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明天道学运气,感悟针下寒热之源
 导读 


我们常认为学习五运六气比较难,其实当我们抓住运气的入门要领,再来学习就容易很多了。一起来看看毛小妹老师为我们解密学好五运六气的秘诀——天道吧!




1

天人相应是五运六气学习的要领


中医宝典《黄帝内经》中主要讲述了三件事,那就是天、地、人

《素问·著至教论》中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应庶,亦不疑殆,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五运六气学是《黄帝内经》中的智慧之光,它是探寻自然变化周期性规律对人体健康和疾病影响的学问。

《黄帝内经》字字透显出古人强调医道的重要性,而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何以为医?五运六气这一中医的基础实在是非学好不可!

所以抓住天地人,就是学习五运六气的要领,也是我们学习中医经典典籍的核心纲要,若能把这三个方面搞懂,就可以把五运六气学好,把《黄帝内经》学好,把中医学好。


2

天 道


中医的核心是以天道明医道,天道不明则医道难明。混社会也是如此,所以孔子学说是以天道明人事。

天地人三道之中,首先要明天道,明天道就知人事,这一点是学习五运六气的入门点,也是学习《黄帝内经》的入门关键。

五运六气是讲天人相应、天人合一的篇章,天道以天文历法为内容,所以我们看书读不懂五运六气章节,看不懂《黄帝内经》是因为,我们缺乏天文基础知识。所以必须把天道纳入学习五运六气的学习纲要中。



《素问·五运行大论》:“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



这说明天纲原来就有的,黄帝当时重要的任务是观天、察地,并以五行、阴阳等概念,把先贤对天体运动规律、地球上的气候、物候,病候变化的认识记录下来,并建立起一套可以指导人们生活、保健、治病的经验规律总结。

明白了“九星悬朗,七曜周旋”之后,循着古圣先贤的视角观天地人,仰望着宇宙,会发现太阳系里的金木水火土星,不再只是星星的名称,不单单是五行的名称,它们被赋予了更深的含义。


3

天 道 在 中 医 的 体 现



2010年毛老师去了鸣沙山、月牙泉。


一弯月牙形的清彻泉水比起无际的沙丘,可谓九牛一毛实在小得可怜。当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60毫米,而蒸发是降水的60倍。唯有泉边那一点点稀有的绿色,在述说着滴水贵如油的沙漠干旱。

水,就是生命!可奇怪是,月牙泉周围竟然没有堤坝,只有低矮稀疏的木栏。那么,是什么力量保护着这一弯生命之泉不被沙漠吞噬呢?

西北大漠的气候昼夜温差会急剧变化,正如当地民谣所说“早穿棉,午穿沙,抱着火炉吃西瓜”。在日落时水温的下降速度远比沙丘慢,于是月牙泉盆地里升腾起带着热度的水气,与周边干冷的空气在上空交汇,自然会形成气旋,越转越快的漩涡犹如小龙卷风,拔起泉水周围的沙子甩上沙丘。这可能是沙丘不矮,泉水不埋的原因?正所谓“山环水抱比有气”

这威力无比的气流漩涡是靠什么力量形成的呢?其实它与我们生活中排去水池里的水时所产生的漩涡现象是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太阳视运动的顺时针力量和地球自转的逆时针力量


这两种旋转的力量是推动地球动物体内气血运动的能源,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和各种生命活动的最节能的方式,这就是中医的经络现象。

动植物在千百万年的生物进化中,经络的功能体系也早已与大自然磨合得非常完美。

经络里气血的升降出入,靠的就是这样的自然能量来推动。疾病疼痛所发生的部位,也正是管辖此处的脏腑经络能量传动减慢或阻塞了。

大家对针法中的“烧山火”和“透天凉”技艺颇感兴趣。

“烧山火”和“透天凉”之名,见于明·全石心的《金针赋》中,是针灸寒热手法的统称。其理论基础源自《黄帝内经》中的“徐疾”,以及元·窦汉卿《针经指南》里的“寒热补泻”。


只是此针法的操作程序比繁琐,手法也需要长期练习。

“烧山火”是“三进一退”,将针刺进皮肤后循着天、人、地的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徐内”是慢进。每层顺时针方向“推捻”9下为补法,针下产生热感后“慢提紧按”而疾出。

“透天凉”是“一进三退”,即先深刺至达地部,再依次缓慢上提,由深而浅,每层逆时针捻转6下为泻。待针下及周围产生明显的凉感后“紧提慢按”而徐出针。

为什么如此提插捻转就能产生寒热的感觉和较好的临床疗效呢?发明此法和传承此法的古今之人并未细述其道理。

把针由浅入深逐渐推进的过程中,顺时针捻转9下就是导入太阳能量。9是老阳数,所以是“补阳气”,定会产生发热的感觉,如同“烧山火”,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散开淤阻。出针时“慢提紧按”也是怕把推入的阳气随针孔泄出。

“透天凉”是深入而浅出,徐徐提针三层,每层逆时针捻转6下。6是老阴数,顺着地球自转力量,将久病入络的阴寒之邪从深层拔起,如同月牙泉周围的沙一样被收入经中,再带出体表。

故出针时要“紧提慢按”,为的是拔出较多的寒气,再任其由针孔散出。

知晓了原理就有了用针之道,临床自会产生出施治的灵感,还愁记不住和不知用在何时何地吗?

所以,学习中医要靠悟性,欲读懂经典古籍非靠观察自然不可,因为经典中有道,乃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撇开了大自然往往熟知而不真知。


观天察地、气候、物候、病候这些规律总结反映在哪里呢?这些全部反映在五运六气理论之中,所以天道的核心是五运六气,五运六气反映的是天体运动的各种规律。

大家对于五运六气可能还会有畏难,觉得不好懂,其实不然。五运六气就是反映太阳、月亮、地球之间的规律加上五星(金木水火土星),所以叫七政。

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这样一个大自然环境之中,而五运六气就是地球的生物场,所有生物都打上了这个场内的自然烙印,我们人也不例外。因此要想掌握“人”的规律,就必须学五运六气。


4
中 医 学 习 纲 领


所以说五运六气非常重要,这就是学习《黄帝内经》、学习中医的纲领。抓住五运六气,抓住六十甲子,中医核心的东西全部包含在这里面。

“有博览群书的时间,没有博采众长的命。把图书馆的书都读完了,你还有时间去用吗?”


【 好课推荐·四周玩转运气学 


线上课 订阅永久学

添加工作人员叮当为好友
咨询备注:五运六气
可以获得:出生年对应体质与疾病资料包


课程内容

《五运六气体质学》
《学会时空语境,获得穿越千年的资格》
第一讲、五运六气概述及学习方法
第二讲、天干、地支、干支周期的概念与作用
第三讲、农历年号与公历年快速换算
第四讲、河图在五运六气中的应用
第五讲、洛书在五运六气中的应用
第六讲、相关知识的扩展应用
《找到座位,扣紧主位的安全带环游太空》
第七讲、 简述古代的观象授时(上)
第八讲、简述古代的观象授时(下)
第九讲、中国农历——阴阳合历
第十讲、五运六气主与客
第十一讲、主运系五脏的生理定位与病症反应区(《阴阳应象大论》)
第十二讲、相关知识的扩展应用
《找到你出生年的那张五星图》
第十三讲、岁运基本概念
第十四讲、五运“三气之纪”(上)
第十五讲、五运“三气之纪”(下)
第十六讲、天文学上岁气同会的原理及临床价值
第十七讲、客气的基本概念:
第十八讲、相关知识的扩展应用
《五步推算体质,把握一生健康的顺逆流》
第十九讲、主客加临
第二十讲、五运六气体质学《五步推演格式》
第二十一讲、运气相合(上)
第二十二讲、运气相合(中)
第二十三讲、运气相合(下)
第二十四讲、体质评估格式化(非常重要,关系到我们的健康膳食和疾病治疗)

讲师介绍


  • 毛小妹医师幼承庭训,随父母习国医,为家中四代中医传人。

  • 1984年毕业于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原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医疗系本科;

  • 2003年获美国利伯地大学东方医学哲学博士学位;

  • 世界中医五运六气学会会长;

  • 广东省中医院客座教授;

· 学术创新
毛小妹老师,以《黄帝内经》五运六气为理论指导,以古人天人相应的视角来观察,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目标,经过近20年的追踪观察与临床数据积累,逐步形成了“五运六气体质学”应用体系。

根据人出生年月的天干五行属性的太过与不及,将人的体质分为:
强土与弱土型、
强金与弱金型、
强水与弱水型、
强木与弱木型、
强火与弱火型十种类型,并结合当年的地支及司天在泉五行所属,分析人体五脏强弱的扶抑情况,从而判断人体五脏气化倾向与疾病倾向,并能为预测及预防疾病提供现实指导。

此种分类方法,由于结合了地支周期规律,对相同天干年出生而地支年不同之人的体质差异性做出了很好的解释
并且有大量的临床实例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分类方法。

总之,五运六气对人体体质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这种影响建立在日月地星周期运动规律的基础上。不同的体质用药、食疗皆不同,所以才说中医需要个性化的辨证论治。

点击图片即可查看课程详情↓↓
含五运六气和体质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幅图教你看懂中医的伟大
小大夫与明医只差一点“运气”系列6
毛小妹教授讲座:五运六气体质学讲座(国际太极气功中医养生群)
五运六气快速入门:五运六气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实证
全国名中医范永升:《黄帝内经》在当今临床上的指导作用
中医:五运六气是古圣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大智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