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消化道正常影像解剖


作为消化科医生,消化道的正常影像解剖必须得熟悉。


消化系统由消化腺(肝脏、胰腺等)和消化道两部分组成。消化道为自口腔到肛门的肌性管道,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等部分。无论胃、小肠还是大肠,其管壁皆为消化道典型四层结构: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临床上通常把从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节段称为上消化道,而空肠及其以下段则称为下消化道。本文重在讨论胃、小肠和大肠的正常解剖。



胃是人体消化道最为宽大的部分,大体位于左上腹,呈凸面向左的囊袋状,上端经贲门同食管相连,下端经幽门通向十二指肠。胃大致分为前后壁。前后壁交界的右上缘较短,称为胃小弯,其最低处即为角切迹,胃小弯有小网膜附着;左下缘称为胃大弯,下方挂有大网膜。胃一般分为四部分:贲门平面上方左侧膨出部分为胃底,角切迹和胃大弯最下点连线以下部分称为胃窦,胃窦又分为左侧的幽门窦和右侧更窄的幽门管两部分,胃窦和胃底之间部分则为胃体。贲门附件2.5cm范围内又称为贲门区。


活体胃的位置通常因体形,体位和充盈状态不同而变化较多(如图1)。X线钡餐造影上,矮胖者多呈牛角型,位置高,胃角不明显;瘦长者多呈张力型,张力较低,大弯下缘位置明显较低;中间体形者则位于两者之间,通常为钩型,临床上也最常见。另一种称为瀑布型,表现为胃底倾向后下方。


图1


胃壁同大部分消化管壁一样,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四层组成。黏膜层除上皮组织外还有固有层和黏膜肌层。黏膜下层则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因此当胃腔空虚或收缩时,附着于肌层之上的黏膜和黏膜下层通常共同形成皱褶状改变凸入胃腔,称为黏膜皱襞。当胃腔充盈较满,则皱襞变平变浅。一般而言,皱襞在贲门和幽门附近呈放射状排列,而小弯处往往呈四五条沿纵轴分布细长黏膜,胃大弯黏膜通常则粗大弯曲。胃黏膜表面还存在胃小沟,将胃黏膜分成众多直径1~6mm不等的胃小区,一般在胃窦区相对更为明显(图2)。胃壁肌层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为纵行,中层发达为环行排列,尤以胃窦处明显增厚形成幽门括约肌,内层平滑肌呈斜行。胃壁最外层的浆膜,主要由被覆于胃表面的腹膜脏层形成。CT等断层影像技术可以显示正常胃壁厚度均匀,正常为2~5mm,即使最厚的胃窦部也应不大于10mm,实际工作中考虑到胃腔的不同部位,充盈准备情况,及胃壁舒缩状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单纯以厚度和强化程度判断病变,仍有一定局限。


图2


胃血供来自腹腔动脉,包括胃左动脉以及脾动脉和肝动脉有关分支形成动脉弓。


胃的淋巴引流包括沿腹腔干及其分支分布的胃左右淋巴结,胃网膜左右淋巴结,幽门淋巴结和脾胰淋巴结,输出管多汇入腹腔淋巴结,也可以通过胸导管等途径转移到左锁骨上淋巴结。


小肠


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起自胃幽门,终于进入盲肠的回盲部。十二指肠形似C行,全长约25 cm,相当于本人十二根手指的指幅,因此而得名。成人绝对的空回肠长度约7 m,但在正常人体内由于肠管持续肌张力的存在,小肠长度明显缩短,测量时仅约3 m。空肠的起始标志为十二指肠悬韧带。空肠约占全小肠的40%,回肠占60%,二者间常无明显解剖学标志。



小肠分组


形态及功能


连续性排列;均匀、整齐;推进性蠕动;肠壁柔软、活动度好;7~9小时排空。


十二指肠    分四段


球部:三角形,穹窿对称、光滑、整齐、黏膜皱襞纵行、平行。


降部、水平部、升部:黏膜皱襞呈羽毛状,与空肠相似。



空肠


位于左中上腹、黏膜呈羽毛状、蠕动活跃,大多呈黏膜像。


回肠


位于右中下腹和盆腔。蠕动较弱,大多呈充盈像,表现为短管状,轮廓光滑,加压时可见纵行和斜行黏膜。


1.十二指肠;2.近段空肠;3.远段空肠;4.近段回肠;5.远段回肠;6.中段回肠


小肠造影



编者注

消化道CT 检查如要获得高质量的图像,肠道准备非常重要。检查前服用1%~2%泛影葡胺500 ml,只要病人能够耐受,服用的量越多,小肠充盈扩张的情况就越满意,越利于病变的发现和避免假象。病人取仰卧位,在扫描前10~20分钟时注射低张药物,CT 机的扫描时间应小于2秒钟,以减少肠道的蠕动伪影。病变部位明确者可只作局部扫描;如病变部位不明确,应做全腹扫描。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医用硫酸钡作为小肠造影对比剂, 但对于怀疑有肠梗阻,选用钡剂作为造影剂,会加重梗阻症状, 钡剂进入腹腔会加重腹膜炎,而且,钡剂不能被吸收,容易机化而引起粘连。而泛影葡胺作为对比剂时,本身较稀薄,在胃肠道内通过迅速,正常情况下,口服造影剂后1h左右达回盲部, 同时,泛影葡胺是一种高渗性有机碘苦味水溶液,其高渗性作用可将组织间及血管内的液体转移至肠腔,使肠内容物稀释,梗阻近端肠管扩张,同时刺激小肠蠕动。这样可使肠梗阻段的压力梯度增加, 稀释的肠内容物容易通过梗阻部位;还可减轻肠壁水肿,促进肠梗阻缓解。


大肠


大肠分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等部分。全长约1.5m,但变异较大,主要集中于横结肠和乙状结肠两段。一般宽度右半结肠较左半结肠为宽大。管壁同样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四部分组成。其肌层中外层纵肌于盲结肠段形成三股增厚的结肠带,围管腔以等距离分布,一条为系膜带,一条为网膜带,另一条为独立带。结肠带跗着处浆膜下脂肪局灶堆积,叫做肠脂垂。由于结肠带长度仅为所覆盖结肠范围的2/3,导致盲肠、结肠肠管皱缩呈囊袋状鼓出,称为结肠袋,其内侧黏膜面相应呈脊状突起,称为半月皱襞,长度不超过管周1/3。通常盲、升、横结肠肠袋较降、乙状结肠肠袋更为明显。


盲肠为回肠入口以下的大肠,为一盲端,多数位于右侧髂窝,但有一定变异,大多数为腹膜包绕,因此具有一定移动度。回肠末端突入盲肠形成回盲瓣,由黏膜及环形肌层组成,具有括约肌功能。盲肠的顶部偏内侧存在阑尾,一般长6~8cm,直径0.5cm左右,其位置随盲肠变化而不定,且粗细、大小、长短个体间均变异较大。钡餐检査通常呈条状盲管,边缘光滑,柔软,但也可以不显影或部分显影,其内钡剂排空可以较慢,甚至于数月乃至数年后仍有残留。结肠又分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及乙状结肠,其中右曲位于升、横结肠间,左曲位于横、降结肠间,偶尔右曲位于肝脏和右侧横膈之间,形成间位结肠。直肠为第3骶椎以下的肠管,远端以齿状线同肛管相连。直肠中段较扩张,称为壶腹部。一般直肠后缘紧贴骶骨,两者间距不大于1cm。直肠上1/3前面和两侧有腹膜,中1/3的腹膜向前反折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1/3无腹膜覆盖。



右半结肠由肠系膜上动脉分支回结肠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供应,其淋巴引流至肠系膜上动脉根部淋巴结;左半结肠血供由肠系膜下动脉分支、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供应,其淋巴引流至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


转自:主刀

来源:影像科的小圈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空肠与回肠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常见病因有这些!
消化丨消化道大出血
小肠腺癌治疗最佳措施
黑斑息肉综合征并肠套叠
小肠的外科解剖学和生理概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