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梦萦衡山电影院(作者:沈锦华)
userphoto

2022.07.25 上海

关注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听说衡山电影院要关门了?

据了解,这次“关门”仅是暂

装修转型之后

她将以更好的面貌迎接新时代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建造的第一家电影院,衡山电影院已经陪伴上海人民走过了七十载春秋。今天就带大家听老影迷聊聊衡山电影院的故事。

1

Part.1

集股建造起来的电影院

       记得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大约7岁时,与一位姓吴的小伙伴走过衡山路近天平路的一块空地前,看见那儿人行道上摆着一张桌子, 坐在桌后的大人正向过路行人介绍在此地建造电影院招募股份的事。小孩子只知道看闹猛,根本不懂“股”是什么东西,但见驻足观看 的行人中也有掏钱买“股”的(一“股”旧币几百元,折新币几分钱)。那位吴姓小朋友好奇心强,身上又正好有零用钱,于是就买了 一“股”白相相(想不到的是,以后电影院还真拿他当股东呢,发通知给他,要他去领取红利)。这集股建造起来的就是衡山电影院。这是当年地处城乡接合部的徐家汇有电影院之始。在此之前,徐家汇没有一家电影院,剧场也只有一家与茶馆店开在一起的、又矮又小、仅能容一二百人的“一乐天”(“一乐天”在二楼,我小时候常跟母亲去看越剧,记忆犹深)。

衡山电影院于1950年代发行的股票

 1952年落成的衡山电影院

2

Part.2

星期天的早早场最热闹

       自此以后,到“衡山”去看电影,就成为周边人们不可或缺的文化娱乐生活。我随大人去“衡山”看的第一部电影是《赵一曼》。从此,便迷上了电影,一部一部地看个不休。那时候,电影票价定得也合理,连我们小学生也承受得起。放映新片,成人3角(中座再加5分);学生优惠,周一至周六每天有学生场,凭学生证7折;周日上午还有专放给小学生看的儿童场,票价仅1角。同一部电影三档票价,照顾了各个层次,因而吸引了许多观众。至今不能忘怀1955年看《渡江侦察记》时的情景。那天是星期六,下午不上学,热情高涨的我们急匆匆吃罢午饭即相约来到“衡山”,想赶早买到第二天早早场(即儿童场)的电影票。谁知到那儿一看就傻眼了——买明天儿童场票的长队早已排至电影院边门外,叽叽喳喳的尽是小学生。没办法,我们只得从长队的后面排起,买到手已是最后一排的票了。第二天一早,早早吃了泡饭以后,像过节似的,我们结伴来到“衡山”。这一天共放映7场《渡江侦察记》,场场客满。“衡山”放映厅内有近千个座位,一天观众就近7000人次,拿现在的话来说,票房价值十分可观。在我的记忆中,似乎《天仙配》《平原游击队》等国产片公映时,都是如此轰动。这样的盛况,现在只能留在老影迷的回忆中了。 

渡江侦察记电影

       除了国产片,“衡山”在20世纪50年代那百花齐放的氛围中, 还举办过风味各异的外国电影周。我和小伙伴们相约在电影中周游列国,每个电影周就去看它一两部。当时我们看过的精彩影片有印度的《流浪者》、意大利的《警察与小偷》《偷自行车的人》、法国的《勇士的奇遇》、匈牙利的《马戏春秋》、南斯拉夫的《跟踪》、波兰的 《华沙一条街》、英国的《孤星血泪》、日本的《狼》……而放得最多的要数苏联影片(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看着苏联电影成长的),其中如《短剑》《牛虻》《勇敢的人》《共产党员》《培养勇敢精神》《萨特阔》等,至今难忘。

衡山电影院上映的部分外国影片

3

Part.3

难忘那有“山”有“水”的小花园

       小时候,除了去看电影,更多的是把“衡山”当作嬉戏的乐园。当年的衡山电影院,因独特的园林式环境而有别于其他资深的老影院(如市中心的“新华”“国泰”“淮海”等)。“衡山”的大门之内、 放映厅前的庭院之大,堪称首屈一指。草坪花坛,赏心悦目。有两个观众休息室(里面还有书亭),更有小花园。小花园里有“山”有 “水”,一度还跑过电动小火车,穿“山”越“水”,在宁静的环境中让观众感受到动态的欢快。 

       50年代,小学生不存在减负问题,一放了学就是玩。衡山电影院对于爱看电影的我们来说,远比近在咫尺的衡山公园好玩得多。囊中羞涩时,我们就玩“卡马”(一种捉迷藏式的军事游戏),或者看看书亭的书刊和橱窗中的电影介绍,有时还会捡起当天的票根冒领一张电影说明书(那时可凭当场电影票在放映厅东西两个窗口内免费领取说明书);手中有钱时,自然会去看一场电影。碰上运气好的时候,天上会掉下电影票——有人会请你进去看电影:记得那是1956年的春天,一个星期天的上午10时左右,早场电影正在检票。从门外急匆匆走来一个大人,一把拉住我,塞给我一张票:“走,看 电影去!”也许他约了人而对方爽约未来,电影即将开场,他又不屑退票(其实也无人等退票),一眼看见正在玩耍的我,就拉住我去看电影了。我至今还记得看的是法国电影《没有留下地址》,讲的是法国一农村姑娘受了下乡采访新闻的巴黎某报纸记者的骗后,怀抱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来到大都市,在好心的出租司机的帮助下,满巴黎寻找那个没有留下地址的记者……

人们到衡山电影院看电影

4

Part.4

我曾穿着检票员的衬衫入场

       因为离家近,儿时的我几乎三天两头上“衡山”,耳濡目染, “衡山”老员工的优良作风对我的教育也是很深的。我经常一个人傻巴巴地站在衡山美工室的门窗外,看着美工怎样把一张张旧报纸铺开钉在墙上拼成一张大的,又怎样用白颜料粉(那时有盒装的各色干颜料粉出售,以水调和后就能用)像刷墙似的把它刷白,然后再在这样的“白纸”上画海报、写电影广告。从那时起,“衡山”美工勤俭节约的精神就一直深深地影响着我。十多年以后,我也当了美工,整天和颜料纸张打交道,同“衡山”美工一样,从未大手大脚浪费过一张纸。

       印象深刻的事还有一件:1959年夏,我快初中毕业了。一天下午放学后去“衡山”看民主德国影片《条顿剑在行动》,那是揭露纳粹罪行的历史纪录片。因为天热从家里出来时上身只穿了一件汗背心。谁知“衡山”的一位老检票员十分严格,非要我回家去穿件有袖的衣服不可,因影院有规定,穿汗背心、拖鞋者不准入场。但眼看电影快要开场了,回家来不及了,怎么办?这位检票员等稍有空隙时,就领我进了他的工作休息室,拿出自己下班穿的衬衫,让我赶紧穿上它,说看完电影再还给他,我就穿着他的衬衫看完了这场电影。从这以后,我再也不把不文明的举止带到公共场所去了。 

       在“衡山”,我看过的电影难以计数,留下了厚厚一叠电影说明书,每张说明书上都写上“×年×月×日第×场”,记录了岁月的轨迹。可惜,它们在“文革”中都被父亲单位的红卫兵们抄走了……

文章选自上海通志馆《上海滩》杂志社主编:“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上海滩》丛书”之《影坛春秋:上海百年电影故事》(上海大学出版社,2020年)

编制:冯光亮

审校:石梦洁

签发:吴一峻

来源:“上海通志馆”公众号

我知道你在看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那些年,电影院门口的手绘电影海报,你还记得吗?
七个孩子看电影的故事
【记忆】新中国诞生后上海新建的首家影院,是否留下过你的回忆?
【活动】快消失的手艺——手绘电影海报新作展正在举行
现在,想看场电影都成为了梦想
上海电影院(作者:钱仁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