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失败”的郑国渠,为什么韩国的疲秦计划,却让关中沃野千里

最近《大秦赋》的热播,把大家重新代入到了那个热血澎湃的时代,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不分文物皆能佩剑,关键时刻抄起家伙就能打仗。
那是一个尚武的时代,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赳赳老秦共赴国难,那种上下一心蓬勃向上的风气,乃是我华夏民族,最初的原典文化。
激荡人心的时代,战争往往是主角,一场场竭尽全力的厮杀,东周君投降后的屈辱赤裸上身,嘴里含玉下跪,这些都让现代人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性。
胜者败者死,真刀真枪来不得半点虚假,影视剧里也经常爱拍这样的大场面,但战争的胜负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将军带着士兵冲锋陷阵,两军厮杀分出胜负。

战争的成败从来比的都是综合国力,这个从古自今都没有变过,真刀真枪的背后,是你刀剑的质量是否过关,是你战斗人员体格是否健硕,是你的粮食供给是否充沛,这些都是背后默默决定战争胜负的原因。
吕不韦相秦十年,为何未灭一国,因为他在为秦国做一件大事,甚至可以说是在为中国做一件大事,他征发十万军民,全力修筑郑国渠。
这条渠修成之后,关中地区将变成沃野千里,秦军不是神,战国后期也曾败过,李信率20万大军灭楚,损失巨大但秦国很多就能再次发动灭楚国战,其他国家一次失败就彻底元气大伤,这就是绝对实力的差距。
而在这绝对实力对比上,郑国渠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这条渠建设的初衷,却是一个关于疲秦的计划,一个关于阴谋的故事。


  • (01)韩国的阴谋

韩国,一个战国七雄看起来最弱的国家,地处四站之地发展空间一直受到限制,只是在战国初年,有一小段光辉岁月,落了个劲韩的称呼,其他时光似乎一直都是奄奄一息的样子。
唯一能被后人记住的,似乎也只有灭了老牌国家郑国,迁了国都到郑国,于是便有了新郑这个沿用至今的地名。
韩国之所以沦落至此,除了外部地缘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自身内部的因素,战国时代各国都在变大,但韩国的变法比较特殊。
他任用的变法是被后世称为法家的申不害,按理说让法家大师来主持变法,应该很成功才对,为什么感觉韩国还是不强呢?
因为法家也分流派,申不害属于“术”的这一派,法家三派,分别是势、法、术,而这其中术讲求的安全是君主如何统御臣下的权谋,申不害一时的短暂成功,彻底把韩国拉入了深渊,自此韩国从骨子深入,变成了一个被权谋统治,喜欢玩弄各种阴谋诡计的国家,一个完全没有包举宇内之气的小谋之国。


申不害主政几近二十年,术治大行其道,依靠种种秘密手段查核官吏的权术,迅速扩张为弥漫朝野的恶风,君臣尔虞我诈,官场钩心斗角,人人自危,岂能有心务实正干,所以韩国到了后期可以说是昏招频出,因为他们把心思都用到这个上面去了。
韩国后期奇谋让人啼笑皆非,主动让出上党地区,引秦赵交战,增兵帮主东周以退秦国,韩非入秦做以兵疲秦等等,这些看上去所谓的奇谋最后都落得可笑的下场。
秦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赳赳老秦面前,任何的阴谋诡计都不堪一击,这其中韩国人认为最狠的一招,大概就是派遣郑国这个水利大家去给秦国出谋划策了,谁也没想到这个韩国的间谍,最终却让秦国实力倍增,修筑的郑国渠也成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水利工程。


  • (02)多活了十年

修建水利工程从来都是一件风险极大的事情,倒不是说他不好,而是凡是修建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的结果可能就是工程修好了,国家也忘了。
最著名的隋炀帝修大运河就是例子,导致了隋朝的灭亡,元朝末年大规模的修筑黄河堤坝,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也让元朝轰然倒塌,当然了这些都是后世的例子,在韩国决定派间谍的时候他们是不知道的。
但兴修水利工程,需要耗费海量的人力物力,这个肯定能够想到的到,而且他们也不是凭空想象,有过惨痛的教训,那就是历史上春秋时代的吴国修建邗沟。
邗沟是联通长江和淮河的运河,大约在公元486年开通,为吴王夫差所建,但正是这条如此重要的运河,最终导致了吴国的国力衰败和灭亡,水利虽好,当你没能力驾驭的时候,他就是你的致命一击。
韩国的小聪明在这上面表现的尤为明显,他们决定派自己最优秀的水利专家,说动秦王修筑一条它长达 300 余里的灌溉渠道,西引泾水东注洛水,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这项工程可以说是十分浩大。
古人的名字,尤其是先秦时代的名字,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规则,郑国渠跟郑国没有任何关系,郑国是个人名,他是韩国人,他入秦国的目的就是做间谍,让秦国修渠,以此达到疲秦的目的。

说是说动秦王,其实也就是说动吕不韦,当时是秦王元年,吕不韦当政,天下攻伐久矣,但吕不韦下定决心修筑如此浩大的民生工程,说明吕不韦的确是良相,为秦国的千秋万代考虑,绝不是现在被各种八卦,被赵姬和嫪毐的绯闻,弄得灰头土脸的人物。
吕不韦的价值和地位,被八卦新闻弄得严重缩水了,现在提起吕不韦第一印象不是他是秦国丞相,而是他是秦始皇的父亲?
历史的迷雾终究会过去,但当时的人们可能会执迷其中,不能预料未来的结果,修筑如此绝大的工程,的确风险很大。
那你说秦国人都傻吗,明知道郑国这个人是韩国人,为什么还要重用他,让他负责兴修水利呢,这就是秦国的伟大之处了,他能吸收全天下最优秀的人才为他所用,秦国历史上著名的能臣都不是秦人,商鞅吕不韦李斯这些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人物,都不是秦人。
秦人能够招揽天下英才,也是他最终统一天下的原因,韩国的小谋略成功了,十年时间吕不韦未灭一国,主要实力都用来修渠。
但吕不韦心中的大谋略才是关键,郑国渠是以泾水为水源,灌溉渭水北面农田,东起中山,西到瓠口,中山、瓠口后来分别称为仲山、谷口,都在泾县西北,隔着泾水,东西向望。

《史记·河渠书》记载:
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自此秦国的实力彻底超越其他六国,粮食可以转化成很多东西,兵器甲胄兵员体力这些都是战场上决胜负的因素,韩国的确是多活了十年,但天下也最终加速了统一的步伐。

  • (03)大秦的气魄

看一个国家是否有气魄,就看他如何对待敌人,修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中途会遇到各种困难,郑国主持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其疲秦的目的,也终于被发现了。
韩国的阴谋败露,秦王要杀郑国,郑国不但是个优秀的水利专家,从他的回答中能看出来他的政治水平同样不低,他的回答不但救了他一命,同时也让这个造福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得以延续。
郑国说的很诚恳,当初韩王是叫我来做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建万世之功。
秦国刚开始也是震怒,甚至发布了驱逐令,决定驱逐所有外国客卿,但最终秦王的气度和理智战胜了这一时的气氛,驱逐令成了秦国一场小小的政治风波,历史上却留下了李斯的千古雄文《谏逐客书》。
如果不杀郑国有人说仅仅是这个人是个水利专家,还算是个技术人才,秦国当时的技术水平还得仰仗他,似乎秦国也是为了功力而已。
这明显是小看了大秦的气魄,郑国渠修好之后,十年之资,吕不韦更是赌上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如此浩大的工程,秦国大笔一挥,直接命名为郑国渠。

从此中国历史上有了一个以人名命名的水利工程,就像杭州的苏堤白堤一样,但那都远不能和郑国渠相比,只可惜这家伙有点倒霉。
自己的名字叫做郑国,怪不说吧,还和春秋战战国时代的郑国重名,很多人第一次见到郑国渠这几个字,还因为跟郑国有什么关系,更想不到郑国也是个人名。
不管怎么说,秦国用自己的诚意向全天下宣布,自己统一天下的决定,天下的人才都可以到秦国来,这样的决定和气魄,试看战国后期的国家,没有一个能和秦国相提并论。
唯一有如此胸襟的齐国,一个稷下学宫名扬千古,百家争鸣皆出自于此,可惜就是务虚的太厉害,动动嘴皮子可以,真的打仗还得靠真刀真枪。
秦国能够结束几百年的国之乱世,并不是偶然的,是秦国多少代人的努力,多少代人都有宏图志向,才能有秦人开阔的胸襟,秦国一统,天命所归,谁也阻止不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战国295 郑国渠——韩国“间谍”立下万世之功
如何在交易的道路上快速成长?
|趣读|游览郑国渠景区断想(一)
战国系列162:郑国修渠 建万世之功
天下第一渠,郑国渠
UC头条原本是消耗秦国的郑国渠 为何加快秦始皇统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