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中的沪语广播
userphoto

2022.07.30 上海

关注

早在在50年代,上海电台就有沪语播音,涉及的节目包括“新闻”、“评论”、“听众服务、“沪语行情”、“沪语金融牌价”等等。6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前,沪语播音仍然很多,最多时有3套节目用沪语播出。沪语广播全盛时期有播音员近20位,几乎占了上海电台播音员的一半。


视频中聊到的《阿富根谈生产》,就是当年这些沪语节目中最受欢迎的一档。1961年,当时的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副总编辑邹凡扬,想开一档人情味比较浓的节目,对农民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和编辑汪韵之商量之后,策划了《阿富根谈生产》,作为《村广播节目》中的一个专栏,于1961年7月正式开播。

上海农村里很多男女社员名字称呼前面都加个“阿”字。“阿富根”意思就是农民愿望要过上好日子,要拔掉穷根栽富根。节目中的“阿富根”和“小妹”用地道的上海话传授农业生产知识、宣传社会新风。他们用娓娓而谈且风趣活泼的播音方式,把生产经验、生活哲理寓于家常闲话之中。通俗浅显的口语表达,使市郊农民和基层干部,感到特别亲切熟悉。他们来信说:“阿富根是我们队里的人”、“他讲话实实在在,大家蛮要听的”。有些听众还热情地给阿富根写信提要求、出题目,有的还把农村中生产、生活中不良现象告诉“阿富根”,希望他在喇叭里给广大郊区农民打打“预防针”。直至“文化大革命”前夕,《阿富根谈生产》《阿富根谈家常》在上海市郊和邻近省市广为流传、备受称赞,被评为“全国优秀广播节目”,受到全国同行关注,江苏、浙江、黑龙江等20多个兄弟省市台前来取经交流。

播音员万仰祖和钱英菲,就成了广播里讲上海闲话的第一代阿富根和小妹。有时候,广播里阿富根的一句闲话,要比大队书记的话还要顶用。当时,上海郊区十个县,每家人家屋里厢都装了喇叭头,一根线一拉一开,一拉一关。田头也装了大喇叭,劳动时大喇叭一响,大家能够听到,工作跟家庭全覆盖了。

 钱英菲→

万仰祖↓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被郊区农民誉为“贴心人”的“阿富根”被打成“喇叭头里的阶级敌人”,遭到粗暴的批判,并在广播中消声匿迹了。1969年,城市里的人要动员到农村里去。万仰祖去了梅山铁矿,分配到食堂去劳动,钱英菲则被抽去中学当教师。第一代阿富根和小妹就这样离开了电台。

“文革”后,上海电台重新明确了节目方针,在郊区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纷纷来信要求下,《阿富根谈生产》《阿福根谈家常》于1978年11月1日重新与农村听众见面。顾超和李征成为第二代“阿富根”和“小妹”。

顾超和李征

1992年,为了响应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号召,所有上海话节目统统关停,直到2002年7月15日,消失了整整10年的“阿富根”,终于在上广990新闻频率恢复播出。新推出的《谈天说地阿福根》不再是一档农村节目,第三代“阿福根”叶进和“阿妹”肖玲,坚持老“阿福根”的传统,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把评讲的话题转移到上海城市生活中。节目播出以后,收听率逐步上升。2014年,节目再次停播。

叶进和肖玲

另一档热门沪语节目《怀旧金曲》开播于1992年12月20日,每周日19时至20时播出。节目由两位老克勒查理林(原名林秉森)和王奕贤(昵称“老王伯伯”)策划编辑。移居香港的查理林先生义务提供家里数万张的原版胶木唱片,贡献巨大,每期节目都用磁带转录下来寄来上海。节目选曲以欧美的旧曲精品为主。其中包括20世纪30~50年代荣获格莱美奖的历届歌星,如纳特金·柯尔、帕特·佩奇、裘蒂伽伦、安德露姐妹等演唱的歌曲。查理林和王奕贤通过无线电波把遗失封尘数十年的城市文化重又拾起,他们老派的上海话也令小字辈们听得津津有味,节目开播后很快就拥有一批相对固定的听众。

《怀旧金曲》600期的时候,查理林和王亦贤两位老克勒合影

查理林出生在一个很有艺术气息的家庭,其父亲林振彬(字吟秋,1896-1976)是上海滩有名的商人,也是中国现代广告业的开拓者和代表人物,终身从事广告业,有 “中国广告之父”的之称。林家住在淮海路复兴路口,是当时法租界的好地段,周围都是花园洋房。查理林在回忆中提到,因为是中国国籍,所以入校需经美国侨民介绍。多亏了他父亲的人脉,才得以顺利入读。当时租界里不少上流社会的年轻人对西方音乐特别是爵士乐非常痴迷,程度完全不亚于现今的粉丝团。

查理林的少年时代,像极了一般上海滩小开,读书不要紧,玩耍顶紧要。上海沦陷时期,法租界夜里十点一律停电。查理林抱着父亲专门为他买的干电池的收音机听个没完,他最爱的是XMHA广播电台,因为该台经常播放英文歌曲,那是查理林时代的“怀旧金曲”。听收音机不过瘾,他和他的小伙伴们开始收集唱片。那时候一张唱片价值不菲,一人买回来,常常在朋友之间借来借去。

20世纪40年代的查理林

王奕贤是查理林是老友,也是典型的上海老克勒。已故海派作家程乃珊在追忆王奕贤的文章中写道:

与他的老搭档查理相比,老王伯伯更有几分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内敛和宠辱不惊的淡定。他那一头厚密的银发,和着他谦和的言谈举止,别有一番意境和贵气。难怪一位在“英语怀旧金曲”客串的英国先生,猛一见到老王伯伯,情不自禁向他脱帽致意:“你是我在中国见到的第一位绅士。”

程乃珊与王奕贤

早在学生时代,王奕贤就喜欢音乐,参加工作后领到第一笔年终奖,就倾其所有买了一台梦寐以求的120贝司捷克手风琴。《怀旧金曲》的观众听众永远记得他那一声标准的老派上海话节目开场白:“我,上海东方台王奕贤。”后来查理林做DJ,王奕贤做幕后的资料编辑。相比之下,幕前的查理林拥有更高的知名度,王奕贤却毫不介意。王奕贤英语极好,在英语人才紧缺的年代,他刚退休就被英国石油公司聘请,待遇优厚。然而,为了全心编辑节目,王奕贤辞了这份美差,心安理得做不拿薪水、自贴时间精力的编外编辑。

王奕贤在调试音乐

当年正是王奕贤从美国探亲路过香港,找查理林叙旧,才无意中发现他家里藏的海量原版胶木唱片。这对当时渴望音乐又缺乏资源的上海观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王奕贤于是积极从中牵线搭桥,这才有了我们每周听到的《怀旧金曲》。

王奕贤和《怀旧金曲》的主播张培、陆明(右)

2011年2月9日,王奕贤去世,享年91岁;2015年3月8日,查理林在香港去世,享年86岁。

你记忆中还有哪些沪语广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怀旧金曲》创始人之一去世 他是最正宗的“老上海声音”
说说“阿富根”
上海好白相 专辑 --2 申涛
笑星戏迷做客《滑稽档案》,伴你春节笑不停!
​上海广播博物馆开馆啦!首展“我和电台有个约会”
【话说松江】江南名园——醉白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