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春社·节令/风俗辞典|风俗,民俗,辞典
userphoto

2010.12.18

关注
春社  古人春天祭祀社神(土地神)以祈求丰收的日子。一般为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约在春分前后。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统天万年历》曰:立春后五戊为春社,立秋后五戊为秋社,”汉代以前只有春社而无秋社,汉代以后始有春秋二社。社日兼有祭神和乡邻会聚宴饮的性质,在古代颇受人们重视。
  关于社日的由来,有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据《礼记·祭法》载:“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相传社神原名叫勾龙,是水神共工的儿子。共工长得人脸蛇身,满头红发,脾气暴烈。有一天,他和天神打仗,一怒之下竟把撑天的柱子碰折,弄得天崩地裂。还是女娲炼了五色的大石头才把塌下来的天补好。勾龙见父亲共工撞塌了天,造成洪水泛滥,心里非常难过。当女娲将天补好之后,他就把九州的大裂缝填平。黄帝便由此选中了他,封他一个官叫后土,让他拿着丈量土地的绳子,专门管理四面八方的土地,也就成了人们所称的社神。土地是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所以人们就要进行祭祀社神的活动,代代相沿,成为习俗。
  自上古以来,社日活动在民间一直都很兴盛,仅元朝时,统治者害怕人民结社反抗他们的统治,曾经明令禁止过社日节活动,但祀社活动依然存在。南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当时社日节活动内容时说:“社日,四邻并结综会社牲醪,为屋于树下,先祭神,然后飨其胙。”意即每逢社日,人们总是要在大树下临时搭起席棚,宰牲酿酒,先祭社神,然后在一起聚餐。祭社得先“立社”,即堆起一个土坛,叫“社坛”。汉代《白虎通义·社稷》曰:“封土立社,示有土也。”君王给自己立的社称“王社”,君王给百姓立的社称“大社”。王社依据古代盖天说的理论“天圆地方”而设置,呈方形,坛顶划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部分,铺着青、红、白、黑、黄五色泥土,象征着五方的土地。黎民百姓的社坛,则只用当地的土。至今北京中山公园保存的“社稷坛”,就是明清皇帝祭祀社神和稷神的场所。祭社活动,唐宋时代最为盛行。尧臣的《春社》诗,对当时的社日盛况作了生动描绘:。年年迎社雨,淡淡洗林花;树下赛田鼓,坛边伺肉鸭;春醪酒共饮,野老暮相哗;燕子何时至,长皋点翅斜。”清人对春社亦十分重视,称之为祈年。祭祀毕,人们要吃“馂余”、分肉,群饮为欢,并将这些活动称作“打社”、“饮福”、“散福”。(来源:中国风俗辞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今日秋社,“社会”的“社”!
春社来历与习俗
春社日
春社对联
为何将国家称为'社稷'?
2022年中秋节开运方法及风水宜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