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到底如何科学、有效、系统地规划语文学习?(下)

(文字略有删改)

来自诸葛学堂

20:31

关于“为什么要学习语文”的问题,最后一个要讲的是知识系统化。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能帮助我们掌握知识系统化能力的。语文是一个看上去很柔软、很不定型的像水一样的学科,当然,我知道这也是很多家长和学生觉得语文难学的重要原因。而这恰恰就对我们知识系统化的能力提出了要求,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和提升空间。

 

但大家要知道,知识系统化和知识系统,是截然不同的概念。知识系统是外在的,比如你学数学的圆锥曲线,在教材上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就会在一起,其背后各自的定理公式等等组合在一起,就是圆锥曲线这一块的知识系统。而知识系统化,是内在的,是主观的一种能力,它比单纯掌握知识系统要厉害得多了,因为知识系统化意味着系统是由自己构建的。比如你想去搞懂古诗词鉴赏这回事,那么你会去思考古诗词鉴赏需要哪些模块和层次的知识内容,这些内容哪些掌握了、哪些没掌握、还需要学什么。在学习过程中,哪些内容是能够运用进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的一个过程,叫做知识系统化。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一个学生学习能力强或者说聪明的直接体现,就在于其知识系统化的水平。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讨论完了“语言学习”的世界观问题。总结一下,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或者说,我们到底能从语文学习中有哪些获益?一共有看得见的两点,和看不见的三点。

 

看得见的两点,是考试升学和知识积累。

看不见的三点,是认知与审美,思辨精神与能力,还有知识系统化。

 

这是我们“语文学习”的世界观。

下面谈一谈大家更为关心的第二个大问题——我们应当如何规划语文学习?我把这个问题简称为“怎么办”,这是“语文学习”的方法论问题。

 

讲到规划这个词,我们不得不首先正视一件事,那就是国家统一标准的年级或者小学、中学、高中的分类,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出语文学习的阶段性。我们不能粗暴地说几年级的孩子应当学什么或者怎么学,但反过来,完全的个体主观化和理想化也不可取。前阵子有个事情让我特难忘,我阿姨的一个朋友找到我,说她女儿开学要上二年级了,成绩很优秀,比其他小朋友读书认字得早,问我能不能教她读《史记》,而且要求是《史记》的原著原文,还不是那种青少年版或者故事版的……刚上完一年级,开学才上二年级的孩子啊,家长要我带她读《史记》原著原文,我当时整个人是凌乱的,但是碍于情面又不好直说,只能婉拒了,如果这位家长今天恰巧也在听我的讲座的话,我就实话实说了,这属于过度的主观化和理想化,它的危害远远大于益处。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将孩子的个体差异与语文学习的培养阶段进行有机结合。事实上来讲,孩子从小到大,语文学习整体上有三个时间阶段,其各自的重点也不同。第一个时间段,是初二以前,第二个时间段是四年级以后,第三个时间段是高一以后。我想大家肯定会问了,诶?陈老师,你是不是说错了?其实没有。这三个时间段互相都有一部分是重叠的。接下来我会慢慢和大家说。

第一个时间段,是初二以前,大概对应孩子的年纪是14岁之前。这段时间的重点,是要培养认知和审美。如果这个时间段里,认知和审美的培养出现严重缺失的话,未来要补上的难度会非常非常大。前面我跟大家讲了,认知和审美是潜意识层面的事情,在孩子越小的时候进行培养熏陶,其受益越大,效率越高。孩子在这个阶段欣赏和接受的东西,是一生都难以改变的。


这个阶段,去“感受语文”,这件事非常重要。所以小学低年级,尤其是三四年级以下的孩子,我非常建议让他们去多朗读背诵优秀的唐诗宋词、句式相对简短的古代文学经典,欣赏中外名著中经典精彩的段落或对白。这个时期,我们不应苛求孩子去理解什么情景交融、语境氛围,什么哲学思想、学派主张,什么历史因素、政治背景,这些内容能理解一点是一点,能碰着一些是一些,但是相对来说是次要的,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的体验、感受、欣赏之上。作为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缓慢持久,让孩子能够沉浸在好的事物之中,对于孩子来说,沉浸就意味着体验、感受和欣赏。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多背些诗,挑些美好的或是孩子喜欢的诗,让他们去反复吟诵,或者我们念给他听,带着他、引领他去想象和感受。我们可以让孩子多学习名著,但也要记得把那些漂亮精彩的段落对白,拿出来让孩子慢慢感受。孩子不一定能体会到某种境界,但是这些美好的东西,全都印刻在他们的意识之中。


这件事情越早做越好,但不意味着只在低年级时候做。认知和审美的培养,这种有耐心和缓慢的语文感受过程,一直到孩子开始上初中,甚至初二,都不应完全舍弃。当然,即使是我们成年人,有些时候尝试着做这样的训练和学习,都能收获很多美好,只不过这些美好难以留在我们的言行、认知和感受模式之中。

 

第二个时间段,是四年级之后,大约9-10岁之后,这也大概是我们的好奇心和思辨本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因此在这个阶段,思辨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与补足,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大语文课程之所以受到这么多孩子与家长的认可和喜爱,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大语文课程的设置和授课,十分重视趣味性,也暗暗注入了许多思辨精神和能力的培养。还是我前面讲的,好奇和思辨本身是一种本能,去唤醒和保持这种本能,孩子自然会喜欢,而效用自然也是好的。

 

这个阶段中,我们除了给孩子选择合适的语文课程内容与老师之外,也要自发地关心孩子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刚刚说,对于认知和审美,“感受语文”是件重要的事,要有耐心,能慢下来,去沉浸在文学之中,去感受和体验。而在这个阶段,对于思辨精神和能力,我们则要启发孩子们自主性的思考。我们让孩子去学习的东西,一定要具有延伸性,思考性,同时要具有趣味性。

 

在这个阶段,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讨论和对话”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式。四年级之后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讨论和对话,能够使得他们的语言能力和知识储备迅速再增长,同时启发思辨精神和能力。而且这种方式,或者说思辨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一直到中学、高中甚至成年之后,都是有效和有益的。

 

比如我曾给四年级的孩子开设过“四大名著趣读”课程,每节课我们都会在本节课涉及的内容中,找出几个细节或者角度,孩子们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评价。而我曾给高中的学生开过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也一样适用。对于这帮成绩优秀的人大附高中生来说,文学常识、作品赏读、古文知识等等他们早已见惯了,要他们在高中这个阶段去记那些东西,意义其实不大,那也并不是他们缺乏和需要的东西,所以我给他们开设的是纯讨论课。每节课发放固定的课本文献资料,然后由我提出五个左右的思考题,组织大家分组、互相协作讨论,并与我分享讨论的结果,再由我对每一个问题进行补充和启发。比如讲晚明诗文时,我提过一个问题是“你认为竟陵派在当时走了正确的道路吗?”,我相信这帮孩子也许现在对竟陵派本身的印象未必深刻,但对于他们来说,当时运用文献,然后思考、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乃至组织语言的过程,才是他们真正受益的。这样的授课形式显然并不是作用于知识积累或是单纯的认知审美,在潜移默化之中,强化了学生的思辨精神和能力,才是更为关键的事情。

 

第三个阶段,是高一以后。在这之前,知识系统化的重要性很少会体现。在校的所有科目的知识,密度难度有限,而且整理得清楚,很少需要运用知识系统化的能力。而课外的知识积累,大家知道,无论是哪个科目,教学机构所呈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已经很完善,孩子们直接学习即可。而且在高一之前,孩子们更需要的是好奇,和爆发式的知识添加,而大概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孩子的知识储备已经相当丰厚,会进入知识增长的瓶颈期。

 

举一个不是那么贴切恰当,但是容易理解的例子。就像是孩子有一栋屋子,出生的时候是空的,然后会飞速地把各种知识填充进这个屋子里,那么到了这个时候,屋子已经基本填充得差不多了。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办呢?停滞不前总归不是一件好事。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就是学习整理和建楼房的本事了。他能根据自己的土地去建造更多、更高层的楼房,然后根据自己的需要,把知识放到各个房间去,也有空间去吸纳更多更高级的知识进来。这就是我所谓的知识系统化。


虽然每个年级都会有学生学习成绩和水平的差异和区分,但是从高中开始,是这种差异和区分急剧加大的时候,这种变化,相当一部分就是源于知识系统化水平的差异。有的孩子不会建楼房了,接纳新知识便更加困难,即使接纳了,在一栋乱糟糟的房子里,他也很难在需要的时候及时拿出来用。有的孩子则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把房子整理得整洁,分门别类,很轻易地就能在需要的时候,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他肯定比前面那个孩子学得好。还有更厉害的孩子,不仅会整理,还学会了盖房子,他能根据需要建造更多的房屋,因此他的能力又要更强大得多。

 

在这个阶段,语文学习要注重自我梳理和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前面我举的那个给高中学生开设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例子,也是在做这样的一件事。

 

而从另一个现实的层面,高一之后的孩子,会进入到区分度大、考试选拔压力强的阶段,也要面临高考这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所以语文学习方面,要特别注重应试答题技巧的训练。这个并不偏离语文学习的初衷,因为好的、有效的应试答题技巧训练,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在训练孩子知识系统化的能力,二者相辅相成。

 

三个阶段说完了,再总结一下:


第一个阶段是初二之前,也就是14岁之前,这个阶段要重视认知与审美;


第二个阶段是四年级之后,到多大都行,这个阶段要开始注意思辨精神和能力;


第三个阶段是高一之后,也是到多大都行,这个阶段要注重知识系统化。

 

很显然,这三个阶段是有重叠的,所以,在每个重叠的部分,都要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关注。比如四年级到初二之间的孩子,认知与审美重要,思辨精神和能力也要开始培养了。高一之后的孩子,思辨精神和能力要关注,而知识系统化的问题也要引起重视了,最好的方式,还要注重解题思维、应试答题技巧的提高。当然,各位又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个人天性和特质,进行自己的调整,避免掉过度主观和理想化的情况就行了。

最后再说一个有关孩子语文学习的事情。就是大家常说的“兴趣”。兴趣这个事,与“怎么学”有关,也与“学什么”有关。相较于“怎么学”而言,“学什么”其实相对没有那么的重要。

 

比如读《论语》这件事,二三年级的孩子可以学,高年级的孩子可以学,初中的孩子可以学,高中的孩子还可以学,甚至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成年人,都还可以学,这完全取决于在不同的时候怎么样去学,抱着什么态度去学。

 

比如孩子对某些名著没兴趣,就未必要求他一定去看,大可以让他去看那些他喜欢的书,作为家长,只要把好关,确保读的书不是有害读物即可。北大中文系没读完过《红楼梦》的并不在少数,看哈利波特、金庸武侠、侦探推理小说学得一身好文采的人更是比比皆是,我有个研究生的师弟,是看网络仙侠玄幻小说长大的,他的文学功底和水准也绝不在任何读名著的同学之下。

 

世上没有什么非读不可的书,只要不是有害非法读物,能唤起孩子在各个阶段要学习的东西和冲动,那就是好事情。在这一点上,千万不要拧巴,如果因为一时的强制和拧巴,使得孩子丧失了天赋里的兴趣,那就真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

扫码进入诸葛学堂福利群

获取更多语文干货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爱阅读的孩子,就是潜在的差生
一年级下册语文:9套期中模拟试卷,抢先做一遍,考试稳拿第一名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1~8单元同步训练,给...
阅读力就是学习力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大汇总,孩子吃透了,重点中学随便考!
教育部发话:不让补课?孩子们如何在不拼爹的环境下脱颖而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