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日烽火】缅甸仁安羌之战:中国远征军英名永存
  发生在1942年4月中旬的缅甸仁安羌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亚洲战场上的一次有重大影响的战斗。这里根据王楚英本人的回忆稍微详细地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王楚英,湖北黄梅人,1923年出生。七七事变爆发那年,刚刚14岁的他便投笔从戎,考上了陈诚的十八军干训班,接受译电训练。经过短期培训,被编入十一师三十三旅,任准尉译电员,随队出征松沪会战,在战斗中又担任了旅部特务排长。他们部队在上海外围的罗店、洛阳桥、江桥一带同日军血战83天。嗣后调任十一师骑兵排长。在皖南游击战、围彭泽、攻湖口、援瑞昌等大小战斗中,率部先后击毙日军片野中佐、横田大尉以下官兵185人。1942年3月11日奉调来到美军中缅印战区司令官史迪威身边,当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由于这一特殊的职务,他亲身经历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许多事件。仁安羌大捷就是最令他难忘的战斗之一。
  关于仁安羌战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日军便于1941年底发动了马来西亚战役,仅以阵亡27名士兵的微小代价一举歼灭了兵力大于自己3倍、装备也占优势的英军主力。紧接着,日本军队的矛头便指向了缅甸。
  缅甸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它是英国除了印度之外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又是通往印度的门户。对中国来说,这是当时民国政府依赖外援的最后海陆通道,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危急关头,英国自知单靠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抵挡凶猛的日军,便向蒋介石政府发出了支援的请求。经中、美、英三方协商,中国方面决定派出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组成远征军入缅甸布防。然而,大战前夕,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犹豫起来,他们担心“请神容易送神难”,怕中国军队日后会赖在缅甸不走,于是拒绝了中国军队先敌进入缅甸布防的要求。

  1942年初,日军开始向缅甸进军,一路势如破竹。3月8日,在没有遇到激烈抵抗的情况下攻占了缅甸首都仰光。英国军队一触即溃,狼狈向缅甸的中部、北部撤退。吃了败仗的英国人这才紧急向中国求援。于是,中国10万远征军在准备不足、兵力分散、指挥系统混乱的情况下,陆续开进了缅甸。
  在仰光陷落的当天,戴安澜将军率领二○○师进占缅甸中部要冲东瓜(又称同古)。史迪威将军原计划以二○○师为先导,待大军集结完毕后由东瓜发动反击,挥师向南进攻,一举收复仰光。但控制着铁路和公路运输的英方却把运力集中到安排英军撤退上。中国远征军集结严重受阻,竟使二○○师成了孤军。他们在东瓜顽强抵抗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达12天,在给予日军重创之后,突围后撤。东瓜会战的计划夭折后,史迪威和第五军军长杜聿明共同策划了平满纳会战计划,要旨是在西线英军的配合下,将中国远征军主力集中于缅甸中部的平满纳一带中央战线,以顽强的阻击大量杀伤敌军,将日军一至两个师团诱至我军预设阵地后,围而歼之。
  然而,英国人不仅无意参与平满纳会战,而且“不愿意看到中国军队在缅甸打胜仗,制造出使中国人赖在缅甸不走的理由”。在中国远征军于平满纳一线展开时,英军却在4月4日开始全线北撤。4月6日,中国远征军平满纳战线的右侧背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威胁之下。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英军一退再退,很快一发而不可收拾,在短短的10天内便把自己最重要的战略能源基地暴露在日军的刀锋之下。仁安羌是缅甸最大的油田,年产石油100余万吨,侵缅日军早就对其垂涎三尺,力图尽早夺取这个极端重要的战略目标,掠夺其丰富的石油,以供侵略战争的急需。
  14日,英军炸毁仁安羌油田,开始大撤退。15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长樱井省三中将得知仁安羌油田已被英军炸了,即令第二一四联队第三大队及轻装甲车队、山炮、速射炮各1队,乘汽车向宾河北岸急驰。不久,这支日军控制了大桥,一举截断英军退路,并俘获英后勤部队和十三旅官兵280人。日军二一四联队主力及山炮三大队则追踪英十三旅占领了油田区内的道路交叉点附近地区,派兵四处扑灭大火,抢救油田设施。黄昏前,英缅第一师师长斯考特少将率所部第一、第二两个旅和战车营共7683人,在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荒木支队的逼迫下,由英军的空军基地马圭向仁安羌油田退来。他们以坦克分队为前卫和后卫,一路仓皇后退。刚进到油田区内道路交叉地区,即遭到日军的堵击。跟踪追来的荒木部队从英军背后攻击,该师陷入了日军的包围圈。他们向日军发起了几次冲击,均未奏效。与此同时,斯利姆亲率英十三旅在坦克、装甲车和炮兵支援下,也对宾河北岸的日军发起攻击,但遭到了日军强有力的反击,不但未能驱逐日军,反而损失了数十名官兵和几辆坦克、装甲车,无功而返。这时,斯利姆命令英十七师和装甲七旅全力进攻仁安羌,解救被围的英缅一师,结果同样是在被日军迎头痛击后,负创而归。
  英军统帅亚历山大和在新德里的韦维尔以及远在伦敦的丘吉尔闻讯大惊,心急如焚,纷纷向中国求援。亚历山大则带着马丁少将于16日黄昏前赶到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求救。因杜聿明在叶新第五军军部,史迪威、罗卓英均在东线视察战况未归,他们在长官部坐等史、罗二人归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王楚英正开着史迪威的座车,沿着崎岖漫长的山路疾驶。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及随行人员的座车则紧跟其后,直到深夜才赶回长官部。史迪威一见亚历山大便满脸的不高兴,但当他了解到事态的严重性后,便马上找来罗卓英一道商议。罗卓英说:“蒋委员长早就明确指示我们,对于英军要适时适地给予援助,以免唇亡齿寒之痛。现在英缅一师在仁安羌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本军义不容辞应立即派孙立人师长率部兼程赴援。但是,平满纳会战也必须立即转入攻势,先破敌一路。”
  作战命令由长官部参谋用电话先向孙立人传达了要旨,同时史迪威又派王楚英和美军少校梅里尔连夜向孙立人送交书面命令,并监督其实施。这样,王楚英便有幸目睹了这场大战前前后后发生的事情。
  4月17日拂晓,王楚英等赶到预定集结地。这时,三十八师一一三团刘放吾团长已率全团先期到达该地,正在埋锅烧饭。不一会儿,斯利姆带着他的助手也驱车来到这里。他找到刘放吾后便说,英缅一师在仁安羌被围,情况危急。他要刘团长立即率领所部,乘英军汽车继续向宾河前进,英军第十三旅旅长柯第斯准将将同刘团长会合,并以坦克、炮兵支援刘团长作战。
  刘放吾则对斯利姆说,没有孙立人师长的命令,本团不能擅自行动。
  17日上午,孙立人随一一二团团长陈鸣人上校、师参谋长何钧衡及师直属部队赶到集结地。王楚英向孙立人呈交了罗卓英的命令,梅里尔则递上史迪威写给孙立人的信。孙仔细阅读了罗的命令和史的信后,问斯利姆有何指示。斯利姆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求:请孙师长立即率全师驰赴宾河北岸,对日军展开进攻,他将令十三旅及坦克、炮兵支援孙师作战。孙立人见斯利姆很急,便冷静地对斯利姆说:“据将军所告,包围英缅一师的不过是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两个联队,而英缅一师却有两个旅7000多人、100多门大炮、58辆坦克,敌我力量相当;而且敌人正忙于扑灭油田大火和抢救油田设施,眼下是不会全力猛攻英缅一师的。请转告斯考特将军,务必坚守,切勿投降。本师集结完毕后,一定火速前去救援他们。”斯利姆也是英军中著名的战将,素以镇定、勇敢、善战著称,曾在东非指挥过打垮意大利奥斯塔公爵兵团的战斗。在俘虏意军23万的“东非大捷”中,由于他战功卓绝,由印度第十旅旅长擢升为印度第五师师长。他对孙立人的分析甚为信服,便留下韦尔斯上校和罗伯逊上尉作联络参谋,跟随在孙立人左右,自己则返回军部候讯。
  孙立人等部队到齐后,便召集干部通报所受命令和仁安羌方面的情况以及斯利姆的请求。会上,刘放吾建议,以一一二团奇袭仁安羌敌之侧背;由一一三团从宾河大桥正面进攻,先肃清宾河北岸之敌,再趁势攻入仁安羌,夺取501和510两制高点,则日军不攻自破,英军之困即可迎刃而解。
  孙立人决定采纳刘放吾的意见,命副师长齐学启率一一二团乘英军汽车赶赴坎纳特,对仁安羌之敌进行侧击。令刘放吾派副团长率第三营以及师工兵、战炮、搜索3个连和便衣队乘汽车先行出发,占领阵地,侦察敌情地形,相机夺取宾河大桥。孙立人则带着中、美、英三方联络参谋及其师部直属部队,随刘放吾指挥的一一三团主力向宾河北岸前进,于17日午后2时行抵前沿。
  正在这时,忽闻前方枪炮声大作,孙立人即令随行的部队在道路两侧小山上占领阵地,准备应战。同时命令通信连向前方追架电话,并架设电台。
  不一会儿,前面的部队就传来了报告:“占据大桥至老渡口约3000米正面的日军,至少有四五个步兵连,另有山炮、速射炮、步兵炮约12门、装甲车10辆以上。我蒋元连和搜索连已在大桥和老渡口与敌接触;现敌用炮火掩护,出动了两个步兵连伴随10辆装甲车,向蒋元连猛扑;我已将工兵、战炮两个连和第三营主力在公路东侧展开设伏,令蒋连沿公路西侧后撤,诱敌来追,用火力急袭将敌消灭。”
  刘放吾得报后便想以团主力由公路东侧抄袭敌后,乘势夺取大桥,肃清宾河北岸之敌,然后渡河进攻仁安羌。此时适逢斯利姆也爬上山来,听了刘放吾的作战方案后,当即向孙立人建议予以采纳。他还诉说,英缅一师被围数日,伤亡骤增,兼因缺水缺粮,官兵均极疲惫,难以久撑,请孙师长立即采取行动,去拯救7000多名英军的生命。
  孙立人则希望斯利姆力促英军坚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见孙立人、刘放吾斗志昂扬,胸有成竹,而且战术巧妙,计划周全,便很放心地说:“我已对贵军能战胜当前的日军并救出英军充满信心,我等待你们的捷报。”说罢就叫第十三旅长柯第斯准将向孙立人报到,接受孙立人的指示。
  斯利姆一走,孙立人便告诉刘放吾不要向前线增兵,由前面的部队去对付来犯之敌,要他计划并组织好夜战和18日拂晓的进攻事宜,并问柯第斯能出动多少兵力参战。柯第斯答:可派步兵一营,炮兵、坦克各一个连参加战斗。孙立人随即嘱其同刘放吾直接商议具体的作战行动与联络方法。交代妥当后,他即带着指挥所人员和包括王楚英在内的4个联络参谋,来到设立在公路东侧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头上的指挥所。
  当时王楚英看见部队都隐蔽在伏击阵地上,并在公路上埋了地雷。向右前方望去,清晰地看见几百名日军跟在装甲车后面,借着炮火的掩护,向边打边退的蒋元连跟踪追来。时针指向15∶56时,攻击命令下达。远征军阵地上枪炮齐鸣,日军非死即伤,狼奔豕突。日军在宾河南岸的炮兵反应很快,这边刚刚打响,那边炮就打过来了,而且火力很猛。一时间,伏击阵地上弹如雨下,残敌乘机脱逃。16∶40战斗结束,清扫战场发现敌尸112具,内有二一四联队八中队队长吉柳仲次大尉的尸体,还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日军遭此重创后,除留一部在宾河北岸守护大桥和老渡口外,主力连夜缩回仁安羌油田。孙立人和刘放吾便组织部队于18日拂晓开始进攻。同时,令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便衣)从老渡口东侧在缅甸向导引导下偷渡宾河,潜入501高地白塔山隐蔽,侦察敌情;英军坦克队归中国的攻击部队指挥,支援作战,其炮兵在公路交叉口北侧占领阵地归刘放吾直接指挥。
  18日晨5时,刘放吾一声令下,各营同时出动,迫击炮、英军坦克炮、山炮、轻重机枪同时向敌阵地猛射,步兵乘势冲入敌阵地。日军仓皇应战,伤亡累累,大多泅水南逃。至10时许,已完全肃清宾河北岸之敌,控制了大桥和老渡口。日军多次反扑均被击退。但日军炮火和机枪火力异常猛烈,使前线部队伤亡大增,因此数次渡河进攻,均无功而返。
  孙立人见状,立即下令暂停进攻,准备夜袭,要求前线部队严密侦察敌情和地形,组织好夜间袭击。
  这时,斯利姆乘装甲车来到前线,听说孙立人、刘放吾都在前沿,便也壮着胆子,跟着向导潜行向前,终于在桥头堡东侧小高地上的一个连指挥所内找到了师、团、营长。一见面,斯利姆便十分惊讶地说:“我万万没有想到,你们会跑到最前沿的连指挥所来指挥作战!我非常敬佩你们的英勇。”他接着又说:“今晨你们大举进攻时,我也令英缅一师发动反攻,希望能对日军造成内外夹击之势,撕开一个缺口,让他们在你们的支援下冲出重围,结果却又失败了。该师已缺粮断水两日,实难再撑,务请孙将军立即挥师渡河,解救英缅一师于倒悬。”
  正在说着,无线步话机里传来了焦急的声音,英缅一师师长斯考特竟不顾保密规定,直接用无线电话向斯利姆呼救,其声已嘶,其情凄切。孙立人见状,当即接过斯利姆手中的话筒,用英语对斯考特说:“中国军队包括我本人在内,纵使战到最后一人,也要使你们在明天脱险归来。务请你们继续坚守下去。”话筒里传来了斯考特声嘶力竭的问话:“有把握吗?”孙立人斩钉截铁地答道:“请你等着吧,明天此刻我们一定可以见面的。”斯利姆在一旁听见孙立人如此信心百倍的回答,焦急的心情顿然冰释,在告别时说:“我静候佳音。”他走时刚好路过中国军队打伏击的地方,看见被一一三团击毁的日军4辆装甲车中,竟有两辆是英军的,连车上的标志和车号都原样未动,甚感尴尬。
  经过仔细侦察,中国军队得知:日军二一四联队控制着501高地和仁安羌以北地区,成为一一三团进攻时最初的拦路虎。日军炮兵群都放列在501高地西麓,是主攻方向上的一大障碍;二一五联队控制着沿江和仁安羌西南地区,是解救英缅一师的第二道障碍;还有荒木部队(二一三联队)正在仁安羌东南地区,防堵英缅一师向东突围。这股敌军在一一三团开始进攻后也会机动使用,成为对一一三团新的反击力量。孙立人和刘放吾对上述敌情、地形研究后部署如下:由刘放吾团长亲自率第一营、第二营、师工兵连及英军坦克队为右翼,由大桥两侧偷渡至南岸,秘密逼近敌炮阵地,以一部袭占白塔山,待机进攻;第三营并指挥已潜入501高地的搜索连、工兵排、谍报队为左翼,由老渡口偷渡至南岸,在501高地待命进攻;坦克队隐藏于大桥附近,待命过桥进攻;全线进攻以第一次炮击为号。
  19日凌晨4时半,孙立人在指挥所接到各部队“准备完毕、敌未察觉”的报告后,立即下令进攻。霎时间炮声隆隆,枪声骤起,寂静漆黑的夜幕一下子被撕得粉碎。
  战至中午11时,围攻仁安羌英缅一师的日军二一四、二一五两个步兵联队和炮、工两个联队,被一一三团完全打垮,分别从水、陆路退走,只留荒木部队在河南岸继续监视和警戒。清扫战场时发现,日军不但抛弃了大批军火和被其俘去的英美军文职人员572人,而且丢弃了1200多具日军尸体。同日军交过手的人都知道,日军中有个死规矩,不到万不得已,是绝不允许在战场上遗弃一具尸体的。一一三团也伤亡522人。正当大家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忽然传来第一营营长张崎阵亡的消息。孙立人和刘放吾立即爬上501高地,向阵亡将士致哀,并在阵前观察敌情。这时一名英军随军记者拍下了一张照片。
  当笔者问询那个记者的姓名时,因为年代已久,王楚英回答说已经记不清了,好像姓名中有“莫尔”两个字。英军记者拍摄照片的时间应当在上午10至11时。王楚英当时没有跟去,他在仁安羌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濒临绝境的英缅一师终于绝处逢生。当送水、食物、医疗和接运他们撤退的汽车开到面前时,这些人中竟没有一个人去取饮水和食物。他们泪流满面,拖着十分疲惫的身躯纷纷涌上来,热烈地拥抱给他们解了围、救了他们性命的中国兵。许多人竟像孩子一样高兴得乱喊乱跳,把衣帽抛向天空;有些人还抱起中国兵向天上抛;也有人抱着汗流浃背的中国兵狂吻。英军的狂热程度几乎达到了沸点,连内向的中国官兵也为之动容。
  这时,英缅一师师长斯考特少将和旅长法威尔准将及波凯准将在人群中找到了王楚英等人,和他们紧紧握手,热烈拥抱,要求一定要带他们去见孙师长和刘团长。王楚英劝他们从速整理部队,抓紧时间休整。英军将领竟毫不理会,仍然坚持要见孙、刘二人,并叫前来接他们的第十三旅旅长柯第斯准将去集合部队,分发饮水、食物,医治伤患,安排乘车。他们3人则硬是逼着王楚英非带他们去见孙立人不可。王楚英无奈,只得领他们爬上501高地。王楚英回忆,英国将军们见到孙、刘二人后热泪盈眶,泣不成声地拥抱他俩,一个劲儿地道谢。孙、刘二人的上衣都被他们的泪水打湿了。
  王楚英,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原一一三团三营副营长胡德华定居在澳大利亚,当年在缅甸指挥英军的斯利姆将军战后就任过澳大利亚总督。
    资料参考:《天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卖煤球多年的中国老人,英国苦苦寻找,撒切尔夫人当面感谢他
一代名将,被冒名顶替21年,靠捡煤球为生,冒充者却吃香喝辣的
昔日抗日英雄被人冒名顶替50年,假冒者名利双收,真正英雄却靠捡煤球为生
甲午之后,中国首次境外作战获胜,孙立人救出7000英军
中国远征军(四)仁安羌大捷:以德报怨解救被围英缅军 英雄埋名
他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龙文章原型:抗日功劳被骗子冒领,50年后才真相大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