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2)

(诗文)小时候的浓浓年味(2

文|01一线

2021年的春天到了,年味浓了。开春,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家家户户闹团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俗称“过年”。在古代,春节是立春之节,是一个迎接春天的节日。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农历十二月八日的“腊八”,由于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所以后来改农历年叫“春节”,因而演变成为了中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凝结了中国人特有的伦理情感、时间生命意识、文化追求认同感,甚至是一种准宗教意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社会文化。这种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活动大多以祭奠祖先、除旧迎新、庆禧纳福、祈求丰年、祭祀各种神祉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且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们一起跟随中华第一春联描绘的情景来回味中华汉族的年味。

以农历岁首为界,岁首前有腊祭、祭灶、祭祖、除秽,三十日要贴门神、对联、吃饺子、放鞭炮,除夕有吃年夜饭、“守岁”等活动,正月初一是晚辈向长辈拜年,初二开始到亲友家拜年。

小年是“大年”春节的序曲。在“小年”和“大年”期间,要说有哪些过年趣事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小年”前后备年货,“大年”除夕围上桌。除夕之夜吃过团圆饭后,族亲们到宗祠或家中宵夜“守岁”。大年初一凌晨,家家户户的开门爆竹响彻云霄。早饭后,小孩子和年轻人就开始成群结队走亲拜年了。初一拜族亲,初二开始拜亲戚,直到闹过正月十五的元宵之后,大家才收心上工开春了。

“小年”期间,家家户户爆米花结糖糕,割年肉做香肠;腊月廿五订豆腐,腊月廿六割年肉;葡萄糖果糕点多,咽茶瓜子花生多;鸡鸭鱼牛肉新鲜货,约定过年送上桌。

整个腊月,上半月来备干货,下半月来亲炒作。炒薯片、炒花生、炒豆子……

继上期报道岁首前有腊祭、祭灶之后,春节临近,过年吃货主打产品中,咽茶的除了市面上能买到的少许的瓜子、状元红、兰花根、饼干以外,大多是自家产的干炒花生、豆子、红薯干和糖爆米等。下酒的菜除了鸡、鸭、鱼和少许的牛肉以外,猪肉是主要的盘活菜,而调剂节日生活上的副食品,首推豆腐。年关那几天的忙,相当于农忙双抢季节,一大堆的事情等着要做。为防止孩子们偷吃过多,大人往往把准备茶点的时间集中在这几天。白天忙碌着打扫卫生,收拾屋里屋外,晚上才能腾出时间来做米花糖糕。

网上无意中看到一台老式爆米花机,那些尘封多年的记忆又把我带回了童年。那个葫芦状的黑锅,在童年时代给我们带来过很多快乐。除了留恋爆米花的美味,还有一家人围绕母亲在厨房制作爆米花的时光。

我们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一定还有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年关爆米花结糖糕的记忆。

每年腊月靠近年关,这便是乡亲们准备年货的季节,也是爆米花匠最忙碌的日子。上半月准备过年的干货,下半月则把重点放在过年吃的咽茶点心制作上。除了炒红薯片(条件好的人家则有油炸薯片)、炒花生、炒豆子,焙南瓜和葫芦籽等小吃以外,最难制作的点心就是爆米了。因为它要经过爆米花机的初步加工,封存不回潮,进入厨房后,还要经过再次进锅焙干、在锅里加入熬制的糖汁伴混均匀、舀出入模、碾压、分切,封存等工序。

那个岁月,那些有点手艺的乡民,诸如爆米花匠和豆腐匠也趁机挣点钱补贴过年的家用。在爆米花机出台之前,乡下都是用锅爆米花,爆出来的米花不大,还没有爆米花机爆出米花白。

一张矮凳子,一台风箱,一个炉子,一口爆米花锅,一个麻布袋,一根扁担两头挑,这便是爆米花匠的所有工什。爆米花的过程,看起来也很简单,生火,装米(或其他要爆的东西),固定锅盖,生火加热,读压力表,爆锅。实际干起来,就没有这么轻松了。一个中年人,在矮凳子上端坐一整天,左手拉着风箱,右手摇着锅,还要时不时腾出一只手添柴火。火炉里的木灰和火星在风箱风力作用下四处乱溅,时不时落到衣服上,立即烫出一个窟窿。整个脸颊也沾满灰尘,加上火苗的烤灼,一天下来,眼睛鼻子都分不清了。因此,很多时候,都要戴上一双手套,最好带上一个帮手,帮着拉拉风箱,添添柴火,扎扎口袋。

因为锅口较小,这些点心爆开后,容易在锅口发生拥堵,全部憋在锅里,不及时取出来会烧糊。这个时候,必须有一个帮手拿着一个铁钩,迅速把憋在锅里的东西钩捞出来。

记得那年年关,我们在村口排队爆米花。看着爆米花匠右手拉风箱,左手摇锅。我们在一起一边帮助添柴柴火,一边看着锅下面的炉子在不停地转动,锅的把手那边有一个压力表,爆米花匠就是靠这个压力表来判断啥时候该爆锅的。锅的另外一端,是固定卡口,以保持锅内高压的。卡口一定要卡紧,否则热气容易喷出伤人。旺旺的火苗,把爆米花匠和我们的脸映成红色,特别是到了傍晚。有时,火力有点大时,爆米花匠烤得不舒服时,就会眯着眼睛。不难想象,一整天下来,会熏得够呛的。到了起锅了,只见他右手固定锅把手,左脚帮忙固定锅。左手扳开锅的卡口,我们都在期待中……

“砰”的一声巨响,爆米花出锅了;烟汽散尽,爆米花稍凉;便可入嘴,香脆可口。散落在地面上,被我们哄抢着往嘴塞,那种带甜的爆米花可是美味极了。当然,大米经过爆米花机爆成爆米花后,有一种加过糖精的爆米花是给我们孩子们解馋当点心吃的。还有不甜的爆米花就是用来年关结米花糖糕,主要用于招待客人。

那个时代,农家手上余钱少,不常给孩子们买零食吃。所以,每家每户都会做比较多的米花糖。后来,也结少许芝麻糕和花生糕。等春节过后,还能留下不少给孩子们当零食吃。春节期间,零食多,爆米花糖糕可能会备受冷落一会,但是,往往在春节过后便成了我们孩子们的美味佳肴,没多久就被消灭个底朝天。


我的家乡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宋时因窑瓷闻名,又因手工业发达,与河南朱仙、湖北汉口一并被称为“天下三镇”。这里几乎汇集了江南各种风味小吃,永和豆腐更是其中久负盛名的一款食品。

永和豆腐宋时随瓷器传到国内外各大小城镇。相传,永和豆腐与文天祥有关。南宋时期,文天祥起兵抗元,经过永和镇时,粮草匮乏,士气低落,永和百姓用本地豆腐汤慰劳大军。文天祥和大军尝后连连称赞,军队的斗志也高昂起来。文天祥捐躯后,百姓为了纪念他,就将他品尝过的豆腐称为“永和豆腐”。

永和豆腐采用祖传手艺,加上赣江东昌甘甜的水,有“细腻、醇厚、爽滑、筋道”的特点。现在,永和豆腐被评为江西十大经典名菜。


有句过年俚语:“二十五,磨豆腐”。说起豆腐,必然会与永和这个地名联系起来,叫永和豆腐,派生物永和煎豆腐、永和霉豆腐、永和豆浆等等。如果要申报遗产,永和豆腐可以列上国际品牌,因为它的工艺制作、营养品味早已被全球所认可,永和豆腐成了全球,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所青睐。

永和豆腐自然随着本镇的瓷业和商业而发展兴旺起来。纪念佛祖成道的腊月初八就是过年春节的开场锣。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这腊八粥里就有永和豆腐,只是我们这里不叫腊八粥,而叫“糊”,我家三十年夜饭后守岁宵夜和大年初一中午必吃的一碗“糊”,可香的“糊”,每逢母亲打“糊”时,我总要打上一两碗,现在也怀念吃“糊”的情景。


永和豆腐自古天下扬,做豆腐自然成为春节过年的必吃食品了。做豆腐费工费时,程序复杂,邻里间便相互串通、相互帮助,一边说笑一边于活,倒也增添了节前的喜庆气氛。

小时候,腊月小年后家家户户做豆腐,可见人们对豆腐的偏爱。母亲通常把黄豆淘洗干净,放在冷水中浸泡,待黄豆泡至圆润饱满、周围冒起小气泡时,就用桶挑到村里的豆腐坊做成石磨豆腐。

因为大家喜欢吃,村子会做豆腐的也说那么几家,因而,小年前就要开始预约排队,往往要到大年三十才告结束。最难煎熬的时光是磨豆腐那道工序,豆子要几颗几颗地把送,可把推磨的我累坏了。如果轮上傍晚做,往往就要熬个通宵,好在有豆腐脑吃,这才不感到饥饿。豆子磨完后,用热水稀释豆粕煮上一会儿,然后舀进面袋反复揉搓,永和当地叫“纳豆腐”。当豆粕全部“纳”完,把“纳”出的豆浆烧开,舀到洁净的缸里,准备点豆腐。点豆腐要用卤水,是一个技术活,要掌握好浆的温度和卤水的量。卤水加早了、加多了,豆腐老、粗涩,口感不好、颜色泛黄,出豆腐也少;卤水加晚了、加少了,豆腐嫩、易碎,切不成块,口感同样不好。点豆腐时要密切注视缸内变化,而点豆腐的人会屏气凝神,仿佛喘口气就会殃及豆腐似的。直到缸里豆腐基本成形,大家才喜笑颜开。

熬过磨豆腐、煮豆腐、纳豆腐、点豆腐和榨豆腐这一夜。接着,豆腐做成了,要分切成块状,再运回到家里用水浸没,以访腐蚀掉。另外,三分之一的豆腐是分切成更小的小块,待凉干后,要做成煎豆腐和霉豆腐。煎豆腐又要用油酥(油炸)一夜,霉豆腐则要等上几天,待起霉有点带粘和滑溜时,又要一夜来拌霉豆腐。这样一来,仅豆腐类食物过年就至少要花费三天或三夜的时间来捣鼓。可见,过年备货还真是一个字,叫累。当然,累是大人的劳累,我小时候倒也感到新鲜好玩,喜欢陪伴和帮助母亲完成这些年事。


过年时,除了白白嫩嫩的豆腐,还可以吃到豆泡和豆腐乳等。豆泡好存放,还可以与很多菜搭配出不同味道,比如用来炖肉汤,是年夜饭和待客的一道好菜。

如今,作豆腐等这摊事儿都走上专业化了,再不用家家去排队磨豆腐了。要吃豆腐、豆泡和霉豆腐都到超市或农贸市场上去买了。然而,市场上这些产品吃起来总感觉没有小时候自家做的好香好吃,所以,有时,能做的霉豆腐,尽量自己做些,但是,总忘不了儿时的这些亲历亲为的时光。



作者声明: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另外,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若作品中的文字、美术、摄影等有涉及您的版权问题,请您及时与我取得联系,我将会在第一时间删除转载内容或作品!

作者简介:罗余作,男,汉族,196511月出生,江西吉安永和人,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网络与信息管理师,2019年中国优秀CIO获得者,高峰论坛特邀嘉宾,中国知名专家学者,著名科技工作者。主要从事设备技术、网络与信息技术、企业管理。2018年进入吉安县诗词学会理事会,担任学会理事和期刊《文山艺苑》编委;吉安市庐陵诗词学会会员,2020年担任《庐陵诗词》电子微刊编委;吉州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2019年4月13日当选吉安县文学协会副主席,担任协会期刊《庐陵文苑》及其微刊编委。2020年荣获中国乡村作家荣誉称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过去磨豆腐
过年做豆腐
如今磨豆腐的人家少了,做一顿豆腐宴还是必要滴!
家常豆腐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范薛鲁作品丨石磨里旋转的旧时光
王建华 | 欢欢喜喜过大年(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