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创企业如何吸引“关键人”

小海按:如何正确地识人和用人,已成为不少企业及HR迫在眉睫的需求,特别是对于初创期的企业来说,如何找到“关键人”,为自己的企业建立好“人才流量池”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按照「期限」和「频率」不同,初创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可以通过4种方式来解决:

第一象限:高频 长期=全职员工

第二象限:低频 长期=企业顾问

第三象限:低频 短期=外包服务

第四象限:高频 短期=临时用工

其中,「外包服务」和「临时用工」比较容易理解,都算是短期用工需求。比如,一家新消费品牌要开发一款小程序,既可以签约专门的软件开发公司,也可以找活就业的资深程序员

对于一二象限来说,「长期」意味着这个人要陪伴创始人一起成长(即我们常说的“关键人”),对初创企业来说就尤为重要。

1

全职员工招聘

慢决策 放低预期

先看第一象限:「全职员工」。

创业团队的打法往往是唯快不破,创始人总会本能地去追求「极致的快」,但员工招聘其实却是一个「慢决策」的过程。

具体到招聘的第一步,其实是先要对职位所需的能力作出拆解:比如,哪些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哪些是锦上添花的,哪些是可以后天培养的。

换句话说,职位≠能力。

这几年我们发现有很多创始人是科学家或资深产业人出身。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科研能力和产业落地能力都非常厉害,但在招人和用人方面,常常会掉进「职位=能力」的误区。

举个例子,A公司创始人在某B2B细分产业深耕多年,非常清楚行业痛点,也看到了其中的产业化机会,所以毅然选择创业。在前期沟通中,他希望帮忙推荐一位“技术大牛”做CTO联创——需求要得很急,但我们还是先拉着CEO坐下来,一起来拆解职位模型。

当时A公司面临的情况,是急需一个人与CEO一起把业务流程梳理出来:这个人要有非常好的沟通能力和业务敏感性,懂一定技术(但不需要精通),知道怎么用IT方案把业务产品化。

按照这个能力模型,企业需要的其实是一位懂产品的技术,或者一位懂技术的产品。

最后,我们为A公司推荐入职了一位大厂出来的产品经理;在她的协助下,公司的自研SaaS系统很快上线,半年客户就达到了5000家,平均月GMV增速超50%

如果当初是先招一位只懂技术的CTO入职,不仅于当前的业务没有太多帮助,CTO自己也可能因为没有发挥空间而最终离开。

另一方面,创业公司的业务往往都很新,属于“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很多时候需要放低预期,因为有些职位本身可能就是不存在的。

比如抖音电商火起来以后,很多消费品CEO都想第一时间招个短视频的人把业务做起来,但经过一年的摸索,大家慢慢认识到短视频的内容、剪辑和运营其实是三种不同的岗位,所需的能力模型也不一样。

三者兼具的“六边形战士”确实存在,不过红利期内他们往往会选择创业,不太可能进入招聘市场。

如果CEO在年初,坚持把三种需求定义到一个人身上,相当于凭空创造出了一个新职位,结果就是招不到人业务无法开展,浪费了短视频早期的流量红利。

本质上,招聘是一门权衡和取舍的艺术,需要舍弃那些可以舍弃的,然后坚持必须坚持的。

2

用好企业顾问

建立人才流量池

在我们的定义中,兼具「低频 长期」的「企业顾问」更像是一个CEO的「兼职外脑」。

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拿钱办事”的工具人,而是一个高于现阶段企业用人需求、未来有可能沉淀长期价值的顶尖人才。

举个例子,有一家云服务行业的初创公司D,他们的业务是为toB公司提供SaaS服务的技术方案,创始人是位业内资深技术大牛,精通AI算法和云计算,产品非常厉害,但是亟需一个懂买方需求、懂CRM的人来拓展海外市场。

接到需求之后,我们很快帮忙联络到一位海外大厂核心产品负责人,双方聊完之后都觉得不错,但这位负责人目前年薪几十万美金,作为初创企业,D公司肯定是付不起这样的价格,而候选人也不可能放下高薪工作加入一家自己还不了解、前途未卜的创业公司。

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顾问」就成了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对企业来说,如果初期就把这样一个“超配人才”全职招入团队,对现阶段业务起不到太大的帮助;但这个人的确又可以为CEO提供真实价值,那么付出一定现金甚至一些期权成本,来换取他1/5或者1/6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情。

另一方面,企业顾问也是个「人才沉淀」的过程。

创业公司招人最大的问题是「候选人很难下定决心」,但如果用顾问这种形式来增进了解,在企业B轮C轮之后,双方成为创业伙伴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顾问对初创企业的作用,更像是一个「潜在高管或合伙人的流量池」。

本质上,双方都需要在彼此合作中沉淀更多的数据来作判断,以降低自己的决策成本。

在我们看来,初创企业的CEO平时应该多多关注「第二象限」人群的积累,创始人对于这类高端人才招揽的最佳策略是要“长期相处,深入了解”,而不是广撒网式地粗放式接触。

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当下可以用到的,只要是好的人才,都可以充分来往,增加彼此的「数据交换」。这样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都可以做到随用随取,而不是等到用人之时,再去到市场上重新去找。

真诚:招聘的最好方式

相比于大公司,创业公司的硬件条件往往处于劣势,从某种程度来说,来自创始人的真诚和信念或许才是我们手中最强大的武器。

招聘“关键人”的最好方式,还是要尽量向候选人传递出真实的情感,让他与你产生共鸣。

这是一种很细腻、只能人与人之间传递的情感,但恰恰是人与人交往中最可贵的东西。

本质上,招聘和投资一样,是个关于人性的话题,没有既定规律,也没有“一招鲜”的法门。

早年有些互联网企业喜欢画饼,说公司下一轮估值多少亿,你们手里这些期权能翻多少倍,一旦不能达成,候选人就会觉得被骗了。

要留住核心人才不能靠讲空话、说大话,而是要在实际工作中,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确实在尊重他们,关爱他们。唯有如此,才能让他们与企业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并在危难之际与企业荣辱与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候选人隐瞒信息让发出的Offer又被收回,猎头能做什么避免呢?
如何看待这两年互联网创始人相继辞任CEO的现象
创业初期,如何组建一支合适的团队?
顶级企业家招揽顶尖人才的10个秘密
家族企业的治理之道
我们是如何开展猎头业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