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秦公故里尋跡之旅

05-09

2021年5月3日一5日,我們跟隨何老師,師母到師祖秦公秦咢生的故鄉一一惠州,開始訪尋書跡之旅。

早上9點出發,一路向東,中午直達西湖景區,在西湖邊上的“西湖賓館”午膳。

秦公曾夜宿西湖賓館,晚上推窗眺望對面的芳華洲,曾在此賦詩一首:

生小西湖戀惠城,芳華一枕夜風清。

推窗水火交溶處,鏡里微瀾故里情。

這首詩充分表達了他對故鄉惠州的眷戀之情。

何老師為今次惠州尋跡之旅而書。

芳華洲(秦寶子)一一秦公書

北宋時就有逍遙堂,蘇東坡常在此尋幽訪友,飲酒垂釣,曾寫下“幽尋本無事,獨往意自長,釣魚豐采橋,采杞逍遙堂”的詩句。

逍遙堂(行書)一一秦公書

惠州元妙觀就在西湖賓館旁邊,始建於唐代,元朝因“元”字避諱,曾改名為玄妙觀,明朝复名“元妙觀”。它是中國三大著名道觀之一,雖歷經千年滄桑钜變,但觀內仍保存著宋、明、清的石(碑)刻多處,是研究古建築和道教歷史的實物資料。

為了方便出行,我們一行人下榻西湖旁邊的漫悅花園酒店,下午放下行李馬上又出發。沿著豐湖北路直上孤山,目的地一一東坡紀念館。

蘇東坡寓居惠州兩年零七個月,940天,被“惠州風物之美”深深觸動著,在此寫下了幾百首詩詞,散文和序跋,當中不乏千古傳誦的佳篇。其詩作《惠州一絕》中讚頌惠州物產秀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千古名句,傳遍大江南北,惠州的詩意也延綿千年,他熱情宣揚惠州樸實的民風,透邃的山水,和豐饒的物產,使惠州從此名播天下。“一自東坡謫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東坡在惠州立下輝煌的人生功業,所以惠州人民永遠紀念蘇東坡。特在西湖邊的孤山上建造“東坡紀念館”。

東坡居士像(天發神讖碑)一一秦公書

東坡紀念館(秦寶子)一一秦公書

秦公參觀東坡紀念館時,寫下兩首詩。

其一

謫宦從來是直臣,坡公不悼劫余身。

文風默化成棠蔭,高撥銅琶起後塵。

其二

眉山兩度叩蘇祠,驀憶先生睡美詩。

終竟西湖留館閣,六如亭草綠春池。

芳華(秦公字)

蘇東坡性格不趨炎附勢,敢講真話,言必中當世之過,故一生三次被貶,先是湖北黃州,再是廣東惠州,最後海南儋州。逝世前夕,他自我評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可見其一生之傲骨。

蘇東坡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北宋四大家書法家之首。

補充知識:

唐宋八大家: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澈,王安石,曾鞏。

北宋四大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

蘇東坡的書法,肉豐骨勁,筆圓而韵勝,史稱“蘇體”。這幅字是蘇東坡真跡,字體厚重,粗幼綫條明顯。

蘇東坡手跡

這是蘇東坡妾侍王朝雲的墓誌銘,由清代書法家伊秉綬所書。

蘇東坡獲罪南遷惠州,家中婢妾皆辭散,獨朝雲有情有義,不離不棄,萬里追隨,最後病逝於惠州,葬於豐湖邊之孤山,可惜我們沒有找到其墓地。

館內部分藏品

在東坡紀念館,自然想到東坡肉,是否出自惠州。百度一下,原來是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的時候,治水有功,當地老百姓為了表達感謝之情,給蘇東坡送去豬肉,蘇東坡收到豬肉後,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軟爛,然後分送給老百姓吃,他號稱東坡居士,於是人們把他送來的肉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02:25
去APP下载

從孤山下來,已近黃昏,我們離開東坡紀念館,途經醉歸亭,瀲灔亭等名勝,步行回酒店。

偶然拍下如此和諧背影,羨煞旁人。

晚餐想去全惠州第一網紅點“阿妹小海鮮”打卡,可惜人太多,只好放棄。假期出遊,人多車多,找吃的地方難,找能停車的地方更難,總之揾食艱難,最後決定返回酒店吃晚飯。

何老師的表哥表嫂(姨媽的兒子),著名的地質學家尹先生和夫人,已在酒店等候,為我們制定好第二天的訪尋綫路。

何老師把他的作品贈送給表哥表嫂。

第二天一早,在何老師表哥表嫂的親自帶領下,我們幾乎覽盡了秦公及子孫三代在西湖的所有書跡,幸甚幸甚。

我們沿著豐湖中路,首先來到“湖山樓”。

湖山樓(行書)一一秦公書

對聯:秦寶子一一秦公書

四野雲天山影秀

一庭風月故人來

00:32
去APP下载

豐湖書院,是廣東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在惠州乃至廣東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始建於南宋,清嘉慶年間,惠州太守伊秉綬重建,仍取名“豐湖書院”,建有澄觀樓,樂群堂,夕照亭和風浴閣。當時聘請嶺南才子宋湘任山長,自此四方學儒雲集,成為嶺南著名書院之一,內存有由宋湘撰寫並書的“文人古鄒魯,山水小蓬瀛”一聯,正是書院最好的寫照。“豐湖書院”四字也是他的手跡。

這些真跡石刻,已移至室內。

進入書院迴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秦公書寫的“尊師重道”四個秦寶子大字。

沿著迴廊走,那里還有很多名人手跡石刻,無法盡錄。

書院第二進一一樂群堂(行書,秦公書)

行書對聯(秦公書)

臨事三思終有益,

讓人一步不為愚。

書院第三進一一書藏(趙樸初書)

書藏兩側對聯(趙樸初書)

收藏勝似崑岡富,

書卷長留天地間。

蘇東坡的手跡,除存放在東坡紀念館外,這裡也有展示。

何老師與表哥表嫂在一塊石刻前停下了腳步,講起了一段家族的歷史。原來惠州有秦、王、尹、苗四大名門望族,相互聯姻,關係非常密切。

這塊石碑是王映樓手跡,他是惠州名人,他的歷史載入惠州誌。他是秦公夫人,何老師外婆王碧蓮的哥哥,而他夫人則是秦公的家姐,親上加親。

我們用了不少時間才理清了他們之間的關係。

04:37
去APP下载

沿著豐湖中路,經過“惠州西湖科學講壇”。省書協主席張桂光書寫。

路經“風浴樓”。

風浴閣及對聯,皆由邵秉仁書。

書家邵秉仁,曾任中國書協副主席。在全國政協會議期間,作為第一提案人,提出中小學生義務教學要開設書法教育的提案,并得到政府採納,現在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有他的一大功勞。

堂上演六藝,筆下藏五兵。

風浴閣內展示邵秉仁先生的書法作品。他的書法以二王為宗,兼蓄米,趙以及明清書家王鐸,傳山,逐漸形成了以傳統為主,不激不厲和典雅的行、草書風格。何老師對他的書法亦大加讚賞。

離開豐湖書院,沿著豐湖北路來到泗洲塔,又稱玉塔,蘇東坡謫惠州時,稱此塔為大聖塔。此塔始建於唐代,明嘉靖43年(1564)因年久失修而塌毀,至萬曆46年(1618)年重建,後曾多次維修,現存的泗洲塔為樓閣式七層磚塔,磚木結構,高37.7米,平面八邊形。

秦公曾為登玉塔賦詩二首。

秦公登玉塔二首其一:

豐湖玉塔幾風煙,上插雲霄下九淵。

一自坡吟山吐月,微瀾臥筆寫湖天。

何老師為此行寫下的第二幅作品,秦公登玉塔詩二首之二。

憑最高層豁遠眸,錦茵如繡綠雲稠。

此時身在毫端裏,好蘸湖波寫惠州。

秦公第三子,何老師三舅父秦大治書。

蘇東坡句,陳景舒書。

陳永正書

補充知識:廣東書法家協會四代主席,按時間順序接班,分別是:秦公秦咢生,陳景舒,陳永正,張桂光(目前在任省書協主席)。

拾級而上,登泗洲塔。

我們從泗洲塔的另一邊下來,走到“杯酒亭”。

此對聯由何老師三舅父秦大治書寫。

羅浮春酒香仍在,

玉塔微瀾句尚新。

旁邊還有另一个“杯酒亭”。

此對聯由秦公之孫,秦大我之子秦枝三書寫。

凝望孤山情萬縷,

閑邀明月酒千杯。

兩座“杯酒亭”,兩幅不同的對聯,叔侄同登科。

經過小圃五味軒,有秦公長子,何老師大舅父秦大我小篆對聯。

蘇子為文池蓄清泉常洗硯,

騷人覽勝軒依翠谷競吟詩。

今天一早,我們在何老師表哥表嫂的帶領下,從豐湖中路走到豐湖北路,遊覽了豐湖書院,泗洲塔及塔邊的幾個杯酒亭,欣賞了不少秦公及其子孫三代人的書法手跡。現在向蘇堤方向進發。

講到蘇堤,很多人馬上會聯想到杭州西湖的蘇堤,兩個蘇堤都與蘇東坡有關,杭州蘇堤,長達3公里,當時蘇東坡在杭州任知州,為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所以後人為了紀念他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

如果說杭州西湖蘇堤是現實主義,那麼惠州蘇堤則另有一番浪漫主義色彩,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愛情傳說。

當年蘇東坡被貶惠州,祇有愛妾王朝雲同行,當時他們居住在惠城區橋東白鶴峰下,并不是住在西湖,王朝雲來到惠州,因水土不服,不久就病逝了,蘇東坡將其葬在西湖孤山腳下。(我們昨天去孤山參觀東坡紀念館,有看到由伊秉綬書的朝雲墓誌碑,可惜沒看到朝雲墓。)西湖栖禪寺的和尚為了紀念她,在她的墓前修了“六如亭”,以供後人瞻仰。東坡痛失愛妾,終日愁苦,一天深夜,他在半夢半醒之際,忽然被一陣哭聲驚醒,竟然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朝雲回來了,可惜朝雲渾身濕透,東坡問其緣因,原來孤山與橋東有湖水阻隔,只好涉水而歸,東坡夢醒,天一亮,他立即在泗洲塔下建一座浮橋,直通平湖門口。經過一番周折,一座竹木浮橋終於修好了,可惜再也沒有見到朝雲回來,東坡百思不得其解,經過多方打聽才知道,陰曹地府有規矩,凡是橋樑都有橋神駐守,未經閻王爺准許,橋神一律不準放鬼魂通行。東坡苦心最終付之東流,那座用竹木臨時搭建的浮橋,也因長期日曬雨淋而損毀。後來,惠州人民籌集資金,將它修建為土石堤,為緬懷蘇東坡,特將此石堤命為“蘇堤”。當然這衹是一個浪漫傳說,估計歷史并非如此,其實,蘇東坡在惠州做了不少好事,其中筑建一堤兩橋,(蘇堤、東新橋和西新橋),用我們現代常用術語就是“一大政績”,它大大解決了西湖兩岸人民的交通來往,造福了當地老百姓。

由於時間有限,況且我們這次的遊學目的明確,就是訪尋秦公故里書跡,所以只好止步於蘇堤邊始建於宋代的“西新橋”。

西新橋(行書)一一秦公書

離開西新橋,我們準備向西湖中間的“點翠洲”進發,這是我們今天參觀的重中之重,“咢生書屋”的所在地,中間要經過全場110多米,迂回曲折的九曲橋。

秦公秦咢生把自己一生的書法力作九十多件捐獻給西湖,惠州人民政府為感謝他這一片真情,在點翠洲建“咢生書屋”,使這位西湖孕育出來的書法家的藝術能在西湖得以發揚光大,更使這裡成為一個永不落幕的書法博物館。

“咢生書屋”牌匾,由啓功書寫。

對聯由廖輔叔書寫

一角芳洲明點翠,

半椽書屋挹留丹。

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帶著崇敬的心情慢慢欣賞秦公的力作。

“咢生書屋”目前展覽有四十多幅秦公的作品(複製品),真跡估計被惠州市政府永久收藏。

參觀完“咢生書屋”,我們通過幽徑,跨過拱橋,從點翠洲又走回了相連的“芳華洲”(此處昨天已參觀)。今天收穫很大,我們沿著何老師表哥表嫂安排的路綫,基本去了想去的地方,省了不少時間,若讓我們自己在西湖尋找,絕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找到那麽多秦公及子孫三代的書跡。

已到中午時分,我們全程投入地參觀,不知不覺間在西湖旁游走了4個多小時。

中午,表哥表嫂請我們在楊記吃到正宗的客家菜。

惠州西湖風景區由“西湖景區”和“紅花湖景區”兩部分組成。昨天和今天上午整個行程都在西湖景區裡,今天下午我們五人驅車到達位於紅花湖景區的高榜山。

据何老師回憶,他當年有一幅作品在西湖展覽,後來聽說移到高榜山,所以這里也是我們這次尋跡之旅的一個重要訪點。由於環保原因,整座高榜山及紅山湖景區全部禁行車輛,所以我們衹能徒步上山。

在高榜山入口處,我們又找到了秦公書寫的一副對聯。

微尚道心縈秘閣,

波光湖影護回廊。

中間的牌匾“惠澤名州”及另外一副對聯由上午參觀豐湖書院時見識過的書法家邵秉仁書寫。

步步登高山上盡是指星客,

連連報喜眼下皆為掛榜人。

此聯由賴少其書,似有清金農“漆書”的風格。

鐵石梅花氣慨,

山川香草風流。

“秀甲古循”,多麼熟悉的名字,秦公秦咢生,字古循,號路亭。惠州建成1400多年,隋朝時就稱為循州,秦公,字古循,應來由於此。

高榜山,被称为惠州的白云山,是惠城区市区的绿肺。是惠城区唯一国家级城市森林公园,为红花湖景区北面最高山,背山面湖。古代,在通訊落後的科舉年代,惠州學子赴京考試放榜後,消息需隔多日才能到達惠州。郡人等不及待,於朝廷放榜之日,齊聚西湖平湖門外,西望此山是否有祥雲出現,如有祥雲出現,則飄掛此山石壁前,寓意惠州本郡有學子中進士,因此清代有詩:“群峰開翠壁,天半可提名”之句,此山又稱為挂榜山。

此山雖然不高,但也比較陡峭,拾級而上,我們也用了一個多小時。

沿路上山,途中有不少亭子供游人休息。上面曾提到,秦公,字古循,號路亭,“路亭”之意是給人遮風擋雨,歇腳飲茶,休憩之地。何老師感慨地說,外公既為“路亭”,他便是“亭堦”(階),即踏上臺階進入路亭的階石,愿為他人做墊腳石。所以每路過一個歇腳的亭子,何老師都會進去坐一下,感懷一番。他一直強調,他是書法承傳者,對於傳統文化,他先承後傳,同時作為外公的後繼者,更多一份使命感與責任感。

挂榜閣座落在高榜山頂峰,這里原來是一座電視轉播臺,後改建為仿明,清宮式建筑,臺基兩層,閣樓五層。

2010年5月,95歲高齡的國學大師饒宗頤先生,親臨惠州,暢遊西湖,盛讚“惠州之美不減杭州”,賜筆題書“挂榜閣”匾額。并為之撰寫《挂榜閣記》。

閣內有萬世師表孔子的雕像。

用漢簡形式書寫《論語》。

大殿門外掛有省書協主席張桂光的篆書對聯。

挂雲旌四海賢豪共舉,

榜鄉彥千秋懿範長留。

我們一直沒有忘記,登高榜山的最終目的是尋找何老師八十年代的作品。挂榜閣的第五層确實作為書法展覽廳,可能由於今年建黨100週年,到處都是專題展覽,所以有點遺憾,沒有找到,估計是收藏起來了。

到此一遊,拍張合照,留作紀念,必不可少。

我們站在高榜山挂榜閣頂層,能夠俯瞰整個惠州城及紅花湖景區。

從另一個角度仰望挂榜閣,能看到金碧輝煌的屋頂。

從高榜山走下來,已經很晚了,何老師拍下在夜幕下的挂榜閣。

惠州尋跡之旅第三天,我們一早開車來到惠州市第七中學,學校名字是由秦公書寫的。

离開惠州七中,我們馬上來到位於惠州市中心,康帝國際大酒店旁邊的府城大街“苗家祖屋”參觀。這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建築,曾是清朝重要的軍事機關,已有三百多年歷史。

苗家後人苗理正校長親自在門口迎接我們,并帶領我們參觀整座苗家大院,向我們講述祖屋的前世今生。

02:18
去APP下载

昨天何老師的表哥才跟我們講到惠州秦,王,尹,苗四大家族,而苗家就是指這裡。苗家祖屋保存得非常好。

苗理正校長是何老師的表姨,(秦公的妹妹是苗校長的媽媽)。苗校長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長輩,當年被評為全國特級教師,并上京接受中央電視臺採訪。 退休前是惠州一中校長,終身從事教育事業。(注:惠州一中的校名亦由秦公所書)

苗氏家族數代從教,1989年,曾獲得“全國首屆教育世家”稱號,是全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家族。苗家4代共有50多人興教育,執教鞭,學生遍佈全國各地。苗校長退休後主持苗家大院的整修與維護,整理家族族譜。

04:59
去APP下载

何老師回憶兒時曾來過苗屋,但已記憶模糊。

在苗家祖屋裡,看到了何老師大舅父秦大我的書法。

還有三舅父秦大治的作品。

苗校長旁邊的這位長輩是何老師的堂姑姐(秦公弟弟的女儿),剛從深圳到惠州探親,知道何老師要來,也一同前來見面。

苗校長帶領我們參觀苗屋花園,紅色的窗框已有300多年歷史,見証著歷史的滄桑變化。

苗校長還帶著我們走到北門直街歷史文化街區,感受一下這千年古城僅存的一點痕跡。

03:16
去APP下载

我們就在苗家祖屋裏的“烏記飯店”吃飯。老闆是苗家後人,據說他小時候皮膚比較烏黑,被人稱叫“烏仔”,所以飯店叫“烏記”,就這麼簡單,這座有300多年歷史的老宅早已成了網紅打卡點。

何老師將他的作品贈送給表姨苗校長。

今天有幸,烏記老闆親自下廚招待。

三天行程滿滿的秦公故里尋跡之旅就要結束了,非常感謝何老師的表哥表嫂尹先生和夫人的精心安排,表姨苗校長的熱情接待,感謝何老師和師母組織這次訪尋活動,并拍下大量精美照片,感謝張莫天全程參與拍照,記錄及旅後整理工作,感謝小麥姐三天辛苦開車,為我們的尋訪活動提供最大便利。

尋跡之旅圓滿結束,踩點成功。

更新于 1小时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杭州蘇東坡紀念館
黑水龍吟詩刊‖【禹甸風騷】嶺南小集
秋扇|聽花榭T090號詩詞作品精選集
永樂大典卷之二千二百六十三【六模】
惠州西湖一日 中国名湖系列(3):
八月以來小絕存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