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圣人到奸相:张居正告诉我们,搞垮明朝的文官们有多可恶

《诗经》曰:“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在多数人的印象里,当皇帝可是个肥差,然而皇位只有一个,坐在这个位置上的没有点手段是万万不行的,即便有的皇帝能力超群,出类拔萃,但受制于种种原因,一身才华也难以施展。这种情况历朝历代都有,明朝尤其严重。

放眼整个古代历史,朱元璋的子孙总体来讲能力是首屈一指的,奇葩皇帝不少,但真正的昏君着实不多。其中大多数都有成为明君圣主的潜力,有几位如明光宗朱常洛、明仁宗朱高炽、明武宗朱厚照等,若能多在位几年,甚至还能跻身“千古一帝”的行列,虽不比秦皇汉武,但历史地位绝会提高一大截。

说起令人感到惋惜的明代皇帝,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历皇帝,无疑是首选之一。据文献记载,不少明代皇帝都天生聪慧,才思敏捷,朱家皇族基因实在是令人艳羡。朱翊钧比其他人还要高一层次,老师让他背书,他只要看几遍就能倒背如流,治国安邦的道理从小就深黯于心,总的来看,朱翊钧从小就是千古一帝的胚子。

另外,朱翊钧的父亲是以勤政仁厚著称的明穆宗朱载垕,虽然穆宗只在位6年,但驾崩时却留下了一大批能力强悍的良臣,怎么看,心怀大志的万历似乎都要大干一场,创造一个太平盛世了,然而,正所谓“生生相克”,人生早期几乎可以被认为是“完美”的明神宗,碰到了他人生中最大命门——张居正。

要说张居正与万历有点“相克”的意思,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十分复杂的。公元1449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令明朝皇权大大削弱,文官集团掌握了更多实权,皇帝不得不大量任用宦官与文人集团相互制衡,从而扩大自己手中的权力。这个权力的平衡相当微妙,与如今美国的政体有点相似,文官集团像是议会,皇帝像是总统,后者看上去权力很大,然而只要前者在利益上达成共识,那么皇帝就会很难过。

这个比喻也许并不恰当,但明朝的迅速衰落,与文人集团手中权力过大和党争有着脱不开的关系。好在作为顾命大臣之一,张居正与万历一直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

张居正的历史功绩毋庸置疑,张居正在隆庆年间回乡休假期间接触到底层百姓的生活状况,察觉在严重的土地兼并的情况下,达官显贵富得流油,基层百姓十分贫苦,贫富差距骇人。尤其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生活更是举步维艰,敢怒而不敢言。张居正立马意识到明朝繁荣的表象之下掩埋着非常可怕的隐患,随后,他花了整整3年时间走访民间,了解情况,最终决定一定要消除土地兼并的积弊。

其实,早在嘉靖年间,土地兼并的弊端就已经初步凸显了。官员贪污受贿严重,豪强地主在其庇护下更加肆无忌惮,私富公贫,国匮民穷。可恶的是,富人们为了偷税漏税,将自己的地产寄存在皇亲国戚或者大臣名下,利用他们的特权逃避缴税,相比这些税额,富人们塞给皇亲国戚的好处简直不值一提。这种情况愈演愈烈,到了万历年间已然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万历初年,张居正针对此问题展开改革,他以“清丈”为目标,推出《清丈条例》,对贵胄的财产进行严格清算。他还从自身做起,写信给儿子张嗣修,让他严查自家田亩。张家原有土的粮是70多石,结果查出来的数据是640多石;张居正立刻认错,并把多余粮食上交国家。

“清丈”的同时,张居正又推行了“一条鞭法”,即将各项赋税化繁为简,按田亩人丁折合成统一的税银,既方便国家征税,又减轻了百姓负担,还避免了官员巧立名目中饱私囊。值得一提的是,张居正虽然是儒生,但手段却几乎于法家,行事犀利,大公无私。这些改革举措在民间颇受好评,明朝国库也确实充实起来。《明史》记载:“自正(德)、嘉(靖)虚耗之后,至万历十年间,最称富庶。”

然而,实干的张居正在任时一心想要消除弊端,延长明朝国祚,却直接把权贵得罪了个遍,甚至连自己所代表的权势集团都惹了。从改革推行以来,就不断地有人上书弹劾张居正,这其中还包括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官员。万历四年,门生弹劾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张居正一怒之下连递两份辞职书。好在此时的万历对张绝对信任,在皇帝的关照下,张居正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倒是弹劾他的人遭到降职。

屋漏偏逢连夜雨,万历五年,张居正父亲去世,按照祖制应当辞官守孝三年,万历皇帝特意下旨,特命其留在京城继续任职。这件事儿被反对派抓住一顿猛轰,诬告张居正贪恋权位,罔顾孝道;更巧的是,一颗彗星突然从天而降,引发一场大火灾。“天降异象”令张居正的处境更加艰难,一时间,甚至有人说他要谋反。有皇帝罩着,张居正表面上看并没有被这些流言蜚语所中伤。然而,此时的文官集团、张居正和万历三大势力之间的关系却悄然发生了变化。此时,心怀大志的万历略微感觉到张居正的权力压制了皇权,加上文官们夜以继日的炮轰,以及张居正一些为人诟病的私人行为,张在万历眼中毫无瑕疵的圣人形象开始崩塌。

三人成虎,人言可畏,这在中国历史上的案例比比皆是。举个例子:某年冬日,皇帝要赐给大臣貂帽,需要从国库掏一大笔钱。张居正为了节省开支,带头不戴貂帽,反而被文官批评为“假圣贤”。有人甚至造谣说张居正私生活糜烂,春药吃多了,“毒发于首,冬月遂不御貂帽”,最后居然演绎出了“张居正服药致死”的说法。张居正逝世后,“被解放”了的文官们更是毫无底线地造谣,说张居正在位时收取贿赂多达千万。最终,万历心态彻底崩溃,下令抄家。

经清算,张家财产为金器617件,重3711两,金首饰748件,重990两。虽然这笔财富数额不菲,但考虑到张居正的身份地位,和那些真正的贪官权臣相比,这实在是算不了什么。然而,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张居正给万历灌输的“圣人教育”中,“圣人”应当是纤尘不染的,看到这些“贪污受贿”的事实,昔日的老师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算是彻底毁了,历史功绩如此卓著的张居正,一时间里居然成了无恶不作的“奸臣”。

可以说,如果张居正没有这么杰出且强势,或是万历当真是个“胸无大志”的皇帝,或许历史上著名的“万历中兴”还不会以悲剧收场。众所周知,张居正与万历“相克”对明朝的伤害是十分惨重的:不久,万历开始了“20年不上朝”的壮举,皇权进一步被文官集团蚕食,以至于党争尘嚣之上,积重难返。

到了1644年,李自成攻打北京城那会儿,不甘心的崇祯想要大臣们捐点钱用来翻盘,谁知大臣们竟然不约而同地装穷,穿着补丁的衣服跑到大街上哭。崇祯想让几个大臣将太子送出紫禁城以图延长国祚,东山再起,谁知党争时叫的一个比一个响的文官们都跪在地上磕头,一句话也不敢说。李自成入京后,从官员家中搜出白银7000万两,黄金珠宝无数,用大车昼夜不停地搬运就花了十多天。从这个角度来看,似乎并不是“明亡于万历”,也不是毁在朱由检手中,真的是被一群文官架空,然后慢慢腐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万历皇帝为何30年不上朝?
二十八年不上朝的:明神宗朱翊钧
万历皇帝朱翊钧
史上最难辞职的宰相,5年写了123份辞呈,遭拒绝后,直接炒了皇帝
黄仁宇为什么称万历皇帝是“活着的祖宗”?
明朝有个万历皇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