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专家共识:他汀增加糖尿病风险,但获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可进一步增加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近期,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根据中国患者的疾病特点,修订了2011年版的《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相较于2011版《专家共识》,共识中的更新内容如下:

共识指出,基于疗效、耐受性及治疗费用的考虑,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使 LDL-C 水平降低30%~50%,适合于我国多数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

但是,长期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血糖异常,并有增加新发糖尿病的风险。

共识称,如果有在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血糖不良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比较小,且可通过调整血糖控制方案减弱,而他汀减少有糖尿病风险患者的心血管事件的获益已得到充分肯定。

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他汀治疗期间,着重于通过减轻体重或降糖药物来控制血糖和HbA1c,并提供适当的饮食与运动建议。

共识的其他更新要点如下:

1如果患者甘油三酯>5.6 mmol/L 时,可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首选降甘油三酯药物治疗(如贝特类或高纯度鱼油),以减少发生急性胰腺炎的风险。

经过中等强度的他汀类药物治疗后,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仍不达标者,特别是甘油三酯≥2.3 mmol/L,也可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药物,或高纯度鱼油。

2所有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均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并贯穿治疗的全过程。

3饮食中胆固醇摄入量<300 mg/d,饱和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10%,反式脂肪酸不超过总热量的1%

4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5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 g/d,每日坚持30~60 min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至少5 d。

6对于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供能比的10%~15%,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超过50%。

对于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宜限制在每日每千克体重0.8 g。 从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起,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推荐蛋白质摄入量每日每千克体重0.6 g。

7血脂异常患者的调脂治疗在血脂达标后,仍需长期维持治疗。

8当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5或正常上限值,同时总胆红素正常,可观察,无需调整剂量;

如血清ALT或AST 2.5~3.0倍正常上限值时,可减量;如血清ALT或AST 3.0倍正常上限时,应停药;当ALT恢复正常时,可酌情再次加量或换药。

9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出现肌肉不适或无力症状以及排褐色尿时,应及时监测肌酸激酶,注意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过度运动等导致的肌肉症状和/或肌酶升高。如果发生或高度怀疑肌炎,应立即停止他汀治疗。

10对于国外指南建议非空腹血脂监测,本共识未做推荐。

共识还指出,中国人群血脂控制现状不容乐观,据研究显示,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如无有效的干预措施,在不久的将来,动脉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将飞速增长。

CCMR-3B 研究对全国104 家医院的25 817 例中国2型糖尿病门诊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42%的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异常,其中仅有55%的患者接受了调脂治疗。四项指标均达标的患者比例仅为12%。CCMR-3B 研究真实地反映了当前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患病及控制情况,并提示临床上应加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管理。

来源: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年修订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7:33:925-936.

转载:请标明“中国循环杂志”

欢迎购买《中国循环杂志》指南解读增刊

《中国循环杂志》的指南增刊就是专门为心内科医生提供学习上的便捷。

今年的指南专刊共对国内外一年来近50个指南或专家共识进行了解读,涵盖了临床常见病,如心梗、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的管理,还包含改善生活方式、职场管理和心脏康复等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脑梗塞患者如何管理自己的血糖、血压及血脂
糖尿病遇上蛋白尿,让患者心血管“雪上加霜”
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共识
新鲜出炉:2017中国 2 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
【干货】2017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要点概括
「指南」中国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防治专家共识,2017版十大更新要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