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蒙古人对前代铠甲的改良,使他们的铁骑最终踏遍整个大陆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铠甲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护性军戎服饰,在古代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战争中主要的防护装备,铠甲的出现以及发展实际是人们对保护身体需求的不断增强,中国历史上出土了很多精良的铠甲。

纵观蒙元时期的历史,战争几乎贯穿其始终。蒙元时期军队不断扩充疆土,征战讨伐,令敌人闻风丧胆,展现出所向披靡的态势,战争的一次次胜利使得蒙古帝国不断强盛。究其原因,军队的铠甲应当起着很大的作用。该时期铠甲受本民族游牧文化影响,在前朝基础上加以改进,有属于本民族的特征。

一、蒙元时期铠甲分类与特征

蒙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期,该时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随着发展,蒙元时期骑兵分化成轻骑兵与重骑兵两种。涉及到军队所用铠甲,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呈现。

蒙元历史的研究从 1206 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开始,此时的蒙古部落制造工艺水平较差。加上铠甲制作材料的欠缺,对于早期骑兵,该时期想要追求性能优良的铁质铠甲但条件不足。因此铠甲的制造只需满足简单的防护性。

早期的蒙元铠甲简单的大块皮革制造,并且没有一个统一的规格。防护面积以及皮革用量,无法确定。加缀的牛骨等主要集中在胸部以及肩部,数量较少。但此铠甲为增强防护性使用两层毛皮鞣制,防护性得以提高。

而随着向欧洲以及本土等国家的的征战讨伐,蒙古帝国不断强盛。此时的轻、重骑兵对于铠甲的需求增加。不满足于简单的防护性,开始借鉴西方以及辽、宋、金等国,寻求更高的防护性。

并且追求防护性的同时,寻求更适合骑兵作战的铠甲,对灵活性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此时的轻、重骑兵对铠甲的需求出现差异。

由于轻骑兵在本军部队后三排,受到的直接伤害较少,开始追求更高的灵活性,来保证后排提供强有力的输出。轻骑兵利用弓箭等远程武器进行战斗,身骑战马的轻骑兵需要不停奔跑找到最佳的射击位置。因此,在铠甲设计上更追求铠甲的灵活性。

皮甲可以满足简单的防护需要并且对骑兵的束缚较小,使得骑兵作战轻松、灵活性更强,有部分轻骑兵为追求灵活性甚至不着皮甲。蒙元时期轻骑兵铠甲主要有:简易皮甲、丝绸甲、布面甲,防护部分则可分胸甲、披膊、膝裙三部分。

重骑兵在队伍前两排,对防护性的需求较高。在蒙古军队中,重骑兵铠甲要比轻骑兵铠甲装备齐全的多。他们御敌时主要为五横排,前两排重骑兵需要承受更多的攻击因此需要更高的防护性。

《黑鞑事略》军器条中曾有记载:“其军器有柳叶甲、有罗圈甲……”,可知蒙元时期的重骑兵铠甲主要为柳叶甲以及罗圈甲,在其他的文献搜集中也可了解到除了这两种主要铠甲类型之外,还有铁网漆皮甲。

除此之外,轻、重骑兵马匹本身都来自优质马源,因此马匹的各方面性能都比较优良。该时期马匹主要注重防护性,但为减轻其负担,在满足防护性的同时要尽量做到轻质。

文献记载中将马甲主要分为五部分,额前一块铁片来保护马匹头部;胸前安置一块连缀铁片的皮甲加以保护;在马身左右各一块在马背连接做周身防护铠甲,该部分铠甲延伸至颈部;最后一块为马尾周围的保护,与马身铠甲相连,马尾处有孔以便马尾穿过。

根据记载也不难看出,马甲防护了重点部位,防护面积大,保护马匹不会受到致命伤害,并且马甲有五部分组成便于拆卸与组装,用料和做工与骑兵的铠甲一致,可见蒙元时期对马的保护也受到了极高的重视,而蒙元时期马匹的优良也为其战争胜利提供了保障。

二、蒙元时期铠甲的工艺

历代铠甲的制造都有严格的规制及制作流程,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铠甲的制造工艺已经趋于成熟。蒙元时期的一部分铠甲制作精良,连缀的甲片都是要经过精细的打磨与抛光。这一时期的特征也比较明显:主要是皮革作为主要原材料,札甲为主要形制。

从文献了解中可得知,历朝历代对于铠甲材质的选用都相当重视,并且铠甲材质的选用也与很多因素有关。蒙元时期的铠甲材质主要为皮革,也会使用少量的铁质材料来提高铠甲的防护性能。在皮甲材料的选择上,蒙元时期主要有牛皮、兕皮以及鲛鱼皮、貂皮等其他动物皮毛。

在蒙元时期,铠甲主要材质也可以认为是牛皮。蒙古民族历来牛羊畜牧业发达,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牛皮用于铠甲的制造。虽然牛皮的性能不像前述几种皮质那样优良,但牛皮要比上述皮质软的多,易于加工制造。

考虑到牛皮韧性不够的缺陷,为更有效保护士兵安全阻挡弓箭兵刃等的伤害,在蒙元时期也会用层合的方式或者涂层加固处理来增强牛皮性能,或在皮甲外缀甲片或铁网支撑合甲来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在蒙元时期之前,大多数朝代为追求防护性,都会使用大量的铁质铠甲,并且在当时,铁铠的工艺水平以及冶炼金属技术都已经达到了铁铠的巅峰。为何蒙元军队会放弃优良的铁质铠甲而开始将大量皮质铠甲应用与战争中呢?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原因。

(1) 蒙古帝国始于草原,草原地区的铁矿资源稀少,周边国家对蒙古草原地区的铁制品进行管制,限制铁器的流入。

(2) 蒙古民族畜牧业发达,大量动物毛皮可供选择且性能优良。

(3) 与该时期作战方式有关。蒙古军队以骑兵作战并需要不停迂回,需要前方态势后迅速返回汇报。

在蒙元时期,如要制造一副性能优异的铠甲,会先裁剪大小一致的皮带以及将打磨光亮的铁片先制成尺寸固定的小铁片甚至先将铠甲所用皮质进行树脂浸渍。制甲前的设计是铠甲制造的基础,也是后续制作流程的重要依据。

制甲前,首先要针对不同的兵种进行不同的规划。蒙元时期轻、重骑兵对于铠甲的需求不同,因此两者的设计也不同。

(1) 在制造铠甲之前,都会先绘制要制造铠甲的草图。

(2) 根据草图的绘制以及骑兵的需求,对甲片以及皮带进行规格的统一。

(3) 对相应甲片以及皮带进行分类,明确各个身体部位的类型。

(4) 对甲片以及皮带进行处理,钻孔或树脂浸渍。

(5) 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高、胖瘦等大致分为几个型号,类似于现在衣服的XS、S、L 等,尽可能使衣物合体,减少其对士兵作战时的阻碍。

蒙元时期铠甲的制造已经有了严格的标准,大致流程:选材-规划-甲片处理-切割及钻孔-编排连缀并且在皮带的切割及钻孔上都有一定的规律。并且该时期使用皮革恰好也说明当时游牧民族的冶铁业和锻造技术落后,皮质材料是其能够利用的最佳材料,通过增加厚度以及皮-铁复合来达到与铁甲相差不会太大的防护效果。

三、宋元时期铠甲的比较

宋元为相近时期并且处于铠甲发展史上承上启下过渡时期,两者的铠甲存在一定的差异。宋元时期铠甲的形制均为小型札甲且连接方式均为将材质按各部位不同需求切割,然后连缀成甲。并且两者的铠甲在各部分组成上无明显差别,均包含披膊、身甲以及膝裙。

两者存在相同之处。原因在于蒙元时期制造受到被征服民族的影响(近取金、宋,远达汉、唐),蒙元时期之前,唐朝时期铠甲形制已经基本定型,在此基础上,五代与北宋时期将铁质铠甲的制造更加规范并广泛应用于军事。经过之前的发展,铠甲的制造以及相关流程已经趋于完善。

在蒙元时期到来之前,历史上的铠甲制造为蒙元时期铠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不难看出,在出土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出现的蒙元时期铠甲,都有之前铠甲制造的影子,但蒙元时期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民族特色,并没有一味仿照前朝追求铁质铠甲优越的性能,而是针对自身作战以及社会习惯的需求,加以改进,有了今天灵活便利的蒙元铠甲。

实际上,两时期铠甲的制造在一定程度上都继承了前代基本的定式和组合,也在原有基础之上,根据自身时期特点有所创新。宋元时期铠甲不同之处则在于:

(1)材质。两者材质存在明显不同,蒙元时期材质主要为皮质,宋朝时期为铁质。两者的不同与两时代特点以及地域有明显关系。

(2) 灵活性。根据表格对比可知,蒙元时期轻骑兵铠甲重量在 15 斤左右甚至更轻,重骑兵铠甲重量在 30 斤左右。而宋朝时期的铠甲在 48 斤左右。抛开其他因素影响,士兵所穿铠甲的重量直接影响灵活性。因此在灵活性上:蒙元时期>宋朝时期。

(3) 防护性。防护性与防护面积以及厚度、层数有关。两时期防护面积差异不大,在厚度上,皮质铠甲>铁质铠甲,铠甲层数上,皮质铠甲>铁质铠甲。

但皮质铠甲的增加主要是为了通过此种改变来达到可以与铁质铠甲相媲美的防护性,只有通过增加铠甲厚度以及皮-铁复合设计,才可以弥补皮质防护性差的缺陷。但在防护性上,宋朝时期铠甲>蒙元时期轻骑兵铠甲,宋朝时期铠甲≥蒙元时期重骑兵铠甲。

宋元时期铠甲的发展结合自身时代特点、借鉴前朝铠甲优势,处于铠甲发展过渡时期,并对后朝产生了深远影响。明清时期对蒙元时期锁子甲以及布面甲的改造发展;明代对中原铠甲基本形制续以及对宋朝兵制的继承都体现了后朝对宋元时期铠甲的借鉴、发展以及延续。

结语

蒙元时期铠甲是结合其工艺水平以及资源的最佳选择。蒙元时期皮质铠甲的相关处理弥补其工艺水平及资源的缺陷;铠甲的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各朝代特点,适应武器、兵种以及作战方式的变化,追求更高的实用性。或许,蒙元时期骑兵铠甲的改进也正是该时期战争能够胜多败少、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来源:老照片谈历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蒙古轻骑兵三万大败欧洲十万重甲骑兵,其中“狗斗术”功不可没
南北朝时期显赫一时的甲骑具装重骑兵为什么在唐朝初年骤然衰落?
揭秘元朝军队的装备特点
历史纵横,古代中西方铠甲对比。
西汉时期的防弹衣,刀枪不入,远胜欧洲铠甲
强大的蒙古骑兵究竟用什么兵器,这些兵器现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