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社区变化

“你退一分我让几平”,江夏法泗街共同缔造“国家卫生乡镇”

湖北日报2022-09-16 15:44

连日来,法泗街将国家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结合起来,居民百姓纷纷发挥主人翁意识,街村面貌得到改善,居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大幅提升的同时,一幅幅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美好乡村景象正徐徐展开。

在双向四车道的怡山湾大街旁,一座包含了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儿童游乐场以及健康步道的荷韵游园已经建成,在天气凉爽的早晚时间段,人们在这里锻炼、健身,孩子们在这里奔跑、玩乐,荷韵广场现已成为法泗街有名的健康主题公园,居民健康素养也持续提升。

据了解,和以往政府部门征收或征用土地新建公园不同,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荷韵游园占压到的部分居民用地,法泗街基本没有花钱,而是当地居民主动出让。法泗村15组村民陈技林就主动拆除了自家已经打好的近100平方米地基,他说,“修建公园既方便我们自己锻炼,又能美化环境,这是好事,我当然要支持!”

集贸市场一直是市容环境卫生整治的难题。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位于法泗街集贸市场旁的荒地一度成为了垃圾乱堆乱放、车辆乱停乱放的臭水沟。去年3月以来,法泗街投入170万元将此地改造成生态停车场,建成标准车位155个,彻底改变市容市貌的同时,也解决了街道拥堵和停车难问题。

“我们的国家卫生创建工作真正做到了共同缔造,家喻户晓。”法泗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0年以来,法泗街投入近100万元在主要道路两旁和重要路口树立标识标牌,辖区各单位宣传栏滚动播放爱卫知识科普,对全街村部机关卫生开展常态化卫生检查评比,并每月进行通报。此外,对陈旧旱厕进行改造,新建集镇公厕6座,村湾公厕23座,群众满意率、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成熔兴 通讯员 张瑶 林思雨202208

东西湖区慈惠街毗邻汉江,区位优越、交通便利,食品、物流、机电等产业集聚。在该街最西端,蔡家、八向、鸦渡三个社区兼具农业大队属性,有11个永久保留村湾沿汉江大堤一字排开,是东西湖区乡村振兴和汉江北岸风貌示范带建设的主战场之一。

本世纪初,这里诞生了武汉市最早的“网红村”——石榴红村,因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风格而闻名。近年来,东西湖在该区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并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衔接,计划打造一个“人在景中、宜居宜游、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新样板。

慈惠街道办事处工委负责人介绍,自综合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该街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形成了“我是慈惠人、人人为慈惠”的生动局面,其中不少思想和想法与共同缔造“五共”理念相契合。“今年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的方向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态度更坚定、行动更有力,继续深入实践'五共’理念,从'干部干着、群众看着’转化为'干部带着群众一起干’,成功唤醒群众主体意识,共同缔造美好慈惠。”

9月下旬,三个社区完成改造,将以全新的“石榴红景区”形象开门迎客。日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踏访蔡家社区,看一看这里的新变化。

提建议:村民化身乡村规划师

8月24日,蔡家社区彭家台村口,一座占地超300平方米的乡村文化广场,场地开阔大气,建筑古色古香。

“这里既是游客进入石榴红景区的门户,也是彭家台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最受'广场舞大妈’的喜爱。”蔡家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君介绍,改造前,这里本是一块撂荒地,堆放着村民的各式农具,环境脏乱烂。整治工作启动后,村民们听说要腾退场地,本不理解。街道和社区干部逐家逐户做工作,说明设计意图,逐步获得了村民的认可。后来,大家主动清理农具,有用的搬回家收纳摆放,没用的就由社区组织卖掉。“不少村民还主动将自家房子改造后多出来的砖瓦捐赠出来,支持建设。”

一路往彭家台村里走,这样“共谋共建”的印记随处可见:

由广场通往村里的两片鱼塘,本被一条土路分隔,仅供一人通行。规划时,村民提出,“能否将鱼塘连通,再修一座桥,方便居民进出?”最后,设计师将两侧水系打通,建起了一座江南风格的拱桥。如今,鱼塘经过水环境治理,水质清澈、鱼虾嬉戏,加上拱桥风姿映射到水面,更成了一道风景。

在村尾,彭家台、蔡家台、丁家台三个村湾之间本是“断头路”,居民进出只能靠门前一条两股道的车道。周末旅游车辆一多,常被堵得动弹不得。还有游客开车误入村里,只能倒车出去,十分不便。在村民建议下,整治专班新建了一条800多米长的环村公路,打通了微循环,方便了300余户、1000余人出行。

王君说,改造后的蔡家社区,不仅是村民生活起居的家园,也是游客旅游观光的景区。“村民们共谋共建,既是'乡村规划师’,方便了群众的生活,也是'旅游体验官’,提前替游客挑出了景区的毛病,对于后期旅游质量提升大有帮助。”

改习惯:村民自发规整门前菜地

整治工程刚刚开始时,村里一批党员中心户就带头提出:千万不能做成“面子工程”,只把第一排房子建得漂亮,“里子”就不管不顾。

“有了群众'共评’的压力,我们的整治工程做得特别细致,生怕遗漏了一点细节。”王君说。

记者在彭家台看到,整个村湾近百栋房屋基本已完成整治,房屋立面、门窗栏杆以及房顶都修葺一新,颜色统一、形制整齐,看起来赏心悦目。居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有的种上了低矮灌木,变成了绿化带,有的则保留了村民自己开荒种的菜地,围上了绿色的栅栏,整洁美观。

原来,村里不少老人习惯在家种上“口粮菜”,既补贴生计,又活动身体。整治专班尊重居民意愿,保留了部分菜地,并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避免污水横流、泥泞满地。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我们可得加倍珍惜这样的生活环境!”79岁的党员示范户张德荣说,村湾环境变化之后,村民们也逐渐改变了生活习惯:生活垃圾不再杂丢,统一扔进垃圾桶;家门口的杂物收拾得井井有条;屋顶翻新时拆下来的废旧热水器,不再当“宝贝”一样堆在家里,而是请社区帮忙运走处理。

信心足:村里能人纷纷投钱创业

综合整治美化了人居环境,搭建了幸福未来的“骨架”,但要真正迈向美好生活,还需要产业兴旺的经济“活水”。为此,慈惠街按照“政府引领建设、吸引企业投资、鼓励群众参与”的共建模式,推动产业振兴。

一方面,政府引领运营了一批大体量、上规模、有品牌的大型文旅项目,如亲子菜园、亲子鹿园、紫藤艺术社区等,成为吸引人流的“引爆点”项目。同时,招商引资吸引企业投资,建设了愿驿系列民宿、苏恒泰油纸伞、时代火炬摄影等一批文旅项目。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发动群众,留足留好群众生产经营的空间,唤醒自主经营意识。

8月24日,在蔡家社区一栋临水的三层楼房里,48岁的张华正在自己的“时光”融合菜餐厅里忙前忙后。他在外打拼20多年,已成为武汉市一家老字号酒楼的总经理。去年回老家,他看到整治工程后村里的巨大变化,看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于是毅然辞去工作,决心回乡创业。今年5月,他的时尚餐厅开业试运营,菜品全是他凭借做粤菜20多年经验研发的,屋内的装潢也是他亲手设计,赢得了不少“回头客”。

据介绍,在蔡家社区,像张华这样的创业能人不在少数。群众们看到乡村巨大变化,在社区党支部影响下,纷纷回流投资开店:有的运用传统酿造技术制作纯粮食酒,有的筹备经营美丽乡村超市,还有的经营乡村咖啡馆、轻食餐厅、品牌民宿。而且这些项目时尚化特征明显,不再是烧烤、采摘、农家乐这样的“老三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潘安兴先生】《文坛百家 专辑》【神州文学家园】隆重推荐 2023051806
【西咸 · 镇街】永乐镇
千万富翁当月薪480元村支书 积劳成疾病逝(图)-搜狐新闻
老贫协主任与古钟的故事
春来古林坪
体育赛事助力乡村振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