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永和家乡香甜的艾米果

永和家乡香甜的艾米果

/01一线

 

阳春三月,风生云起,草长莺飞,花开花落,水沥青扬。上个周末,恰逢永和老家习俗下元宵的日子,我家在城里的几门亲属相约回去闹元宵。

中午,饭桌上的小吃除了上了两盘元宵外,还多出了一盘显眼的艾米果。这让我想起了苏轼《送范德孺》这首诗:“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遥想庆州千嶂里,暮云蓑草雪漫漫。”元宵白嫩,艾米果青甜,它们都是这个季节难得的果盘小吃,很受人们的青睐。而对于艾米果,大家吃罢,似乎感觉不过瘾,大家下桌就商量着去寻那艾草,准备采摘回来加工再过把瘾。

我也跟随踏青去。艾草是是一种当年生草本植物,春季与地菜一样遍地丛生,其叶清香翠绿,旧时为民间充饥度荒之物。女眷们在乡下的侄儿引领下,提着竹篮直奔后山侄儿经营的菜园。打开园门,一块宅基地围起来的菜地,四周长满了艾草。楚楚艾草,蓬发园墙下,人见人爱,大家一味恼儿采之。我站在园中,寻思艾米果小吃的由来和小时候的记忆。

艾米果是汉族传统节日小吃食品,主要流行于我们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寒食节等节日。“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这是古书的记载。在我国古代,每逢寒食节,人们便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冷食是事先做好无需加热的食品。用清明前后才有的一种艾草的叶汁拌进按比例配好的糯米,加少许的粘米或面粉,手工揉匀,再根据各人喜好包裹馅料蒸制而成。制作好的艾米果食用起来清甜甘香,软糯可口,带有艾叶香气。

据说,这种小吃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直长盛不衰。每年的阳春时节,江西客家人都兴做艾叶米果,用来敬谢观音菩萨和招待客人。至时,家家户户邀请亲朋汇集一起做艾米果,对城里人更是乐此不疲,浩浩荡荡,车水马龙,一为踏青赏景,二为品尝乡下特有的艾叶米果。这一风俗起源于何朝何代,已无法考证。但这一带都流传着这样几个美好的传说。

其一,传说很久以前的一个春初,东海一孽龙以到南海为龙王爷扫祭挂纸为名,瞒过龙王,骗过虾兵蟹将的把守,逃出水晶宫。其作恶多端,时而腾云驾雾于山区,时而兴风作浪在平原,所到之处,狂风吹倒房屋、拔起树木,暴雨淋坏庄稼、流失土地,恶浪打翻船只、冲塌河岸,有时孽龙还吞食人畜,给黎民百姓带来深重灾害,造成十苦九难。百姓们真是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怒气冲天,但又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的欲哭无泪。

二月十九这天,观音菩萨云游出行到江南一带,眼见孽龙无法无天,可孽龙又不在观音的管辖之内,对它无可奈何,降服不了。但是菩萨也深知龙的致命弱点,惧怕人多势众和声响烟熏,尤其忌惮艾叶的气味,龙一闻到艾叶味便逃之夭夭,像蛇见雄黄。

于是,观音便化作一慈眉善眼的老妇人下凡,告诉百姓们如此这般,用以制服孽龙。勤劳聪明的百姓,说干就干,赶紧用艾叶做成米果,让亲朋好友都来吃。吃过艾米果的人,散发出一股治龙的气味。为使气味更浓,各家还装上一盘盘艾叶米果放在屏风前的案上,或者挂在高处,让艾气味徐徐散发,蒸蒸向上。另外还点上香烛,燃放爆竹,加上路上人来车往,整个人间热闹非凡,简直沸腾起来了。孽龙哪见过这场面,早吓得魂飞魄散,又被艾叶味熏得昏头转向,半死不活,孽龙只得乖乖缩回海里。从此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即使出海也是和风细雨。

其二,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陈太平,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陈太平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走出门,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陈太平吃了艾米果,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艾米果的习俗就此流传开。

其三,传说晚清时期,江西修水有个姓艾的女人,人称艾嫂,在县城清云门外搭了个小茶棚摆设茶摊。为招徕顾客,就试用这种艾叶和糯米粉做成包有糖馅、形似销子的点心应市,哪知这玩艺竟清香可口,色似翡翠,一时门庭若市,供不应求。一日,一儒者慕名而来,品尝后称赞名不虚传,遂问此品何名,艾嫂笑对来者无言可答。儒者见艾嫂热情和蔼又胖乎乎矮蹬蹬的,便风趣地说:“我替你取个名吧。”艾嫂点头应允,儒者戏说:“这玩艺既是艾叶和米粉做的,又形似你艾嫂,就叫它‘艾米果’吧”!在座顾客听后一齐拍手叫好。从此,“艾米果”这道点心就传遍全县,成为春季应时佳点。

吉安永和西坑老家自古就有做的艾米果的习俗。小时候,我学着母亲在家里做过艾米果,不像现在在城里要去排队买着吃。先前母亲是做艾米果的能手。母亲的做法是大锅水烧开后,先将嫩艾、小棘姆草、泥胡菜、苎麻叶、艾蒿、鼠曲草等至少三种野菜放入大锅,加入少量食用碱,煮沸蒸烂后,起锅入盆,再加入适量的白砂糖、粘米粉或面粉揉入糯米粉中,最后做成呈碧绿色的团子。

母亲喜欢做艾米果,早晨领着我们去采摘艾草嫩叶和苎麻叶等野菜,采摘回来便将它们挑检浸泡清洗凉干。母亲在厨房里热火朝天地忙着,那叮叮当当的声响,时不时飘出的气味,总是弄得儿时的我魂不守舍,满脑子都是往年的艾米果香味。

大半天下来,总算捱到做艾米果了。我还记得之前母亲交待过的一些技巧。从色泽来讲,加入泥胡菜做出来的艾米果色成碧绿,当然,艾叶并氽时,大锅不能加盖,这样做出的艾米果才不会发黄;从口感来讲,艾叶要煮到用手一捏就化的程度,这样氽出的艾叶做出来的艾米果才是糯糯的,而加食用碱煮沸则是为了去除苦味。从揉和度把握方面,氽出艾叶时,要过滤掉了大部分水份;白砂糖倒入盆中和成面团时,要留有部分煮艾叶的水汁和粉料,以便和面时太稀或太干时用作调节。综合起来,面团搓揉把和得越久,颜色越绿,口感越细腻。

事实也证明了母亲做艾米果的技术活是很成功的。我们跟着母亲把和好的面团做成了一个个艾米果坯子,母亲小心奕奕把它们放进铺上纱布的蒸笼,上锅蒸上20分钟,开吃!霎时,厨房里充满艾米果的香味和大家哄抢品尝的滋味笑声。几笼下来,满肚子里浸满了艾米果,满脑子里记忆着母亲做的艾米果的味道。

江南是从来不缺糕点的,而艾米果却因时令而格外令人惦念。感谢大自然给了我们艾草的恩赐,使我们有一年一季的期会,而让艾米果赋予了春天的味道,也让我年年此季能够记起母亲的身影。

母亲做的艾米果,加糖是单一甜的味道,还有加馅做出来的各种各样的味道。她的一些技法传遍了四邻,不仅给了我们孩童时的美味,也给左右邻居独特风味的分享。我还记得,母亲每做有艾米果,一定会吩咐我们端去与他人分享,这也自然有了他人的回赠。我从那时起,开始明白人间做人舍与得的含义。

艾米果是我记忆中童年的一种小吃味道。追随童年的美好记忆,几乎每年我们都会与老家的嫂子们相约艾米果。我从小就爱吃艾米果,就没变过。味道真的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仿佛自己有记忆功能,一旦资料输进去,就不再更改。就像小时候,母亲做的艾米果,艾米果的香味,和微微冒着的热气,是天下至香的美味。买来的艾米果总没有自家做的好吃,总觉得味道上差一点,差什么呢?也许里面差一份亲情,差一份传统文化的亲切体验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又到一年摘艾草、做艾米果的时候了,控制好口水不要哆哆跌哦~
美食 | 游德福 | 赣南风味小吃艾米粿
它有家乡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清甜艾香,客家人早餐上的美味
春季吃艾好养生!“艾米果”的正宗做法,客家人特有的一道小吃
留住乡愁 | 又到一年艾飘香
想起家乡的艾米果无比 || 谢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