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代文人山水画的荒寒之境——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

荒寒之境——是中国山水画独特的审美趣味,和超然的意境表现。

在中国古代,荒寒不仅被视为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之一,而且也被当作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它是文人画审美趣味的集中体现,更是超脱于笔墨之外的至臻境界。

古代画家建立“荒寒之境”的山水面貌,对当今中国山水画之创作仍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追随古人的行旅印迹从都市林立走向山野田间,为了寻求荒寒,画风画法、布陈置列、造境写意等仍多沿袭古人,然而止在其形质者众,能得其神髓者寡。

2、王维 ( 701~761 )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文人画的南山之宗。他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入画的画家,荒寒之境的始作俑者。

王维尤喜画雪意寒景,其水墨的渲淡,线条的劲爽,以及构图平远,营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雪景图,把野寒之美、荒寒之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以至于后世推其为文人山水画的祖师,而荒寒之境的审美也随之盛行。

2、范宽(950~1032)

北宋著名山水画家。

范宽善画雪景,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

其作品气势雄伟气势,意境幽深。用笔雄健而苍劲,浓黑的墨韵,厚实而滋润。并以留白为雪,渲染出了一片萧疏幽静的雪景荒寒之境。

范宽  《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


3、倪瓒(1301~1374)

元末明初画家,诗人。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用笔变中锋为侧锋,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以自己独创的萧散疏淡、逸笔草草的画风,在元代文人画坛中独树一帜。

倪瓒以独特的一河两岸式布局,和极少的笔墨,描绘出山石远坡、疏林枯木。在简洁疏朗的物象中,透出荒寒萧条之感。

纵观倪瓒一生,都是在漂泊凄冷的状态下,过着自我安慰的隐遁生活,这便他的艺术罩上了一层苦涩荒寒的笔墨行迹。

笔简意远,惜墨如金。倪瓒将所有生动融入寂静,将所有饱满寓于空灵,又将无限的景致归于有限的画面里,从而表现出跟王维、范宽不一样的无雪的荒寒之境。

4、龚贤(1618~1689)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龚贤精研此法是追求一种苍润荒寒的境界,他以干笔作墨骨,再以层层皴染包润之,令山林树木呈现出鲜润沉厚的墨韵,使龚贤的绘画具有了一种深郁静穆的格调。

龚贤的山水画,沿用了倪瓒一河两岸式的构图,再以浑厚苍秀的笔法,描绘出老树枯木、断山残水等荒寒之境的常见意象。

尤其是墨分五色,代替所有的色彩时,那清冷的墨色更是把“散散落落、荒荒寂寂'的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5、弘仁(1610~1664)

清代著名画家。

擅画山水,笔法清刚简逸,意趣高洁俊雅。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遗意。

弘仁继承了倪瓒的清冷意韵,于画是寂远廖阔,于心则一尘不染。在构图上洗练简逸,笔墨苍劲整洁,善用折带皴和干笔渴墨,

湖水森森、一座茅亭、几株枯树、数块顽石、笔墨不多,但无不体现了一种荒寒之境。

荒寒不是死寂,它带来的是幽的宁静,烦躁世界中的一丝清凉,这种宁静正是弘仁的心境,也是志怀高远的一种写照。

6、石涛 ( 1642~1708 )

明末清初著名画家。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幼年遭变后出家为僧,后半世云游,以卖画为业。

早年山水师法宋元诸家,画风疏秀明洁,晚年用笔纵肆,墨法淋漓,格法多变。

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石涛作画构图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

石涛作为荒寒之境的后继者,他的作品实际上是对自己平生遭际的真实写照。

他在《画古木寒塘野老独行》的题跋云:浮云高士迹,枯木道土心。“枯木”“道士心'此语透露的虽是道家思想,但却表达了石涛的人格境界。

远处平沙无垠,霜天寥落;近处枯藤老树,古道西风,入眼处无不是荒寒的格调。

然而这荒寒之中,蕴含着一种凛然的生命力,折射出了历代中国文人在逆境中,卓然自立、孤寂高傲的心灵境界。

古代文人画中的荒寒之境,尽管穿越了千百年,至今看来依然具有超凡脱俗的美感。

而当今的国画,似乎除了热闹的场面之外,再也寻不见那颗荒寒野逸的心灵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龚贤山水的意境(附送:龚贤 山水高清作品60幅)
一口气读懂中国美术史上的文人画
[1-2]中国文人画的价值(25P)
山水画是一种人生的美学艺术
怎样欣赏文人画
去故宫看展前,你需要上好这一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