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999年印巴卡吉尔战争:印度胜利引以为傲(组图)

中印军队近日在两国边界锡金段中方一侧发生人员对峙,印度军队越过了从未成为争议的这段边界,并且向印媒散发倒打一耙的消息,宣称中国军队越界在印度领土上施工。

而印度国防部长更是声称目前的对峙是由中方引发的,针对中方“希望印度能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叫嚣战争”的警告,印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他们试图提醒我们,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印度也许跟1962年不一样了,难道中国就停留在1962年了?或许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印度国防部长应该掂量掂量。

印度陆军在狭窄公路上开往前线。

印度陆军作战部队攻击前祈祷

印度跟周边国家一直争端不断,除了中国,更多就是跟巴基斯坦。1999年,印巴双方在卡吉尔地区爆发冲突,这是双方自1988年来无数次小型冲突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据印度方面的统计,在这次冲突中,印度战死527人、1363人受伤、1人被俘、1架战斗机被击落、1架战斗机坠毁、1架直升机被击落;不过巴基斯坦方面宣称,印军约1600人被击毙。当然,这次战争以印度夺回卡吉尔告终,而印度方面也一直将之引以为傲,甚者宝莱坞还以之为题材拍了好几部片子。下边我们就通过图片和报道来看看印军引以为傲的这次战争吧。

1999年3月,巴基斯坦北方轻步兵团越过当时印巴喜马拉雅-克什米尔山区实际控制线,进入一片地势险要的山区,从这里可以俯瞰印度边境小镇卡吉尔。当巴军大踏步前进时,印度人却在撤退。当时正值冬季,迫于恶劣的气候,印军主动撤离了己方一侧边防驻军,暂时避免了一场边境冲突。

控制线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争议区的分界线。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人迹罕至。由于气候恶劣,印度陆军在寒冬季节通常都会从前线哨所撤回过冬。

乘坐汽车前往作战地区的印度士兵

祈祷的印度士兵。

印度人撤退了,巴军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最大程度扩张地盘。当时一千名巴军士兵徒步或乘直升机越过印巴控制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实际控制线朝前推进了6英里。直到5月3日他们才被当地牧羊人发现。

于是在5月第一周里,印军开始返回各自前哨阵地时才发现巴军不但早已深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而且做好战斗准备。一场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最初,尴尬的印度陆军领导人决定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击,将巴基斯坦部队驱逐出境。之后双方进行了几轮交火。但是,地面上的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

印军的直升机。

参战的印度空军直升机

到5月11日,印军将领决定请求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空军的回应是,需要空中支援的交战区域在武装直升机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外,如果地面部队真的需要空中掩护的话印度空军可以出动固定翼飞机完成任务。

之后印军地面部队连续几天要求空军单独出动武装直升机支援地面作战,但都被印度空军坚决拒绝了。也正是那几天的互相扯皮,使得印度空军在战后受到一些责难:认为他们拒绝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导致日后冲突逐渐升级,最后才不得不参加战斗。

实际上早在5月10日,印度空军就开始对卡吉尔高地实施空中侦察,还向前线部署作战飞机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建立起了一个基本的防空指挥体系。不仅如此印度空军已经开始在喜玛拉雅山区组织各种空地武器投射演练。

印度陆军在狭窄公路上开往前线。

印度陆军作战单位攻击前的训话

5月12日当各军种还在为作战计划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架印军直升机在巴军前哨据点附近活动时遭到对方火力袭击。这一充满敌意的举动迫使印度西线空军司令部进入战备状态并且派遣快速反应机群前出到设在国境线最北端的前进空军机场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美洲虎”战斗/攻击机连续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收集目标信息。同时为了对战区内所有作战飞机进行统一指挥,印度空军在Leh--海拔最高的前线机场设立了指挥中心。除此之外,印军还出动了RB-57“堪培拉”和米格-25R侦察机,对入侵巴军实施照相/电子侦察。

印度空军派出一架“堪培拉”飞机对卡吉尔附近区域进行侦察。这架飞机下降到了22000英尺的高度,采用了环形跑道式的侦察路径,距离山脊最低时仅有4000英尺。这架“堪培拉”飞机被一枚中国制造的“安扎”(即“前卫”,译者注)红外地对空导弹击中了右侧发动机。印度飞行员最终成功驾驶飞机进行了紧急迫降。

1999年,印度空军轰炸巴基斯坦士兵阵地。

巴基斯坦士兵展示被击落的印度空军米格战机残骸,印方声称是被中国支援的武器所击落。

5月14日,印度空军启动了克什米尔的空中作战中心,并动员战斗机部队进行全力反击。这些行动清楚地表明了印度空军的意图,一旦任务确定,它将全力与入侵者战斗。

在进行了多轮讨价还价之后,印度空军与印度陆军就空中支援的角色和程度达成了一致,陆军妥协了,答应空军使用固定翼战斗机的要求。这为空中力量的参战扫清了道路。

在5月25日由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主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印度陆军总参谋长指出了情况的严重性,要求印度空军毫不迟疑地参加战斗。印度总理说:“好,明天拂晓时开始。”

卡吉尔封顶上争夺激烈。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空军总参谋长同意,印度空军只攻击渗透进印度控制线一侧的巴基斯坦目标。但是他也要求,在作战期间他的飞机可以飞越控制线。瓦杰帕伊说不行;不允许越过控制线。

由于文职领导人对交战规则的严格限制,印度空军参与此次冲突的规模基本定型。这次联合作战的代号为“维贾伊行动”(“维贾伊”是印度语“胜利”的意思)。

5月26日凌晨6:30,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开始了,此时距离发现巴基斯坦渗透印度控制区已经3个星期了。对NLI目标的第一次火力齐射是由6架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进行的。自从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飞行员驾驶“吸血鬼”战斗机攻击巴基斯坦阵地以来,这是28年来印度飞行员第一次向巴基斯坦军队投下炸弹。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巴基斯坦选择不让F-16参战。

几乎所有被攻击的目标都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高达16000至18000英尺的地方。NLI的据点本来就难以在广袤的白雪背景中发现,而岩石与白雪的反射使得瞄准目标变得愈加困难。对于这一特殊地形特征,参加此次代号“Safed Sagar行动”的印度空军飞行员从座舱向外看,形象地称之为“白色海洋”。

空战行动的第二天,印度空军损失了两架战斗机。第一架是米格-27,在攻击完目标后遭遇了发动机熄火。在发动机两次空中重启皆告失败后,飞行员弹射逃生,结果被俘。他于6月3日被遣返回国。

第二架是米格-21,当时这架飞机正在以较低的高度贴近山脉飞行,帮助搜索被击落的米格-27飞行员,结果被一枚红外制导的地对空导弹击中。米格-21飞行员也弹射了,但是却没有第一架战斗机飞行员那么幸运。据报道,他先被俘虏,遭到虐待后处决。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印度士兵摆拍。

空战行动的第三天,印度空军为了配合印度陆军将领的要求,极不情愿地派出了一架武装型米-17直升机,结果在进行对地空中支援时被肩射式地空导弹击落。四名机组成员死于直升机坠毁。

在进行的初期作战中,印度空军很快体验了以色列人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遭受的严重损失——在以色列人于战争后期重新扳回战局前,埃及和叙利亚的地空导弹与防空高炮击落了以色列空军近三分之一的战斗机(一共102架)。

接受了血的教训,印度空军暂停使用武装直升机对地攻击,战斗机的攻击高度也必须处于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外。在之后的战斗中,印度空军再也没有固定翼飞机毁于敌军火力。

遭受攻击的巴基斯坦士兵阵地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每当进行空对地攻击时,西部空军司令部都会派米格-29进行战斗空中巡逻(CAP),以戒备巴基斯坦空军(PAF)。而巴基斯坦F-16A的CAP位置总是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距离控制线10到20英里。

当空中行动到达巅峰时,印度空军将其60架最好的战斗机部署到了前线。它们时刻待命,进行中队规模的特种训练,让飞行员适应月光条件下的夜间攻击。印度空军此前从未进行过夜间高原地带的作战行动。

由于基本的炸弹投掷都是由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进行的,因此印度空军飞行员执行的近地支援任务效果非常有限。

在前线作战的印度士兵。

推进的印度士兵。

据此,印度空军参谋长于5月30日(即战斗开始4天后)决定,派能够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幻影2000H战斗机参战。到6月12日,幻影战机已经为进行精确攻击做好了准备。

6月17日,冲突进入了转折点。一队幻影2000H摧毁了NFL的主要补给营地,在机载电脑辅助武器瞄准设备的支持下,幻影2000H利用1000磅的普通炸弹在大角度俯冲攻击中命中目标。

6月24日,这场战争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一队幻影2000H利用1000磅的“铺路石”II激光制导炸弹(LGB)摧毁了虎山上NLI指挥部的掩体——这也是印度空军的第一次LGB实际战例。在攻击中,目标在9英里外就被“蓝盯”光电成像传感器发现,在5英里外投掷出了炸弹,之后飞机转弯,并一直利用激光点指示目标。

印度士兵利用120毫米迫击炮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卡吉尔山顶上的尸体


6月29日,印度陆军占领了山脊高处的两个重要据点。7月2日,印度陆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攻击。7月4日,印度陆军冒着冰雨,在夜间借助绳索爬上了1000英尺高的峭壁。在11个小时的残酷战斗后,印度陆军最终夺回了虎山上NLI的重要前哨阵地。

7月26日,印度军方宣布夺回了大部分前哨阵地,并将NLI占领者逐回了控制线的另一侧。

印度空军参加“维贾伊行动”的时间持续了两个月。印度空军战斗机起飞了1700多架次,其中有40次是在战役最后几个周进行的夜间飞行。在最后的伤亡统计中,印度陆军在行动中死亡527人,受伤1363人。NLI的伤亡没有公布,但估计至少与这个数字持平。

在战斗中被俘的巴基斯坦士兵。

印军抬着战死的士兵撤离。

因单独空军和印度陆军在这次联合作战行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很难说哪一个是主力。从简单的重量与效力比来看,炮兵是主要的支援力量。印度陆军发射了250000多枚炮弹。据估计,这一数字是二战以后火力密度最高的冲突。与这种“浪费炮弹的地毯式轰炸模式”相比——这场战役的空中指挥官如此称呼它,印度空军只投掷了大约500枚炸弹。其中大多数都有效攻击了预定目标。

近距离空中支援是印度空军面对的主要困扰。NLI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型隐蔽阵地完全不同于战斗机通常支援的友方地面部队作战。

印度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也因为行动自由受限而受到很多困扰。新德里拒绝印度空军跨过控制线是限制因素之一。战斗机不得不使用上端进入和退出的战术,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最优的,甚至是不安全的。

印度士兵攻占一个山头后合影。

印度士兵展示缴获的武器。

巴基斯坦使用的便携式导弹射程迫使印度空军飞行员在山脊上方6000至8000英尺的高度飞行,以保证不受威胁。这又使得武器投掷精度大为降低。

在这种极端高度,印度空军的弹药也不如在低海拔处投掷时精度高。气温和空气密度的下降改变了阻力等参数,而这种环境是一般武器没有计算过的。武器并没有预期的精度,印度空军飞行员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去适应。

这种光秃秃的地形使得空中侦察敌情变得模糊,也掩盖了炸弹的攻击效果,而近距离脱靶的炸弹也近乎无效。印度空军飞行员探索了接近目标的航线和上端进入与退出的通道,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空军的战斗机更容易被预测和被地面火力击中。

卡吉尔山顶上的尸体

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的巴基斯坦士兵。

NLI的阵地位于很深的沟壑之中,受到印度飞行员俯冲攻击的威胁较小。而且印度飞行员基于控制线的转入点也不理想。

印度空军经历了“陡峭的学习曲线”,因为飞行员要适应不熟悉的条件。米格-21飞行员没有复杂的机载航电设备,只能利用秒表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来进行夜间封锁轰炸。

另外一个例子:印度空军开始喜欢选择武器投掷点,利用雪崩来阻断NLI的补给线。

攻占制高点后的印度士兵展示国旗。

占领卡吉尔峰的印度士兵展示国旗。

印度空军似乎也引领了非传统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印度空军是第一支利用光电和红外瞄准吊舱进行高分辨率航空侦察的部队。

卡吉尔冲突也暴露出印度军方的重大缺点,即在最初发现NLI入侵后印度陆军和印度空军的极度不协调。这一败笔也为3年后美国中央司令部面临同样问题的“蟒蛇行动”提供了警示——最初地面部队也打算独自行动,但是空中部队及时援助,使得最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中印军队近日在两国边界锡金段中方一侧发生人员对峙,印度军队越过了从未成为争议的这段边界,并且向印媒散发倒打一耙的消息,宣称中国军队越界在印度领土上施工。

而印度国防部长更是声称目前的对峙是由中方引发的,针对中方“希望印度能汲取历史教训,停止叫嚣战争”的警告,印国防部长表示:“如果他们试图提醒我们,2017年的印度已经和1962年的印度不一样了”。印度也许跟1962年不一样了,难道中国就停留在1962年了?或许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印度国防部长应该掂量掂量。

印度陆军在狭窄公路上开往前线。

印度陆军作战部队攻击前祈祷

印度跟周边国家一直争端不断,除了中国,更多就是跟巴基斯坦。1999年,印巴双方在卡吉尔地区爆发冲突,这是双方自1988年来无数次小型冲突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据印度方面的统计,在这次冲突中,印度战死527人、1363人受伤、1人被俘、1架战斗机被击落、1架战斗机坠毁、1架直升机被击落;不过巴基斯坦方面宣称,印军约1600人被击毙。当然,这次战争以印度夺回卡吉尔告终,而印度方面也一直将之引以为傲,甚者宝莱坞还以之为题材拍了好几部片子。下边我们就通过图片和报道来看看印军引以为傲的这次战争吧。

1999年3月,巴基斯坦北方轻步兵团越过当时印巴喜马拉雅-克什米尔山区实际控制线,进入一片地势险要的山区,从这里可以俯瞰印度边境小镇卡吉尔。当巴军大踏步前进时,印度人却在撤退。当时正值冬季,迫于恶劣的气候,印军主动撤离了己方一侧边防驻军,暂时避免了一场边境冲突。

控制线是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争议区的分界线。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地区,人迹罕至。由于气候恶劣,印度陆军在寒冬季节通常都会从前线哨所撤回过冬。

乘坐汽车前往作战地区的印度士兵

祈祷的印度士兵。

印度人撤退了,巴军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们打算利用这个机会最大程度扩张地盘。当时一千名巴军士兵徒步或乘直升机越过印巴控制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把实际控制线朝前推进了6英里。直到5月3日他们才被当地牧羊人发现。

于是在5月第一周里,印军开始返回各自前哨阵地时才发现巴军不但早已深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而且做好战斗准备。一场冲突已经不可避免。

最初,尴尬的印度陆军领导人决定用自己的力量进行反击,将巴基斯坦部队驱逐出境。之后双方进行了几轮交火。但是,地面上的情况并没有多少改变。

印军的直升机。

参战的印度空军直升机

到5月11日,印军将领决定请求空军出动武装直升机为地面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火力支援。空军的回应是,需要空中支援的交战区域在武装直升机的有效攻击范围之外,如果地面部队真的需要空中掩护的话印度空军可以出动固定翼飞机完成任务。

之后印军地面部队连续几天要求空军单独出动武装直升机支援地面作战,但都被印度空军坚决拒绝了。也正是那几天的互相扯皮,使得印度空军在战后受到一些责难:认为他们拒绝为地面部队提供支援,导致日后冲突逐渐升级,最后才不得不参加战斗。

实际上早在5月10日,印度空军就开始对卡吉尔高地实施空中侦察,还向前线部署作战飞机以便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建立起了一个基本的防空指挥体系。不仅如此印度空军已经开始在喜玛拉雅山区组织各种空地武器投射演练。

印度陆军在狭窄公路上开往前线。

印度陆军作战单位攻击前的训话

5月12日当各军种还在为作战计划进行讨论的时候,一架印军直升机在巴军前哨据点附近活动时遭到对方火力袭击。这一充满敌意的举动迫使印度西线空军司令部进入战备状态并且派遣快速反应机群前出到设在国境线最北端的前进空军机场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美洲虎”战斗/攻击机连续执行战术侦察任务,收集目标信息。同时为了对战区内所有作战飞机进行统一指挥,印度空军在Leh--海拔最高的前线机场设立了指挥中心。除此之外,印军还出动了RB-57“堪培拉”和米格-25R侦察机,对入侵巴军实施照相/电子侦察。

印度空军派出一架“堪培拉”飞机对卡吉尔附近区域进行侦察。这架飞机下降到了22000英尺的高度,采用了环形跑道式的侦察路径,距离山脊最低时仅有4000英尺。这架“堪培拉”飞机被一枚中国制造的“安扎”(即“前卫”,译者注)红外地对空导弹击中了右侧发动机。印度飞行员最终成功驾驶飞机进行了紧急迫降。

1999年,印度空军轰炸巴基斯坦士兵阵地。

巴基斯坦士兵展示被击落的印度空军米格战机残骸,印方声称是被中国支援的武器所击落。

5月14日,印度空军启动了克什米尔的空中作战中心,并动员战斗机部队进行全力反击。这些行动清楚地表明了印度空军的意图,一旦任务确定,它将全力与入侵者战斗。

在进行了多轮讨价还价之后,印度空军与印度陆军就空中支援的角色和程度达成了一致,陆军妥协了,答应空军使用固定翼战斗机的要求。这为空中力量的参战扫清了道路。

在5月25日由印度总理阿塔尔·比哈里·瓦杰帕伊主持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印度陆军总参谋长指出了情况的严重性,要求印度空军毫不迟疑地参加战斗。印度总理说:“好,明天拂晓时开始。”

卡吉尔封顶上争夺激烈。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空军总参谋长同意,印度空军只攻击渗透进印度控制线一侧的巴基斯坦目标。但是他也要求,在作战期间他的飞机可以飞越控制线。瓦杰帕伊说不行;不允许越过控制线。

由于文职领导人对交战规则的严格限制,印度空军参与此次冲突的规模基本定型。这次联合作战的代号为“维贾伊行动”(“维贾伊”是印度语“胜利”的意思)。

5月26日凌晨6:30,大规模的空中作战行动开始了,此时距离发现巴基斯坦渗透印度控制区已经3个星期了。对NLI目标的第一次火力齐射是由6架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进行的。自从1971年印巴战争中印度空军飞行员驾驶“吸血鬼”战斗机攻击巴基斯坦阵地以来,这是28年来印度飞行员第一次向巴基斯坦军队投下炸弹。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巴基斯坦选择不让F-16参战。

几乎所有被攻击的目标都是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上高达16000至18000英尺的地方。NLI的据点本来就难以在广袤的白雪背景中发现,而岩石与白雪的反射使得瞄准目标变得愈加困难。对于这一特殊地形特征,参加此次代号“Safed Sagar行动”的印度空军飞行员从座舱向外看,形象地称之为“白色海洋”。

空战行动的第二天,印度空军损失了两架战斗机。第一架是米格-27,在攻击完目标后遭遇了发动机熄火。在发动机两次空中重启皆告失败后,飞行员弹射逃生,结果被俘。他于6月3日被遣返回国。

第二架是米格-21,当时这架飞机正在以较低的高度贴近山脉飞行,帮助搜索被击落的米格-27飞行员,结果被一枚红外制导的地对空导弹击中。米格-21飞行员也弹射了,但是却没有第一架战斗机飞行员那么幸运。据报道,他先被俘虏,遭到虐待后处决。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印度士兵摆拍。

空战行动的第三天,印度空军为了配合印度陆军将领的要求,极不情愿地派出了一架武装型米-17直升机,结果在进行对地空中支援时被肩射式地空导弹击落。四名机组成员死于直升机坠毁。

在进行的初期作战中,印度空军很快体验了以色列人在1973年10月的中东战争中遭受的严重损失——在以色列人于战争后期重新扳回战局前,埃及和叙利亚的地空导弹与防空高炮击落了以色列空军近三分之一的战斗机(一共102架)。

接受了血的教训,印度空军暂停使用武装直升机对地攻击,战斗机的攻击高度也必须处于便携式地空导弹的攻击范围之外。在之后的战斗中,印度空军再也没有固定翼飞机毁于敌军火力。

遭受攻击的巴基斯坦士兵阵地

印度炮兵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每当进行空对地攻击时,西部空军司令部都会派米格-29进行战斗空中巡逻(CAP),以戒备巴基斯坦空军(PAF)。而巴基斯坦F-16A的CAP位置总是保持安全距离,一般是距离控制线10到20英里。

当空中行动到达巅峰时,印度空军将其60架最好的战斗机部署到了前线。它们时刻待命,进行中队规模的特种训练,让飞行员适应月光条件下的夜间攻击。印度空军此前从未进行过夜间高原地带的作战行动。

由于基本的炸弹投掷都是由米格-21、米格-23和米格-27进行的,因此印度空军飞行员执行的近地支援任务效果非常有限。

在前线作战的印度士兵。

推进的印度士兵。

据此,印度空军参谋长于5月30日(即战斗开始4天后)决定,派能够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幻影2000H战斗机参战。到6月12日,幻影战机已经为进行精确攻击做好了准备。

6月17日,冲突进入了转折点。一队幻影2000H摧毁了NFL的主要补给营地,在机载电脑辅助武器瞄准设备的支持下,幻影2000H利用1000磅的普通炸弹在大角度俯冲攻击中命中目标。

6月24日,这场战争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一队幻影2000H利用1000磅的“铺路石”II激光制导炸弹(LGB)摧毁了虎山上NLI指挥部的掩体——这也是印度空军的第一次LGB实际战例。在攻击中,目标在9英里外就被“蓝盯”光电成像传感器发现,在5英里外投掷出了炸弹,之后飞机转弯,并一直利用激光点指示目标。

印度士兵利用120毫米迫击炮轰击巴基斯坦阵地

卡吉尔山顶上的尸体


6月29日,印度陆军占领了山脊高处的两个重要据点。7月2日,印度陆军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攻击。7月4日,印度陆军冒着冰雨,在夜间借助绳索爬上了1000英尺高的峭壁。在11个小时的残酷战斗后,印度陆军最终夺回了虎山上NLI的重要前哨阵地。

7月26日,印度军方宣布夺回了大部分前哨阵地,并将NLI占领者逐回了控制线的另一侧。

印度空军参加“维贾伊行动”的时间持续了两个月。印度空军战斗机起飞了1700多架次,其中有40次是在战役最后几个周进行的夜间飞行。在最后的伤亡统计中,印度陆军在行动中死亡527人,受伤1363人。NLI的伤亡没有公布,但估计至少与这个数字持平。

在战斗中被俘的巴基斯坦士兵。

印军抬着战死的士兵撤离。

因单独空军和印度陆军在这次联合作战行动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很难说哪一个是主力。从简单的重量与效力比来看,炮兵是主要的支援力量。印度陆军发射了250000多枚炮弹。据估计,这一数字是二战以后火力密度最高的冲突。与这种“浪费炮弹的地毯式轰炸模式”相比——这场战役的空中指挥官如此称呼它,印度空军只投掷了大约500枚炸弹。其中大多数都有效攻击了预定目标。

近距离空中支援是印度空军面对的主要困扰。NLI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小型隐蔽阵地完全不同于战斗机通常支援的友方地面部队作战。

印度空军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也因为行动自由受限而受到很多困扰。新德里拒绝印度空军跨过控制线是限制因素之一。战斗机不得不使用上端进入和退出的战术,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最优的,甚至是不安全的。

印度士兵攻占一个山头后合影。

印度士兵展示缴获的武器。

巴基斯坦使用的便携式导弹射程迫使印度空军飞行员在山脊上方6000至8000英尺的高度飞行,以保证不受威胁。这又使得武器投掷精度大为降低。

在这种极端高度,印度空军的弹药也不如在低海拔处投掷时精度高。气温和空气密度的下降改变了阻力等参数,而这种环境是一般武器没有计算过的。武器并没有预期的精度,印度空军飞行员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去适应。

这种光秃秃的地形使得空中侦察敌情变得模糊,也掩盖了炸弹的攻击效果,而近距离脱靶的炸弹也近乎无效。印度空军飞行员探索了接近目标的航线和上端进入与退出的通道,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空军的战斗机更容易被预测和被地面火力击中。

卡吉尔山顶上的尸体

在战斗中受伤被俘的巴基斯坦士兵。

NLI的阵地位于很深的沟壑之中,受到印度飞行员俯冲攻击的威胁较小。而且印度飞行员基于控制线的转入点也不理想。

印度空军经历了“陡峭的学习曲线”,因为飞行员要适应不熟悉的条件。米格-21飞行员没有复杂的机载航电设备,只能利用秒表和全球定位系统接收器来进行夜间封锁轰炸。

另外一个例子:印度空军开始喜欢选择武器投掷点,利用雪崩来阻断NLI的补给线。

攻占制高点后的印度士兵展示国旗。

占领卡吉尔峰的印度士兵展示国旗。

印度空军似乎也引领了非传统的情报、监视和侦察任务。印度空军是第一支利用光电和红外瞄准吊舱进行高分辨率航空侦察的部队。

卡吉尔冲突也暴露出印度军方的重大缺点,即在最初发现NLI入侵后印度陆军和印度空军的极度不协调。这一败笔也为3年后美国中央司令部面临同样问题的“蟒蛇行动”提供了警示——最初地面部队也打算独自行动,但是空中部队及时援助,使得最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99卡吉尔之战:印度和巴基斯坦高原上的惨烈厮杀
印度神剧新剧情!为救被俘飞行员,营救直升机竟被自家导弹击落!
巴基斯坦击落印战机,为何惹恼美国?
西南边境传来爆炸声!歼
凶悍,巴基斯坦飞行员驾驶落后两代的战机赶跑印度先进战机
步印度后尘?巴基斯坦今年已坠毁四架军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