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代君王赵光义,杀兄逼侄,评价很低的皇帝却对北宋发展影响最大

赵匡胤先迁都,最终被弟弟赵光义的一句“在德不在险”给说得哑口无言,并不是赵匡胤有多迂腐,而是他知道,这句话是赵光义代表全体朝臣说的,太多人在开封城已经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利益,赵光义更是羽翼已丰,与朝臣们达成了某种默契。

赵匡胤本来就打算传位给自己的弟弟,这一点从这些年对赵光义不断的栽培中就能看出来,尤其是为了弟弟赵光义,不惜废除了多年来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赵普的职位,让他回家养老去了。

既然迁都不成,那就借着做最重要的任务吧,或许等到弟弟坐了皇位,就能明白自己的一片苦心了,现在最重要的事,依然还是按照计划,扫平北汉这个最后的钉子,拿下北汉就疑问这从唐朝末年开始的混乱局面终于要结束了。

  • (01)志在必得

公元976年八月,赵匡胤集结了当时宋朝最强的军事统领和部队,目标太原城,这是宋朝协平定南唐之余威,百战成钢的部队,这一次绝不给北汉任何废话,这么长时间了,无论是面积人口实力都是最弱的北汉,终于该做个了结了。

这起倾全国之力,分五路进发:

第一路:郝崇信、王政忠率一部出汾州。第二路:阎彦进、齐超率军出沁州(今山西沁县)。第三路:孙晏宣、安守忠率军出辽州(今山西代县)。第四路:齐延琛、穆彦璋率部出石州(今山西离石)。第五路:郭进率军出代州(今山西代县)。

这次看来赵匡胤是铁了心要剿灭刘继元了,派出去的都是西北边疆多年的宿将,他们很多人都不止到过太原城下一次,包括赵匡胤本人也曾今攻到过太原城下。

面对轻车熟路和倾国而出的局面,李继元除了向契丹求助之外,别无他法,只能收缩可怜的兵力在太原城,做最后的抵抗。

大宋的效率果然很高,不到一个月就到了太原城下,主将党进前期战斗杀了几千北汉士兵之后,憋着的气算是稍微舒缓了一口,他知道更猛烈地战斗马上就要来了,不是和北汉而是和契丹。

北汉之所以难灭,根子就在于契丹,在过了一个月之后,契丹皇帝耶律贤派出了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塔尔率重兵前来援救北汉。

每次几乎都是同样的戏码,但这次宋朝军队眼睛里放光,所有人都知道最后的决战时刻到了,北宋军力的巅峰时刻,面对同样强大的契丹,这一战打起来不知道多少人要扬名立万,又不知多少人要埋骨黄沙。

大战一触即发,没有人退缩,也没有人怀疑战斗的必要性,一南一北两大政权的决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就算是隔了千年,我们似乎仍能感受到那种紧张的气氛。

没有人能想到这次北伐的结局是什么,宋朝想不到,北汉想不到,契丹更想不到,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突然宋朝这边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英明神武受人爱戴的皇帝赵匡胤驾崩了,所有人都无法相信,一个多月前送他们出征,那个坚定健康的皇帝居然会突然病逝,都说战场上瞬息万变,这或许是所有瞬息万变中最令人想不到的一件事吧。

公元976年十月月二十日,赵匡胤驾崩于万岁殿,时年50岁,从陈桥兵变做皇帝算起,在位十六年,对于漫长中国历史中,所有皇帝的在位年限,赵匡胤在位时间不算短,但对于大宋朝来说,这样的时间太短了,还有太多的事情没有完成。

按照惯例,本来应该对赵匡胤做一个总结,但目前的情况实在不合适,因为他死得实在太突然,一定要把死因搞清楚,才能安心的下个结论。

  • (02)好奇心不能太重

赵匡胤的死很是突然,本着负责任得太多,先看看书上究竟是怎么说的,但是翻翻《宋史》。司马光的《涑水纪闻》,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南宋徐大焯的《烬余录》,南宋史学大家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甚至还有《辽史》,大家各有各的记载。

不过很可惜,这些说法不太一样的各种记录里,大家最想知道的斧声烛影的原型,最早的出处是南宋徐大焯的《烬余录》,过程你可以参考隋炀帝继位的过程。

赵匡胤病重,赵光义过来探望,看到赵匡胤的爱妃花蕊夫人,一时间把持不住欲行不轨之事,结果惊醒了赵匡胤,最后赵光义来了个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杀了哥哥自己做皇帝。

这里是剧情都是同一个编剧编的吗,最经典的斧声烛影的事情,是一个和尚释文莹所写的《续湘山野录》,这里面记录了当晚大雪数尺,赵家兄弟屏退左右,在殿里喝酒,所有的人都看到了赵匡胤拿着柱斧戳雪,回顾赵光义说——好做!好做!

尤其是这个“好做,好做”,成为了很多书本分析记载和分析这件事的核心话语,先说结论吧,分析过程实在有点漫长和无趣,如果你本着好奇的和弄清真相的心,关于斧声烛影和赵匡胤之死的谜团,你永远都不可能弄清楚。

不但是我说不清,目前所有的宋史专家都不可能告诉你答案,何况我仅仅是个历史爱好者而已,但这件事我可以给你抽丝剥茧,理出来一个方向和思路,让我们看看这个千年的谜团到底包含了什么。

史料太多的话,那就先找最权威的看,然后就是可信度依次递减,要搞清楚这件事,就必须把他分成两件事来看,这样更能看出来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

斧声烛影事件,本质上是两件事,一个是赵匡胤的死,一个是赵光义如何继位,这分明就是两件事,交缠到一起后才有了许多未解之谜。

先手赵匡胤之死,赵匡胤死得的确很突然,说暴毙都不为过,但话又说回来,历史上突然去世的君王不计其数,柴荣就是明明看着很好,说不行就不行了,其他的历史山记载的皇帝死亡事件,突然死去的不计其数,连亚历山大大帝都是被突如其来的疾病给击垮的。

古代医疗条件很落后,对于当时的条件来说,一场感冒,一次意外流血,都有可能要了你的命,赵匡胤之死,有疑点但也不是什么绝对的非正常死亡。

  • (03)杀皇帝是不可能的,除非造反

另外就是赵光义杀死赵匡胤的可能性,在封建的帝制时代,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在中国自从汉武帝开始,用的就是外儒内法。

为什么要外儒,就是因为儒家说话好听,说出来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内法是因为法家管用,治理国家管用,更重要的是,法家关于皇帝的统治术有一套自己专门的理论。

在这套理论下,皇帝不应该信任任何人,所以皇帝自称寡人,而且中国历朝历代皇帝,终极目标都只有一个,那就是长生不老,只不过有的皇帝清醒,有的皇帝糊涂,在长生不老这条路上投入的精力和金钱不一样而已。

皇帝想长生,目的就是在自己的位置上多享受一天,为了这个目的,法家无所不用其极,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关于皇帝的人身安全,那绝对是保护到了极致,基本上在古代做皇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坐牢差不多。

因为你几乎没有自由,所有的事都必须有人记录下来,你只要是做了皇帝,形式规范都有一套礼仪,平时不是你想见谁就见谁,当年郭威的义子柴荣想见一面郭威都难,这里面有王峻压制的成分,但最关键的,还是各种规矩本身对皇帝的限制。

你想自由,除非你不做皇帝,做皇帝就是要按照规矩办,否则不足以彰显你皇帝的身份和保护你的人身安全,这一点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变过。

知乎上经常有人问,光绪为什么不直接杀了慈禧,光绪对慈禧是绝对没有一丝丝感情在的,之所以不杀,是因为你根本杀不了。

每次见面的时间地点,都是被安排好的,周围有各种人看着,你根本不可能有刺杀的机会,除非你是叠一张纸就能杀人的主,但这样人也根本见不到皇帝。

史书上有多次记载赵匡胤微服出巡的经历,为什么要把这个记下来,就是因为他少见和不合礼制,所以才要特别记录和流传下来,作为赵匡胤与众不同的地方。

综合以上的记录来看,赵光义通过暴力手段,杀死赵匡胤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古代不是现代,讲究个什么私密,古代的贵族根本没有任何的私密,包括上厕所和夫妻生活都有人在旁边伺候着,赵光义如果真的杀了哥哥,那这种说法很快就会被天下人知道。

你不可能把皇宫里所有的下人都杀死,而下人最爱热衷传的就是各类消息,宫廷里面没有任何秘密可言,这一点被无数次的历史所证明,要想保密就得人少,你连拉个屎都不可能有私密性,做别的事怎么可能是保密的。

到这里可以有明确的结论,赵匡胤死了,但绝对不是赵光义杀死的,杀兄这种事不是没有,但像斧声烛影这种模糊的记载根本不可能。

不管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总是皇帝陛下死了,接下来才是这件事的关键,赵光义继位,这关系到整个事件的核心,那就是赵匡胤死后,赵光义是如何当上皇帝的。

你说杨广杀父辱母还逻辑自洽,因为他是太子,他爹死了,皇帝宝座就是他的,那么赵光义是皇帝的弟弟,在赵匡胤死后,他究竟是如何坐上皇帝宝座的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燕云十六州是指的哪些地方?北宋为什么一直想要收复这些地方?
14赵云去世后七百年,赵家又出一位猛将,武艺高强却遭人唾骂
原来赵普才是宋朝没有一统华夏的大罪人
为收复一战略要地,赵匡胤设立专项资金,并撂下这样一句狠话
赵光义为什么被戏称为“高粱河车神”?
宋史笔谈91:赵光义临时起意决定北伐契丹,支持者仅有一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