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彦平的一封来信:娱乐不会致死,但伪科学会。

Family Gene

生产有责任有态度的内容


这个心理学博士在娱乐了大家一年多之后终于发来一篇正经话,原文如下:

家因健康的读者朋友们:

你们好!

在2018年,我利用业余时间出了50期的手绘版趣味心理测试发布于微信朋友圈,得到很多圈内朋友的关注。

关于趣味心理测试

今年初,连续创作了8期“世界名画趣味心理测试”,被家因健康公众号发布。有些看了的朋友很好奇,说这些测试有的很准,是什么原理?但我的注解是“趣味心理测试,结果仅供参考”,不能说有朋友“对号入座”,觉得“准确”激励一下出题的人,就忘乎所以。

当时出“趣味心理测试”的初衷就是告诉大家,不是每一种“心理测试”都是准确的,也不要用一个简单的趣味测试去分析别人,科学的心理测试与趣味测试是完全不同的。

夺人眼球的伪“心理测试”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不时有人发某类“心理测试”,发现这类测试有3个共同的特点:

  1. 图文并茂,标题很夺人眼球。例如“你的左右脑像谁”、“你几分人几分神”等;

  2. 测试需要输入个人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微信号等);

  3. 结果必须转发朋友圈才能看到。

其实仔细想想,一个测试如果仅仅是为了好玩夺人眼球,提醒是趣味测试也就罢了。但是,这类测试结果言之凿凿的告诉你你有多少比例的“人”、“妖”等,有明显的误导和胡诌的嫌疑。

另外测试结果必须要输入个人敏感信息(如姓名,手机号等,当然有些测试者可以随便胡诌一个也是可以)以及转发朋友圈才能看到(如以下四张图片下面都有二维码,扫码才能看到),明显是在盗用个人信息和想引发更多人关注,同时做广告、赚取流量,完全背离了这类测试的初衷:只是趣味一下而已。

 

朋友圈流行的伪“心理测试”

以上这种测试,基本上都是胡编乱造,没有任何的测评依据,完全是在误导关注者,甚至是在宣传一些迷信和伪科学的东西,值得警惕。

貌似科学的“江湖派心理测试”

除了以上道貌岸然的伪“心理测试”,还有一种就是颇有迷惑性的“江湖派心理测试”,其特点是:

  1. 看似有一定的书籍和理论参考;

  2. 把测试结果分成几类,图文并茂,给人感觉很专业;

  3. 号称在世界很多企业和很多国家都在使用。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九型人格”、“MBTI”、“星座与性格”、“血型与性格”等测试。有很多“学者”开展类似的培训,讲座甚至做成APP让很多人去测试,显示自己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其实这些测试,虽然国内有些翻译的书籍有介绍,但离科学的测试很遥远,基本上是“自圆其说”、“夸大其词”和“自说自话”的成分多,结果的准确性很差,以“贴标签”的方式把人的性格或者人格随便分类,乱下诊断,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需要大家谨慎对待。因篇幅和时间所限,不举例展开论述。

什么是专业的心理测试? 

专业的心理测试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和理论,通过编制严谨、规范的测试量表去了解人的某种心理特质(如智力、性格等)。即便是这样专业与科学的心理测试也有其局限性。

专业的心理测试包括以下方面:

1、明确编制者。

如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的心理测试是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他的学生西蒙编制的“比奈-西蒙测试”。任何一个心理测试都是人编制的,不是凭空产生的。不介绍作者的测试,要么是盗版,要么就是假的。

法国心理学家 比奈·阿尔弗雷德(1857~1911)

2、明确测试对象。

如著名的MMPI(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试)、EPQ(艾森克人格测试)以及16PF(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等测试,明确规定测试对象是16岁以上的成人。如果一个测试没有对测试者的年龄、性别、区域等有规定,说明不是专业测试。

3、明确解释标准。

一个测试最重要的是解释标准(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测验分数必须与某种标准比较,才能显示出它所代表的意义。

比如著名的韦克斯勒智力测试(WISC)和汉密尔顿抑郁测试(HAMD)等,都有测试的解释标准。如WISC规定,智商100为正常,75以下为弱智等。一般常模是针对可比较的群体而言的(如要得到一个8岁孩子的智力测试结果,只能和8岁群体的常模比较,不能是10岁的;同时,只能和相同文化或区域的人比较,不能随便跨文化的比较。

美国心理学家 大卫·韦克斯勒( 1896~1981)

这也就是哪怕在国外很专业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引入国内也要进行修订的原因(如WISC-4,2003年美国出版,2006年由著名心理学家张厚粲教授领衔在我国大陆地区修订)。

4、明确其局限性。

任何一个心理测试都有其局限性:即有其测试到的部分(效度)和测试不到的部分(误差)。如果一个测试“鼓吹”说结果绝对可靠与准确,一定是假的。科学的测试,只要同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测试几次,结果都是相对稳定的(信度);如果一个测试的结果是“朝令夕改”的,一定是假的。

以上,就是我结合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专业经验,对当前“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心理测试的分析。希望大家明察与参考,也期待科学、专业的心理测试能够被大家认识,而趣味测试只是一种娱乐,江湖派测试要引起大家的警觉,而伪心理测试则要坚决抵制。

杨彦平

2019.4.12

杨彦平趣味心理测评手稿

现将杨彦平博士今年发布的“世界名画趣味心理测试”链接安利给各位,有兴趣的读者点击浏览。


杨彦平: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

西南大学心理学博士后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擅长领域:

心理测评、团体心理辅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个故事告诉你为什么星座理论纯属扯淡 | 果壳网移动版
网络心理测试到底准不准?
【趣味心理测试】你会上哪一间厕所?这是一个抗压的测试,超准的!!
“心理测试到底准不准?”│精神科量表使用释疑
【趣味测试】准确测试你的人生,解读你的人生,了解自己和他人!
【趣味心理测试】“日”字加一笔,你最先想到什么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