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老摆摊(作者:赵基开)
userphoto

2022.06.16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赵基开

年逾耄耋之年,回味人生,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求学阶段,那时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江湖郎中

上海是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刚解放时,我家居住在新闸路老福康里,周边还有众多相似石库门弄堂,像赓庆里、树德里、济康里、白鹿坊、安宜坊等等,居住人口密集,商业气息浓重,买卖兴旺,商店运生而起,特别是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肉店、国药号、理发厅、蜡烛铺、老酒坊,一应俱全。

杂货摊

肉铺摊

小吃流动摊

同时伴随着不少摊贩,串街走巷,大声叫卖,也有按时令季节临时设摊,夏季卖西瓜,秋天糖炒栗子,大闸蟹上市更挑灯夜战,也有沿街占据场地,干脆固定落户,做点小本生意,养家糊口,这些摊主大多已上年纪,牢记商业准则,做到和气生财,老少无欺,服务周到,方便顾客,所以在激烈竞争市场上,也有立足之地。

糖粥摊,“笃笃笃,卖糖粥,三斤胡桃四斤壳 '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位老人设摊的往事,时间虽过70多年,至今还记忆犹新。



“老宁波”摆小书摊

在我书柜一角还有几褶连环画册,俗称小人书,正静静躺着有些年头,在整理书籍时也不舍丢掉。总想留作纪念。这些小人书大多是几十本一册成套,例如《铁道游击队》、《李闯王》、《水浒传》等,是刚工作不久购得,是心爱之物。每当见到不由见物想起小书摊。在刚解放初,马路边出租连环画的小书摊相当流行,盛况空前,吸引大量中小学生。

街头借书摊

在赓庆里边上有爿徐重道国药号分店,门面不小,中间大门,两边是高高围墙,在右边围墙下有个“老宁波”经营小书摊,据说这人和分店负责人有点亲戚关系,买面子,给他在店前摆摊,做生意。“老宁波”十分勤俭,每日将装有小人书两只长方形扁木箱,放在黄鱼车上还带上几只小木凳子。当黄霉天来时,还用黄油布搭起一个篷,可挡挡小雨。夏天避免太阳直晒。“老宁波”还十分知趣,平时把地面扫得干干净净,不影响药店顾客出入,还帮店里做些跑腿活。当时刚解放不久,文化生活比较单调,学生只能从课本上获取知识,带来兴趣爱好和幻想。课外读物没有普及,故很大程度得靠小人书来给予补充,而小人书图文双全。学生也容易接受。那时一般家庭生活水平低下,消费能力不高,日常生活已经很拘拮,父母也舍不得再拿钱给小孩买课外读物,为了适应当时实际状况,就出现出租小人书的行当。到摊头上看小人书成为学生放学后最开心活动之一。

“老宁波”满口上海宁波话,同学基本也能听懂,他对待同学十分热情,知道是自已的衣食父母,有时候同学2、3人挤在一起合看一本,他也眼开眼闭,不干涉。“老宁波”在出租小书摊还有一套经营之道,不仅现场阅读,还可租回到家,让全家分享,隔二天归还。费用当然要高些,但他有个规定,就是新书是不允许租回家的,因为刚添新书,看的人多,会影响周转率,减少收入。他的摊上小人书有一特色,无论新旧都是重新装册,将一本分成2、3册,外面用牛皮纸重新装订,原来封面贴在新制外壳上,保护书籍避免损坏,看起来也整洁,另外也和其他租摊的书以示区别。他这一套实际上很有生意诀窍,所以生意比同行来得好。

我最迷恋是赵宏本主画的武侠小说和歌颂古代爱国将领为题材的小人书,叙述抵抗外御、保家卫国的故事,往住昏庸朝庭,不发援兵,大将跳城楼,壮烈牺牲,使我心中升起一股强烈怒火,涌起沉痛思念,激起爱国主义的热忱。小人书再配上精致画面,也促使青少年在日后成长中,对知识结构和为人气质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和变化,受益很深。



“老山东”摆羌饼摊

想当年,上海滩大众化早点品种多样。最著名的是所谓“四大金刚”,不过一般在店堂营业勿多,因为做的是小本生意。利润微薄,高昂门面房租,提供不起,大多摆起流动摊点,清晨摆摊,早市结束,匆匆收场,打道回府,隔日再来。露天摊点,不需房租,节省成本。

大饼油条摊

当然也有少数以固定摊点形式,做到长期落户。我们福康里穿过马路就有一家羌饼摊,只卖羌饼,老板是位彪形大汉,负责手工制作,老婆帮助做下手,属于典型夫妻老婆摊点,也不用伙计,平时还有女儿跟在母亲屁股后。

羌饼摊

羌饼属于北方一道面点,统称山东羌饼。大家喜欢称老板为“老山东”,羌饼制作不复杂,在面团中添加花椒及油酥,揉成圆状放入平底锅中,表面洒上些芝麻,羌饼底板坚硬,表面形成金黄色,层次分明,面香浓郁,另外还供应不放油酥的硬羌饼,风味独特。鉴于羌饼价廉物美,受到周边居民青睐。刚摆摊时,利用马路旁一片山墙,搭起简易小棚,放个炉子,后来不知道通过什么关系,变成临时房,站稳脚跟。老板是个善于动脑筋生意人,不满足现有品种,不断创新,推出吊炉饼,生产吊炉饼关键是炉子,他的制作炉子十分特殊。是采取上面添加木柴,烘烤制作,盖头顶端和四边有出气孔,用黄泥保温,面团放入下面平底锅,出炉时利用杠杆原理,将钢丝把盖吊起,故称吊炉饼。

吊炉饼外酥里软,面香扑鼻,表面还带有丝丝糖份,更受大家欢迎。其实这位“老山东”根本不是山东人,从河南来到上海,因讲北方话,制作山东羌饼,故大伙都误以为是山东人,他也不解释。不久前他外孙女刘琼,还专门出面予以纠正。



“老苏州”摆花鸟虫摊

街边鲜花摊

提起“老苏州”,早年在乡下种田,养育一女儿,也已出嫁。老夫妻也想来十里洋场上海闯荡,就把乡下土地交侄子照料,投靠亲戚,可惜没有足够资本,只能利用在农村熟悉的花草、鸟虫之类,在树德里弄堂口摆起出售小摊。

条件十分艰苦,碰到下雨只能在过街楼避雨,中午老太婆送来中饭,他才能得到短时间休息。不过“老苏州”也还是欢喜这个行当,因为在农村与它们打惯交道。

另外可广交朋友特别是一老一小都成为知己。早晨鸟笼里小鸟叽叽喳喳啼唱,许多老顾客手提笼子,不约而同聚在摊前,畅谈鸟经,有时提一个称心满意的回家。小孩在金鱼缸前,观看大小不一的各种金鱼畅游,小鱼儿披着色彩艳丽的外衣,自由自在游耍,进食。穿梭往返,看得心旷神怡。

“老苏州”经几年磨练也有一套生财之道,摊位不大,出售物品倒不少,跟着季节走,花样不断翻新都是时令商品,相当时髦,故生意一年四季不断。春天记得卖小蝌蚪,我用搪瓷杯买回十几条,看它们慢慢长出双脚,兑变成青蛙全过程,这实际是最好的生物实习。买回蚕宝宝,精心饲养,宝宝逐渐变大,喂桑叶,吐丝,结茧子,最后变飞蛾。全过程观察蜕变过程,领悟生命的可贵。秋天是“老苏州”生意最忙季节,摊前满是客户。因为蟋蟀上市,“老苏州”本人在乡下也是捉虫老手,故现在是得心应手,蟋蟀从竹筒里到进放出,泥盆搬进搬出。专拣头大,腿长,触须直,用水草引开牙。还有些人在摊边赌斗,看大虫相互撕杀,双方拼命互咬,惊心动魂。

我还买过金钱龟养在水缸里,有一个疑问,一直长不大,像钱币大小,后来才知是品种关系。到过年前漳州水仙花上市,“老苏州”当然不会错过,许多客户买种球裁培,到过年开花,香气十足,表示吉祥如意。所以老苏州几乎一年忙到头,只有春节回乡休息,到正月十五出来。由于我经常光顾小摊,以后和“老苏州”成了很好朋友。一直到他返回苏州,我约几个朋友,还应约到他家中去拜访。

配图来源:“唐超”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永远不要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旧书摊
仲夏夜散篇
秋日淘书小记(1)|杜宇
胡子随拍|85《旧书摊》
天潼路上A牌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