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j“先求开展”-古传太极拳单操系列

杨门古传太极拳单操,以“先求开展”为行功总要诀(见附录1),以练“筋”和练“气”为实操总对象。

为了实现“先求开展”,习练者需要通过肢体的“抻展”来练“筋”,同时还需要通过心意的“放空”来练“气”。但无论是外在肢体的“抻展”,还是内在心意的“放空”,它们都被完整地体现在“翻江倒海”等各式单操的实操要领中。

古人对各式单操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武术智慧。

一,“翻江倒海”的“先求开展”

“翻江倒海”,是杨门32式古传单操中唯一的一式行气单操。关于这式单操的“先求开展”非常好理解,因为它的行功要领就是对习练者的躯干和四肢,无时无刻和无所不在的“抻展”。

这个“抻展”是“翻江倒海”的独特设计,它可以“越过”人体的肌肉组织,直接作用于习练者的大筋(见附录2)。这个“大筋”,它不是人体关节部位的局部筋,而是贯穿于习练者周身的整条大筋,即所谓的“整筋”。

“翻江倒海”这式单操对肢体的“抻展”,是对“大筋”的“先求开展”。

而实操心意的“放空”来练“气”,却是通过心法实操口诀:“捅破天,指破山,戳破地”来完成的。不懂心法,就没法练杨门古传单操。因为在这里,没有这个特定的心法(见附录3),就没法练“气”。

“翻江倒海”这式单操对心意的“放空”,这同样也是对“气”的“先求开展”。

如上所述,翻江倒海这式单操的“先求开展”,既是肢体“大筋”的开展,同时也是心意“气”的开展。

二,“翻江倒海”的“后求紧凑”

王宗岳原序曰:“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缜密”。

“翻江倒海”的“后求紧凑”,只会出现在对练单操、散手试手或散手对抗的阶段,这是自练单操已经训练过关后的阶段。切记!在自练单操阶段,是不会出现“后求紧凑”这一拳理的。

另外,“后求紧凑”的“紧凑”,并不是针对“开展”的拳架的“紧凑”,而是针对“气”的“紧凑”。是针对心意“放空”阶段,所“开展”出去的“气”给收回来的“紧凑”。在实操上,把“放空”的心意收回来,所“开展”出去的“气”也就自然而然的收回来了。

需要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后求紧凑”,和外在的拳架无关。所谓的“收回来才是技击功夫”,指的仅仅是内在的“心意”收回来,并不包括外在的拳架。能把外在的拳架也“收回来”的,是功高者在长期的散手对抗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技击)功法现象,绝非习练者有意而为之。切记!有意而为之者,必气乱!

杨门古传太极拳的拳架在拳理上划分,只有单操、单式和套路之分,并没有小架、中架和大架之分。关于现代社会上流行的杨家小架、中架和大架,或少候架、健候架和澄浦架等,皆为“线上”套路传承脉系对杨家拳架的个人解读,非杨家“线下”古传单操传承脉系的拳理所述。

习练者自练单操训练过关后,需要把“开展”的心意收回来,用在对练单操、散手试手或散手对抗上。这个时候的习练者已有的技击劲路,还需要再加入“横劲”的训练(见附录4),还需要合格老师的喂手和喂招训练。

最后,(通过收回“心意”)收回来的“气”,才是拉满弦的弓;开弓如放箭的拳势,不取决于外在的拳架,拿住“根劲”即可。

三,“发放”时,肢体和心意的“二次”开展

“先求开展”,是自练单操的行功总要诀;“后求紧凑”,是对练单操、散手试手和散手对抗阶段的行功总要诀。但是,在“后求紧凑”阶段,也会存在肢体和心意的“开展”,这个“开展”是这个阶段的劲力“发放”现象。

“发放”,是针对对手的“发劲”。它出现在自练单操训练过关后,习练者进入到了对练单操、散手试手或散手对抗这个阶段。“发放”是单操日久训练所形成功力的应用。

“发放”需先“得势”,“得势发放”是技击对抗的训练内容。在这个阶段,实操心意的“开展”,就可得到筋骨系统强大的爆发力。我们在这个阶段所需要的,已经不是自练单操的基础筋骨训练,而是二人搭手的横劲训练,和合格老师的技击技术的喂手和喂劲训练。

技击武术,难在基础筋骨训练,换句话说,难在自练单操训练。人类天生具有搏击本能。有了基础筋骨训练,我们所需要的,就只有二人搭手的横劲训练,和一个合格老师的技击技术的喂手和喂劲训练。当然,这位老师的喂手和喂劲的水平越高,你的技击水平也就会越高。

综上所述,古拳谱中王宗岳先师所言的“先求开展”,是自练单操阶段,肢体和心意的“先求开展”,是通过肢体的“抻展”和心意的“放空”,来达到“大筋”和“气”的“开展”。

而“后求紧凑”,它只能发生在对练单操、散手试手和散手对抗阶段。这里的“紧凑”,仅仅是内在“心意”所控制的收回外在之“气”的紧凑,并不包括外在肢体动作的“紧凑”。外在肢体动作的“收回来”,是功高者在技击对抗中日久磨炼的自然结果,万不可有意而求之!

作者微信号:fjks-tjss

*******

附录1:“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臻于慎密”,见杨澄浦等著的《太极拳选编》中《太极拳使用法》第77页,王宗岳原序。文光印务馆1931年版影印。

附录2:翻江倒海这式单操的设计,可以使习练者尽可能多的调动周身大筋参与训练,同时还可以尽量避免肌肉组织的参与。

附录3:杨门古传单操的“心法”范围广泛,需要习练者分门别类加以区分了解。

附录4:杨门古传太极拳对练单操,把“二人搭手对抗”所产生的接近于平行地面的劲力,都看成“横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只练太极拳技击不练推手可不可以
混元24式太极拳教学
康伟老师聊太极[39]
汪荣安“劲整”是练好太极拳的核心
第246期:杨式太极拳技击快架
浅谈用意不用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