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颞骨CT解剖

       颞骨内部的结构细小而复杂,层厚大于3mm的断层标本和影像无法显示其全貌。与 MRI 相比, CT 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力,故显示颞骨的解剖结构以高分辨力 CT ( HRCT )的薄层扫描(层厚≤1mm)为佳。

一、横断层解剖

 1.弓状隆起层面

      该层面呈三角形。底朝向后外侧,尖指向前内侧,三角形尖部呈高密度影的白色骨质内有一与三角形的高相垂直的呈横裂状较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的顶部截面。三角形外侧部,由网状薄骨板形成许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三角形中部有一较大的腔,为鼓室上隐窝,其下方与鼓室相通(图1-124)。

2.弓状下窝层面

      该层面亦呈三角形。三角形尖部的白色骨质内有前、后分布的两个圆形孔状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的截面;在两个孔之间有一内外走向的弧形管状低密度影为弓状下窝(弓形下窝),内有细小血管通过。三角形后外侧部,有许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三角形中部,前骨半规管外侧有一长方形的含气腔,为鼓室上隐窝(图1-125)。

 3.内耳道上壁层面

       该层面呈细长的三角形,三角形尖部的前方有一指样压迹,为三叉神经压迹,该压迹后外侧有一黑色区域为内耳道上壁。内耳道上壁后外侧有凹陷,为弓状下窝,该窝后外侧有一灰色逗点状管样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与后骨半规管形成的总骨脚,由总骨脚向外侧斜行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后骨半规管。弓状下窝前外侧有圆形灰色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前骨半规管的外侧有一前后走向的低密度影,为含气空腔,是鼓室上隐窝(上鼓室),向后方与乳突窦相通(图1-126)。

4.内耳道上1/6部层面

        三角形的断面尖部前方有三叉神经压迹,该压迹后外方有一椭圆形灰色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内耳道。内耳道外后方,白色骨质内有三个孔样低密度影,前方者较大,呈灰色为前骨壶腹。其后内侧的圆形孔为总骨脚。总骨脚后外方有一与总骨脚相连的椭圆形灰色低密度影,为后骨半规管。总骨脚后方有一向后外方斜行的细管样低密度影为前庭水管。

      白色骨质外侧,由前内向后外侧斜行的空腔为鼓室上隐窝,该隐窝向后外通乳突窦,中间稍狭窄处是乳突窦入口。乳突窦两侧有许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

(图1-127)。

5.内耳道上2/6部层面

       该层面亦呈三角形,三角形尖端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其后外侧有一与颅后窝相通的管道截面为内耳道。内耳道底前方有一前后走向的灰色管道样低密度影,为面神经管。内耳道底外侧有一大的圆形灰色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壶腹;与其相连的,弯向外后方的灰色半圆形低密度影是外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不与总骨脚相连。外骨半规管后端内侧,有一圆形灰色管道样低密度影为总骨脚。总骨脚后方有一向后外斜行的管道样低密度影为前庭水管。外骨半规管后方椭圆形的灰色管道样低密度影,是后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外后方有一向后外斜行的宽大长方形含气空腔,前方为鼓室上隐窝,后外侧为乳突窦。其余含气空腔,前方为鼓室上隐窝,后外侧为乳突窦。其余含气小腔是乳突小房,并与乳突窦相通。在该层面后外侧部,内侧缘骨板有一弧形凹陷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图1-128)。

6.内耳道中上部层面

       该层面亦呈三角形,三角形尖部前面有三叉神经压迹。尖部后外侧有一宽大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内耳道。内耳道底前方有一前后走向的灰色弧形低密度影,为面神经管(面神经迷路段)。面神经管道前部有一结节状低密度影是膝神经节。内耳道底外侧有一呈环形的较低密度影,前部粗大者为前庭,后方与前庭相连的半圆形管道为外骨半规管。前庭后方,有一向后外斜行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前庭水管。外骨半规管后方白色骨质内有一灰色圆形低密度影是后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外后方有一呈哑铃形含气黑色空腔,其前部为鼓室上隐窝,后部为乳突窦,中间稍狭窄处是乳突窦入口,鼓室上隐窝经乳突窦入口与乳突窦相通。乳突窦外侧有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连。乙状窦沟仍位于该层面后方的内侧(图1-129)。

7.内耳道中下部层面

       该层面呈三角形,三角形中部白色骨质内有向内侧横行的宽大管道为内耳道。内耳道底前方有一椭圆形的灰色低密度影为耳蜗。耳蜗的前外方有一自前内向后外行走的灰色管状低密度影,是岩大神经管裂孔,其后外方是面神经管。内耳道底外侧有一较大的长方形低密度影为前庭。前庭后外侧有一小而圆的孔样低密度影,为后骨半规管。前庭外前方与前庭相连的管状低密度影,是外骨半规管。

       岩大神经管裂孔外侧,有一大的不规则空腔,为鼓室上隐窝,内有听小骨,为高密度影。白色圆形位于内前方的小骨是锤骨头,其后方白色的不规则形小骨是砧骨,两骨构成锤砧关节。锤骨头与砧骨体有韧带与周围骨质相连。鼓室上隐窝外后方,后骨半规管外侧,有一长方形的含气腔是乳突窦。其他含气小腔是乳突小房(图1-130)。

8.平内耳道下2/6部层面

      该层面中部,位于内耳道底前方的长方形管状低密度影是耳蜗。内耳道底外侧的大圆孔状低密度影为前庭,其后方有与其相连的管道样低密度影,为后骨壶腹及后骨半规管。内耳道后方有一斜向后外侧的管状较低密度影,为前庭水管。

      在前庭的前外方,有一不规则的含气大空腔,是鼓室上隐窝,内有听小骨。前方呈扁圆形者,为锤骨头,其后方有粗大的砧骨体,砧骨的短脚向后外侧伸出,与骨壁相连,砧骨长脚向前下内伸出。砧骨与前庭之间,由前内向后外穿行的较低密度细管状阴影,为面神经管。鼓室上隐窝后外侧,有乳突窦的腔隙,其与乳突小房相连通。在该层面后部,内侧骨板凹陷处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图1-131)。

9.内耳道下1/6部层面

      该层面与上位层面很相似,呈三角形的层面中部,白色骨质内的低密度影为内耳迷路。该层面的内后方有向内侧横行的宽管状低密度影为内耳道。内耳道底前方,有两层管道状低密度影,是耳蜗的蜗螺旋管。内耳道底外侧有近似卵圆形的低密度影,是前庭。此层面内,前庭与耳蜗并不相连。前庭的后外方有一似火柴的较低密度影,火柴头为后骨壶腹,与前庭相邻,火柴杆指向外后方,是后骨半规管。紧贴内耳道后方的一向后外走行的低密度细管状阴影是前庭水管。

       耳蜗与前庭的外侧,有一大的不规则腔隙,该腔隙与前庭紧邻,是鼓室上隐窝和鼓室。鼓室上隐窝内有听小骨,锤骨头位于前方,扁圆形,其后外侧有两个突起者是砧骨,锤骨头与砧骨体形成砧锤关节。砧骨体向外伸出短脚与骨壁相连结,砧骨体向内下伸出长脚与镫骨相接。鼓室内侧壁,前庭外侧与鼓室相邻的凹陷处是前庭窗,由镫骨底封闭。鼓室后壁上出现向前凸起的锥隆起,其内侧的隐窝为锥隐窝,后外侧较大的凹陷为面神经隐窝,三者呈'w '形排列。

       鼓室上隐窝与鼓室外后方有乳突窦,其与乳突小房相通连。该层面后部内侧缘,向内凹陷的骨壁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图1-132)。

10.外耳道上壁层面

        该层面内耳道已消失,外耳道上壁出现,在层面中央白色骨质内的较低密度影为耳蜗。耳蜗由三个相邻的蜗螺旋管截面组成,前方一个大而圆,为耳蜗第二圈;后内方是两个小而圆的灰色管道断面,为耳蜗底圈。耳蜗外后方的椭圆形较低密度影是前庭,前庭与耳蜗仍不相连。前庭与中耳鼓室之间有一薄的骨板相隔。

      耳蜗与前庭的外侧为鼓室,其内可见三块呈高密度影的听小骨;前方较粗大的为锤骨柄,其后内方较小的白色圆形截面是砧骨长脚。砧骨长脚为前庭之间的细小的呈高密度影的结构为镫骨,与前庭相邻。鼓室外侧可见呈高密度影的骨性外耳道上壁。鼓室后壁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仍呈' w '形排列。鼓室后外侧长方形黑色含气大腔是乳突窦,其余小腔是乳突小房,它们与乳突窦相通连。乙状窦沟的位置与上一层面相同,内有乙状窦(图1-133)。

11.外耳道上1/3部层面

      该层面仍呈三角形。层面中部白色骨质内的较低密度影为耳蜗,前方一个较大而圆者为耳蜗第二圈;后方两头粗中间细的灰条影是耳蜗底圈。耳蜗后方,乳突小房内侧的圆形较低密度影是颈静脉窝,内有颈内静脉。耳蜗前方,有一向外后斜行的条状较低密度影是彭膜张肌,直通鼓室连于锤骨柄。

      耳蜗外侧的鼓室内可见两块听小骨,前方呈扁圆形者为锤骨柄,后方较小是砧骨长脚。鼓室外侧斜行管道为外耳道。外耳道后大的含气空腔为乳突窦,其他含气小腔是乳突小房。乳突窦后方,层面内侧缘凹向内侧者为乙状窦沟,内含乙状窦(图1-134)

12.外耳道中1/3部层面

      该层面呈宽厚的三角形,层面中部白色骨质内的横行管道状低密度影,为耳

蜗底圈(蜗螺旋管第一周),其前方的耳蜗第二圈接近消失。耳蜗底圈的后缘与鼓室内缘交界处是蜗窗(俗称圆窗),蜗窗后外侧的凹陷称蜗窗小窝(俗称圆窗龛)。在白色骨质前方有条状呈较低密度影的鼓膜张肌,从前内斜向后外进入鼓室。

      白色骨质外侧不规则的含气黑色大腔是鼓室。鼓室内的高密度条形白影,由前外走向后内,是锤骨柄。鼓室后壁面神经隐窝、锥隆起、锥隐窝三者仍呈' w '形排列。锥隆起深面的低密度影为镫骨肌,面神经隐窝深面的低密度影为面神经管乳突部。

       颞骨岩部前缘有呈长条状的低密度影为颈内动脉水平段。耳蜗底圈的后方,黑色的乳突小房内侧的圆形低密度影为颈静脉窝。此层面上,颈静脉窝隔菲薄的骨质与蜗窗小窝和锥隐窝(鼓窦)相邻。鼓室外侧有外耳道与外界相通。外耳道后方,有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连。乳突内侧缘仍有乙状窦沟及乙状窦(图1-135)。

13.外耳道下1/3部层面

       该层面中部,白色骨质内的弧形管道状低密度影是耳蜗底圈。耳蜗底圈后缘的凹陷为蜗窗小窝,其与颈静脉孔的距离更短。

      白色骨质内前方有一较宽大的管状低密度影,直达岩部尖端,是颈动脉管,内有颈内动脉岩骨段。该管前方有一黑色管状低密度影与其相交成锐角,直通鼓室,是咽鼓管。耳蜗后内方有一管状带密度影与其相连,是蜗水管,有外淋巴与静脉通过。蜗水管的外后方为颈静脉孔及颈内静脉。耳蜗外侧不规则的黑色空腔为鼓室,外耳道与其相连通向外侧,鼓室后有一圆形低密度影为面神经管。外耳道后方有乳突小房,乳突内侧有乙状窦沟(图1-136)。

二、冠状断层解剖

      用 HRCT 对下颌头后1/4至乳突尖中部进行冠状面平扫。层厚为1mm,共有13个层面。

1.下颌头后1/4部层面

      该层面呈长方形。层面内侧半中部有一卵圆形大的管道样较低密度影,是颈动脉管截面,内有颈内动脉岩骨段。该管向下方的开口为颈动脉管外口。颈动脉管外方与下颌关节之间的圆形低密度影是咽鼓管,其上方有一呈稍高密度影的圆形孔状结构,是鼓膜张肌半管,管内有鼓膜张肌。鼓膜张肌外侧,下颌关节内上方,有一不规则的呈低密度影的含气黑色腔隙,是鼓室前部。层面内侧上方的高密度影为颞骨岩部,其与枕骨基底部有一缝隙,内有软骨结合,称岩枕结合。下颌窝下方的高密度影为下颌头(图1-137)。

2.颈动脉管外口前部层面

      该层面近似长方形,内侧半白色骨质内有圆形的较低密度孔状结构,为耳蜗的冠状截面。耳蜗的内下方有一灰色长管状较低密度影为颈动脉管。耳蜗外侧的不规则的黑色腔隙,是鼓室及其上方的鼓室上隐窝;该隐窝的顶壁为鼓室盖。鼓室外侧的含气小腔,是乳突小房。颞骨岩部内侧与枕骨基底部之间仍为岩枕结合(图1-138)。

3.颈动脉管外口中部层面

      该层面近似长方形。位于层面内侧半白色骨质内的呈较低密度影的卵圆形截面是耳蜗。耳蜗内下方的管状较低密度影是颈动脉管,内有颈内动脉通过。耳蜗外侧的不规则的黑色大腔隙是鼓室。鼓室内有一类似倒置水滴样的高密度影,为锤骨;其上方圆隆光滑的部分为锤骨头,下方是锤骨柄及其突起。锤骨头有锤骨上韧带与上方骨壁相连。鼓室上方有鼓室上隐窝,顶壁为鼓室盖。鼓室外侧有许多含气小腔是乳突小房(图1-139)。

4.颈动脉管外口后部层面

      该层面中部白色骨质内,有一呈螺旋形的低密度影,为蜗螺旋管,蜗螺旋管内下方的管状较低密度影是颈动脉管外口。耳蜗外下方有不规则的黑色大腔是中耳鼓室,鼓室内可见一蝌蚪样高密度影,即锤骨;其上方大而圆的部分为锤骨头,其下方细小杆状者是锤骨柄。锤骨柄内侧,可见鼓室内侧壁上一向外呈高密度影的喙状突起,为匙突,是由鼓膜张肌半管的骨壁向后向外延伸形成的骨性结构,鼓膜张肌肌腱经此外呈直角向外弯曲而达到锤骨颈的内侧面。鼓室向外侧通外耳道,向上通鼓室上隐窝。鼓室外侧的众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图1-140)。

5.外耳道前2/7部层面

       该层面中部呈高密度影的骨质内,可见蜗螺旋管,为上下排成2周的较低密度影。在鼓室内侧壁,耳蜗外侧的凹陷区是前庭窗前缘;蜗螺旋管外侧有蜗窗。耳蜗外侧不规则呈低密度影的含气空腔是鼓室,其上方有鼓室上隐窝。中耳鼓室内有椭圆形呈高密度影的砧骨体,由体向内下方伸出细的砧骨长脚,长脚末端连接着方形的镫骨。鼓室向外侧经外耳道与外界相通。鼓膜位于外耳道底,分隔外耳道与鼓室。该层面内侧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有岩枕结合。该结合的下方有一圆形孔为颈静脉孔。其内下方弧形切迹为舌下神经管剖面(图1-141)。

6.外耳道前3/7部层面

      层面中部骨质内的管状低密度影,向内侧横行是内耳道,内耳道底中间的骨嵴称横嵴。内耳道底与中耳之间呈上下方向排列的管道样低密度影为内耳的截面,其上方的管道是前骨半规管,向外侧的管道是外骨半规管,中部扩大的部分为前庭,前庭下方连蜗螺旋管。在鼓室内侧壁,前庭外侧壁的凹陷部分是前庭窗,蜗管外侧壁的隐凹为蜗窗。内耳外侧有上下斜行不规则的长方形黑色空腔,是中耳鼓室。其上部为鼓室上隐窝,下部为鼓室,中部有听小骨。鼓室中部可见两个纽扣样高密度影,位于外上方稍大的高密度影是砧骨长脚,位于前庭窗外侧的略小的高密度影是镫骨。鼓室向外侧借鼓膜与外界相隔。鼓膜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图1-142)。

7.外耳道中部层面

      该层面的内侧半和外侧半都有长方形的大管状低密度影与内外侧相通,这两个管状截面分别是内耳道与外耳道,内耳道底中间的骨嵴是横嵴。在内耳道底的外侧,颞骨岩部骨质中有一大的椭圆形低密度影,是前庭。前庭外上方白色骨质内有一椭圆形灰色小孔样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前庭外侧白色骨质内也有一个椭圆珠笔形灰色小孔样低密度影,是外骨半规管。前庭与外骨半规管截面下方的一不规则的黑色空腔是鼓室,此层面鼓室内已无听小骨。前庭后方有一低密度影的陷凹与鼓室相通,此隐凹称为蜗窗小窝,此隐凹的开口为蜗窗,由第二鼓膜封闭。鼓室外侧的长方形管道样低密度影是外耳道。在前、外骨半规管外侧的大的不规则黑色空腔为乳突窦。该窦间有一斜行的骨性间隔是乳突窦间隔。乳突窦外侧有许多近圆形的黑色小腔为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颞骨岩部内下方与枕骨相邻处有一裂孔是颈静脉孔。其内下方有一指状凹,是舌下神经管剖面(图1-143)。

8.外耳道后3/7部层面

       该层面的内、外侧半有内耳道和外耳道。内耳道向内侧开口,位于白色骨质内侧缘,呈低密度影。外耳道向外侧开放,在白色骨质外侧缘,为低密度影。在内耳道底白色骨质中有一圆锥形的低密度影是前庭,其外侧有一椭圆形孔状低密度影,为外骨半规管。在前庭上方,靠近上缘处的白色骨质内有一圆形孔样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

       外骨半规管的外侧有一大的黑色空腔为乳突窦,窦内有一斜行乳突窦间隔。乳突窦外侧有许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连。在该层面内侧下方,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有一长椭圆形压迹是颈静脉孔,在颈静脉孔内侧,枕骨上有一灰色圆形孔为舌下神经管层面(图1-144)。

9.外耳道后2/7部层面

       该层面内侧部白色骨质中有呈'三点和一横'排列的低密度影。位于层面上缘处的'一点',近似圆形,是前骨半规管一个脚的截面;位于中部的'一点',呈椭圆形,为前骨半规管另外一个脚的断面;另'一点'较大,位于下方,呈大椭圆形,是前庭的截面。'一横'位于中间'一点'的外侧,呈横小管状,为外骨半规管的截面。前庭与前骨半规管内侧仍有内耳道部分断面。外骨半规管外侧由上而下的近长方形黑色空腔是乳突窦,其外侧有许多含气小腔为乳突小房。在庭外下方有一上下斜行的呈低密度影管道为面神经管乳突段,向外上直达乳突窦。乳突窦外方有一大而圆的黑色腔隙是外耳道,其与乳突窦有骨质相隔。该层面内下方,颞骨岩部与枕骨之间光滑较大的裂孔是颈静脉孔;该孔内侧,枕骨上有一弧形切迹,是舌下神经管(图1-145)。

10.经外耳道后1/7部层面

       该层面内侧缘上部的切迹为内耳道断面,外侧缘下部的圆形黑色孔是外耳道的断面。该层面内侧半白色骨质内有三个呈放射状排列的管状低密度影,上方垂直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前骨半规管,中部横行者是外滑半规管,下方斜行者为前庭。外骨半规管外侧,纵行长方形的黑色空腔为乳突窦,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层面内下方颞骨与枕骨之间有一个长椭圆形切迹,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通过(图1-146)。

11.乳突前缘层面

       该层面近似正方形,在层面内侧半白色骨质内,有上、下两个似圆形低密度影,上方的一个稍大,呈椭圆形,是前骨半规管;下方的一个稍小呈圆形,是外骨半规管。外骨半规管外侧的纵行长方形低密度影是乳突窦。乳突窦外侧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颞骨岩部内下方,枕骨上有一弧形压迹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乙状窦沟内侧也有一向内凹的弧形切迹,为舌下神经管(图1-147)。

12.乳突前部层面

      该层面呈方形,内侧半白色骨质层面中有两个低密度影,位于外侧的一个管状低密度影,呈新月形,是后骨半规管;位于内侧的椭圆形低密度影,是外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外侧有一大的不规则黑色空腔是乳突窦。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该层面内侧颞骨岩部与枕骨交界处有一弧形切迹,为乙状窦沟,内有乙状窦,乙状窦沟内侧,枕骨髁上方,亦有一凸向外侧的弧形切迹,为舌下神经管(图1-148)。

13.乳突中部层面

      该层面内侧半在白色骨质内有一呈弧形的管状低密度影为后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外下方有一大的黑色空腔,为乳突窦。有许多乳突小房与乳突窦相通。该层面内下方在枕骨上有一凹陷,是乙状窦沟(图1-149)。

      经乳突后部层面中,内耳迷路截面已消失,层面呈现出乳突窦和乳突小房的结构。薄薄的骨板形成网状,大小不等的网眼就是乳突小房,较大的空腔为乳突窦。

摘自《断层解剖学》第二版  主编刘树伟

如有错误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特别声明:本微信所有文章皆为课本及网络查阅汇总而来,出于个人学习及帮助更多基层影像医生积累知识为目的,如有引用会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因日常学习为笔记总结,部分来源已不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联系,我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最全的高清耳部解剖汇总!配合记忆口诀轻松记忆
图文并茂 ▏颞骨正常CT解剖
【影像解剖】颞骨HRCT解剖图谱(详细标注)
耳部影像学解剖
外耳
收藏 | 颞骨HRCT解剖图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