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叶一剑: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凸显“特色”,关键是形成产业价值闭环 | 创智者说7

编者按

旅游业是智慧驱动型产业。旅游专家、学者勇立潮头竞风流,是新锐思想的创造者,创新前沿的探路人,以研究建构理论体系,推动旅游业改革创新发展。

2017年,【小荣说】推出【“创智者说”系列访谈录】,以口述的方式,分享旅游资深研究者对中国旅游改革发展的思考和解读。


【第7期访谈】

  方塘智库创始人 叶一剑


 

创智者档案

我是方塘智库创始人

叶一剑

我认为,特色小镇是进行全球资源配置与带动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



2016年7月1日,国家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并对特色小镇的产业、环境、文化、设施服务提出了培育要求。一时间,全国特色小镇建设热情高涨。

 

虽然目前特色小镇培育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什么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的角色定位与根本问题是什么?如何选择和培育特色小镇核心产业?【小荣说】就特色小镇的相关问题采访了方塘智库创始人 叶一剑。


特色小镇具有公共、投资双重属性

汪颖:“特色小镇”这个概念火了很久,但一直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您是如何理解“特色小镇”的?

 

叶一剑:对于什么是特色小镇,实际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到过,其应该包括特色小镇特色小城镇两种形态。特色小城镇是指以传统行政区划为单元,特色产业鲜明、具有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的建制镇;特色小镇主要指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二者相得益彰、互为支撑。

 

我们目前关注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开发建设起来的,可以做为一个企业投资的产品来看待,既具有公共属性又具有投资属性,并对其提出了五大基本判断:

 

其一,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发展模式的有益探索,这是理解特色小镇的一个战略导向。

 

其二,特色小镇的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的运营不仅包括房地产开发在内的物理空间的建设,更牵涉到未来在这一空间内的文化发展、产业集聚、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门槛很高,很有挑战性,但也是很好的发展创新的载体。

 

其三,产业集聚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核心问题。这里的产业应该是带有产业链和产业生态层面思考的产业集聚,所以,在一个特色小镇内集聚和发展一个产业,一定牵涉到围绕这个产业的创新和创业,而不是简单地把一些存量的产业搬迁到一个小镇里就可以了。

 

其四,在互联网和大交通时代背景下,很多具有独特资源禀赋但之前被认为比较边缘的地区现在完全有可能变成世界的中心,关键是能不能通过一系列的资源配置将这种独特的资源禀赋转化成核心竞争力。对任何一个区域来讲,要想发展得好,必须具有全球化的思维和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那么特色小镇就是一个很好的空间载体。这就要求特色小镇的建设从一开始就应该具有全球化思维,面向全球表达自己,面向全球来进行资源配置。

 

其五,特色小镇从一开始就应该充分考虑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也就是智慧小镇的建设。因为任何一个特色小镇的建设都包括两个小镇的建设,一个是看得见的实体小镇的建设,还有一个是云上小镇的建设。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在地文化的挖掘,这也是特色小镇建设的应有之意,也是其进行全球表达的核心支撑。



文化是小镇特色的根本依托

汪颖:据了解,很多省份要求所有的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必须按照3A级或者4A级以上景区标准来做,甚至明确要求,要直接申请为4A或5A级景区。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叶一剑: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供给中,如果仅仅是按照A级景区的标准进行建设,显然对文旅在特色小镇建设中的价值存在误解,甚至是误导。

 

应该说,中国A级景区的建设评估标准经过2016年初进行的新的修改,增加对智慧旅游、休闲度假、特色文化在景区发展中的考量,体现了文旅新时代景区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包括文旅产业在内的特色产业的发展,推进区域和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创业的平台,也是特色小镇所在地区整体转型过程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哪怕是免收门票的开放式景区的建设逻辑,也不适配于是特色小镇的建设。

 

比如,把特色文化单独列为一个大项,以引导旅游景区更加重视文化建设,切实把培育文化主题、提升文化内涵、丰富文化活动、塑造企业形象作为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任务来抓;改变了原来标准中的“邮电服务”的说法,新增加了“信息化”大项,并大幅度提高了该项的分数占比,这体现了对智慧旅游的重视;增加了对住宿设施的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对休闲度假游的回应;还有对于停车场的要求,充分考虑了自驾游的需求,等等。

 

但是,纵然是这样,游客体验和市场认可与A级标准之间依然经常不匹配,进而让大家对A级景区的评定与管理制度产生怀疑。在此背景下,对于A级景区评定标准与特色小镇建设的对接,需要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思考,并在实践中做出最佳方案选择。

 

汪颖:景区化不应该是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那么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特色小镇究竟该如何审视自身的定位,并在未来的规划中把握发展的核心?

 

叶一剑:在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了城市旅游的概念,开始从旅游人口的视角来审视区域和城市的发展、功能完善。那么,特色小镇作为一种高品质的人居空间供给,文旅功能完善成为必然。

 

虽然产业是特色小镇建设中的核心支撑,但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是“特色”的根本依托。文旅功能是所有特色小镇的营造中都必须要考虑的,这不仅代表了小镇建设中对文化和环境的重视,而且,背后体现了对一个旅居时代的深刻洞察。

 

如果把人的一生用两种状态来界定的话,可以分为定居和旅居,对于越来越多的人来讲,旅居状态的时间占比越来越高,这也是文旅产业爆炸式增长的真实逻辑。这就客观上要求,包括特色小镇在内的人居营造,都需要考虑文旅功能的完善。

 

在特色小镇的文旅功能配套或者说文旅产业的发展,门票经济不应该是特色小镇文旅产业收益的主要来源,更应该从特色小镇的整体收益角度来测算小镇文旅产业的投入与产出。包括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文旅特色小镇,门票经济都不应该是主要的收益模式,而是要从文旅产业链和文旅产业生态构建的角度来规划文旅小镇的文旅产业价值链。

 

虽然我们不认为景区化不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方向,但并不妨碍我们认为文化旅游的功能配套对特色小镇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只不过我们要区分开特色小镇、文旅特色小镇、文旅功能与特色小镇等概念。



不可复制的文化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汪颖:在您看来,什么是特色小镇的灵魂?

 

叶一剑:有观点认为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灵魂,我觉得这有点矫枉过正。我们注意到,这一轮对特色小镇的重视和鼓励,是伴随着对此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两种现象或者说困境的反思来展开的:一种是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反思,以开发区和高新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建设,几乎完全是基于产业集聚进行区域规划的,导致发展到后来,别说具有文旅的功能,甚至说基本的城市功能都无法满足,不但不宜居,更不宜游。所以,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从一开始就要求避免园区经济的弊端,从产城融合的角度进行思考。

 

另一种是对房地产业的反思,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太多的所谓鬼城和空城的案例,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缺少对产业的重视,导致房子建起来以后,没有产业和人口导入,也就谈不上什么活力。

 

在我们看来,对特色小镇建设而言,产业当然很重要,但是,文化才是特色小镇的灵魂。产业是可以在不同的小镇之间复制的,但每一个小镇都应该尤其独特的文化,这才是无法复制的。

 

在关于特色小镇的文化建设讨论中,我特别愿意强调对在地文化的关注和挖掘,并通过设计、互联网、技术、建筑等手段,将在地文化产品化、符号化。这也将是决定特色小镇能否参与全球对话的一个很重要的决定因素,与特色小镇通过在某一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从而获得全球影响力的逻辑是一样的。

 

我们一直强调,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是面向全球的,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进行打造。那么,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色小镇的诞生,应该在文化上和产业链上都具有独特性,所以,在地文化的价值就凸显出来了。

 

汪颖:特色小镇的文化内涵应该如何打造才能让这里的居民和旅居此地的人更容易获取或感知到这个小镇的品质,从而增强小镇的自身吸引力?

 

叶一剑:我认为,带有人居空间属性的空间营造,在充分理解和践行城市、小镇甚至乡村为人而建、为人而生的价值理念,这些空间的文化构成中,市民文化将是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是一个城市或小镇以及乡村最具文化魅力的体现。

 

关于这一点,我总是喜欢举出我在赫尔辛基走访的经历和印象,虽然也和很多的游客一样,第一次到赫尔辛基的时候我按照导游手册的提示,饶有兴趣的看了老沙里宁设计的赫尔辛基火车站,看了岩石教堂,看了西贝柳斯纪念碑,甚至我自己突然心血来潮,连续两天拍摄了几百张漂亮的橱窗设计,但是,去过赫尔辛基两次以后,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最让我感动的都是当地居民生活状态所传达的信息,包括在雪花中坐在城市广场上安静的喝着咖啡的老人,还有在城市街头忘我的拉着小提琴的民间演奏者。

 

我对高雄的游历也是如此。在那里呆了将近一周,看遍了导游手册上所提示的所有的景点,自己徒步了几条街区,但让我最感慨的是,我在街边一个很普通的露天面馆要了一碗面,厨师是一个小姑娘,给我做完面以后,竟然不知去向了,我快吃完的时候又安静的回来了,结账时双手接过钱,然后把找零双手递还给我,并说了声“谢谢”。这背后的信任、礼貌、优雅是一个城市宝贵的品质。

 

我们注意到,中国很多城市都开始强调所谓的全域旅游或者说城市旅游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旅游化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固然重要,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城市市民文化的培育和张扬,这是最难管理的,也是最能提升城市品位的部分。

 

受此启示,市民文化当是特色小镇文旅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小镇居民的生活方式,将是这个小镇文旅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要对特色小镇的这个方面的发展有所思考和规划的话,将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至少要求我们对特色小镇进行策划的时候,要有人口结构、社会治理、市民文化、公共空间等方面的思考,以及解决方案的设计。



保有敬畏 突出特色是关键

汪颖:从国家提出的特色小镇培育要求来看,特色小镇既涉及城市和乡村的问题,也涉及产业、文化和旅游等问题。作为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特色小镇应如何建设,才能够与区域的各要素形成互动和谐共荣发展?

 

叶一剑:按照目前国家导向和行业共识,特色小镇都是按照3A级景区以上标准甚至是5A级景区标准打造的,这些小镇本身就是区域旅游产业的增量,同时,这些小镇的综合功能配套不但应该立足于目的地打造,还应该立足于集散地打造,充分考虑与区域文旅产业生态的互动。所以,特色小镇的建设将是区域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文旅类特色小镇更是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变量。

 

可以预见,特色小镇在未来我国的市镇体系中,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长期生活在众多的特色小镇中,也会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到特色小镇旅行、游学、康养、健身等等。所以,今天我们进行的特色小镇建设,一方面是一种投资行为,另一方面也是在营造我们自身的栖息之地,必须要慎重对待。

 

汪颖:截至目前,我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如火如荼,同时各种怪现象层出不穷,这也引发了很多的担忧,譬如很多地方会强制性地要求建一定数量的特色小镇,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叶一剑:对于特色小镇的建设,大家投入热情是没错的。但是,特色小镇的根本问题并不是数量问题,而是在进行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遵循基本的规律,保有基本的敬畏,要防止从一开始就陷入特色小镇的陷阱,将特色小镇变成了圈地的手段,要警惕套取国家补贴的投机行为。

 

另外,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大家时常会忽视特色小镇集聚上万甚至几十万的人口规模时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所以,对于既有投资属性又有公共属性的特色小镇,要同时注重商业和社会治理问题,因为一个既有产品,财务问题很重要,社会治理问题更重要。如果仅仅将特色小镇当做房地产开发,必败无疑。

 

“无产业,不小镇”,“无创新,不小镇”。特色小镇产业的发展不应该只是将既有产业搬迁到一起就结束了,而应该是一个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资源配置平台,全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的思维要贯穿始终,要注意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充分结合,或者与新兴产业的发展集聚结合。

 

至于一个具体的特色小镇的产业选择,首先要看小镇所在地的独特资源禀赋,是不是有一些既有的产业集聚。如果规模还可以,就可以考虑与这些传统产业结合,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这不仅解决了特色小镇的产业导入问题,而且还解决了这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其次要看特色小镇的投资运营主体的资源配置能力,做自己最擅长的,才能确保能够通过招商引资或孵化快速地推进产业在小镇的集聚。因为很多特色小镇建设追求高精尖的产业,却忽略了围绕这些产业集聚所必须的较高的资源配置能力,最后导致落不了地。

 

另外,虽然特色小镇核心和关键是产业,但如何突出“特色”才是重中之重。要突出小镇“特色”,首先可以由特色产业的集聚来确定小镇的特色,而特色产业的选择要充分考虑特色小镇所在地的独特资源禀赋,尤其是所在地已经具有良好产业基础的产业适宜作为小镇的特色产业或主导产业进行导入。而实际上,很多地区都沉淀有自己的主要产业,比如,河北几乎每个县都有一个特色产业,比如曲阳的石雕,安国的中药材等,又如河南商丘虞城县的纺织产业。其次要充分挖掘小镇所在地的在地文化,这将是塑造该特色小镇特色的最直接的要素,也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采访手记

抵达方塘智库位于北京的办公室时,叶一剑正在健身房健身,跑步机对着的窗外能够看到二环高楼林立的风景。看我们到了,他缓缓停下跑步机走下来,边擦汗边说:“每天我都会来跑一会儿,现在健康第一,生活第二,工作第三。”

 

采访前我们聊到叶一剑曾经出过的一本书叫《乡愁里的中国》,书的封面上有一行小字“回不去的故乡,进不去的城”,这句话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叶一剑说当时提出这句话,最直接的感觉就是作为一个北漂,确实有这样一个状态,那是一个自我状态的表述,但是在这个表述背后,再去看国家的变革,再去看这个时代,好像也有这个状态。往前走还是往回走,都面临着一个站在十字路口彷徨的、进退失据的状态。

 

如今距这本书出版已五年过去,当我问起如今是否还会有当初那种迷茫时,叶一剑坦言:“现在我应该说对方向感没有任何迷茫,无论是自己的个人生活、创业的方向,还是对于国家的基本认知。那本书写完以后,我就很清楚自己干嘛,包括我们现在对乡村的态度。今天这个阶段,对于乡村的价值的重新认识,乡村应该成为财富,应该成为智慧的源泉,应该成为深厚的综合的文化传统的来源,这个东西是非常明确的。”

汪颖

孙小荣·工作室

文旅产业研究员

【创智者说】采编

 

特别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特”和“新”—— 特色小镇的希望源泉和生命所在
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六脉神剑”——浙江经验分享
叶一剑:无文旅,不小镇
特色小镇建设大有可为
特色小镇怎么搞?这五个要素一定记牢!
建设特色小镇的理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