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止足正是定
    止:
说文:
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諸市切
段注:下基也。與丌同部同義。象艸木出有阯。止象艸木生有阯。屮象艸木初生形。象艸過屮枝莖益大。出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故止爲足。此引伸假借之法。凡以韋爲皮韋,以朋爲朋黨,以來爲行來之來,以西爲東西之西,以子爲人之偁皆是也。以止爲人足之偁與以子爲人之偁正同。許書無趾字,止卽趾也。《詩》麟之止。《易》賁其止,“壯”于前止。士昏禮北止。注曰:止,足也。古文止爲趾。許同鄭从今文,故不錄趾字。如从今文名,不錄古文銘也。或疑銘趾當爲今文,名止當爲古文。周尙文,自有委曲煩重之字不合於倉頡者。故名止者,古文也。銘趾者,後出之古文也。古文禮今文禮者,猶言古本今本也。古本出於周,從後出之古文。今本行於漢,轉從冣初之故。猶
楷之體,時或有捨小篆用古籒體者也。諸巿切。一部。凡止之屬皆从止。

《廣韻》《集韻》《正韻》

渚市切,音止。基也。《劉兼·長春節詩》太平基址千年永,混一車書萬古存。 與阯同。

足:

说文: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即玉切〖注〗徐鍇曰:“口象股脛之形。”

段注:人之足也。在體下。从口止。依玉篇訂。口猶人也。舉口以包足已上者也。齒,上止下口。次之以足,上口下止。次之以疋,似足者也。次之以品,从三口。今各本从口。非也。卽玉切。三部。凡足之屬皆从足。


《禮·玉藻》足容重。《註》舉欲遲也。
又《廣韻》滿也,止也。《書·仲虺之誥》矧予之德,言足聽聞。《詩·小雅》旣霑旣足。《禮·學記》學然後知不足。《老子·道德經》知足不辱。


石解:止即下基,下面的基本。因此,以止为足。足为人之根基也。止为基为足,为所止,故为极致,极为满,故足,止都有满的意思。

***************

正:
说文: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屬皆从正。
,古文正从二。二,古上字。,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之盛切〖注〗徐鍇曰:“守一以止也。”

是:
说文: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籒文是从古文正。承旨切。
段注:直也。直部曰。正見也。从日正。十目燭隱則曰直。以日爲正則曰是。从日正會意。天下之物莫正於日也。左傳曰。正直爲正。正曲爲直。五經文字是入曰部。則唐本从曰也。恐非。承旨切。旨當作紙。十六部。凡是之屬皆从是。

石解:从日从正。日为声,正为义。正者止一也,一者全也。止者满也,满于全足者得其正也。又如段注,日正会意,天下之物莫正于日也。故“是”引伸为正确,符实,如实。故《玉篇》曰,”是,是非也。“《禮·曲禮》云,“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又《博雅》“是,此也”。《易·乾卦》“不見是而無悶”,“是故居上位而不驕”。

*********************
定:
说文:安也。从宀从正。徒徑切〖注〗
,古文定。
《增韻》靜也,正也,凝也,決也。《易·說卦》天地定位。《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禹貢》震澤底定。
又《禮·王制》論進士之賢者,以告於王,而定其論。《註》謂各署其所長也。
又止也。《書·洛誥》公定,予往已。《註》成王欲周公止洛,自歸往宗周也。
又《儀禮·鄕飮酒禮》羹定。《註》定猶熟也。《疏》熟卽止,故以定言之。
又《諡法》純行不差,安民法古,
曰定。

辵:
说文:乍行乍止也。从彳从止。凡辵之屬皆从辵。讀若《春秋公羊傳》曰“辵階而走”。丑略切
段注:乍行乍止也。公食大夫禮注曰。不拾級而下曰辵。鄭意不拾級而上曰栗階。亦曰歷階。不拾級下曰辵階也。廣雅。辵,奔也。从彳止。彳者乍行。止者乍止。丑略切。古音葢在二部。讀如超。凡辵之屬皆从辵。讀若春秋傳曰辵階而走讀若二字衍。春秋傳者,公羊宣二年文。今公羊作躇。何休曰。躇猶超遽不暇以次。




石解:以上各定,都从止从足得义。止即是立基于,停于。引为极致。足同止,亦可指停于止于。故足与止都有极义,满义。正则为止于一,止于足,故为实,不偏不欠。是为日之正,亦为实,为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說文解字第二篇(下)
論衡校釋(東漢)王充撰 黃暉撰校釋論衡校釋卷第二十八
陸駿元丨​惠氏家藏《前漢書》批校考
春秋三傳各有何特色?
《古學鼻祖劉歆》舒大剛編(1997)
《漢書》選注-劉歆移讓太常博士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