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查出息肉该不该切? 易癌变的息肉都有这些特征!

息肉是什么?


息肉是黏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像一个小肉坠,人体有黏膜的地方都能长。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到几毫米,大到几厘米;有的长的像蘑菇,有的呈桑椹状;数量一个到数个不等。

息肉从性质上划分,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一般来说,体积较小、带蒂的炎性息肉,不会发生癌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需要着重关注。

危险的息肉有这5个特征

01

腺瘤型息肉

02

菜花型、宽基广蒂息肉

03

短期内增长非常迅速

04

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几乎100%

05

患者年龄小于50岁

不同部位息肉

癌变几率不同

肠息肉

发现应尽早切除

与癌的关系  ★★★☆

肠息肉主要有炎性和腺瘤性两类,前者大多不会恶变,而后者的恶变几率则比较高。据统计,有80~95%的大肠癌是从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所以我们有很多时间和机会发现并切除它!

形成原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辛辣刺激、腌制食物。

·炎症刺激肠粘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结肠炎。

·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

·遗传

高危人群

◆有癌症、肠道息肉史,或直系亲属有大肠癌史的人。

◆慢性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或每年慢性便秘2个月以上者。

◆有粘液或便血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有肝硬化等相关疾病者。

防治方法

☞95%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的。若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

    直径<1厘米的息肉需活检,根据结果再处理。

    直径>1厘米的息肉无需活检,应直接切除。

☞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和早癌最有效的手段,建议45岁以上者,无论有无不适症状,都应做一次结肠镜。

☞饮食清淡,多吃蔬果,做菜少用煎、炸、烤、熏,减少便秘。

☞适当运动,避免久坐,增强胃肠蠕动。

胃息肉

大多胃镜下就可切

与癌的关系  ★★★☆☆

约有1~5%的胃镜检查者发现有胃息肉,其中约80%为炎性或增生性息肉,20%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癌变率低约为0~5%;后者癌变率则高达25~50%!临床表现为上腹隐痛、腹胀、不适,少数可出现恶心、呕吐。

形成原因

·胃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炎症性息肉。

·肿瘤导致粘膜腺体增生,从而形成肿瘤性息肉。

·有些人患有多发性息肉,这可能和基因有关。

高危人群

◆有家族史的、家里有直属亲属是胃息肉患者的人。

◆经常食用过冷或过热食物、喝浓茶烈酒、爱吃烧烤的人。

◆饥一顿饱一顿,饮食不规律者。

◆长期大量服药(如阿司匹林等药物)的老人。

防治方法

☞胃息肉可能癌变,息肉长大后可能引起胃出血。因此,通常建议患者做手术切除。

有些体积较大的息肉(如3~4厘米以上)有恶变的可能;即使是良性的,随着体积的增大,有可能出现根部出血、穿孔等并发症,也该切除。

☞建议40岁以上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与肠息肉一样,清淡饮食,规律运动。

胆囊息肉

小心真性息肉

与癌的关系  ★★☆☆☆

胆囊息肉分为真性息肉假性息肉。假性息肉也就是胆固醇性息肉,喜欢组团出现,直径大多小于1cm,只是胆固醇结晶,基本没有恶变可能。而真性息肉包括胆囊腺瘤、腺肌瘤、炎性息肉和腺瘤样增生四类,其中胆囊腺瘤是最危险的,虽发病仅占胆囊息肉的4%左右,但癌变率约30%,一般喜欢单打独斗。

形成原因

胆囊息肉病因较复杂,目前较清楚的有三个方面:

·胆汁中脂质异常代谢,导致胆固醇结晶析出,形成息肉。

·胆囊慢性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粘膜破坏,形成息肉。

·来自肠道的细菌、病毒感染。

高危人群

◆不吃早餐及很少吃早餐的人。

◆经常饮酒及进食高脂、高胆固醇食物的人。

◆压力大,常出现烦躁易怒、情绪抑郁、体育活动较少得人。

◆经常熬夜的人。

防治方法

☞目前医学公认胆囊息肉病人无需口服药物,只需具备以下任何一条,需尽快还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尤其是单发息肉。

   息肉最大直径≤1厘米,但短期快速增长。

   胆囊息肉合并急慢性胆囊炎。

   年龄>50岁,合并胆囊结石。

☞对于直径<1厘米的息肉,建议患者三个月或半年后复查。若息肉无变化,可每半年至一年复查一次。

☞饮食规律,每天定时吃早饭。

☞不熬夜,保证睡眠充足。

☞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少喝酒及含酒精类饮料。

鼻息肉

术后注意预防复发

与癌的关系  ★☆☆☆☆

鼻息肉的癌变风险相比肠息肉、胃息肉要小很多,但如果经常鼻出血,且患者年龄又大,少数可发生癌变。鼻息肉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烦恼,因为其一般长在鼻窦处,会阻碍鼻窦通气,进而引发鼻塞、头昏、耳鸣、记忆力下降,甚至心血管疾病等表现。

形成原因

·慢性鼻炎、鼻窦炎的脓性分泌物的长期刺激,使鼻黏膜水肿,逐渐形成息肉。

高危人群

◆有鼻息肉手术史或家族史的人。

◆非变应性哮喘患者。

◆阿司匹林不耐受者。

防治方法

☞小息肉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内窥镜鼻窦手术。

☞多发性鼻息肉需进行手术摘除。

☞多去森林或空旷处呼吸新鲜空气;室内开窗痛风,保持空气流通。

☞雾霾天出门戴口罩,回来及时清洗鼻腔。

☞感冒或鼻炎应及时治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身体里的这种“肉”不重视,小心会癌变!
息肉是癌症近亲?肿瘤医生:有1种趁早切!
长了息肉,离癌症还有多远?
身体长出“肉疙瘩”,或是癌症前兆!这类息肉尤其危险,几乎100%变成癌!
身体里的这种“肉”不重视,可能会癌变!但这几种“病”,其实不宜过度治疗
17岁女孩肠道长满息肉,密密麻麻达上万个!这样的息肉、结节是癌前身,体检后别大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