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牌坊——不同场所的建筑意境“肃穆的陵墓牌坊”(一)




{    肃穆的陵墓牌坊     } 

中国陵墓历史悠久,主要受灵魂不灭,“事死如生”、“厚葬为孝”等礼制观念的影响。历代帝王以巨大的人力物力建皇陵祭祀先帝,也是为了强化宗法制度和皇朝统治。而圣贤、名臣、武将墓,除封建迷信思想制约外,也还有景仰、怀念之情。为使陵墓有肃穆、宁静气氛,常在主轴线上建牌坊和棂星门,分隔纵向深长的空间序列,逐步加深人们谒陵或扫墓中的追念情绪。





南京明孝陵棂星门牌坊
孝陵在南京紫金山西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前导部分有大金门、碑亭、神道和棂星门,主体部分有陵门、恩门、恩殿、方城、明楼、宝顶,建筑多已残破。棂星门为一间二柱冲天式石坊,八角柱,顶部浮雕云纹,斜插云板,柱脚前、后、侧三面做靠背石,造型古朴、苍劲。

南京明孝陵棂星门牌坊





北京明十三陵石牌坊
十三陵在北京昌平区天寿山南麓,有明十三个皇帝陵墓。陵区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山口即入口,长陵居中,其余分布东西两侧。陵区共用一个神道,从南端石牌坊起,向北偏东经大红门、碑亭、石像生,到三座并列石棂星门结束。汉白玉石牌坊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建成,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除夹楼为悬山顶外,正楼、次楼、边楼均为庑殿顶。面阔28.86米,通高14米,是中国九座最大的牌坊之一。斗拱除边楼、夹楼为五踩重昂外,其余均为七踩单翘重昂,柱边用梓框、云墩承托雀替,夹杆石面浮雕云龙,上圆雕石狮。龙凤板、花板上均雕花饰,额枋上刻彩画纹,雕刻精美。石坊从中间到两边,开间、檐楼逐个减小、降低,比例良好,韵律优美,气势磅礴。由于陵区约50平方公里,空间辽阔,尺度也就显得很大。石坊遥对青翠环峙的天寿山,在神道前巍峨挺立,庄严肃穆,成为十三陵的重要标志。

北京明十三陵汉白玉牌坊,是神道入口牌坊,尺度很大,雕刻精美,是中国少数巨型牌坊之一。它巍峨挺立,庄严肃穆,气势磅礴





河北遵化清东陵牌坊
清东陵在北京东125公里河北遵化县马兰峪,东西北三面环山,南对形如金字塔的金星山,由两山对峙形成的山口兴隆口,也是陵区入口。陵区约50平方公里,林木蓊翳,内有顺治等五位清帝陵寝。以天瑞山南麓孝陵为中心布置。进兴隆口过金星山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宏伟的石牌坊,为五间六柱十一楼,面阔31.35米,造型与明十三陵石坊相似。它标志神道起点,也起到分隔空间、增加层次、烘托庄严、静穆气氛的作用。陵区苍松翠柏掩映着金顶红墙、方城门楼、神道牌坊也会引发联想:清中叶后,王朝日益衰落,内忧外患不断,而营陵之风日炽,帝陵耗资巨大,仅慈禧定陵建筑就用去黄金4590两,这也许是最终导致王朝覆灭的重要原因吧!

河北遵化清东陵牌坊





河北易县清西陵牌坊
在北京以西140公里的河北易县永宁山下,西陵始建于雍正九年(1731)。西陵内有帝陵四座,分别为泰陵(雍正)、昌陵(嘉庆)、慕陵(道光)、崇陵(光绪)。雍正不在东陵而另建西陵,是要突出自己。在大红门前建品字三坊,就是其原府邸雍和宫的体例,这在陵墓建筑中也是空前绝后的。传说雍正是篡权夺位,死后无颜见父母而另选陵址。从中轴线上最南端过五孔桥,有三座巨大的石牌坊巍然矗立,一座在正中,两座分列后面左右,均为五间六柱十一楼,与大红门形成一个半开敞的广场,气势宏大,动人心魄。三坊面阔31.85米,通高12.75米,形制、做法均与明十三陵石坊相似,但边楼、夹楼斗拱未出跳,其他为五踩二跳,也较少。刘敦桢先生评价:“气概极为雄伟。唯坊之比例及花纹雕琢,非特不逮明长陵远甚,即视清东陵石坊,亦为拙劣。”西陵龙凤门位于昌陵,为三座单间二柱冲天式火蹈宝珠石坊并列,梓框内装木门。灰白质朴的石坊与灿烂夺目的照壁形成鲜明对比,引人瞩目。西陵永福寺牌坊,为三间四柱三楼木石坊,上刻“福地香林”四字,牌坊屹立佛门净地的坎上寺前,造型秀丽。

河北易县清西陵昌陵龙凤门坊,为三座单间二柱冲天式石坊并列

河北易县清西陵永福寺牌坊,为三间四柱三楼木石牌坊,高踞于台阶上

河北易县清西陵入口三座牌坊。三坊面阔31.85米,通高12.75米,造型与明十三陵相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國陵墓建築【圖】
清西陵
世界文化遗产:明清皇陵
漫话清东陵地宫(上)
明清皇家陵寝
北京 | 明十三陵地区名胜古迹、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