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探幽揽胜中国四大园林之首“拙政园”

欢迎投稿留言交流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昔潘岳氏仕宦不达,故筑室种树,灌国鬻蔬,曰:’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吾仅以一郡倘倅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意,名为“拙政园”。

整个拙政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其中中园是全园精华所在,东西花园则各具特色。


东园

又称,归田园居。是因为明崇祯四年园东部归侍郎王心一而得名。主要建筑有兰雪堂、芙蓉榭、天泉亭、缀云峰等,均为移建。

︳   兰雪堂

兰雪堂是东部的主要厅堂,取意于李白“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兰雪堂坐北朝南三开间,大堂正中,置一副漆雕屏风相隔。南面为《拙政园全景图》,北面为一幅《翠竹图》。




 
︳   芙蓉榭

芙蓉榭位于兰雪堂东北面的荷花池边,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建筑形式,造型轻巧,临水而建,一半建于岸上,一半伸向水面。半架空于水波之上,赏荷观鱼的绝佳之处。




水榭临水的门框上装有一雕花的长方形落地罩,前面池水蜿蜒,两岸上种植芙蓉花。这种在苏州园林里的造景手法名曰“框景”。于水榭中置一太湖石更显风骨雅致。


芙蓉榭建筑线条优雅,有种亭阁端坐,戗角去似轻盈飞翔之态,整个建筑简朴而又细致,细节上却考究到极致的矛盾统一。


坐在芙蓉榭内,满池青翠,观池中锦鲤争池,微风骤起,不远处荷叶微动,荷香四溢,不禁让人心旷神怡。


中园

中部是拙政园的主景区,为精华所在。远香堂为中部的主体建筑,位于水池南岸,隔池与东西两山岛相望,池面遍植荷花,两山岛上各建一亭,西为“雪香云蔚亭”,东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时而异。
 
︳   远香堂

远香堂为四面厅,环抱于山池之间,面阔三间。原为主要宴请宾客之所,四面通透落地长窗,所有庭柱移于四面廊下,堂内空旷没有一根庭柱。透窗望去,堂外山光水色尽收眼底。





夏日堂前池内荷叶田田,清风徐来,恰合远香堂之名。而远香堂处于整个拙政园的中园中心东有牡丹圃,可观假山之上的绣绮亭:北有荷花池,与北山上的雪香云蔚亭形成对景,还可隐约可见待霜亭一角:西有桂花林南有黄石假山,一年四时美景尽收眼底。
 


曲水崇山,雅集逾狮林虎阜;
莳花种竹,风流继文画吴诗。
                                  ——张之万

︳   雪香云蔚亭

雪香,指的是梅花。顾名思义,此亭适宜赏梅。亭周遍植梅树,早春时节,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文徵明
风静林还净,天宽水亦宽。
                              ——陈从周

︳   香洲

洲与舟同间,从外表上看它其实是一座船型建筑,可称为石舫旱船。远远望去,似一只官船在荷花从中徐徐而来。值得一提的是,'香洲'这艘石舫由小桥,平台,亭轩,水榭,楼阁组而合成。船身分三个部分,较高的前舱为方亭,低矮的中舱为水榭,高尾舱仿楼阁。三个部分高低错落,与眼前的开景相得益彰。
 

︳   待霜亭

文徵明的三十一景图册里,就有待霜亭。每到深秋,层林尽染,霜叶红遍,坐在亭中赏秋,别有一番风味。



西园


原为“补园”,水面迂回,依山傍水建以亭阁。主要建筑为三十六鸳鸯馆,是当时主人宴请宾客和听曲的场所,透过蓝色玻璃窗观室外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一番情趣。

 ︳   三十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

三十六鸳鸯馆为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南部称十八曼陀罗花馆,北部名卅六鸳鸯馆,这是古建筑中的一种鸳鸯厅形式。曼陀罗花即山茶花,因此南厅的窗外,种着一排茶花。北厅因临池曾养三十六对鸳鸯而得名。旧时没有扩音设施,卅六鸳鸯馆的底层架空,顶棚采用拱形状,可以取得奇妙的音响效果,在此搭台唱戏,更显得声音洪亮,余音绕梁。








卅六鸳鸯馆内顶棚采用拱型状,弯曲美观的同时利用弧形屋顶来反射声音,增强音效,从而达到余音袅袅,绕梁萦回的效果。



绿意红情,春风夜月;高山流水,琴韵书声。
迎春地暖花争圻,茂苑莺声雨后新。
乱竹分幽径,芳草到横塘。
                            ——陈从周

史书记载,补园主人张履谦钟爱昆曲,经常同“曲圣”俞粟庐先生在这里切磋曲艺,每当清唱进入高潮时,总有一种'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感觉。
 

此馆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在于,馆的四面空格上嵌有菱形蓝白相间的玻璃窗。雅致的蓝白玻璃窗,每当盛夏烈日时,阳光透过窗户变成一道道蓝白相间的光束。当你近观时,窗外的荷叶,树枝,宛如一片雪景,让人凉意顿生。
 

园内建筑景色



外檐建筑处理手法丰富多样,从初进园林的芙蓉榭卷棚歇山顶、到单檐歇山顶、进而浮翠阁的八角形双层建筑……


而在内檐装饰中,则更多的注重了与环境的协调性,常用松竹梅,琴棋书画等作为主要装饰花纹,极致清逸风雅。

︳见山楼[中园]
 
位于荷风四面亭北面的一座临水阁楼。它是一座两层楼建筑,楼上为“见山楼”,有蠡壳和合窗。下层则叫“藕香榭”由落地长廊入内,因榭前池中遍种荷花而名。春见姹紫嫣红,夏闻荷香阵阵,秋则池畔芦荻,冬时雪景怡人。

 
据传此楼当时乃是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办公之处,细细从此楼北面观来,见山楼像龙头,爬山廊喻龙身,戗角似龙角,洞门像龙嘴,曲桥比龙须,云墙成龙尾。此楼高而不危,耸而稳当,与周围景色相融。
 

历经多朝名匠大师反复重筑,园内移步换景,有步步生花之美妙,以方寸而见大世界。时而“庭院深深深几许”,时而“人间四月芳菲尽”。或见桥影飞动、绿柳楼阁,偶见亭台倒影碧波荡漾之中,满池夏荷加以水光粼粼,宛若人行画中游,让人回味无穷。
 

︳   梧竹幽居[中园]
 
又名“月到风来亭”,是中园的一个主要观景点。背靠长廊、面对广池,旁植梧桐、翠竹。整个亭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四面有四个圆形洞门,洞环洞,洞套洞,立于不同角度可看到重叠交错的分圈,连圈等景观。四个洞门又好似四季风光。南面桃红柳绿,西面荷叶遍池,北面梧桐秋雨,东面梅花含蕊,一亭含尽四时美景……
 

园内悟竹幽居的匾额为文徵明手迹。两边对联则是清代书法家赵之谦之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动静虚实结合,说不尽江南风流。
 


月洞门是江南园林的特色,拙政园也不例外,算上梧竹幽居亭,大概有七、八道月洞门。大多数的月洞门都开在单墙上,但位于拙政园中西花园的分隔处的别有洞天,真成了名副其实的门了。设想在大热的天气,这里搁一张躺椅,沏一壶碧螺春,吹吹穿堂风,岂不快哉?









︳   宜两亭

穿过“别有洞天”,有黄石假山一座。沿石径登上假山,见一座六角形的亭子立于山巅,这就是“宜两亭”,饰以冰裂纹梅花图案花窗。据说当初西园的园主造这个亭子,就是为了能同时观赏中西两园的美景。





︳   小飞虹

来拙政园,百看不厌的的景致,当属中园小飞虹西园波形廊。古人喜欢以虹喻桥桥栏倒映水中,水波粼粼,宛若飞虹,故以为名。文徵明的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中的小飞虹是座普通的石板桥,而今改成了廊桥,在苏州园林中极为少见。小飞虹与周边的松风水阁、小沧浪等一道,构成了以桥为中心的独特景观,“步移景异”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拙政园自明正德初年开建,历经多次易主。园林内的建筑,造园手法含不同年代的特点,整个园区如一位温婉的江南女子,需要慢慢品味。回廊起伏、清幽雅致、水榭楼台、花木丛生、四时美景皆不同……


本文图片和内容来源: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典园林拙政园导游词
中国四大园林之首拙政园,你看懂了多少?
传统建筑中的“榭”
苏州景点拙政园导游词
余荫山房小记
名园四季.拙政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