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旅游)穿越行走在千年永和古镇(2)

(旅游)穿越行走在千年永和古镇(2

文/01一线

永和镇隶属于江西省吉安县,位于县城以东约十公里处的赣江中游左岸,北倚禾水,东与青原山隔江相望,西南与泰和县相接。地理环境上处于根盘八百里泸霄(罗霄、武功)山脉今井冈山下赣江中游富饶的吉泰盆地中心,临赣江东与吉安市青原相望、北望古庐陵自高宗永淳元年治所的吉州中心古城、西仰中国革命摇篮井冈山、南接赣江上游庐陵汉代治所的西昌(今泰和)。上通闽粤,下达省垣。其“咽喉荆广、唇齿淮浙”由来已久。是西接湖南和连接南北东地区的天然纽带,上可溯赣江沟通闽粤,下可泛鄱阳湖与长江相联,顺抵长江下游发达省市,在江西省地理上占有特殊位置。明《东昌志》有云:永和镇“天星分翼珍,地势接吴楚。唐开匡仙祠,宋建丞相府、绿野坊、清都观,游赏堪画图。到处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六街市连廒峻宇。金凤桥地杰人稠,鸳鸯街弦歌宴舞”便是时称“永和为天下三镇之一”的历史写照。


崇祯九年腊月二十六日(公元1637年1月23日),倘若51岁的旅行家徐霞客江佑之行,着永新舟濒临永和对岸的神岗山时,不急于西行湖南云南而从余家河轮渡登陆永和游历考察,那他的游记将会为永和写上浓厚的一笔。


沿堤溯赣江而上,永和为庐陵之郡只十余里,三国吴末置东昌县治而开埠。地不甚广而山川秀丽,……四基(神冈、庐冈、凤冈、娑罗)以聚,其秀气而不散,赣江横流与禾川之水汇合而东。唐宋以来,辟有二十余个较大村落。宋时,因吉州窑的兴盛和士人群崛而为庐陵之都,遂与朱仙、汉口齐名为“天下三镇”。本土上游有《雷公榭》的古传,尚存神游喊船的等习俗,苏黄讲经台更是传为佳话。境内现有本觉寺塔、清都观、吉州窑、东昌井,堆花井、瑞源井等是为遗存。

永和镇因濒临赣江,我们沿江溯永和市镇、白沙、锦源、七姑岭对岸周家孙家芫,折回西坑、陈家、经吉州窑沙窟文家村回永和集市。穿越河滨古道,我仿佛看到祖辈经商先人“一把包袱一把伞,走到湖广当老板。”无数的家乡人,到湖广川黔一带经商,勤劳诚信,历尽艰辛,成为“江右商帮”中的一支劲旅。他们深受厚重的庐陵文化熏染,积累财富后,回乡大兴土木,修祠建房铺路,改造环境,改善居住条件。房主在建材和家具上装饰宣扬着儒家道德或人情世故的雕刻、绘画、楹联、格言和匾牌,寄寓着对吉祥安康生活的期盼。走南闯北的永和人,在营建村宅时博采众长,结合本地传统工艺和建材特点,建成典型的赣派建筑。风火马头墙、青石门窗、黛瓦白檐头、假重檐、天井等都尽显庐陵建筑风采。


永和的自然风光迤逦。河谷平原尽显曲美突起。这里山连水、水连山,峰回路转、彩云飞驰,处处有引人寻趣的景色。

我们溯江来到七姑岭对岸的雷公岭山顶,同行不见了雷公榭。我于是讲述了永和古人期盼吉祥安康生活的一个传说。据传远古一场天劫造成永和大地的一次洪荒。谢灵运《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诗》:“详观记牒,洪荒莫传”,然奉天承运,构成永和家乡山水地貌,有流传在这里最早的一个神话。


传说这里有猪婆精和牛魔王两只畜牲,明争暗斗,一个扬言要拱过河。一个夸口要长上天。倘若它们得逞,天下哪有太平,人间岂不遭殃?而终被七姑仙和雷神削灭。家乡人不忘天恩,曾经在猪婆岭上建造一座庙宇,取名“七姑岭”,表示对小尼姑的怀念;又在牛姑岭上建造一个凉亭,取名“雷公榭”,表示对雷公的感谢。如今,“庵”和“亭”虽然不复存在,但七姑岭的山势和雷公榭的山洞依然如故。


雷公岭山西有瑞井。据西坑村罗氏族谱记载,相传神爵年间,西坑泉水从地隙中涌出,于是形成西坑大井。因井泉清洁,周围长满了灵芝草。宋时苏东坡和永和清都观道长谢易庵老先生结伴寻过此地,为西坑胜地叹服。谢易庵常言:“西坑大井盖由瑞气所钟,所以都以瑞井源相称。”然而,历代地名志上都没有记载,只是乡人代代相传了下来。

喊船,是永和古代民间信仰的一项活动。流传在赣江、禾河、富水沿岸的一些较大的古村。据说是因为居住在江河岸边,水患灾害频繁,为免灾祈福保平安而兴起的“喊船”。


永和处于赣江、禾河流域,两岸普遍信仰。传说,只要在春节接了大神、喊了船,当年一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丁平安。

据了解,赣江中游西岸太溪陈家村的“喊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请的不是简单的纸画,而是用金银纸扎的“封神官乘船”、“八仙划船”等诸神仙,“请”回来后粘贴在一具木制的大方牌上,气势恢宏。

永和镇内三面环山,境内遍布丘陵溪流沃野,水沛林茂,四季分明,适合稻豆油薯车前瓜果棉麻耕种和人类居住。

从西辗转庐冈岭上,东西北向二三里,近处都是一片良田,四周远处小山丘陵拔层罗列,姿态各异,十分秀美。胜过一幅美丽的图画。


吉安古称庐陵和吉州,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致使本地享有“江南粮仓”和“金庐陵”的美誉。“金庐陵”是对吉安古代农耕文明和吉州窑陶瓷文明的赞誉。“金”是比喻金灿灿的稻谷和辉煌的永和镇吉州窑瓷器。庐陵在宋代出了中国第一部《禾谱》。金灿灿的稻谷,孕育了富庶与安康,滋养着浓郁的农耕和工陶民俗。在水映蓝天、鸟鸣花香的明媚春色里“开秧门”;在阳光灿烂、稻谷浅黄的夏日,邀亲朋“吃新”,祭祀谷神土地,洋溢着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酒是必不可少饮料。大到节会庆典,小到亲朋相聚,或饕餮大饮,或怡情小酌,人们在推杯换盏间,谈笑风生,其乐融融。宋时,酒作坊遍及庐陵。吉州窑,曾出土小酒杯……永和镇谷烧和水酒传统佳酿随吉州窑陶瓷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品味一壶酒,见识一方人,不忘一口井。

堆花酒原为庐陵谷烧,酒名出自南宋丞相、民族英雄文天祥之口。天祥早年于白鹭洲书院求学时,偶回永和老家探亲游学时,至县前街小酌,但见当地谷烧倒入杯中,酒花叠起、酒香阵阵,脱口道:“层层堆花真乃好酒!”,从此堆花酒名渐渐传了开来。人们为纪念文天祥,就把吉安烧酒称为“堆花酒”。


饮酒思源。好水酿好酒。得水为胜、逐水而居、依水而生。永和吉州窑沙窟文家村有口老井,称堆花井,井径1.5米,深10米。堆花古井,静卧吉州城东,背依古县前街,前临老表母亲河———赣江。据《东昌志》记载,此井水甘冽异他泉。为纪念这里水甜如蜜、丹亭如火。立碑上书《堆花井铭》曰:何惧惶恐滩头浪,但因故园堆花井;三杯家酿痛饮后,千秋青史刻丹心。


永和风水宝地,车水马龙、千帆竞发。如今,站在文天祥祖居地的沙窟白泥山上眺望永和,一条古朴精致的仿宋街,木格窗棂装饰出陶都遗风。这里青砖黛瓦,飞檐翘角,人文树木,水光山色。古有楼台亭阁、祠宗寺塔等名胜40余处。最著名的有15处,称为“东昌十五景”,一景一段历史,一桩故事,累被文人吟咏。“苏黄台”是苏东坡、黄庭坚讲经论道的地方;“明秀楼”有宰相周必大的诗咏;“金钱池”有状元罗洪先的诗咏;“东坡井”有苏东坡结下了不解的缘分。他在这里小住,为观题名,在这里会见了农学家曾安止,曾为其所著《禾谱》补写了农具图,作《秧马歌》。如今古迹名胜历数百年,天灾兵祸,多忆湮没,有的仅存遗迹,只有24个如冈似阜的古窑包错落有致相嵌在镇旁的田野上,用万古不化的语言向人们展示古镇昔日的辉煌。


据传,苏、黄在逗留永和期间,在清幽恬静的清都观前,二人谈诗论典,不亦乐乎。后人便建“苏黄讲经台”以记其胜。讲经台前有一小池,苏、黄二人童心未泯,向水中投掷铜钱戏耍。说也奇怪,之后小池竟生出一种叶如金钱的萍藻,人们遂美其名曰:“金钱池”。现吉州窑湖畔依稀回响苏、黄游览永和时木屐徐敲青石板路的清音余韵,只可惜苏的墨迹荡然无存,永远的传说,记录永和的灿烂历史。(2)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长期从事设备技术、企业管理、网络与信息技术。个人辞条列入大型文献《走进大家》、《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辞典》、《世界优秀专家人才名典》、《百度百科》、《世界名人录》等大型文献。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编委。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微距木槿花(摄影音画)
干货!秘制炒饭技术配方
中医祛雀斑古方:玉肌散,让你脸上光亮如玉,斑去无痕
摄影:朱砂梅的晚期花型
摄影:木瓜海棠三月放歌(3)
摄影:梨花春风祭亡灵(1)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