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女性适合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吗?
在中国,由于经济领域偏热以及以考分决定专业的情况下,经济学专业的女性比例非常高,但女性果真适合学习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当代的主流经济学吗?我们知道,现代学习经济学的人都心安理得地接受了经济人、理性、客观等说辞,都以此来分析经济行为、现象和构建模型;但殊不知,这些措辞具有强烈的男性主义色彩;经济学的整个分析框架和基本原理也都是男性设定的,基本反映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处事规范。正因如此,主流经济学应该更为恰当地被称为男性主义经济学,针对这一点,近来西方开始出现了女性主义经济学,以期对整个经济学的补充和完善,是以重拾旧文一篇以志其事。

女性主义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及实践之反思(十四)

上文指出,随着经济学向政治经济学的回归,经济学重新关注公共领域的问题,重新关注具体社会中人的理性问题;也正是由于对社会中人的行为的关注,自20世纪80年代之后逐渐开始兴起了女性主义经济学。我们知道,主流经济学提倡的科学化路径就是希望排除价值和道德因素的干扰,或者将道德问题存而不论;但显然,他们并不能真正做到这一点,因为主流经济学本身就存在强烈的规范色彩。事实上,经济学家的个人、社会、政治位置等也往往反映在经济学论文中,有些人甚至说,所谓的客观知识其实不过是那些在社会上和政治上拥有更强大势力人的知识。在女性主义看来,在当今社会依然是男性主导的社会,特别是在经济学领域,男性占了比在物理学或其他社会科学中更大的比例,因而主流经济学实际上也就反映了男性的看法和处事态度,从而具有非常强的偏见;事实上,根据尼尔逊等人的看法,经济人一词“economic man”本身就是男性经济学家群体的产物,他体现了男性“masculine”的行为方式,而无法涵盖女性“feminine”的行事方式。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女性忍耐性更高,往往会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在人际关系中也更为忍让,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更愿意采取迂回沟通而不是争夺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因此,正如布罗西耶指出的,“从社会学上说,经济理论,无论它是实证性的还是描述性的,都以另一种方式保持着规范性质:根据构建理论使用的概念,它允许人们获得某种关于他们所生活与行动的社会的世界观。换句话说,经济理论是一个表达系统,通过它人们可以思考这个社会及其与它的关系”。也就是说,主流的经济学先天就是有缺陷的,它并不能说明全部人的一般行为;特别是,许多人是打着客观性的幌子而推行自己的主观观点。

正是由于主流经济学的人性预设主要是建立在具有强烈扩张和征服欲望的男性的心理基础之上,它不但具有非常强的偏见,而且严重制约了女性在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事实上,在经济学领域,男性占了绝对的比例,这个比例比在物理学或其他社会科学中都更高。例如,根据布劳格有关对那些对经济学原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具有声望的经济学的列表,在1000个经济学家中只有31位是女性,而且只有5位是20世纪之前出生的,而17位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之后;并且,没有一位女性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美国经济学学会每5年授予一次的沃克奖的7个得主(从1947年到1972年)也都是男性,从1947年到1989年的21位克拉克奖得主以及1989年37位来自其他国家的荣誉成员也都是男性,在1965年到1989年间40个比较知名的奖项中只有其中一项授予了一位妇女,自1886年美国经济学会建立以来也只有一位妇女(1986年A.M.Rivlin任主席)担任过主席一职。而在《凯恩斯以后的100位著名经济学家》中,布劳格开列了当代经济学中100位大学者的名单,也只有两位女性,其中,唐纳德.麦克洛斯基原本是个男性,只是成名之后才出人意料地变性的。[1]而且,即使近年来经济学家中女性的人数比例有所上升,但在高等学位和高级职称方面尤其是在那些最著名的研究机构中仍然是不成比例的:一方面,女性获得经济学本科学位的比例从1949-50年的8%上升到1985-86年的34%,但获得硕士学位的比例从12%上升到28%,而获得博士学位的比例则从5%上升到20%;另一方面,1988-89年,在只有本科的机构中女性构成了全体教师的16%,但在有研究生项目的机构中女性只构成全体教师的9%和全职教授的3%。

当然,人们往往把女性在经济学领域数量少、成就不高的原因归结为女性不擅长于数学;但是,费波尔和纳尔森指出,在1985~1986年间美国数学专业有47%的学士学位和35%的硕士学位是授予女性的,这显然要比经济学中高很多。同样,在我国一些院校所开设的经济学-数学双学位班中,女生都占有相当的比例;例如,笔者所在学院所设立的经济学-数学双学位班中,女生长期超过一半。因此,即使女性在数学等自然科学上劣于男性(况且也不尽然,哈佛大学校长萨默斯还为此被迫辞职),但显然,从对数学的掌握程度来判断从事主流经济学研究的成就是缺乏说服力的;如普雷斯曼就指出,“经济学界是男性为主导的领域。多少有点令人惊奇的是,经济学原理中数学本质并不是个中缘由。在经济学领域,女大学生和女博士所占的比例要比在数学或自然科学领域所占的比例小”。 一个相应的比较是,尽管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人不善长逻辑思维,从而没有发展出纯粹数学等学科;但是,就时下的情形而言,中国人的数学能力并不差于欧美人士,并且在数学等领域所作出的贡献越来越突出。然而,在经济学数理化越来越突出的今天,中国人在经济学领域依然无甚贡献,这如何解释呢?同时,在当前中国经济学界,女性的比例却异常的高,特别是,经济学专业的女生越来越多,甚至远远高于其他社会科学;但是,在经济学领域真正有所创见的女性的比例还是要远低于其他社会科学,这又如何解释呢?实际上,经济学专业女生偏盛的状况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中国的教育大都是死记硬背的,在以成绩决定高校入门的情况下,善于考试的女生往往可以获得主动,而当前财经类专业的热销导致了女生涌入了经济学领域。当然,由于中国经济学教育整体上是全盘引入的,它的发展基本上已经丧失了创造性,这也有利于女性的学习和机械式的应用,因而女性在中国经济学界的教授和专家中也占据了相当的比例,但基本上很少出现很有成就的女性。上述所有这些情形为什么会出现?

显然,这就涉及到不同性别和文化下的人对主流经济学的理解,这也涉及到主流经济学本身的特质以及它与不同类别的人的亲和性;例如,费波尔和纳尔森就认为,“不同性别在对本科阶段经济学上的理解差异可以更好地解释这种现象”。也就是说,要理解这种现象就需要从男女双方行为特征方面着手进行更广泛的分析,因为女性本身的行为与男性往往相差很大,而主流经济学则基本上是反映了男性的看法和处事态度;正因如此,男性从事经济学研究是内心自发的,而女性则需要可以刻意模仿和学习。譬如,女性忍耐性更高,往往会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在人际关系中也更为忍让,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更愿意采取迂回沟通而不是争夺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但是,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显然不是如此,它强调人的控制、征服、机会主义等。正因为如此,女性往往可以在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人类学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但在经济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则要小得多,这不是女性的错,而是主流经济学自身的错;因为主流经济学源于对市场争夺行为的刻画,而当时通过市场竞争以维持生存的主体主要是男性,从而主流经济学包含了太多的男性主义特征。[2]当然,这种刻画对以前的市场行为是比较相符的,因为以前的女性主要从事家庭实务,在妇女的主导下家庭往往成为置身于残酷争斗的汪洋市场之海中的无数个相对平和宁静的栖身岛屿;但是,随着妇女的活动越来越从家庭走上市场以及社会财富已经相对充足,社会行为主体成分的变化当然也会对市场行为机理发生影响,因而经济学原来的行为假设也必然需要一个相应变化,但主流经济学却固守着传统,在这种传统下,妇女基于本性的理解当然就与之不相适应。因此,正如费波尔和纳尔森指出的,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别影响了他对社会事物的感知,影响了对问题相关性和重要性的评估,从而也就影响了认知原理的解释;特别是,长期以来,男性创造或制定了经济学的学术规范和原则,从而也就支配了学术的发展走向和学术人员的构成。

总之,当前在西方经济学界居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是由男性创建的,并主要反映了男性的社会观和行为特质,如强调竞争、机会主义的经济人假设就是典型的男性特征;也正因如此,号称“客观”的主流经济学掺杂了大量的性别偏见,体现着一种与性别隐喻相对应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男尊女卑的价值等级观念。正是通过社会性别的差异分析发现了经济人假设隐含着一种男女对立的二元论思想,女性主义经济学揭示了主流经济学的抽象化模型分析中所隐藏的社会性别同构现象以及男性主义的价值观;也正是因为主流经济学包含了太多的男性主义特征,它不但无法反映女性的行为特征,将女性的活动排除在分析范围之外,而且还进一步限制了经济学家对女性活动的正确理解。因此,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到市场之中,参与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活动,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就与现实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脱节;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女性主义经济学开始兴起了,它的出现将有助于解释广泛存在的合作现象,从而有助于经济学基础理论的重构。例如,男女之间往往得到公认的行为之一就是:女性忍耐性较男性更高,往往会克制自己内心的冲动,在人际关系中也更为忍让,以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女性更愿意采取迂回沟通而不是争夺的方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样的结果势必会增加合作的机会,从而达到最佳的可能组合。

显然,正是基于男女之间的社会性差异,女性主义经济学对主流经济学的人性假设和模型化分析进行了广泛的批判:一方面,经济人假设仅仅较为恰当地体现了男性的行为方式,却无法反映人类的另一半——女性——的行为特征;另一方面,主流经济学在此前提预设的基础上构建的以客观、精确位基本诉求所展开的形式化定量分析,反映了男性与女性相分离的二元论特征,所谓的客观性无非是男性化的客观性而已。为此,女性主义经济学强调,新古典理论的前提预设因存在着严重的人性偏见而不足以对现实做出合理的解释,而作为号称要研究全部人类的一般行为方式的经济学就需要能够把男性行为和女性行为的特征统一起来;也就是说,完全男性价值取向的研究方法会导致过于狭隘,因而主流经济学的抽象化研究方法和先验预设需要进一步拓展,这也正是女性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目的。当然,女性主义经济学所要建立的模型也不是要用“女性经济人”取代“男性经济人”,而是主张通过女性的利他性、依赖性和感性等特征纳入到现有模型的分析框架以解释一般的人类活动,这也是理论发展的基本路径。

 


[1] 唐纳德.麦克洛斯基是新计量史学的代表,但其著作又基本上没有脱离传统的经济史,并曾尖锐地批评他的同行不关注经济史,指出各种历史看法可能造成对当前经济现象的不同认识;后来,他的兴趣转向了经济学哲学方面,糅合了女性主义的措辞分析对经济学的语言以及背后所隐含的权力关系进行了刻画,为此他改变了性别,名字也改为迪尔德丽.麦克洛斯基,她还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经济学专业的措辞”,后来并发展成了一本同名著作,这可参见中译本《社会科学的措辞》一书。

[2] 事实上,主流经济学尤其在美国兴盛,这也是与美国人的行为机理相当相符的;究其原因在于,美国原先是由一批极具扩张冲动的新教徒构成的,这些仁的行为更具功利主义的特征;而且,即使现代大量移入了其他移民,由于他们缺少了原先共同体的庇护,也只能遵守这种市场争夺的规则,从而其行为也更具个人主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解经济学
一看就懂的经济学
秒懂经济学,想赚钱不懂经济学哪行!
行为经济学主要代表人物与理论观点
奥地利学派的政治经济学——一剂治愈愚蠢的解药
经济学:科学、故事与权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