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平衡针灸治疗无先兆偏头痛的综合疗效评价
userphoto

2023.04.24 安徽

关注

覃小兰  谢文源 蔡涛键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120

通讯作者:覃小兰 女 主任医师 主攻方向为中西医结合脑病

地址:510370广州市荔湾区涌岸街36号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急诊科

联系电话:13662414772

指导:王文远教授

 

【摘要】目的:评估平衡针灸针刺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双头痛穴的综合疗效。方法:将40例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平衡针灸针刺患者双侧头痛穴;对照组针刺与头痛穴相平行的双侧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的假穴位。两组针刺疗程为4周(20次),对头痛发作的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综合积分及临床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每月头痛发作频率、头痛VAS评分、头痛持续时间、综合积分及临床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灸针刺头痛穴在治疗无先兆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显著,主要体现在改善头痛发作频率、程度、持续时间等方面,值得推广。

【关键词】平衡针灸;偏头痛;头痛穴;疗效

偏头痛是临床上多见的原发性头痛,其头痛反复发作,并且常伴恶心呕吐、畏光怕声等症状。其高发于青壮年,女性较男性多发。发作严重时对工作、学习和生活会造成明显地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1]。而且研究表明,偏头痛与脑卒中存在在一定的相关性[2-3]。由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有可能诱发情感障碍方面的疾病[1]

偏头痛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是以药物治疗为主。急性期治疗以缓解疼痛为主。间歇期治疗以减少发作,减少急性期药物的使用为目标。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导致药物源性的头痛,部分药物有成瘾风险[4]。在非药物疗法上,针灸的应用是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平衡针灸是一门有别于传统针灸的现代针灸疗法,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目前对多种疾病的治疗疗效均得到了大量临床实践的证明,特别是痛症方面笔者采用平衡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2015年8月—2016年1月于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各分院门诊就诊及院内公告招募的无先兆偏头痛患者。

1.2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Ⅱ)中的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5]:A至少5次疾病发作符合以下2-4的标准;B每次疼痛持续4-72小时(未治疗或治疗无效);C至少具有下列之中两个特征:① 单侧性;② 搏动性; ③ 程度为中度或重度(日常活动受限或停止);④ 因日常的体力活动加重,或导致无法进行日常运动(如:走或爬楼梯);D发作期间至少具有下列的一项:① 恶心和/或呕吐;② 畏光和怕声。E不能归因于另一疾病。

1.3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2)18岁≤年龄≤45岁;(3)男女不限,右利手;(4)就诊前3个月头痛发作≥6次,且2次≤每月发作次数≤6次;(5)中、重度疼痛,影响工作学习;(6)近3月来未服用精神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及预防偏头痛药物,近1月来未接受过针刺治疗,无长期服用镇痛药物习惯;(7)受试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1)其它疾病引起的头痛;(2)特殊类型的偏头痛,如眼肌麻痹型偏头痛,偏瘫型偏头痛等类型;(3)存在肿瘤、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所致的慢性疼痛者;(4)有严重晕针反应者;(5)合并循环、呼吸、消化等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严重精神病患者或易出血及感染者;(6)既往脑出血、脑梗塞等颅内器质性病变者;(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8)不能理解完成相关量表测定者;(9)患者1个月内参加了其他临床试验。

1.5治疗方法

治疗组:材料:采用规格为0.35×75mm的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定位:头痛穴定位于足背第1、2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解剖为趾背神经。进针手法、深度:平刺,斜向涌泉穴15-45°以内,一步到位或上下提插法,进针约1.5-2寸。出针:当患者出现局部放电感,或酸麻胀感等针感后立即出针。针刺频率:每周针刺5次,4周干预期内完成针刺20次。

对照组:定位:假穴位定位于与头痛穴相平行的足背第3、4跖骨结合前凹陷处中点。进针手法、深度:手法同治疗组,进针深度仅破皮即可。出针:进针有破皮感后即可出针,不要求有针感。余同治疗组。

1.6 疗效标准

头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该法采用一两端标有“0”和“10”的长10cm的游动标尺。其中“0”代表无痛,“10”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数字越大代表疼痛越剧烈。记录患者每次偏头痛发作过程中疼痛数值最高的一次。

疗效评价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中的疗效判定标准。

积分评定:采用综合积分法观察头痛发作次数、程度、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具体计分方法如下:(1)头痛发作次数:每月发作次数≥5次为6分,3-4次为4分,≤2次为2分;(2)头痛程度:头痛发作时,须卧床为6分,影响工作为4分,不影响工作为2分;(3)头痛持续时间:持续≥2天为6分,持续12小时-2天为4分,<12h为2分;(4)伴随症状: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3项或以上为3分,2项为2分,1项为1分。

疗效评定:(1)临床治愈:疗程结束无发作性偏头痛症状,停止治疗后1个月不发病。(2)显效:治疗后积分减少50%以上。(3)有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1%一50%。(4)无效:治疗后积分减少20%以下。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评定起点分不低于7分)

1.7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及方差齐的计量资料,两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采用卡方检验,当期望频数≤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所有检验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基线观察

最终纳入统计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有19例,其基线情况见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家族史、平素合并用药情况、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及综合积分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资料情况

项目

组别

统计值

P值

试验组

对照组

性别(男/女)

3/16

5/14

χ2(Fisher精确)

0.69

年龄(岁)

29.58±6.26

30.52±6.85

t= 0.44

0.66

病程(年)

7.00±3.16

7.42±3.50

t= 0.39

0.70

家族史(有/无)

4/15

7/12

χ2(Fisher精确)

0.73

发作期合并用药(有/无)

3/16

2/17

χ2(Fisher精确)

1.00

头痛次数(次)

3.47±1.02

3.05±1.03

Z=-1.23

0.22

VAS分值

5.55±1.37

5.77±1.34

Z=-0.51

0.61

头痛持续时间(h)

21.63±15.84

23.74±19.74

Z=-0.65

0.52

综合积分

13.68±2.31

13.84±2.46

Z=-0.13

0.89

2.2疗效观察

治疗后治疗组每月头痛发作频率为1.93±0.73,对照组为3.00±1.12;治疗组的头痛VAS评分为4.63±1.22,对照组为5.61±1.31;治疗组头痛持续时间为12.71±10.73小时,对照组为20.93±15.75小时;治疗组的综合积分为10.59±2.80,对照组为12.63±3.11。以上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程度及头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详见表2。治疗组有效15例,无效4例,有效率78.95%;对照组有效4例,无效15例,有效率21.0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详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偏头痛情况比较

观察指标

组别

统计值

P值

试验组

对照组

头痛次数(次)

1.93±0.73

3.00±1.12

Z=-2.50

0.01

VAS分值

4.63±1.22

5.61±1.31

Z=-2.06

0.04

头痛持续时间(h)

12.71±10.73

20.93±15.75

Z=-2.16

0.03

综合积分

10.59±2.80

12.63±3.11

Z=-3.09

0.00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比较

组别

疗效评定(例)

合计(例)

χ2

P值

有效

无效

试验组

15(78.95%)

4(21.05%)

19(100.00%)

Fisher

精确

0.00

对照组

4(21.05%)

15(78.95%)

19(100.00%)

合计(例)

18(47.37%)

19(50.00%)

38(100.00%)

3  讨论

根据偏头痛的疼痛性质、部位、病因病机,当属祖国传统医学的“头风”、“偏头痛”、“雷头风”等病的范畴。《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第一次提出“头风”病证;金元时期医家朱丹溪提出“偏头痛,头半边痛是也”,当时己认识到偏头痛的不同之处;明代医家王肯堂在《证治准绳》中论述:“医书多分头痛、头风为二门,然一病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浅而近者名头痛,其痛卒然而至,易于解散速安也。深而远者为头风,其痛作止不常,愈后遇触复发也。皆当验其邪所从来而治之”。指出偏头痛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清代刘恒端在《经历杂论》中将将偏头痛分为“天府痛”、“头角痛”、“眉棱痛”、“太阳痛”等,表明了偏头痛虽为一侧头痛,但因个人体质疼痛部位有所不同,表现形式也有所不同。

平衡针疗法由陆军总医院王文远教授所创,其交叉取穴理论源自《内经》九刺法之一巨(缪)刺,即左病取右,右病取左。《素问·缪刺论》有云:“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有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于经脉缪处,故命日缪刺”,《素问·离合真邪论》日“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以达“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效。针刺患侧可在一定程度上疏泄邪气.但激发真气作用较弱,而人体经脉左右贯通交汇.所以这种交叉取穴法可利用健侧经气,并同时调动患侧经络中残存真气,运行气血.驱逐同经之邪气。从现代神经解剖学机制讲,健侧针刺信息可通过脊髓中间神经元跨越中线的轴突或侧支,及直接止于对侧后角的纤维、脑干网状结构、丘脑的双侧投射纤维、大脑皮层的双侧纤维联络及上述中枢结构的多层次整合作用达到治疗效果。头痛穴是治疗头痛的特定穴位,通过刺激效应的反馈原理.刺激穴位来激发与调节机体各系统,促进类似吗啡样的内源性止痛物质分泌,提高痛阈值,从而起到止痛作用,并且可增强机体内抗病能力,使机体失衡状态得以纠正,达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自我调整。平衡针具有突出特点:一针处效,进针快、针感快、出针快,离经不离穴,一病一穴,此法安全无副作用,治疗偏头痛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丁新生,万琪,万新华,等.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6.

[2]Schurks M,Rist PM,Bigal ME,et a1. Migraine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BMJ,2009,339:b3914.

[3]Sacco S, Ornello R, Ripa P,et a1. Migraine and hemorrhagic stroke:a meta-analysis[J]. Stroke,2013,44:3032-3038.

[4]韩喜梅,毛西京,满玉红,等.曲坦类药物对偏头痛疗效及副作用的Meta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86-91.

[5]Headache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Headache Disorders.2nd Edition. Cephalalgia,2004,24:1-1606.

[6]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2,1:108-109.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足三阳经循经井穴刺血联合针刺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试验
头痛(偏头痛)中医诊疗方案
天龙汤治疗偏头痛61例临床观察,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偏头痛科学有效!武汉专家向世界证实
针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偏头痛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