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为何不重舌诊?大家有没有发现伤寒论里面很少用到舌诊,医圣张仲
userphoto

2024.05.22 广东

关注
伤寒为何不重舌诊?
大家有没有发现伤寒论里面很少用到舌诊,医圣张仲景为什么不重视舌诊?而现在的中医却把舌诊放在了一个很高的地位。学伤寒论的时候会发现古代基本都不重视舌诊,伤寒论398个条文涉及到舌诊只有7条,其中辨太阳4条,辩阳明3条,这个比重是非常低的。这是为什么?
其实不光是伤寒论里面,黄帝内经里面也一样。在黄帝内经中舌诊的内容非常少,像望面色、望神态等等,但是舌诊内的就非常的少了。真正系统的讲舌诊是在金元时期才出现的,完全的发展成熟。到了清代由于温病学说的兴起,舌诊的地位才逐步提高。
在金元以前舌诊在中医书中只是有一些零星的描述,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舌诊专著是金元时期的《敖氏伤寒金镜录》,是个姓敖的大夫写的。他把舌诊和患外感的伤寒病对应了起来,然后提出什么颜色的舌头代表什么阶段,外邪到六经的哪一经了,同时配图说明这本书出来以后并没有重视,只在小范围传播。
到了明代有个太医院院长叫薛立斋,他当时发现有个大夫诊断非常厉害,看病这么准,大夫就是不告诉他为什么,他就观察,发现这个大夫看病的时候都会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方法以前没有见过。
后来薛立斋就在太医院的书库里翻书,翻出来那本《敖氏伤寒金镜录》,立刻就明白了原来那个大夫参考的就是这本书。薛立斋的思想境界比那个大夫就高多了,他没有敞帚自珍,而是将这本书重新翻印出版,从此舌诊开始流行。
真正让舌诊走向成熟的还是温病学说的兴起。温病以前诊断都是用的伤寒的思路,寒邪入侵人体,是由表及里,一般是从肌肤而入,所以伤寒病很少看舌头。而温病学说不一样,温病是受热邪感染,而热邪一般是从口鼻而入,舌象的表现就很明显。
回到刚开始的问题,张仲景为何不重视舌诊?因为伤寒论辩证的实质是辩阴阳六经之病,而舌只是一个局部组织,它的变化或许能反映某些问题,但无法体现出六经层面的问题。恰恰因为舌连五脏六腑,舌的问题会混杂难分,更难以判定表里虚实寒热六经(口误)。
如舌苔黄代表热,那么是阳病还是阴病?如果说是阳病,那么阴病出现的假热怎么解释?那么这个苔黄代表的热是虚热还是实热?舌头反映的情况是表还是里?是哪一经?显然并不能很好地判别,容易给诊断带来误判,判定寒热容易,但判定六经不易。
所以我想以张仲景这样聪明的人,不可能没有想到舌诊的问题,但是舌诊对于张仲景的核心思想六经辨证帮助不大,所以他才不重视舌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黄竹斋与古本《伤寒杂病论》——《伤寒杂病论会通》述评
伤寒论序言:伤寒论经方六经辨证才是正统中医
仲景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真的是“日传一经”吗?张景岳告诉你真相
十八:医圣张仲景圣诞
中医蔡长福讲伤寒——论“经字的解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