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直解:老子五千言(37—45)

第三十七章 化而欲作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直解:道恒久以来没有名称,侯王如果能够遵守道的法则,万物都将自动的发生变化。

化而欲作,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

直解:通过变化而发生作用,我将充满无名的真如之性。

阗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直解:充满了无名的真如之性,我不会辜负承担的这件事。不辜负这件事是因为我能够入静,天地就会自动的进行有序运行。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直解:上乘品德的人不会觉得自己有德行,这样的人就是有德,下乘品德的人,常常害怕损失德行,这样的人缺少品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

直解:上乘品德的人能够顺其自然,不会专门去做彰显品德的事;下乘品德的人常常为了彰显品德去做事;上乘的仁爱,做了好事不会一直记得;上乘的助人利他,做了好事还会一直去做;上乘的礼仪做了,如果对方没有回礼,就像扔掉自己的手臂也毫不不痛惜。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直解:所以,没有把握住道的法则就需要修德,没有把握住德的准则,就需要培植仁爱。没有把握住仁爱平等,就需要培植大义助人。没有把握住大义助人,就需要培植尊卑礼仪。

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直解:那些善于以礼相待的人常会忠信不足,这是失去秩序的首要因素。有远见的人会提前看到道的浮华,浮华是让人愚昧的重要原因。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而取此。

直解:因此,大丈夫做事要立足敦厚不立足浅薄,立足踏实不立足浮华,所以,要摈弃浅薄浮华的礼,追求质朴敦厚的道。

第三十九章 得一者也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直解:昔日得道者,天得到了道变得晴明,地得到了道变得安宁,神得到了道变得灵动,山谷得到了道变得充盈,万物得到了道能够滋生,侯王得到了道,治理天下走上正轨。

其致之也:谓天毋已清将恐裂,谓地毋已宁将恐废,谓神毋已灵将恐歇,谓谷毋已盈将恐竭,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直解:这件事再进一步讲:叫做天不能变清,恐怕要裂开;地不能够安宁,恐怕失去作用;神不能够灵动,恐怕就会停歇;山谷不能够充盈,恐怕变得枯竭;万物不能够滋生,恐怕将要灭亡;侯王只知道自高自大,恐怕会跌倒。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其贱之本舆?非也,故致数,舆无舆。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珞珞若石。

直解:因此,务必贵要以贱为根本,务必高要以下为基础,所以侯王会自称为孤,为寡人,为不谷。这是他们以贱为本吗?不是啊,所以会招致责备,但是舆论会渐渐的消失。是因为不需要这样做,他们的福禄也会如同美玉,地位坚如磐石。

第四十章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堇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直解:上等智慧的人听闻大道,会积极的去践行;中等智慧的人听闻大道,半信半疑;下等智慧的人听闻大道,会哈哈大笑,不被他嘲笑,那就不足以称为道了。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直解:所以建言曾有这样的说法:明白道的法则了,好像感觉浪费了前半生;开始修道了,就如同退到了人生之初;再了解其他的法门,竟然会觉得都很相似。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

直解:上乘的品德如同山谷一样空阔,过于直白的语言如同对人的侮辱,品德广泛却如同尚有缺憾,建立功德如同暗中拿别人财物。

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直解:品质真实却担心藏有瑕疵,地域广阔就找不到角落,大作为的人会自然而成,巨大的声音彷如寂静无声,宏大的构造则会看不到形状,大道常会褒扬那些不追求名利的事物,只有道,有一个好的开始,而且会有一个好的成果。

第四十一章 有生于无

返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直解:再次出现的事物,是大道旋回的体现;微妙柔弱的事物,也是大道发挥的作用。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直解:天下的有形物质产生于有形的意识,有形的意识产生于无形的物质。(真空妙有观)

第四十二章 三生万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直解:道生化了一团混沌之气;一团混沌之气,生化为阴阳;阴阳复合为第三种状态;阴阳复合,生化出宇宙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直解:万物呈现出了有形状态,却又与无形的物质相融合,这是阴阳物质相互冲和的作用。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兮,议而教人,故强梁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直解:天下人所厌恶的,就是孤、寡、不谷,但是王公还会这样自称。万物能够通过减损而增益,增益了却又会减损。因此,对于人的教育,首先要让人们知道法度和礼规,所以,那些自持强大的人得不到这种教育,就会刻板的处理问题,我将这些道理作为学习的准则。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

直解:天下最柔弱的物质,可以入于天下最坚硬的物质之中,没有任何间隙不能进入。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顺其自然是最有益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直解:不用语言去教导别人,明白顺其自然的好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直解:名誉与身体谁与自己的关系密切?身体与财物,哪个更重要?得到与失去那种有害?过分的溺爱必然会变得没用,过多的储藏物质必然使其腐朽,因此,知足的人不会遭受侮辱,知道适可而止的人不会遭受危险,这样才可以生活的长久。

第四十五章 大巧如拙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直解:完美的器具好像有些缺憾,它的作用却不会减损。装满的器具感觉中间会有空虚,使用起来却不会缺少。

大直如诎,大巧如拙,大赢如溶。

直解:太过直爽如同言语钝拙,太过机巧如同行动笨拙,太大的盈利如同利益都是众人的。

躁胜寒,静胜炅,清静可以为天下正。

直解:快速的运动可以克服寒冷,放松入静可以克服燥热,清心宁静才能够领悟宇宙大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六
道德经及解译
《道德经》全文+解释(下)
老子《道德经》及释文(2)
道德经
《道德经眇解》| 那些得道守一的人、事、物都具有什么特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