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NF技术及操作—舞动身姿
说明


PNF技术操作娴熟时,就像是PT在跳舞,故命名为舞动身姿,本文为作者学习及应用PNF后的总结性文章。第一部分介绍总论及颈部、躯干操作,第二部分介绍四肢操作。


目录

一、PNF简介

二、PNF理论基础:
(1)、神经生理学基础
(2)、PNF 解剖学基础
(3)、PNF 发育学基础
三、PNF的基本原则
四、PNF概述
五、PNF手法技术及应用范围
节律性启动
复合等张收缩
拮抗肌反转:(动态反转 稳定反转 节律性稳定)
反复牵拉:
收缩——放松
保持放松
重复
时序强调
六、PNF基本技术要求
七、PNF适应症和禁忌症
八、技术应用选择举例
九、各部位技术操作及应用(图文)


一、PNF简介:
PNF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PNF)即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通过对本体感受器刺激,达到促进相关神经肌肉的反应,改善运动控制、肌力、协调和耐力,最终改善功能的治疗技术。
20世纪40年代Dr.Herman KabatKabat与Maggie KnottMaggive Knott 合作,首先创立了PNF的概念,PNF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的一种多方面的以螺旋对角线运动模式为主的一种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以外等。
二、PNF理论基础:
1、神经生理学基础
1.1、后续效应:刺激停止后,刺激所产生的影响仍然持续.刺激强度,时间对刺激部位的释放作用。
1.2、时间总和:发生在短时间内连续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相互叠加。
1.3、空间总和:同时作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弱(阈下)刺激的组合(总和)所引起的兴奋形成空间叠加。
1.4、扩散
1.4.1、对刺激传播与强度反应的增加
1.4.2、反应可为兴奋性或抑制性
1.5、连续性诱导:拮抗肌收缩可以增加主动肌的兴奋 。
1.6、交互支配(抑制)
1.6.1、主动肌的收缩伴随着拮抗肌的抑制 。
1.6.2、运动中协调作用是顺利完成运动所必不可少的成份。
2、PNF 解剖学基础
2.1、大多数肌肉纤维的排列 :螺旋形和对角形。

2.2、大脑支配:大多数的运动都是肌群的运动而非单一肌肉的收缩,大多数的运动由运动模式组成,而非单一关节运动,如:屈肘位屈肘肌群协同运动。
2.3、在运动中,只有整个肌群的协同运动,才能完成运动模式,才能完成螺旋或对角运动,而螺旋或对角线运动又可以增加对运动神经元的刺激,提高神经元其兴奋性。
3、PNF 发育学基础
3.1:正常运动发育模式:旋转是肢体发挥正常功能所不可缺少的。如: 洗脸,拿起一个苹果、吃饭夹菜、行走的跨步等。
3.2、螺旋或对角线运动是动作发育的最后阶段,对角线运动越过中线,有利于身体双侧运动的发展
三、PNF的基本原则:
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包括以下几点:
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通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由近到远的顺序发展。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是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
3、发育初期运动由反射活动控制,成熟运动通过姿势反射增强。
4、发育初期的动作是在屈肌和伸肌优势交替转换中向前发展的,在治疗中,如果肌张力过高,上肢特征就选择屈肌优势动作,下肢特征就是选择伸直模式。
5、早期动作是有节律性的,可逆转的自发性屈伸动作。
6、正常运动与姿势取决于协同作用与拮抗肌的相互平衡影响:这一原则强调了PNF技术的主要目标,即发展拮抗肌的平衡。因此,治疗的关键是预防和矫正拮抗肌之间的不平衡状态。
7、动作发展是按照运动和姿势的总体模式的一定顺序进行的,协同运动和动作的方向的发展也是有一定顺序的,因此,在治疗中应遵循发展的观念。
8、动作的发育具有一定的规则和顺序,但并非按部就班,其间可有跳跃和重叠。在治疗中,并非要等病人的坐位平衡很好才能够进行站立训练。发育训练可帮助治疗师找到病人治疗的开始位置和姿势。
9、动作能力的提高依赖于动作的学习,重复的动作模式,可加强动作学习成效。
10、反复刺激和重复动作可促进和巩固动作的学习,发展肌力和耐力。
11、借助PNF加强有目的性的活动强调:加快日常生活动作的学习,强调与功能活动相关的动作和模式的训练。

四、PNF技术概述:
PNF是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复合运动的技巧。
1、利用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射,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运动方法。
2、模式主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
3、通过手法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
4、治疗原则: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输入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5、模式:正常功能活动是由肢体粗大运动模式和躯干肌肉的协同作用组合而成。这些协调肌肉的联合作用形成PNF促进模式。
5.1、PNF模式在三个层面上与运动结合:
1).矢状面:屈曲和伸展
2).冠状面:肢体的外展和内收或脊柱侧屈
3).横截面:旋转

5.2、“螺旋和对角线”的运动。(以肩胛骨为例)

5.3、牵拉和抗阻使肌肉活动增强而加强这种模式的效果。
5.4、以发生在近端关节运动来命名模式,如肩关节的屈曲、内收、外旋模式。
5.5、躯干和肢体一起活动形成完整的协同,如肩关节的屈曲、内收、外旋伴肩胛上提与躯干伸展向对侧旋转构成了完整的活动。

五、PNF手法技术及应用范围:
1、节律性启动:沿运动方向被动的,反复的给个案运动感觉输入,辅助的诱导个案进行相应模式的运动。主动地,有节律的完成同一个运动模式,发展到能够抵抗阻力完成相同的动作。
1.1、适用范围:运动模式启动困难,位置觉迟钝,运动缺乏节律性或不协调。
1.2:应用流程:被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主动运动——抗阻运动。

2、复合等张收缩:主动肌群的向心性、离心性、稳定性无松弛的收缩组合。
2.1、适用范围:肌力下降、协调障碍,离心性收缩控制能力不足,主动关节运动范围降低等。
3、拮抗肌反转:
3.1动态反转:相互拮抗的两组肌群缓慢的,交替等张收缩,在屈曲与伸展方向上的连续诱导性训练,完成大关节活动范围,促进协同肌收缩,松弛拮抗肌,增加肌肉收缩力力量、耐力及协调性。
3.1.1:适用范围:肌力薄弱,肌肉收缩启动协调性差。
3.2、稳定反转:交替等张收缩两组相拮抗的肌肉,施加阻力对抗交替等张收缩,给予口令提示:”用力推我的手“可在关节活动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点进行。
3.2.1:适用范围:稳定性不足,肌力下降,主动肌与拮抗肌协调不足。
3.3、节律性稳定:主动肌与拮抗肌交替等长收缩的一种训练方法,可在关节运动的任何一个点进行,口令:“稳住,不要被我推动”不引起关节活动的情况下增加两组肌肉的力量,提高关节稳定性。
3.3.1:适用范围:关节活动度受限或不稳定,疼痛、平衡能力低下。

4、反复牵拉:强化主动肌的一种技术,反复牵拉主动肌,增强等长收缩的能力,以达到提高主动肌肌力的目的。从运动起始是开始,贯穿于整个运动中,在口令“放松”之后结束。
4.1:适用范围:肌力较弱:1-3级,疲劳,运动绝降低。

5、收缩——放松:先做拮抗肌的等张抗阻收缩,松弛,再由治疗师被动的把肢体放置在新的关节受限活动度位置,反复多次后再主动肌的等张收缩。
5.1:适用范围:增加无痛的关节活动度,肌肉放松,牵伸僵硬的肌肉,肌腱,关节周围肌肉紧挛,复合等张收缩或形态反张维持扩大关节活动度(ROM)

6、保持放松:将个案的肢体被动置于活动受限位置,做主动肌的等长抗阻收缩,然后放松再进行主动或被动的肢体活动。
6.1:适用范围:由于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肌肉在疼痛点处获得最
7、放松,等张收缩太强以至于难以控制(痉挛)
8、重复:多次重复同一个运动模式。
9、时序强调:在正常的运动模式中强调弱的部分。
六、PNF基本技术要求:
1、手法接触,触觉刺激(manual contacts):PNF技术主要通过本体感受刺激达到促进神经肌肉的作用,加加载在肌肉上的压力可帮助该肌肉增加收缩的能力。
1.1、抓握手:其中治疗师抓握手神经肌肉促进的关键,通过治疗师的接触刺激皮肤感觉,让个案理解运动的方向,手只能放在皮肤的暴露平面,即患手或足的掌面或背面,不能同时在两个表面上。
1.2、稳定手(旋转阻力手):稳定手给予个案运动方向的力向引导,如:旋转力向给予阻力或助力。当个案主动不能完成时给予助力,当个案主动完成且需抓握手给阻力时给予阻力,同时刺激给予神经肌肉、皮肤刺激。

1.2、蚓状肌抓握,应放在运动方向侧给以压力刺激。(两种手法)

2、牵拉(stretch):每一动作模式开始时,快速牵拉轴向牵拉刺激,肌肉快速被拉长时肌张力提高,牵张反射一旦产生,即使完全性瘫痪的肌肉,也可能在牵拉松弛的肌肉之后产生收缩,作为促进肌肉收缩的准备活动,也可提高本体感觉的兴奋性,并贯穿于手法全过程。
2.1、该刺激促进被拉长的肌肉和同一关节的协同肌和其他有关的协同肌,可引导病人的肌肉做最大的收缩。
2.2、禁忌:关节不稳定、半脱位,疼痛,骨折/骨折疏松,肌肉/肌腱损伤。
3、语言刺激(verbal commands and communication):口令。治疗师在治疗时应用简短的口令刺激患者的主动运动,提高动作完成质量。
3.1、口令应简短明了;常采用的三个词语:“用力”“继续”“放松”。预备口令,清楚明白;动作中口令,简短明确。
3.2、当要求最大运动反应时,可以给于高声命令;鼓励进行平衡运动时,应采用柔声细语。
3.3、第一次治疗时需向个案解释口令,明确口令意义,目的,作用等(个人习惯)。
4、牵引和挤压(traction and approximation ):(1)牵引对关节进行抽向的持续牵拉刺激,增加关节间隙,使关节间面轻度分离,以激活关节感受器,刺激关节周围运动方向的肌肉收缩,多用于关节的屈曲运动。(2)每组动作运动终末端对关节进行长轴挤压,挤压使关节间隙变窄,可激活关节周围伸肌肌肉利于关节伸展,促进关节稳定性与姿势的反应。(以上肢)
4.1、禁忌:关节不稳定、半脱位、疼痛,骨折/骨折疏松,肌肉/肌腱损伤。
5、时序节律(normal timing):运动发生的先后关系,正常运动具有精确的活动顺序与协调性. 人的神经生长与运动发育顺序强调时序性:增强某组肌群在某个关节活动范围收缩的能力,促进身体的某个部位的运动,由身体较强的部位,易化肌力较弱的部位.
6、视觉刺激(optical stimulation):运动过程中,嘱个案眼睛跟着肢体运动而运动,帮助动作完成,有助于动作的发展与协调。做易化模式是应尽量让患者注视运动方向。(文中配图处于保护模特的关系,均有马赛克掩盖眼睛,不能完全体现,此图只为说明用,请尊重模特,请勿私自下载使用。)

7、最佳阻力(resistance):治疗师所给予个案的阻力,能使患者自身产生运动,且使关节能全范围运动(非关节受限者),阻力的大小应不能阻碍完成整个关节运动范围。所加阻力可能的方向应与运动相反。最佳阻力可刺激肌肉产生运动,增强肌肉的力量、耐力和协调性,矫正相互拮抗的肌肉之间的不平衡,肌肉在阻力之后完全的松弛。
7.1、个案无法主动完成全范围运动时可给予主动助力 。
8、时序(节律 )(normal timing):正常的运动发育过程实先出现近端的控制,然后向远端发展,而正常的运动顺序是从远端到近端发生的,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先易化远端肌肉收缩,再易化近端的肌肉收缩。
9、扩散/强化(irradiation and reinforcement):刺激身体的各个部位均可引出有目的性的协调的运动,称为扩散/强化。对一肢体或颈、躯干用抗阻法进行一定形式的活动时,常可强化其它肢体或颈、躯干肌的收缩,这一作用是建立在反射水平和处于应激的功能上(也可从解刨链角度解释)。同样,也可做颈或躯干肌的抗阻活动来强化肢体的活动能力。
10、治疗师体位(posture):治疗师的身体应与想要做的运动/力在一条线上,阻力来自治疗师的身体,而手臂相对放松,放松的手能感受个案的反应。
10.1、治疗师采用的基本体位是弓箭步,前脚与运动方向平行放置,膝关节微屈曲以增加灵活性,后脚与前脚垂直成90度放置,给于稳定的支撑。随着运动的需要,灵活的变换体位。保持身体与对角线运动方平行一致,注意治疗师的肢体不能干扰病人追踪运动的视线。
10.2、治疗师应尽可能接近病人,让自己的背部尽可能直立,不致产生过度疲劳或扭伤腰背部。治疗师应学会利用自己的身体来促进运动模式,如,利用体重来增加阻力和进行牵伸或挤压。
11、运动模式((pattern of movement):对角线运动,以近端关节的运动为基准,主动肌与拮抗肌在模式中相互转化。
七、PNF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PNF技术应用广泛。适用于多种神经疾患,如,中风后偏瘫、脑瘫、脑外伤、脊髓髓伤、帕金森、脊髓灰质炎后的运动功能障碍,骨折、手外术后关节制动、慢性疼痛等均可使用这些技术(图文限制因素,不能一一展现,期待线下活动能够当面交流)。
2、禁忌症:
2.1、骨折,骨折未愈合或有开放性损伤,不能应用牵伸手法。
2.2、持续抗阻的重复收缩不能用于脑血管病急症期;伤口和手术刚缝合部位。
2.3、皮肤感觉缺乏,听力障碍者,对口令不能准确反映的婴幼儿,无意识的者,骨质疏松者,血压不稳定者,关节不稳定,本体感觉障碍者。
八、技术应用与选择举例:
PNF是促进技术应用相对比较广泛,适用于肌肉无力和运动控制能力差的个案。针对个案存在的问题,选择最技术模式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治疗效果。
肌肉功能障碍:
(1)、肌肉无力:可应用重复收缩、慢逆转技术训练肌力和肌肉耐力。
(2)、肌张力低下:快速牵拉、节律型发动技术使肌肉收缩,刺激肌肉产生运动,完成运动启动与肌肉收缩。
(3)、肌张力过高:应用保持——放松、节律型稳定、慢逆转技术降低肌张力、增加肌肉的弹性。
2、关节功能障碍
(1)疼痛肿胀: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防止肌肉萎缩,但需要维持肌肉维度,关节活动度维持,可选择等长收缩的技术,关节不产生运动,不引起疼痛增加。即:保持——放松。
(2)肌肉僵硬:肌肉肌腱僵硬、关节囊挛缩等使关节受限个案,选择收缩——放松、慢逆转——维持——放松、牵伸——对角运动、放松肌肉、牵拉关节囊,增加关节的活动度。
(3)关节不稳定:节律性稳定、慢逆转,等长收缩等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增加本体感觉性反应。
3、关节周围神经损伤个案:选择收缩——维持——放松、收缩——抗阻——对角运动等,提高周围神经活性,激活关节周围肌肉。
4、共济失调个案
慢逆转——保持、节律性稳定技术可增加稳定性和协调性。
5、PNF对偏瘫应用:
治疗时利用患侧的PNF肩胛带模式和患侧的上肢组合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选择上肢下肢不同的D1F/D1E D2F/D2E 合并领近关节的E/F。
九、各部位PNF技术操作(图文):
1、头和颈运动模式(可用于颈部活动不足、稳定控制不足、慢性疼痛、等):以头颈为运动轴。
1.1、D1E:屈曲右旋——伸展左旋:个案坐位,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一手于左侧脸颊,一手于头后,给予轴向推动,嘱个案做后伸左旋动作,治疗师给予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等长收缩,下同),全程应用:起(开始),用力,继续用力,维持等口令(下同,不在提示)。
1.2、D1F:伸展左旋——屈曲右旋:个案坐位,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一手于右侧脸颊,一手于前额,给予轴向推动,嘱个案做后伸屈曲右旋,治疗师给予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1.3、D2E:屈曲左旋——伸展右旋:个案坐位,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一手于左侧脸颊,一手于头后,给予轴向推动,嘱个案做伸展右旋,治疗师给予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1.4、D2F:伸展右旋——屈曲左旋:个案坐位,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一手于右侧脸颊,一手于前额,给予轴向推动,嘱个案做后伸屈曲右旋,治疗师给予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2、躯干运动模式(可用于躯干控制不足、慢性腰背痛、躯干活动障碍等):以骨盆为运动轴,两种运动模式。
2.1、自主运动模式:
2.1.1Chopping(下砍) 


2.1.2 Lifting(上提)
2.2、治疗师操作(坐位):
2.2.1、D1E:屈曲左旋——伸展右旋:个案坐位,双手交叉握住对侧上臂远端,治疗师站立于个案前面,双手从个案小臂下抓握个案双侧肩膀,引导个案屈曲左旋,给予伸展右旋向牵拉,嘱个案做伸展右旋,治疗师给予最佳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2.2.2、D1F:伸展右旋——屈曲左旋:个案坐位,双手交叉握住对侧上臂远端,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双手跨过腋下抓握个案小臂远端,引导个案伸展右旋,给予伸展右旋牵拉,嘱个案做屈曲左旋,治疗师给予最佳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2.2.3、D2E:屈曲右旋——伸展左旋:个案坐位,双手交叉握住对侧上臂远端,治疗师站立于个案前面,双手从个案小臂下抓握个案双侧肩膀,引导个案屈曲右旋,给予屈曲右旋向牵拉,嘱个案做伸展左旋,治疗师给予最佳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2.2.4、D2F:伸展左旋——屈曲右旋个案坐位,双手交叉握住对侧上臂远端,治疗师站立于个案身后,双手跨过腋下抓握个案小臂远端,引导个案伸展左旋,给予伸展左旋牵拉,嘱个案做屈曲右旋,治疗师给予最佳阻力,动作终末端维持。
2.3、治疗师操作:仰卧位躯干运动模式:(只做图片介绍,不做文字详细介绍)

2.1.1Chopping(下砍)

2.1.2 Lifting(上提)




作者寄语

尊敬的各位同仁,PNF技术是由国外传入国内,每个使用者师承不同,可能存在差异,做这篇技术介绍性文章是因为工作感受而来,只做交流使用。对于PNF技术在疼痛、骨科、偏瘫、脊髓损伤等康复中的使用,模式准确选择是疗效的关键, 文中之所以用“个案”而不用“患者”是因为作者认为,每个需要接受治疗的人病情不一,用个案称呼,是希望能够根据病人病情,针对个体选择技术应用和制定治疗方案。

关于PNF的治疗 欢迎各位老师和小编探讨学习 不啬赐教!

初学者可以阅读

易化牵伸术-简便易学的PNF牵伸及力量训练-第3版 (澳)麦卡蒂

附送电子版 链接:http://pan.baidu.com/s/1c1SIKik 密码:2usq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PNF技术—对角线模式
PNF技术_康复技术_康复_物理疗法_康复医学网
Bobath、PNF、Rood、Brunnstrom技术特点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PNF治疗技术(下)
PNF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