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關於貝聿銘的7個關鍵詞和13座建築

導 讀:

這兩天下台中,正好重遊了路思義教堂,每每看還是很心動。在校園慢步10分鐘,視野突然開闊,一大片草地中央就是路思義!貝聿銘以「無柱、無梁、無墻」的設計理念,用45°雙曲面打造教堂主體,無論從哪個角度都能欣賞到優雅的弧線。教堂外貼菱形排列的黃色琉璃磚瓦,陽光照射下閃閃動人,溫柔地呵護著東海校園。

最早知道貝聿銘(之前一直念“律”,後來才知道念“譽”)就是因為路思義教堂,真正關注他是因為羅浮宮的擴建改造。貝老做的玻璃金字塔,經過時間的考驗,讓挑剔的法國人也不得不心服口服。透過光,讓建築融合於自然空間,許多出自他筆下的設計,都具有高度的辨識度以及予人視覺上的震撼力,經典作品不勝其數,往往成為當地地標所在!今天秋千來分享關於貝聿銘的7個關鍵詞和13座建築。

目 錄

7 個關鍵詞

名門精英,預算超標,社交達人,

人生低谷,權利政治,強烈幾何,光與空間

13 座建築

光影教堂/台中路思義教堂

幕牆風波/波士頓漢考克大廈

人生轉折/美國國家美術館

政治任務/美國肯尼迪圖書館

東方元素/北京香山飯店

都市劇場/柏林歷史博物館

活力地標/香港中銀大廈

巔峰設計/巴黎羅浮宮金字塔

桃源鄉記/日本美秀美術館

姑蘇新傳/蘇州博物館

活力殿堂/澳門科學館

陽光建築/伊斯蘭藝術博物館

7 個關鍵詞

名門精英

貝聿銘,1917年出生於廣州,貝家是蘇州的望族,貝聿銘早年在廣州、香港、上海和蘇州生活。是1983年普立茲克獎得主,同時也是第一位獲此榮譽的美籍華裔建築師。因其對於當代建築領域的卓越貢獻,中國華人盛典組委會特別於2017貝聿銘先生百歲壽辰時,公布其獲得年度「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貝聿銘18歲赴美,讀了麻省理工建築工程系,當時MIT仍然是學院派的教學思路,貝聿銘的畫工又不好,所以他覺得這並不是他想學的建築 ,1938年大名鼎鼎的Walter Gropius來到哈佛建立設計學院,貝聿銘對這股現代主義思想注入哈佛很感興趣,所以他就去哈佛讀了建築碩士。1955年創立貝聿銘聯合事務所,開始了長達60年的建築創作生涯。

預算超標

貝聿銘祖父是上海顔料巨商 ,父親是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創始人(所以他能接香港中銀大廈的項目)。家大業大,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的獅子林是貝家祖産,也是貝聿銘兒時玩耍的場所,後由貝家捐給國家(所以他會接蘇博的項目)。

他的建築作品很多都是超出預算的,這也間接證明他對金錢無明確概念。說到預算超標,沒有一個明星建築師是不超預算的,他們的過人之處在於,甲方只能選擇承受這種超預算。他們可以通過三寸不爛之舌、撒嬌、社交手腕、籌資等重重途徑搞定預算問題,而並沒有讓創造力和建築物的品質打折。貝聿銘總能讓甲方心甘情願為超支買單。

社交達人

貝聿銘很善於交際,在考慮肯尼迪圖書館設計時,傑奎琳·肯尼迪本來將建築師人選限定在密斯·凡德羅、路易斯·康和貝聿銘三個人上。貝聿銘知道主要掌握決定權的她非常在意別人對她的尊重程度和儀表。重新佈置了事務所,並擺放了一些肯尼迪夫人喜歡的花草,在見面時給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相比之下,密斯很驕傲。路易斯·康有一半臉上有疤痕,平常衣著也不是很講究,辦公室更是亂糟糟的。貝聿銘顯得更像一個有風度、優雅、有效率、運籌帷幄的建築師,順利拿下了項目。

除了上層路線之外,像中銀大廈這個項目能有效完成,還是得益於與他合作的結構工程師Leslie E. Robertson,他們之間有長期良好的合作,貝聿銘也經常表示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很少有人在進行自我宣傳的同時能夠長時間處理好跟同伴的關係。貝聿銘在這方面非常得人心,對他抱怨的甲方也很少很少幾乎沒有。總之,他的確是位精明的商人兼設計師。永遠會用精彩的作品和演講來獲得客戶的認可。不會拿著客戶的錢去做實驗。

人生低谷

貝聿銘的人生低谷是波士頓漢考克大廈項目。就在他的事業小有成就春風得意時,波士頓保險公司大廈的窗戶被風吹落下來,玻璃散落了整個街道,三分之一的窗戶都掉了! 批評和責難蜂擁而至,貝聿銘幾乎被推到懸崖邊上,當時他和他的合夥人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七年後,門窗公司由於材料使用不當對這件事情做了保責和解釋。但對貝聿銘及其家人的傷害已經造成。

盡管有巴黎民眾對羅浮宮改建的反對聲浪、波士頓保險公司大樓窗戶紛紛跌落街頭的災難事件、香港中國銀行大廈被說像一把刀的風水討論……這些並沒有影響貝聿銘的決心和擠身全球最重要建築師的行列 ,他說:“做事情最重要的是維持十足的信心,如果我相信某件事是對的,就不必在乎我是誰。”如今這些設計也都成為各個城市的象徵,這也恰恰證明了他強大的抗打擊能力和抗壓性。

權利政治

貝聿銘一生的70多件作品無一例外地與金錢、權力和政治糾結在一起。他將外交手腕和設計的獨特,混合運用在中國銀行、華盛頓國家藝術館、法國巴黎羅浮宮等建築上。 在設計羅浮宮前廣場的玻璃金字塔之時 ,他最主要的是爭取到了當時的法國總統密特朗的認同。建造之前的公開展覽和媒體辯論,輿論的聲音幾乎是一邊倒的反對。但最後密特朗還是堅決要建。

香港中銀大廈相當於是個政治任務,當時貝聿銘要想繼續接中國的項目就必須做這個設計。中銀大廈與匯豐銀行毗鄰,而隨著1997年香港即將回歸中國,這座新大廈所擔負的使命不言而喻,它必須使作為殖民統治標誌的匯豐銀行相形見绌。貝聿銘採納竹子「節節高升」的設計,用不同高度的多面稜柱身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

強烈幾何

貝聿銘建築的構圖總是離不開幾何形體 ,這一點也體現了他現代主義建築師的特點。從貝聿銘的建築的平面布局和立面分割中不難解析出矩形、方形、圓形等等基本的幾何圖形;所以把幾何形歸結為貝聿銘的建築風格特點之一,是因為他在這方面所做的努力和貢獻。

以伊斯蘭藝術博物館為例,一個精緻的不鏽鋼穹頂上的圓形設計是整個中心空間的高潮,在建築各個表面投下不同花紋的光影。穹頂往下依次是幾何圖形的變幻,從圓形到八角形,再到正方形,最後到四個不同高度的三角板,形成中庭的支柱。

光與空間

「讓光線來作設計」是貝氏的名言。他的作品中光與空間的結合,總能使空間變化萬端。巴黎羅浮宮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線引入死氣沈沈的博物館,透過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間與牆體、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網狀的鋼材則起到支撐、承載的作用。

玻璃鋼材是貝聿銘常常用構築光影空間的好工具,透明、反射,並且玻璃透明不至於遮擋減損原建築物的立面,不僅符合他對陽光的追求,更能夠從視覺上以及空間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築群不會被削弱。加上光線和人的運動,整個空間被賦予了活力。站在金字塔近旁,你會發現玻璃和水用倒影和反光將巴黎的天空,自然光線穿過透明的玻璃材料傾瀉到室內,給人一種溫暖和靈動之感。

13 座建築

台中 · 路思義教堂,1963年

貝聿銘因著其父親有段時間長居台灣,經常往返,故與台灣的關係深厚。1963年落成至今且被人津津樂道的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是他與陳其寬二人共同攜手完成的,建築外觀薄殼雙曲面的造型極具美感,有如雙手合十、殷切祝禱,前衛而獨特的建築工法,無柱、無樑、無牆堪稱極具特色。教堂外貼黃色琉璃磚瓦,以菱形排列,陽光照射下閃閃動人。

這次來運氣不錯遇到教會活動,剛好能進去參觀。教堂室內兼具採光與設計,交错式骨架下宽上窄給人一種穩定感,從屋脊天窗投來「一線天」的光,散發著莊嚴神聖的氣氛。路思義教堂不僅是東海大學校園象徵,也是許多觀光客到台中必訪的名勝景點之一。

波士頓 · 漢考克大樓,1977年

在波士頓漢考克大樓的項目上,為了不影響基地旁的教堂景觀和採光,貝聿銘採用了極簡主義的玻璃幕牆設計,使得大樓與藍天融為一體,同時清晰映照出一旁的教堂。然而仍在施工期間大樓就出現了嚴重事故,強風使大樓的玻璃幕牆紛紛脫落,雖然沒造成人員傷亡,但業主將玻璃製造和貝聿銘事務所告上了法庭。後來發現癥結在於玻璃的製作,碎落的玻璃窗被膠合板取代。

華盛頓 · 國家美術館東翼,1978年

東館的設計則一線了貝聿銘先生博物館設計語言的重要轉折。東館的地理位置十分顯要。它東望國會大廈,西望白宮。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卻是使建築師們頗難處理的不規則四邊形。為了使這座建築物能夠同周圍環境構成高度諧調的景色,貝聿銘精心構思,創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狀的平台、樓梯、斜坡和廊柱交錯相連,給人以變幻莫測的感覺。陽光透過蜘蛛網似的天窗,從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麗的圖畫。美國前總統卡特稱讚說:“這座建築物不僅是首都華盛頓和諧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眾生活與藝術之間日益增強聯繫的藝術象徵。”

波士頓 · 肯尼迪圖書館,1979

1963年肯尼迪被刺殺,他的家人決定在波士頓建一座圖書館以表紀念。這座耗時15年之久,於1979年落成的圖書館,依海矗立氣宇不凡。結構的主體是一個三棱豎體,緊鄰三棱豎體是的玻璃和鋼結構的立方體,通高的中空空間肅穆莊嚴。這個項目已經顯示出貝聿銘的標誌性建築語言。美國建築界因此宣布1979年是'貝聿銘年',授予他該年度的美國建築學院金質獎章。

北京 · 香山飯店,1982年

貝聿銘的現代風格建築作品裡,一直都摻雜著天生的東方元素。香山飯店整個建築的主題都落在“回鄉”二字上,包括它所展現的自然元素、文化傳統、悠久歷史等。1978年,副總理谷牧邀請貝聿銘來中國,希望他為城市規劃和建設提供咨詢。他建議不要在故宮附近建高樓,以保護紫禁城金黃色琉璃瓦屋頂上的開闊遠景。他來到北京西北郊的香山,那裡給人一種寬廣的森林野趣之感,是遠離鬧市喧囂的另一個世界。在貝聿銘眼中,這個皇家園林遺址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白雪,涼亭、寶塔分佈得錯落有緻,儼然一副古代畫卷。他不再猶豫:“我們就在這兒建吧。”

香山飯店外貌很普通,就像一個內秀的姑娘,初看似乎貌不驚人,但是愈看就愈會感到她輕妝淡抹的自然美。

柏林 · 德國歷史博物館,1990年

德國統一後,新德國的歷史博物館定在了民主德國時代的歷史博物館所在地,周圍的建築物密布,且是列入文物保護範圍的,拆遷完全不可能。貝聿銘以一個略帶弧形,幾乎與主體建築等高的玻璃廊廳妥善地解決了同巴洛克建築軍械庫之間距離上的衝突。人們每走一步都能觀賞到明亮大廳的新景色,向外看,展現的又是柏林市中心的建築景觀。樓梯塔內的階梯平坦,完全可以安心地從地面觀賞到外面的天空,或者欣賞近在幾米之外的博物館老館——雄偉的巴洛克建築軍械庫。正如德國輿論所稱讚的那樣,這個建築「把輕盈與博大、石質的外表和運動性的空間、自然與表現」獨一無二地融為一體。

香港 · 中銀大廈,1990年

位於香港中環花園道1號的中銀大廈,1990年5月正式啟用,矗立在維多利亞港口熠熠生輝。當時中銀的建築基地非常小,而中國銀行要樹立中國政府在尚未回歸的香港的國家形象,要求建築要盡量高、盡量現代、盡量氣派。

為了讓中銀大廈有一個較為寬敞的大廳,下面幾層的柱子是在基地四角但又為了讓建築物在有限的預算內盡量有科技含量地高,設計靈感源自竹子「節節高升」,建築本身由4個不同高度結晶體般的三角柱身組成,象徵力量、生機、茁壯和銳意進取的精神,多面稜形的建築量體,在陽光照射下呈現出不同色彩,是貝聿銘向父親致敬的設計之作。

巴黎 · 羅浮宮玻璃金字塔,1989年

貝聿銘曾說過,“我生平遇到的最大挑戰,也是最大的驕傲,那就是羅浮宮新館的創作。”羅浮宮玻璃金字塔首次公開設計方案時,遭到了專家和當地民眾的一致反對,批評家將其視為美國現代主義對法國文藝複興建築的侵襲,巴黎市民則將之視為“巴黎臉上的一塊疤”。 時至今日,金字塔的建築線條已成為羅浮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成為了貝聿銘設計歷史上最享譽全球的作品。

金字塔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它的光芒和棱角,而在於它實際的用途。金字塔實際上是為整個羅浮宮提供了一個入口。讓幾個獨立的宮殿統一起來成為一個完整的建築群。這樣,羅浮宮在擴建工程完工後,不僅有了新的視覺主體。而且,也幫助年代久遠的羅浮宮分擔了大量的人流。另外,金字塔的玻璃材質也不是單圖好看,透明的金字塔實際上是給入口開了一扇天窗,為原本昏暗的地下區域,帶來了更好的採光。在白天,中央金字塔的表面會反射天空。其夜晚看起來則像巴黎城市的一塊閃亮的珠寶。

日本 · 美秀美術館,1997年

這是一個人類永恒的夢境,西方人叫:伊甸園,東方人稱:桃花源,哲學家說是烏托邦,這,便是貝聿銘向我們展現的理想景觀——日本美秀美術館。

位於日本滋賀縣的美秀美術館建造在一座山頭上,80%的建築部分都埋藏在地下,如果從遠處眺望的話,露在地面部分屋頂與群峰的曲線相接,好像群山律動中的一波。貝聿銘運用精緻洗鍊的幾何造型、借景造園,將博物館打造成了一座名副其實的“地上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沿著種有鬱鬱蔥蔥樹木的坡道向上走,通過隧道,穿過橋後,眼前一亮。像“桃花源”中的漁人一樣,尋尋覓覓,找到“世外桃源”。

中國 · 蘇州博物館,2006年

盡管貝聿銘出生於廣州,早年曾生活在上海和香港,但他的祖籍卻是蘇州。貝聿銘曾表示,這個“獨特的個人設計”結合了他對於中國傳統和現代美學的理解。2006年建成的「蘇州博物館」,結合傳統的蘇州建築中黑瓦、白牆的古城風格,主庭院等於是北面拙政園建築風格的延伸和現代版的詮釋,設計上更擺脫傳統的風景園林設計思路,造型都是幾何造型為主,三角形、正方形不斷的繁衍和重構。新、舊園景融為一體,身在其中,宛若置身山水古畫裡…

澳門 · 澳門科學館,2006年

2002年貝氏父子親臨澳門為科學館選址,最後確定在澳門文化中心對開海面填海興建。澳門科學館建築主體包括一個菱形體、一個半球形體與一個傾斜的圓錐體,外形像一只海螺棲息在海邊,也成為澳門持久地標。 頂峰處360度觀景台可以欣賞大海與城市。建築外牆全部用閃光的鋁金屬板飾面,反應並映射著澳門不斷變幻的天氣現象。不過在颱風頻發的海邊城市,建築的常常需要做「保養」,2017年因天鴿颱風科學館外牆部分受損壞,至今仍在維護中。

卡塔爾·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8年

為了體會伊斯蘭建築的本質,91歲的貝聿銘在中東考察了好幾個月,悉心研讀穆罕默德、到埃及、去突尼斯,而且由於擔心會被周圍環境所淹沒,他請求卡塔爾的王儲為其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島。

這個現代伊斯蘭風格博物館占地面積為4.5萬平方米,低調樸素的石灰岩以幾何方式堆疊,好似古代伊斯蘭的堡壘,館內中庭的銀色穹頂連接不同的空間,高大的玻璃幕牆裝飾著四壁,窗外便是波斯灣壯美的景觀。穿行在伊斯蘭博物館中,沈浸式的空間體驗比層層防護的展品更有衝擊力。這是貝聿銘先生在中東的首個設計作品,也將會成為最後一個大型文化建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1927到2019,看贝聿铭如何将百年现代主义建筑做到极致
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
流動空間\貝聿銘:謙虛的建築\方 元
建筑大师贝聿铭,享年102岁。全套作品集
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经典作品
98岁的贝聿铭宝刀未老,十几处世界著名地标性建筑惊艳世界!华人骄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