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闲话老上海习俗

闲话老上海习俗

 

 

    上海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上海官方的说法是‘海纳百川’。在网上经常可以看到讨论上海人怎样怎样,意见褒贬对立。但讨论的对象,‘上海人’,什么样的人算是上海人,谁都清楚又谁都搞不清楚。现在又有什么新上海人的说法,真可谓一笔糊涂帐。

    上海开埠100多年,1949年前号称远东第一大都市,东京也无法与之相比。上海出了好多名人,但仔细查查原籍大都不是上海人,要说是上海人,也是青浦人、松江人、南汇人等等。

    原来上海并没有正宗的上海人。上海人通称上海的原住民(套用台湾人的政治术语)为浦东人,不管他是不是住在浦东,通称上海当地的方言(上海的方言其实分为很多,如松江话、崇明话、青浦话、川沙话,大多数人分不清楚)为浦东闲话,跟上海闲话不一样,现在到上海郊区,你还可以听到一些老人说浦东闲话。 1949年前,上海的城里人大多来自浙江、江苏、广东,、山东、安徽等省,其它全国各地也有,但在数量上,上面5省占绝对优势。

     1949年上海解放,来了很多南下干部,中层以下的好像以山东人为多,大多还是不出上面5省,高层的则有来自老解放区的各省份,凤毛麟角而已。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由于政府执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上海好像进的人少,出的人多。支援内陆、支援三线、三年自然灾害动员回乡、知青上山下乡以及每次政治运动后都有一些人迁出上海,但上海的居民组成相对稳定。

     改革开放30年,上海人口激增,居民组成也变化较大,但还是以黄河以南各省的人为多,究其原因,可能气候、饮食和人文环境相对兼容。这30年里增加的人口,上海人自己生育的不多,大量的是全国各地来到上海的所谓外来人,层次相当复杂,可是还可以粗略分一下。

数量最多的是民工和他们的家属,尤以安徽为甚,其它有四川、河南、湖南、福

建等地,他们基本上每年都要回老家过年,一般没有上海户口,流动人口的主力。

     青年知识分子,上海称之‘外地小白领’,其中相当部分已在上海成家,是在浦东新区买房的主力,一般已有上海户口。

     生意人和他们的跟班,有钱人和半有钱人,一般多已在上海买房,但不一定有户口。

    ‘海漂’,相对‘北漂’和‘南漂’,指到上海来寻找非常机会发展的一批人,但上海比较规矩,实际上也比较保守,这些人往往漂了漂又漂走了,落地生根者不多也。

     因此,给上海人下一个定义的话可以这样描述:必要条件是本人认为自己上海人——这个道理很清楚,自己如果不认同,他可以说自己是宁波人、苏州人等等、等等,原住民也可以说自己是松江人、嘉定人等等;充要条件是以下之一——有上海户口或曾经有上海户口;在上海出生;不在上海出生,但父母之一是上海人(好多支边支青的子女都归这一类);会说上海话(有些海外出生第二第三代);目前住在上海,不管有没有上海户口。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一个人说自己是上海人,那他一定为自己是上海人而自傲,不管他在上海是百万富翁,还是一贫如洗。

      正因为上海这30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居民成分的变化,而居民的变化也引起上海习俗的变化,因此回忆一些老上海的习俗也是有趣的事。

      老上海人的吃上海人把进嘴的动作都叫吃,不管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吃饭、吃菜、吃汉堡、吃汤、吃咖啡、吃茶、吃可乐、吃香烟、吃药,等等。吃,上海话的发音qiao,上声。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是很讲究吃的,上海人也很讲究吃的。各位看官,我提一个问题,中国的饮食和外国的饮食最大的不同是什么?答案是是温度。中国人吃的东西要么是烫的,要么是冷的,不吃温的,而外国人基本吃温的,部分是冷的,很少吃烫的。由此想起在中国推行分食制和中国饮食文化传统格格不入的,是丢掉中国饮食的一部分精华为代价的。设想一只热炒,色香味齐全,分成小碟,不是变成食堂的大锅菜了吗。中国人劝菜时常说:乘热吃乘热吃。一分食,色香味全失。

     上海人当然吃上海菜,但老上海菜有两个含意,一是指上海的地方菜系,在饭店里吃的,即指称为本帮菜,浓油赤酱,虾子大乌参、八宝辣酱、草头圈子、甩水(红烧青鱼尾巴)等等很有名气,老城皇庙的‘老饭店’即是本帮菜饭店。另一个指上海人平时在家里烧的家常菜,和本帮菜有很大的不同。下面主要说的是它。

      上海人中很大一部分是浙江宁波人,口味以咸鲜为主,海鲜较多,另一大部分人是江苏苏州无锡人,口味以甜鲜为主,河鲜较多,但以猪肉为主。上海人家常菜主要就是综合以上两种口味并结合江浙一带口味等形成。

     菜中海鲜以宁波烧法加本帮烧法为主,另外醉虾醉蟹上海人也常吃,黄泥螺也很受上海老百姓喜爱,现在在上海禁食的毛蚶,其实过去上海人吃起来很厉害。

     广东人在上海不少,还有吃在广州的说法,但对上海菜影响有限,手法上清蒸尚可归入广东菜的烧法,不过上海人的清蒸水平和广东人的差远了,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河鲜的烧法基本是苏锡帮,红烧和烧汤。上海熏鱼蛮好吃,但实际并不用烟熏,名不副实也。

     西菜的影响也有一些,从老上海人都会烧罗松汤、红煨鸡(此红是番茄之红,不是酱油之红,更不是辣椒之红)、咖喱牛肉、土豆沙拉,可见西菜影响一斑。

     上海家常菜总的来说是不咸,这点和宁波菜不一样;不辣,上海菜即使辣,也是微辣为度;甜,每一样菜都要加一点糖。有机会介绍几个典型上海菜给大家。

     上海人的主食以米饭为主,主食中的面食除了白面馒头外,主要是面条和馄饨。点心中面食较多,最有代表性和最出名的,普通的是大饼油条,高级一点就是小笼馒头和生煎馒头。其余上海点心很多,另外介绍。

     米饭以白米饭为主,有时也吃炒饭,就是蛋炒饭,很简单,蛋打碎加白米饭炒加一点葱花,有时也加一点随便拿得到的配料,如红肠等,是扬州炒饭的山寨版,吃蛋炒饭一般就不准备菜了,所以也是上海人的家庭快餐。

     上海人吃泡饭蛮有名气,泡饭者,剩饭加开水泡或煮也,早晚两餐吃它的上海人不在少数。直到现今,有的人尽管已是亿万富翁,回家最想吃的东西竟是泡饭加酱菜,不是说笑话,吃泡饭胃里是舒服。

     面条以汤面为主,花样多,夏天也经常吃冷面,要加醋和芝麻酱和花生酱,但变化的是浇头。另外上海有烂糊面,好像其它地方的人不大有这种吃法,面煮得很烂,如有名的咸菜肉丝烂糊面,现在吃的人也很少了。炒面中有江北炒面,简单又好吃,原创者是苏北人,过去在小摊上卖很多,当早饭吃,和阳春面齐名,现在因为价钱抬不上去,所以卖者甚少,和阳春面下场一样。两面黄炒面当然有名气,但家里不常做,原因是太费油。

     上海家里下馄饨很好吃,说的是大馄饨,做法有点像北方的饺子,不过馅是荠菜、青菜和猪肉,另外可能加一些其它花样如榨菜或者虾仁,皮子是方的,在菜场里可以买到,过去要在粮食店买,因为要粮票。馄饨也是上海的家庭快餐,经常吃,不过吃起来快,做起来并不快,不像蛋炒饭,做、吃都快。

     大多中国人吃汤是放在最后一道,这点和外国人完全相反,广东人喝汤和外国人一样。上海人好像对上汤的程序有点折衷,什么时候都可以上,就像一道菜。上海人吃的汤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汤,意思是汤里面没有什么料,如紫菜虾皮汤、番茄蛋花汤、丝瓜榨菜蛋汤等等,湿湿嘴而已,另一种是浓汤,汤里有很多料,如腌笃鲜、胖头鱼汤等等,会吃饱肚子的。

      谈吃饭当然要谈酒。上海人吃酒水平可能全国排名倒数第一。因为上海人吃酒不吃硬货吃软货。

      传统上海人吃黄酒,绍兴黄酒。上海话称吃酒为咪咪小老酒,‘咪’者,小口小口喝并品味的意思,‘小’者数量少也。可见上海人喝酒一点也不豪爽。

      上海人也吃一点白酒,一般在家里吃,量不大,吃的人也不多。宴席上一般不上白酒,要上的话也是问清楚台面上有没有人吃,没人吃就不上。这点和现在不一样。上海本地的七宝大曲当时还是比较有名气的,江苏的洋河大曲也是流行的白酒,价钱比七宝大曲贵,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人吃,或者送人当礼品,如女婿送丈人。上海吃白酒的群体主要在中、下层,上面两种白酒是瓶装的,算比较贵,所以一般平头百姓吃白酒都到酱油店买散装的,黄酒也一样。

      上海人还吃崇明老白酒,是一种米酒,吃口好,后劲大,容易吃醉。

      啤酒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上海流行,尤其在夏天。啤酒的酒精度比较低,因此可以吃多一点,也可以大口大口地喝,看上去比较豪爽,年轻人喜欢。那时买啤酒也是零拷的多,用热水瓶装。

       葡萄酒在上海也是最近这十几年流行,以前上海人吃的也不多。

       高度洋酒如威士忌等在上海是装饰品,放在酒柜里装装样子,中国人吃高度洋酒都不行,说会吃的都是吹牛,文化不一样,假洋鬼子居多。

       日本的清酒现在在上海的年轻人和一部分从日本回国的留学生中很流行,实际清酒和崇明老白酒很类似。60年代有一个日本电影叫‘米’,好像在日本电影节放的,很受欢迎,故事的背景就是做日本米酒的。

      上海人吃茶,绿茶红茶都吃,现在流行的乌龙茶当时却很少吃,茉莉花茶吃的人较多,现在几乎没有人吃茉莉花茶。说到吃茶,不能不说红茶。上海人吃红茶较多,但并不是中国吃法,而是英国吃法。茶叶要放在茶壶泡一会,或者要煮一会,茶里面要放牛奶或柠檬、糖。早饭吃,午茶吃,上海人很搞得清楚。60年代,上海的中苏友谊馆,现在叫上海展览馆,在它的的主楼平台上,就是有4个金壁辉煌的尖顶的平台上,开了咖啡厅,供应正宗的牛奶红茶,还轰动了一阵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海闲话 | 上海人的黄鳝菜
上海闲话研究 072 [上海闲话] 此“大菜”与彼“大菜” — 梅玺阁之幸福生活
《上海人个吃》,配上标准的上海闲话,光听听就要咽口水了
女婿也照杀不误,闲话朱元璋的倡廉反腐
山东人喝酒习俗多
上海人到河南吃酒席,吐槽菜粗糙、酒廉价,结果发现自己才是小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