《贺浙江省楹联学会成立联》、《贺河北省楹联学会成立联》,等等。同时,各地文友及身边朋友的寿辰、乔迁、婚庆乃至去世所需诗联,他都用心构思、虔诚奉上。如《王体诚诗词楹联选》就有《贺姚诚教授六十华诞暨令慈八秩寿联》:“朱户耀金萱,欣看菜衣绕膝,梁案齐眉,壬林歌八秩,敬如宾室乐含饴,劝斟冬酿长生酒;泮宫荣木铎,桃李腾芳,芝兰挺秀,花甲庆三朵,康而寿轩开惜抱,仰报春晖不老人。”此联用典安稳、对仗工整,诗味馥郁,有如言简意赅的贺信,表达了对我专科函授的教授及其老母大寿的美好祝福,读来特别亲切、感人。

诗言志,联抒臆,文以载道,字如其人。王体诚先生在几十年的坎坷人生中,怀着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一颗心似火,三寸笔如歌”,不仅孜孜不倦地讴歌家乡、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书写友情亲情,还挥如椽大笔绘摹改革开放后的伟大时代,撰题了许多记录重大事件的恢弘楹联,如《迎香港回归联》、《迎澳归》、《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联》、《贺建国三十周年、三十五周年、四十周年联》、《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联》、《毛主席一百周年诞辰纪念联》,等等。这些楹联辞漾古韵,事述新章,感情充沛,发自内心,有江天传音之响,无空喊口号之嫌,任何时候读来,都让人感到如闻其事,如临其境,齿龈留香,心潮激荡。

诗词华采盈沱江

王体诚老先生不仅是一位“伏枥扬鬃懒自鸣,重弹古调谱新韵”的楹联高手,还是一位“霞天赛唱黄昏颂,候补咏坛作老兵”的诗家。《王体诚诗词楹联选》选录他的诗词达300多首,大部分诗作是古体诗,一部分诗作是注明了五律、七律、五绝、七绝的近体诗以及词。和其楹联一样,他的诗词内容涉及历史、时政、人物、风景、民俗等,包罗万象,每首诗词都是可圈可点的佳构,有名家评价他的作品是“求精守正,磨玉缀珠”,这是极为准确精辟的。

在五十一岁发配板栗垭之后,王体诚先生以“千古隐逸之宗”的五柳先生等古代文人为榜样,甘于清贫,守住寂寞,淡泊宁静,慎终追远。他自号“板栗逸叟”、“辛亥革命同龄人”,并以 “村夫” 为笔名创作了许多风格各异、文采盎然的诗词。如《偶成》一诗写道:“浮云翻世态,暇日遣闲情。市客喧乡语,车尘曳噪声。桥虹清影出,山色翠岚生。目极苍茫外,长天雁阵横。”这首诗刻画出生性豁达的他,对自己的不幸际遇淡然处之,视若浮云。

粉粹“四人帮”时,年逾古稀的王老夜不能寐,展纸挥毫、一气呵成几首以欢庆打倒“四人帮”为题材的诗词。其中一首写道:“惊陨巨星悲领袖,四凶窃居万方愁。阴霾遍布河山黯,风雨同深党国忧。乍听春雷掀地起,喜看鬼蜮尽天收。一轮红日横空出,玉宇澄清仰运筹。”全诗写出了一种慷慨中交杂喜悦,忧患间觅得希望的复杂心情,表达了一代知识分子忧时济世的心声。

邓小平倡导的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改变了国家的命运,砸碎了束缚在知识分子身上的锁链后,王体诚这位满腹诗书的山居老人,愈老弥坚,在诗词创作的道路上更是以日拱一卒之勤奋,快马加鞭之步伐,写出了数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如《颂香港回归祖国》:“四海欢腾真鼎沸,盟成玉帛补金瓯。丹心铁腕堂堂阵,碧眼珠喉戚戚咻。岛国百年鸦片耻,区随万国燕居稠。红旗辉映荆花紫,锦绣香江胜利收”;《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风流人物换新天,镰斧红旗色更妍。棹泛南湖铭诞日,尊倾北海庆稀年。乾坤改制王朝灭,雨露无私党政贤。文治武功超百代,英雄齐唱凯歌旋”;《题像自嘲》:“赢躯瘦骨似枯藤,齿豁头童貌可憎。绿野任游常远足,白云高卧且横肱。经弹马帐无长策,梦冷鸳衾悟天乘。怪癖痴玩称四绝,桑榆茂处日东升”。这些作品,格律严谨,典雅清新,连珠妙语如行云流水,情趣高洁似闲云野鹤。郑拾风评价他的作品颇具义山风格,他则风趣地自谓是古典文学中的鸳鸯蝴蝶派。

王体诚晚年声名鹊起之后,在当地涌现出了一大批“粉丝”。1986年,板栗桠乡成立了“农民诗书画社”,社员二十余人,定时开展学习和创作活动。年过75岁的王体诚作为顾问,除了在活动中热心讲解辅导,还与社员开展平仄对仗、音韵字义等方面的探讨,同时提出富有见地的修改意见,极大地激发了社员们的创作热情。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农民诗书画社”社员在王体诚的指点下创作了大量应景应时、倡导新风、欢乐祥和的对联,作品陆续在全国各类报纸、期刊发表。而每年春节前,诗书画社的社员都会在街头为村民免费题写春联,这一活动至今保留。

2004年,“农民诗书画社”又创办了内刊《板栗一枝》,每期选登诗词楹联和散文、杂文百余首(篇),内容涉及时政、民俗、风物、思乡、生产、居家等,现已出版了43期。现在,“农民诗书画社”社员增至130人,其中有县、市、省级诗词楹联、书法、美术等协会会员23人,各类作品陆续获国家级、省级、市级奖项。201411月,板栗桠乡还被四川省文化厅命名为2014-2016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一切的一切,都和2000年去世的王体诚先生在山乡里的影响和辅掖是分不开的。

“至老不离文字事,听居合在水之乡”。王体诚,这位生于山野农家,隐于沱江之滨,腹蕴煌煌诗书却一生坎坷,晚年终得一展平生绝学的全国知名楹联高手和隐逸诗家,不愧为资中的骄傲、四川乡土文学界的一代奇才!我相信,随着对传统国学的重视和复兴,对他及其诗词联对的研究深入,王体诚先生高卓的人格和脍炙人口的作品,必将成为更多人的精神财富,影响更多诗词联家的文学创作!

参考文献

[1] 熊永志 黄小梅.板栗桠乡的文化风[N].内江日报,2015-11-22

[2]郑拾风. 春日迟迟板栗桠[N]. 人民政协报,1987-11-3

[43蒋玉树主编.王体诚诗词楹联集[M].内江作家丛书,内市新(2003096

注:此文于20166月刊发于《文学纵横》总19


作者简介:

顾建德,资中县金李井镇中心学校高级教师、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老年诗词学会理事、四川省诗词协会会员、内江市诗词学会理事、内江市作协理事、资中县作协主席,已在全国学术刊物上发表教育研究论文近200篇,在各媒体发表文学作品、评论等近1000篇(首),获省、市、县政府教学成果奖、哲学社科成果奖、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成果奖和文宣部门文学奖近50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对联人物丨楹联名家王体诚对联选
中国当代诗词大系:王旻焱
诗词文艺 | 王蜚声先生个人诗词专辑(二)
龙山是一首诗
中青诗联人物|“全国联坛十秀”--王家安
【小楼诗话】王翼奇:绿痕庐(15)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